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社科纵横》2019,(3):27-30
《共产党宣言》集科学性和革命性于一身,做到了政治话语、学术话语和大众话语的有机统一。当前,在文化多样化背景下,中国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面临着各种社会思潮的挑战。该文重在深入挖掘《共产党宣言》中蕴含的意识形态话语权思想,以"五个坚持"概括出其现实启示,以期为今天构建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2.
《社科纵横》2016,(12):27-30
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高校作为意识形态工作前沿阵地,肩负着学习研究宣传马克思主义,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任务。话语权是一种影响力,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内在要求。认清当前我国高校意识形态工作话语权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哈贝马斯"言语有效性"对高校意识形态话语权科学性构建的启示,才能构建科学有效的高校意识形态话语权体系,才能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主动权,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  相似文献   

3.
具有中国特色、气派和风格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应当是"说中国话"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孙利天教授的新著《让马克思主义哲学说中国话》集中体现了这样一种努力。让马克思主义哲学说"中国话",既不是用中国哲学的范畴体系、表达方式来改造和取代马克思主义哲学文本及其教科书体系的表述,也不是把马克思主义哲学文本及其教科书的内容"装进"中国哲学的概念框架,而是以"面向世界,面向现代化,面向未来"的理论自觉,在回应时代性的人类问题中,以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真精神"塑造属于中华民族的"思想自我",并以这种"独特声音"影响世界历史进程。这就是"说中国话"的马克思主义哲学。"说中国话"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不仅需要探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真精神",而且需要在"历史"已经成为"世界历史"的"我们的时代"回应世界性的哲学思潮,特别是回应以反思"哲学"和"现代性"为实质内容的现代西方哲学思潮。  相似文献   

4.
李之美 《浙江学刊》2012,(5):198-202
话语权既是一种权利,也是一种权力。因此,在传播实践中,各利益集团对于话语权的争夺从来未曾停止。随着新媒体的崛起,公众话语权逐渐展露出来进入人们的视野。本文以典型案例分析不同的新媒介形态下话语权的特征,总结新媒介对于公众话语权变化的意义并指出其局限所在。  相似文献   

5.
张文富 《创新》2015,(6):58-61
日常生活世界不仅存在着衣食住行和饮食男女等纯生理活动,同时也包含着塑造人际关系及价值观的人文活动。马克思主义话语在日常生活世界取得主导地位是其话语权的根本体现。在中国日益从生产型社会转向消费型社会的今天,日常生活在整个社会生活中的地位凸显,其对人们的思想影响也随之加大。因此,马克思主义话语权的构建工作必须重视在日常生活世界拓展空间。旅游消费既是当下中国民众的一种典型的日常生活,同时又是重要的思想政治教育阵地,必须采取措施以使其成为构建马克思主义话语权的重要平台。  相似文献   

6.
《社科纵横》2015,(5):19-21
根据"90"后大学生受众群体的心理特点,创新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传播途径,对于增强马克思主义理论传播的实效性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分析当前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传播现状入手,针对当前理论传播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指出依托手机新媒体平台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微"传播的必要性,并就"微"传播路径及需注意的问题进行了分析,试图寻找一条理论传播的新路,创造性地传播马克思主义理论。  相似文献   

7.
西学东渐以后,"经世致用"思想成为中西文化的会通之点,也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逻辑起点.基于"经世致用"的精神传统,国人开始了向西方学习的过程,传统的"经"已经不能解决中国的现实问题,因此需要在新的历史时期重建"致用"的"经",于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经典文本担当起了"经"的角色.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为"经"来指导中国文化的重构和变革,本质上体现了哲学思想的范式革命,昭示着文化传统实现现代转型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8.
《社科纵横》2015,(6):1-5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不同历史时期的传播媒介各不相同。改革开放后我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面临的新问题实质上是传播运行模式的合理运用问题。为此,需要采取融合新媒体和传统媒介,打造线上线下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媒介"统一战线";增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队伍与传播媒介队伍的对话与合作;加强传播媒介的监督和管理;协同发挥新媒介与多媒体优势等举措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传播媒介协同创新。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的传播、理解和发展即中国化,经历了一个复杂的历史过程,并在早期形成了"以俄为师"的特殊路径依赖,这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路径选择最为鲜明的时代特征.它一方面使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的发展取得了重大理论创新,同时却又使马克思主义哲学本身长期被我们作了简单化、教条化和实用化的解读.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实现"返本与开新",通过"回到马克思",把握马克思哲学的完整视阈和本真精神;通过"发展马克思",在与马克思思想资源的对接中创生出马克思哲学对当代社会发展的指导意义,已经成为重大的时代课题.就此而言,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对马克思主义新境界的开启,已经显示出积极的效应和美好的前景.  相似文献   

10.
《社科纵横》2016,(7):66-70
掌握好"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领导权、管理权与话语权"工作是新时期"意识形态先进性、超越性、常态性"的必然要求。多管齐下、实效显著地做好、做实"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领导权、管理权与话语权"工作是筑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大厦"的坚实根基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1.
甄红菊 《社科纵横》2012,(11):15-17
新时期应当将马克思主义话语权的增强作为中国文化软实力的支撑,文化软实力语境下,应当通过阐释马克思主义话语的内涵,增强马克思主义话语的整体认同;应当建构马克思主义话语在社会意识系统的统摄地位,增强马克思主义话语与人对话的能力;应当探索马克思主义话语的阐释路径,将马克思主义话语权与中国道路、中国经验的诠释,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凝练,与中华文化走出去的国际战略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12.
关于如何对待马克思主义的问题,当前存在的三种思潮引起了人们的极大关注,即:"重读马克思"、"回到马克思"与"发展马克思"。可以说,这三种思潮各有各的说法,人们对它们的理解也并不尽一致。对此,我们该如何理解呢?事实上,不论是"重读马克思"、"回到马克思"还是"发展马克思",都涉及到了关于马克思主义的研究目的的问题。因此,也只有在准确地科学地把握了马克思主义的研究目的的基础上才能正确地去理解和把握好这三种思潮的关系与实质。  相似文献   

13.
柯尔施始终坚持某种"革命历史主义",即认为革命理论必须随历史发展而改变。基于对无产阶级革命在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所处困境的反思,柯尔施要求对马克思主义本身进行变革,从而恢复其作为指导理论对现实的效力。问题在于,柯尔施超越了革命历史主义的限度,试图在马克思主义之外寻找一种"新的革命理论"。柯尔施未能找到应对危机的出路,反而在种种误读中逐渐放弃、背离了马克思主义。"柯尔施方案"的失败既是其个人悲剧,也折射出历史主义自身的严重局限性。  相似文献   

14.
《社科纵横》2019,(8):35-38
在新兴媒体强大冲击下,传统媒体遭遇生存发展瓶颈的困局,影响力日益衰减,话语权日益衰微。在此背景下,构建新型主流媒体成为时代的召唤,筑牢国家文化安全的铜墙铁壁。互联网思维内涵丰富,服务思维与简约思维是其中的重要内容。线上线下服务思维,亲民便民开拓互联网市场。无论是胡锦涛时期的"三贴近",还是习近平的"走改转",都是倡导群众路线,新闻从群众中来,新闻又为群众服务,为民排忧解难。便民意识是服务思维显著表现,数字化信息平台为便民服务提供了巨大空间。适应快节奏时代碎片化,媒体市场需要简约思维。  相似文献   

15.
格义、解释与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当代中国哲学问题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来自于这一问题的生发历史.马克思哲学的义理之格创造了中国哲学的哲学语境,并且赋予了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原初特点:它以民族主体性的自觉守护作为接受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个基本前提,并且在开启民智的大众化哲学普及运动中,完成了以时代为背景的中西文化的对接.它的意义不在于在多大程度上"真实地"反映了马克思主义的本来面貌,不在于使马克思主义理论在一个陌生的国土和民族中得到扩张,也不在于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如何"颠覆"了旧有的传统,从而完成了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的未竟之业.对马克思主义哲学"格义"的种种努力,其意义在于开创了一个民族传统中从来没有过的语境,在这个语境中,开启了理想与现实对话的平台,它使中国在民族与世界、历史与现代的对接中,获得了新的身份标识.  相似文献   

16.
2012年中国网民用户已突破5亿,新媒体成为人们传递信息、发表言论、生成舆论的重要平台。近两年,"小悦悦事件""、北京特大暴雨事件"等社会热点事件进一步彰显了新媒体对于公共事件网络舆论传播的重要性。新媒体在为受众搭建更广阔舆论平台的同时也带来了"网络谣言"、"网络暴力"等负面影响。进一步加强网络舆情引导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  相似文献   

17.
产生于19世纪的马克思主义虽然没有"后现代"的概念,但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对资本主义社会的分析批判中,曾准确地预见到此后工业社会的特征,蕴含着丰富的后现代思想,充满着后现代的意蕴。可以说,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后现代主义有着相通之处,存在着某种程度的不谋而合。当然,马克思主义哲学不是一种后现代主义,不存在所谓的"后现代主义的马克思主义",但是,后现代主义的解构和批判在某种程度上与马克思主义是一脉相承的。因此,后现代主义无法忽略马克思主义哲学,我们在探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当代性时也必须充分阐发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后现代意味。  相似文献   

18.
"一带一路"是全方位开放、推行新型全球化和全球治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国际合作倡议,展示了中国模式的广泛国际吸引力,成为中国梦与世界各国梦对接的合作平台和中国崛起提供给世界的公共产品。"一带一路"揭示中国与世界关系自近代以来最深刻的变迁:从"把世界的变成中国的",到"把中国的变成世界的",充分彰显了"四个自信"在国际上的体现——战略自信,生动展示了解决人类问题的中国方案和中国智慧,鲜明体现了改革开放的世界意义。为更好实现"一带一路"建设的国际大合唱,应及时、有效回应西方对"一带一路"及中国模式的质疑,提升中国制度性国际话语权。  相似文献   

19.
关于"现实"的哲学论题一直以来都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界重点关注的问题之一.究其原因,一方面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性质和使命关怀是分不开的.另一方面,也与哲学史上哲学家们对"现实"的不同理解有关.因此,从哲学史出发弄清楚"哲学中的现实"与"现实中的哲学",既有助于解决"现实"的理论问题,又有助于解决"现实"的实践问题.鉴于此...  相似文献   

20.
温权 《学术交流》2012,(4):27-29
别尔嘉耶夫在《自我认知》一书中对马克思思想的相关论述集中折射出白银时代俄罗斯知识分子对于马克思主义本身的矛盾心态,而别尔嘉耶夫作为"批判的马克思主义者",在精神实践领域内所表现出的一个极其重要的特征,就是在其摈弃所谓的"阶级"、"革命"等先在限定后所呈现的一个极其纯粹且单一的实践式"精神",即他通过自由和存在这两大核心话题在一个近似矛盾的张力环境中所再现的他所反思的马克思主义、加入神学意义的马克思主义。于是,他就完成了在人格和神性基础上对马克思主义的俄罗斯化理解———即自由主义和存在主义并存的马克思主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