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社科纵横》2016,(4):102-106
为摆脱日军在中国战场持久战的困境,日本统治集团曾一度陷入北进战略与南进战略的争论。北进战略即大陆政策,主张在发动对中国的侵略后首先进攻苏联,以"解决北方问题"。南进战略即海洋战略,强调在发动对中国的侵略后首先南下进攻西方国家在东南亚和太平洋上的殖民地,以实现对整个亚太地区的控制。最终,随着国际形势的变化,在昭和天皇的主导下,日本迈出了南进步伐,并缔结了三国同盟,走向了日美战争。  相似文献   

2.
龚娜 《社科纵横》2014,(4):114-118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以昭和天皇为首的日本统治集团在明知败局已定的情况下,为了维护天皇制的国体,依然顽固拖延战争,企图实现一场胜战后的体面媾和。最终,昭和天皇虽然做出"圣断",结束了这场罪孽深重的侵略战争,但其罪责却不能抹消,昭和天皇对这场战争负有直接而不可推卸的责任。  相似文献   

3.
龚娜 《社科纵横》2014,(11):139-142
日军为转移国际社会对日本侵略东北的视线,使满洲独立,制造了上海一·二八事变。事变发生之后,昭和天皇没有支持外务省的稳健政策,而是一再批准增援,并通过嘉奖军队、增加军费等方式支持军部扩张。在"满洲国"独立问题上,昭和天皇不仅完全了解,还采取了完全赞同和配合的态度。当"满洲国"的独立遭到国联的批评,国联拒绝承认时,内阁决定退出国联,对此昭和天皇表示支持,并向国民发布诏书说明退出国联是正当的。在昭和天皇的主导下,日本国内意见逐渐统一,形成了支持军部扩张与军部合作的总态势。  相似文献   

4.
南进政策是日本战前对外扩张总体战略的重要一翼,它的发展结果,把日本推上了太平洋战争的道路,因此,对南进政策形成史的研究,是战前日本外交政策史和对外扩张史研究的一个重要问题。一日本的南进之说由来已久,早在德川幕府时代。佐藤信渊、帆足万里、吉田松荫等人便提出日本要向东南亚伸展势力,并使用了“南洋”、“图南”和“经略南方”这样的  相似文献   

5.
《社科纵横》2017,(6):133-138
太平洋战争初期,由于日军接连取得胜利,昭和天皇让深得信任的东条英机和山本五十六等人放手大干,自己除了密切关注战争进程外,主要从精神上鼓舞日军士气。但随着战局的恶化,统帅层矛盾日益尖锐,昭和天皇不得不从幕后走到台前,频繁干政,以加强军政指导和监督。在太平洋战争初期,几乎所有的战争决策和重大军事行动,都与昭和天皇有着密切的关系。昭和天皇是日本侵略扩张的决策者,对战争负有直接的责任。  相似文献   

6.
始自第二次日英同盟、经日俄同盟直至日德同盟,日本一直存在把美国作为针对对象的结盟意图。日美同盟建立的历史基点是由日美冲突转为日本被美国单独占领,这一基本前提的形成与日德同盟存在着密切的关系。日德同盟时期的日本政界与日美结盟时的日本政界颇有渊源,从而在日本政治体制内保留了持续结盟的力量。日德同盟的经历为日本对美结盟留下了要尾随强者获得利益而不要轻易挑战强者的观念。  相似文献   

7.
美、日、德三国劳动生产率之比较据美国《经济活动》杂志1993年第2期报道,近年来,美国有关部门对美、日、德三国各行各业的劳动生产率状况做了一次调查,调查结果表明,自90年代以来,日本和德国工业部门的劳动生产率呈上升的态势。就机器制造业部门而言,日本和...  相似文献   

8.
无条件投降政策是反法西斯同盟在二战转折阶段的一项重大政治决策 ,它明确了反法西斯战争的目标 ,鼓舞了同盟国广大军民的斗志 ,成为战胜敌人的有力政治武器。随着战争局势的发展 ,在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前后 ,掌握作战主导权的各主要盟国间的不同利害关系日益暴露 ,在它们之间竞争逐渐取代了合作。这种变化导致反法西斯同盟对先后败降的意、德、日三国 ,执行无条件投降政策的宽严程度差别很大。三国投降情况的不同 ,对战后三国的政治和社会发展乃至国际形势 ,产生了一系列不可忽视的影响。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 50多年后的世纪之交 ,实事求…  相似文献   

9.
1904年2月,日本打着“驱逐俄军”、“维护东亚和平”的旗号,对俄宣战,开始了旨在争夺中国东北和朝鲜的日俄战争,战后取代俄国攫取了中国东北南部.无独有偶,10年之后的1914年8月,日本又打着“维护日英同盟的利益问、“恢复东亚和平”的旗号,对德宣战,取代了格国在山东的势力范围。两次战争日本都大获其利,其手段之谜橘,实为俄、德两国所不及。近代日本侵华野心最大,但因实力不足,在华扩张常因欧美列强的掣肘和干涉而受挫.“三国干涉还辽”事件便是明显的例证。这一事件使日本痛感孤立蛮干的危险,故而在后来一段时期内不得不调…  相似文献   

10.
1933年希特勒上台后,德日法西斯发动和扩大了侵略战争。出于其共同利益需要,他们签订了一系列条约,结成法西斯政治军事同盟。他们吹虚法西斯同盟坚固如钢铁、团结如一人,然而从1933年到二战结束先后发生了1933-1938年2月德国对中日战争的中立;1939年9月-1940年6月日本对欧战的中立;1949年6月-1945年8月日本对苏德战争的中立。如何看待德日的三次中立是研究二战时期德日关系的一个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11.
宋永成 《唐都学刊》2001,17(2):75-78
1879年10月建立的德奥同盟是在德俄关系恶化的情况下,德国为了维护普法战争结束后对自己有利的欧洲格局而与奥地利签订的双边条约.1890年俾斯麦下台后,德皇威廉二世开始推行"世界政策",这一条约的本质也发生了根本变化.因此,把1879年的德奥同盟说成是德国发动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主要的外交工具是不确切的.  相似文献   

12.
冷战期间,中东各国之间关系错综复杂,美苏在此同台竞技,这为日本中东政策的顺利实施设置了多重障碍。日本因美国的战后改造而彻底被日美同盟所捆绑,而由于美以同盟的存在、阿以冲突的愈演愈烈,日本在中东问题上间接与以色列站在一起,这种状况在1973年得到改变。此后日本中东政策困境表现为:在中东地区如何在日美同盟和美国与阿拉伯一伊斯兰敌国的矛盾之间保持协调;在中东地区如何在美苏冲突中保持协调。保持意识形态的差异以及保障领土安全构成了冷战期间日本中东政策困境的根源。  相似文献   

13.
作为冷战产物的美日同盟并没有随着冷战的终结而走向衰亡,相反却日益巩固.这一战略态势的形成,主要是美国基于同盟内外状况深思熟虑、运筹帷幄的结果.控制日本“异动”的战略需要,孕育了美日同盟日益巩固的内部动力;而遏制朝鲜“威胁”和制衡中国“崛起”的战略诉求,则构成了美日同盟不断强化的外部推力.在这三重同盟战略目标的导引下,美国对美日同盟的角色定位和功能指向进行了深入调整,使它逐渐适应了冷战后的新现实.  相似文献   

14.
二战结束后,美国与日本签订了《旧金山和约》与《美日安保条约》,构建起“旧金山体制”,美日同盟关系由此确立。“旧金山体制”凸显了冷战思维,日本以不对等的身份参与了美国亚太地区的安全规范构建。冷战后期,美日同盟发生了根本性转变,其同盟性质更加显著,日本的自主性不断增强。苏联解体后,美日同盟的最大挑战不复存在,但恐怖主义威胁、朝鲜核问题、中国军力增长等成为美日同盟面临的新挑战。安倍二次上台后,先后提出“自由与繁荣的印太”与“自由与开放的印太”概念,日本逐步形成自己的“印太构想”。与此同时,美国也从奥巴马时期的“亚太再平衡”战略转向更为广泛的“印太战略”。在此背景下,美日同盟进一步强化,日本正在逐步摆脱战后的种种束缚,深化同澳大利亚、印度等国的关系,由此形成了美国主导下的印太地区多边体系,其针对中国的意图更为明确。  相似文献   

15.
美日同盟是美国亚太联盟体系的基石,日本安全政策的变化对美日同盟具有重大影响,自然成为美国学者亚太安全研究的核心议题之一。美国学者对日本安全政策的变化做了"渐变论"和"质变论"两种不同性质的判断,并从多元维度分析了这种变化的背景和因果机理。透过美国学者的研究,不仅可以使我们了解美国在日本安全战略转型问题上的总体认知,也有助于对美国亚太联盟体系转型的发展趋势做出准确的把握。中国需要保持战略定力,采取有针对性的政策,尽可能降低美日同盟对中国崛起造成的风险。  相似文献   

16.
2 0世纪 80年代日本右翼运动的泛滥 ,肇始于日本政治的右倾化。这一运动围绕着修改宪法、参拜靖国神社、美化昭和天皇、鼓吹历史倒退、否认战争责任等几个重大问题 ,掀起了一股股战争翻案的逆流 ,其实质就是否认侵略战争的性质 ,达到为侵略战争翻案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中日相互认识的历史维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屏 《日本学刊》2007,(2):26-33
本文将中日关系现存的矛盾与问题按其在国家利益中的轻重缓急进行了排序,即:视台湾、钓鱼群岛问题为“核心利益”,认为这是中日关系的试金石和最后底线;视东海资源与专属经济区划界问题为“中间利益”,认为该问题应本着公平合理的原则通过谈判解决;视“历史问题”为“边缘利益”,主张走出历史阴影,平静、理性地处理中日之间的历史问题。亚太地区国际关系格局极为复杂,新秩序正在形成之中,日本外交思想也在不断地演化。近日,日本防卫大学校五百旗头真校长倡导的日本外交课题应是“日美同盟与日中协商”以及中日美三国应建立“定期商议”机制的观点就颇引入关注。  相似文献   

18.
徐正豪 《日本学刊》2008,(1):106-110
所谓《韩日合并条约》是日本帝国主义1910年采用军事威胁和强制手段一手炮制的非法的欺诈文件.日本自1905年开始就完全掌握了朝鲜的外交权力,李朝政府并不具有单独同他国缔结条约的外交权限,该《条约》也没有履行获得国际条约缔结程序中具有重要意义的国家元首批准这一法律程序.  相似文献   

19.
陈波 《太平洋学报》2010,18(10):50-55
近期,由美日核密约以及日本内阁更迭引出的冲绳问题再次成为两国媒体上的热点。"二战"以来,对冲绳的争夺反映出日美同盟关系由"不对等"向"对等"发展的一个重要侧面。而历史形成并延续下来的冲绳"民间—官方"模式既提供了一扇解读日本国内政治的窗口,也成为观测日美同盟关系走向的风向标之一。  相似文献   

20.
日本在放宽武器出口禁令进程中,其解释由狭窄向宽泛转化,手段由技术转让向多种"例外"转化,出口对象由单一向多元转化,出口产品由高端向高端与低端并举转化。武器出口禁令的放宽与解禁集体自卫权、日美同盟之间存在着联动关系。武器出口禁令的放宽会产生多米诺效应,随之受到影响的是和平宪法,最终会影响日美同盟。从短期来看,会增加日美双方的防务能力,从而增加日美同盟的整体实力,增强同盟的威慑力。从长期来看,会不断提升日本的综合防卫实力,维持日美同盟稳定的传统结构会被颠覆,日美两国的价值观将出现偏差,日美同盟的观念基础也将被颠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