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舆论监督司法是一个历久弥新的问题,一方面有其积极作用,另一方面也存在消极影响,而这一张力在司法制度尚不健全却业已进入新媒体时代的中国而言,尤为明显。分析近两年引起舆论高度关注的"于欢案"和"昆山龙哥案"发现,舆论监督既呈现出提高司法运作效率,推动个案进展、促进司法公开和公正,纠正司法不公、节约司法成本,减轻当事人的身心伤害、引发司法反思,推进法治进步等积极作用,又存在着舆论监督过界,干涉司法审判、舆论监督的"情感宣泄"挑战司法活动的"理性认知"等消极影响。因此有必要从舆论监督的限度、司法实践的过程以及公众理念的引导这三个维度着手,平衡两者之间的关系,探寻舆论监督司法的可行路径。  相似文献   

2.
遮蔽式审理方式是与开庭审、书面审并列的第三种审理方式,是一种可以完全克服诉讼参与人和审判人员人性弱点的新型审判方式.遮蔽式审理追求比不公开审理更高要求的"秘密",蕴含着更为现实的安全、秩序、隐私权保护、公正和效率程序价值.对于某些受"权"、"情"干扰严重的特殊案件适度扩大遮蔽式审理方式的适用范围具有深远的法制理论与现实意义,确立和完善遮蔽式审判方式可以消弭司法信任危机,缓和司法价值冲突,增强公众对司法结果的认同与信服感;可以提升司法民主理念,充分调动民众尤其是诉讼参与人的程序参与积极性,拓宽司法与国民之间的接触面,充实司法的国民基础;可以彰显司法正义,提高被害人的诉讼主体地位,被害人不再是单纯的"工具",而是具有独立的诉讼地位的诉讼权利主体;可以帮助拒证证人转变角色主动积极参与诉讼.  相似文献   

3.
《社科纵横》2016,(11):135-137
西学东渐引发了清末司法改革,随着"姚荣泽案"敲开中国司法公开的大门,相应的制度配套要求随之而来,其中影响较大的有民国律师立法。民国律师从形成到发展到完善,历经近四十年的时间。在对《律师暂行章程》、《律师章程》、《律师法》的分析中,可发现民国律师的地位微妙,及其对司法公开的促进价值。  相似文献   

4.
陈闻高 《创新》2015,9(3):87-94
案侦信息一般具有隐蔽性,其面向当事人和社会公众公开,存在适度问题。案侦公开是警方侦查权与公众知情权的博弈。其公开的现状,第一是面向当事人的,第二是面向检察、法庭等相关人员的,第三才是面向社会公众的。侦查公开案件信息,具有阶段性、程序性与封闭性。侦查信息的公开化,虽然具有现实必然性,但司法体制内的侦查监督具有间接性与滞后性。侦查隐蔽性与其公开的趋向是一种动态平衡,司法信息公开化与侦查的封闭性也存在博弈。网络自媒体迫使案侦处于一定的可视状态。案侦信息的适度公开化,能够阻止流言,正确地引导社会舆论。侦查效率也需要兼顾案件公开的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5.
《求是学刊》2014,(4):88-94
审判公开是司法公开的核心内容,法院、法官与媒体在审判公开中扮演着主要角色,而对审判公开内容的审查和限制又是法院、法官与媒体关系的枢纽。文章选择以司法公开的审查和限制为研究视角,研判法院、法官与媒体在审判公开中的角色及其权利义务关系,剖析我国审判公开原则在实践运行中的问题及其原因,考察域外法上的可鉴规范,立足我国司法制度现实,提出司法公开审查和限制制度构建方案。  相似文献   

6.
网络公众广泛而深入地参与司法过程,虽然并没有制度上的渠道介入司法权的具体运作,但在司法民主化的进程中,网络公众判意成为司法机关排除其他权力机关非法干预、增加司法运作透明度、促进司法机关与社会公众良性双向互动的动力来源及最佳路径选择.因此,公众借助网络平台参与司法并行使表达权和监督权,所形成的网络公众判意,必将对我国司法生态产生不容忽视的影响.司法生态从语义上蕴涵了法律实证活动中主体的参与要素,从系统的角度看,为了使司法运作结果符合公众对司法的合法性期待,必须保证体制外的网络公众这一群体的有效参与,才能使司法运行符合司法民主化的现实需求.网络公众司法参与对我国司法生态将产生如下影响:一是在现实的政治语境下使司法获得应有的独立运作空间;二是能够有效提高司法运作过程的透明度;三是能够催生司法回应机制的构建.  相似文献   

7.
谭波 《求是学刊》2020,47(1):113-123
审判质效的提高是全面落实司法责任制的现实考量。需要全面考虑对法院、法官的要求和对配套条件的要求。法院行政领导在前期对审判质效的把关、合议庭作为审判组织作用的合理发挥以及"陪审法官制"的构建,已成为提高审判质效对法院的重要要求。对于法官而言,审判质效来源于具体的操作流程,除了审判礼仪和司法行为的规范之外,还需要强化职责意识和程序指引,同时辅之以责权利相统一的保障制度。从配套制度和条件的建构上,提高审判质效还需要统筹推进法官员额和政法编制合理配置,加强院校合作与书记员培养,进一步深化司法公开。  相似文献   

8.
《求是学刊》2019,(3):106-115
司法观的错位,导致现阶段司法改革面临着多重困境。司法观取决于对司法功能的定位。鉴于司法功能要符合中国实际,当代中国的司法应以审判为中心。建立以审判为中心的司法制度,需要从司法工具主义走向司法自治,从"政策实施型司法"转向"纠纷解决型司法"。在实践中要强调法院在公检法三机关中的中心地位,改变法院作为"弱势群体"的不良结构进而促使司法功能的实现。符合中国国情的司法观将为寻求现代化司法理念的司法改革予以正确指引。  相似文献   

9.
刘练军 《浙江学刊》2013,(1):136-144
法院调解优先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念深入司法领域的产物,是把调解定性为法院参与和谐社会建构之重要方式和主要形式的结果.调解优先并不能促进案结事了,调解案件执行“双高”现象普遍存在就是明证.调解优先既侵犯了当事人宪法上的诉讼权,又干扰了法官的司法裁判权,此种对当事人权利和法官权力同时予以否定的司法政策理应废弃.对调解业绩突出的法官给予各种奖励只会进一步强化法院已然存在的行政化倾向,其消极影响是多方面的.司法与政治理应保持一定的距离,司法参与和谐社会建构之正道是依法审判而非调解优先.  相似文献   

10.
“春秋决狱”简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春秋决狱”即“经义决狱”。这是产生并盛行于汉代的一种特殊的司法审判方式。这种司法审判方式在定罪、量刑时完全不依据法律的规定,而是依据儒家经典著作中的某一条语录,乃至从某一条语录中引申、阐发出来的思想原则作为标准。在当时经常被引用的著作主要是诗、书、易、礼、春秋,所谓“五经”,其中又尤以《春秋》为主。这种特殊的司法审判方式对于当时以至后代的封建立法产生了相当深刻的影响。为什么这种审判方式会产生、盛行于汉代,仅以政治斗争形势的变化或立法指导思想的变化作为解释是不够的,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应当将其置于…  相似文献   

11.
黄金桥 《创新》2010,4(2):98-101
人们对思想政治工作在司法审判中的运用存在一些误会。在当今中国社会全面转型、浓郁的职权主义审判模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司法制度和司法理念的现实背景下,民商事纠纷案件审判中思想政治工作的实际应用比较普遍,很多时候法院的调解工作与思想政治工作也是交织融合在一起的。思想政治工作在司法审判中的适用特点鲜明、适用策略多样、适用价值丰富。  相似文献   

12.
司法自由裁量权既是司法权的一种表现形式,也是司法活动中的一种权力运作方式.规范司法自由裁量权既涉及相应的制度建构与机制建立,也涉及制度、机制与法官日常活动相结合并产生良性互动的问题:既要实现司法裁判的确定性和可预见性,又要保障司法裁判的积极性和适应性,从而调动法官的积极性,有效提高案件审理的质量和效率,维护司法的权威和公信力.规范法官的自由裁量权要从外部和内部两方面入手,外部制约包括立法制约、程序制约和责任机制的建立;内部制约包括优化审判组织结构、完善审判公开制度、增强裁判文书的说理功能、健全案例指导制度.  相似文献   

13.
试论农村环境保护中公众参与现状与提升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宁 《社会工作》2012,(12):92-94
农民在农村环境保护中公众参与不足,总体体现为被动参与状态。这归因于农民在观念上欠缺整体性的认识,环境权利意识薄弱,农村环保公众参与的法律规定不明晰等。将农民的公众参与由被动化为主动有三大策略,包括健全农村公众参与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提高农民的环境权利意识;加强环境信息公开,激发农民参与环境保护的主观能动性;发展农村环境保护的社会组织,丰富公众参与渠道等。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崂山区人民法院在崂山区委的正确领导、人大监督和上级法院的指导下,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十六届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为指导,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紧紧围绕"公正与效率"主题.坚持"公正司法、一心为民"的方针,把和谐司法作为审判原则,全力打造"精致审判、高效执行"的司法品牌,以严谨、公正,文明、和谐的形象,践行着新时期人民法院立足审判,服务大局,保障和促进经济社会和谐稳定发展的神圣使命,取得了突出的成绩.  相似文献   

15.
司法公开具有维护司法公正、提升司法能力、树立司法权威等方面的重要功能,是有效化解社会矛盾纠纷的程序保障。虽然公开透明一直是我国司法所追求的重要目标,但我国目前司法公开的状况与现代法治精神、公平公正司法理念和矛盾纠纷及时有效化解的实际需要等相比仍有一定的差距,尽快建立符合上述要求的司法公开制度体系,是当前急需研究和解决的问题,就此,应把握的总体原则是:一方面要坚持全面扩张,不断扩大司法公开的内容和范围;另一方面也要坚持适度限制,实现扩张与限制的动态平衡。  相似文献   

16.
《社科纵横》2015,(6):102-107
本文从《名公书判清明集》的记录和宋代相关法令出发,还原了"田县丞遗属分产案"的审判过程。刘克庄为了实现"保家息讼"的审判基调,针对存在特殊身份的家庭,使用了"婆媳均分"这一不见于当时法令的分产办法,借用了户绝法和男二女一法的分产比例。在这件典型的"父母官诉讼"中,"男二女一法"并未明显运用于本案;男二女一比例的实际效果出乎意外。本案的审理显示出法令指导作用的减弱和审判官自由空间的扩大。  相似文献   

17.
赵晓耕  崔锐 《浙江学刊》2007,7(1):141-146
《申报》素有“近代中国的百科全书”之称,其中涉及的法制内容也相当广泛。本文试图从《申报》创刊到民国之前所载法制内容的分析出发,探究在这样一个社会大转型时期中民办传媒对法制进步的影响。《申报》批判传统司法积弊,引入西方法治文明,监督政府及司法运作,推进了清末的法制进步。  相似文献   

18.
正制度内容在日本,社会保障体系和成年监护制度一并构成了日本成年人监护体系,具体体现为护理保险制度和成年监护制度,其中成年监护制度又包括三个子制度:监护登记制度、法定监护制度和任意临护制度。任意监护制度任意监护制度是按照"对自我决定的尊重"的人权理念要求,赋予被监护人一定程度的自由选择权,即自己选择在未来丧失行为能力由谁作为自己的监护人。任意监护制度主要由《任意监护合同法》、《日本民法典》、《家事审判法》、《家事审判规则法》规  相似文献   

19.
正吴镇是"元四家"中唯一一个与权势功名全无关系的人。他有着豪侠一般的秉性,从习武转而习艺,虽然一武一文由动至静,但耿介孤傲的性情却是一点没变。《沧螺集》卷三载其"为人抗简孤洁,高自标表,号梅花道人。从其取画,虽势力不能夺,惟以佳纸笔投之案格,需其自至,欣然就几,随所欲为,乃可得也"。其实,吴镇身出名门,其先祖为周王室吴王之后,祖父吴泽,字伯常,在宋代是  相似文献   

20.
历时两年半的"美欧墨诉中国原材料出口限制争端案"以中国失利告终。WTO争端解决机构裁定中国对铝土、焦炭等9种原材料采取的出口限制措施不符合WTO规则,同时不能援引GATT第20条的相关条款豁免。在此次争端中,中国"入世"时在《议定书》和《工作组报告书》中做出的特殊承诺,以及GATT第20条对中国"入世"文件的可适用性成为案件的焦点。与此前中国涉及"超WTO义务"的争端相比,"原材料案"不仅首次涉及出口税问题,而且涉及的产品范围更广,"超WTO义务"的解释问题在整个争端中处于更核心的地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