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网络暴力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而呈现出频发的态势,所造成的影响也突破网络空间的限制,产生危害被害人名誉、隐私、生命健康等权利的实质结果。网络暴力属于刑法规制范畴,但由于追责主体难以确定,网络暴力入罪标准界定分歧及现有刑法规定难以涵盖网络暴力行为等问题,导致网络暴力现象不降反增。对此,有必要以积极刑法观、宽严相济为价值基础,在刑事司法层面明确网络暴力行为入罪认定标准;在刑事立法层面考虑修增损害他人名誉罪,从而进一步完善网络暴力的刑法规制。  相似文献   

2.
“网络暴力”是网络技术风险与网下社会风险经由网络行为主体的交互行动而发生交叠,继而可能致使当事人的名誉权、隐私权等人格权益受损的一系列网络失范行为.它的产生,主要涉及网络技术发展、社会急剧转型及网民群体结构三个风险源:网络技术的风险特性是催生网络暴力的潜在根源;社会转型过程中风险的无序释放是催生网络暴力的现实动因;网民群体年轻化的结构特点和泛道德化的文化心理是催生网络暴力的重要因素.应对网络暴力的关键在于,通过建构以政府部门为主导、以社会力量为主体、网民自主参与的多元化治理结构,以减少各类风险发生交叠、共振的频率.  相似文献   

3.
反对暴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暴力是有意伤害某人的行为,也是今天的年轻人面临的一个主要问题。每年每1 2名中小学生中就有一人受到武器的威胁或伤害,而年龄在1 2~1 4岁之间的人最有可能成为暴力的受害者。关于年轻人中间暴力增加的情况,人们众说纷纭。导致暴力行为的因素很多。这些因素在你的生活中出现得越多,你采取暴力行为的可能性就越大。与此同时,统计数字表明2 0世纪90年代初,美国社会中因年轻人造成的暴力事件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暴力的原因人们为什么对他人或自己采用暴力呢?这个问题很复杂,但经常是出于以下一个或几个原因:( 1 )表现:有的人用暴力来释放…  相似文献   

4.
王向贤 《社会工作》2010,(15):17-21
在男女事实上的不平等仍广泛存在的社会中,部分男性会内化男权观念,而且社会制度、公权力也因男权制的渗透影响而对男权暴力默许或制止不力,这都是现实社会中部分丈夫对妻子施加暴力的原因。但是,不可否认,现实中有部分女性也会对男性伴侣(如丈夫、男友)施加一定的暴力,这如何理解呢?本文将通过文献研究和笔者于2006年底至2007年初对国内某大学1015名大学生的问卷调查,析个中原因。  相似文献   

5.
赵延东  何光喜  朱依娜 《社会》2011,31(1):53-73
本文使用一项大规模抽样调查数据,分析了女性的社会资本对婚姻暴力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使用网络规模、网络结构和网络资源衡量社会资本的不同方面,结果发现,网络规模和网络结构对婚姻暴力的发生具有预防作用,网络资源没有预防作用;网络结构对婚姻暴力的严重程度没有明显影响,网络规模和网络资源对婚姻暴力升级有抑制作用,但存在明显的城乡差异。本文对这些结果作了一些理论性探讨。  相似文献   

6.
徐海燕 《社会工作》2009,(13):45-47
笔者的服务对象绝大多数是由于网络成瘾导致的问题少年。他们自我防护意识和自我控制能力都相对薄弱,容易被色情信息、暴力游戏等不良网络内容所吸引,过分沉迷网络形成网瘾,不仅影响了自身正常的学习、生活、人际交往,而且给社会带来危害。  相似文献   

7.
一直以来,众多学者从不同视角对大学生行为失范进行了不同探讨,而焦点最终归结为如何引导大学生行为.传统的研究理路导源于大学生行为失范的因素分析,进而提出应对之策.其实,大学生作为社会个体,要对其行为进行有效引导,一方面要看到大学生个体与他人或社会所发生的互动;另一方面要正视大学生的主体存在性.而角色扮演的社会学理论分析模式正迎合了这种需要.  相似文献   

8.
笔者的服务对象绝大多数是由于网络成瘾导致的问题少年。他们自我防护意识和自我控制能力都相对薄弱,容易被色情信息、暴力游戏等不良网络内容所吸引,过分沉迷网络形成网瘾,不仅影响了自身正常的学习、生活、人际交往,而且给社会带来危害。在这样的背景  相似文献   

9.
姚华 《社科纵横》2004,19(3):62-63
恐怖主义犯罪是采取暴力、胁迫或其他手段 ,对公众产生恐惧和威吓 ,以达到其政治或其他社会目的的行为。恐怖活动组织是恐怖主义犯罪活动的主要载体和表现形式 ,它与犯罪集团、黑社会及黑社会性质的组织有严格的区别。  相似文献   

10.
高校网络舆情作为社会网络舆情的延伸,对高校大学生思想有着重要的影响.高校网络舆情是大学生对各种公共事务所持有的情绪、态度、看法和意见的总和,具有参与主体的自由性、内容结构的多元性、舆情的瞬时突发性和诉求方式的不成熟性等特点,高校网络舆情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既有积极的影响,也有消极的影响,针对高校网络舆情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应当从占领舆情阵地、健全监测机制、完善思政队伍等方面进行改进.  相似文献   

11.
最前沿     
调查年轻女性,假如你遭遇性骚扰,你会选择……A碍于面子,默默忍受B发火,做出激烈反应C向妇联或司法机关求助、举报韩国女大学生遭受性骚扰不求助韩国淑明女子大学对其在校生进行了一项调查,结果显示,有23%的人遭受过性骚扰等性暴力。但在对性  相似文献   

12.
论当代大学生的网络责任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络的迅速发展与普及,一方面有利于大学生开阔视野,学习新知识,思考新问题,更为全面地认识世界;另一方面,由于大学生正处于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形成时期,缺乏足够的辨别力与抵御力,很容易沉溺其中,对自身良好网络道德意识、网络责任感的养成构成了极大的挑战。为此有必要加强网络德育工作,健全各种规章制度,做到自律与他律相结合,增强大学生的网络责任感,使其更好地适应网络社会的发展需要。  相似文献   

13.
杨克平 《社科纵横》2011,(8):128-131
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重大课题。网络文化建设与核心价值观的构建有着内在的统一性。这种理论上的藕合性决定了网络文化建设是构建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路径之一。充分发挥网络文化的价值观塑造功能,对于促进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形成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大学生网络素养教育是提高大学生正确用网和安全防范意识能力的重要保障,是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大学生网络素养教育目标决定着网络素养教育的方向,指引、规范、检验大学生网络素养教育工作。构建新时代大学生网络素养教育目标体系,要立足时代新人培育,契合大学生接受特点,体现全面发展需求,贯通人才培养体系。实施新时代大学生网络素养教育,要以推动大学生正确认识网络与网络社会、切实提升网络使用水平、积极适应网络社会生存、争做新时代网络好新青年为目标。  相似文献   

15.
锐词     
《东西南北》2013,(1):6-6
表情暴力 指“坏表情”对感知者造成的心理伤害。即他人通过其表情,传递给我们一种消极、抑郁或焦虑的情绪。并由此造成某些困扰和压力。比如身在职场,那些“拧巴”的五官搭配对周围的同事及伙伴而言,可能在构成一种暴力侵犯。  相似文献   

16.
《社科纵横》2019,(2):75-79
网络直播行业是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而出现的新兴产业,它在丰富广大人民群众业余生活、带动就业、繁荣经济的同时,也出现了不容忽视的法律风险,包括:网络直播内容可能涉及色情暴力等违法犯罪内容,可能侵犯他人知识产权、肖像权和隐私权,也存在着严重的偷税漏税风险。网络直播行业要获得健康发展,避免如上法律风险,就必须完善相关立法、加强执法监督、明确网络直播平台的法律义务、提高网络直播行业人员的法治素养。  相似文献   

17.
《社科纵横》2016,(1):29-34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公民参与意识的增强,网络舆论监督成为一种新兴的监督方式。由于具有参与主体的平等性、广泛性,监督方式的便捷性、直接性,监督过程的开放性、互动性等特征,在提升公民话语权的同时,也存在虚假信息、网络暴力、媒体审判、滥用网络舆论监督等问题。因此,政府要采取及时、有效的措施来应对,从法治、道德、技术三个层面来规范,从而营造一种健康、理性的网络舆论监督环境。  相似文献   

18.
网络环境下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环境在网络时代,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网络已经成为大学生学习、交流的重要工具。作为一把双刃剑,网络既可以极大地开阔大学生的视野,陶冶大学生的情操,丰富大学生的生活,促进社会的发展,又可能因使用不当或缺乏规范而损害社会公德,不利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妨碍社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刘娇  郑涌 《社会》2004,(4):40-43
亲密关系暴力是指现在或曾经处于亲密关系下(如婚姻关系、约会关系、同居关系等)的异性伴侣之间各种形式的身体、心理、性方面的暴力伤害行为。关于亲密关系暴力问题的社会学研究,是对以往的婚姻暴力、约会暴力研究领域的整合与拓展。尽管有的研究者认为应该把同性伴侣暴力也包括进去,但一般情况下亲密关系暴力主要是指异性伴侣攻击。在亲密关系暴力中,究竟是男性更具攻击性,还是女性与男性一样具有攻击性,抑或是女性比男性的攻击性更强?自20世纪70年代后期国外学界开始对婚姻暴力问题展开系统的研究至今,  相似文献   

20.
企业的"嵌入性"问题近年来成为了各界广泛关注的议题和焦点.本文以社会资本和网络权力作为切入点,在分析民营企业本地嵌入现状的基础上,从信任扩展、网络资本形成、信息分享渠道和网络主控权演变四个方面对于本地嵌入演变展开研究,并结合案例分析得出以下结论:社会资本往往成为民营企业本地化的主导推动力量,网络权力则起着强化性角色.企业的网络主控权越高,本地嵌入就越有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