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以及京津冀一体化的大背景下,创新、创业成为影响京津冀区域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基于此,构建了衡量区域创新、创业的指标体系,选取京津冀三地2005-2014年省际面板数据,利用工具变量法对京津冀创新、创业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回归分析和因子分析,得出京津冀创新、创业整体情况.研究发现,京津冀创新、创业能力对区域经济增长具有正向的影响,并且经济增长速度越快的地区,创新创业的正向效应就越大.  相似文献   

2.
基于中国275个地级市2004-2018年的面板数据,以环境空气质量新标准的实施为准自然试验,采用渐进双重差分方法,实证研究环境-经济双重红利效应的理论依据及实现路径。研究发现,环境规制强化能显著促进地区经济增长,结论在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并且该效应会随着地区经济水平提高而呈现边际递增的规律。机制研究发现,环境规制强化会通过增加政府公共支出、倒逼企业创新、促进公众消费及人才流入提高地区经济发展水平。  相似文献   

3.
通过分析区域内经济、产业的发展,资源、环境要素的分布,基于改进的Tapio弹性脱钩理论及评价体系,结合生态足迹、碳排放、综合脱钩指数模型,对2000-2013年间京津冀地区经济增长与环境资源的脱钩程度、时空演变进行定量综合分析。研究表明:(1)脱钩状态从2000年经济增长造成资源消耗、环境恶化的“增长连结”,逐渐过渡到2008年两者协调的“强脱钩”,虽然从2009年后脱钩指数有所减弱,但资源环境所受压力始终存在。(2)经济增速与产业分布不均,造成脱钩指数存在地域差异,北京的脱钩状态最优,天津的资源环境压力处于区域平均水平,而河北由于第二产业占比较大造成环境污染加剧,使其成为区域生态建设的薄弱环节。未来京津冀一体化战略需实现经济与资源、环境的协调及可持续发展,开展与经济相适应的生态环境建设,形成京津冀目标同向、措施一体、优势互补、互利共赢的协同发展新格局。  相似文献   

4.
税收和经济增长是密切相关的,经济的发展培育了良好的税基,这样税收收入才能有稳定的来源.经验证据表明:我国GDP对税收有显著的正向影响;税收与国内生产总值的关系不会明显偏离均衡状态,税收应该随着经济增长而增长,税收与经济税源之间保持着合理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利用河南省1979—2010年GDP和就业数据分析河南省经济增长与就业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从短期来看,当期的经济增长并不会马上增加当期的就业人数。从长期来看,河南省的经济增长带动了河南省就业人数的增加,同时,就业率的提高也促进了经济的增长。当滞后期为5的情况下,河南省GDP与就业人数之间互为因果关系。可通过优化第一产业消化剩余劳动力的能力,扩大第二、三产业提高就业弹性的空间,同时辅以相应的配套措施,以更好地解决河南省的就业问题。  相似文献   

6.
利用重庆市1978—2003年人均GDP和三产业就业资料,采用回归分析,研究经济增长对重庆市就业率增长的贡献。结果表明,经济增长对就业的贡献率逐渐降低,同时提出在经济增长的同时能增加就业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7.
京津冀区域作为我国经济的第三增长极,有着人缘、地缘、业缘的优势,然而该区域的经济发展却很缓慢,并没有充分发挥其首都经济圈的作用。如何加快推进京津冀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已经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通过分析京津冀区域经济发展现状,指出其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8.
京津冀都市圈经济一体化障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区域经济一体化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大趋势,当前,我国的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也初见端倪。分析了京津冀都市圈经济一体化进程中存在的障碍因素,并针对上述因素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9.
中国股票市场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38,自引:0,他引:38  
股票市场发展与经济增长的相关性是经济增长理论中的新领域。多数的实证分析证实股票市场发展促进了经济增长。那么 ,我国股票市场的建立和发展是否有利于我国经济的增长呢 ?回归分析表明 :我国股票市场规模的扩大、交易率的提高增加了国有单位的固定资产投资 ,加快了企业的技术进步 ,推动了我国经济更快的增长。因而 ,股票市场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有很强的正相关性。据此 ,我们可以认为股票市场发展是我国金融深化的重要环节 ,是中国经济持续增长的一股推动力量  相似文献   

10.
人民币实际汇率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经济理论表明,汇率与经济增长关系密切,实际汇率贬值促进经济增长,经济增长引起实际汇率升值。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与经济增长的关系体现为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贬值促进经济增长,而不是经济增长导致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升值。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贬值的经济增长效应显著存在,且有提高趋势。  相似文献   

11.
中国股票市场与经济增长之间关系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取1996年至2004年的月度时间序列数据,利用协整关系检验、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和脉冲响应分析,描述和实证检验了中国股票市场与宏观经济之间关系。检验结果表明中国股票市场与实际经济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误差修正模型得出短期偏离向长期均衡的校正速度;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进一步说明只存在经济增长对股票市场的单向因果关系;动态分析给出了两变量之间交互影响的具体特征描述。  相似文献   

12.
经济增长和城市化之间是否具有响应关系,是促进经济增长和推动城市化发展的理论前提。采用协整模型和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法,对吉林省1972—2013年人均GDP和城市化的响应关系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吉林省经济增长和城市化之间存在双向互动关系,城市化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要强于经济增长对城市化的推动作用。但是,吉林省经济增长在近两年呈下行之势,城市化速度较为缓慢,这种互动作用将趋缓甚至消失。吉林省应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重新形成经济增长和城市化的互动之势。  相似文献   

13.
从影响物流能力要素的角度,利用1991 年至2011 年之间的经济数据对“物流产业”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通过对指标数据进行主成分分析,得出影响物流能力的三个因素为:基础因素、结构因素、市场因素.在此基础上,依据调整后的因素指标数据进行协整分析,得出三因素与经济增长之间具有长期均衡关系,且基础因素、结构因素与经济增长正相关.同时,通过VAR 模型的建立分析了三因素与经济增长之间的短期互动关系,并依据格兰杰因果检验结果对“物流与经济增长”模糊模型进行调整,细化了物流产业与经济增长之间的互动过程.最后,根据实证分析结果,从基础建设、优化结构、产业联动三方面给出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中国信息产业与经济增长关系实证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协整理论,利用1991—2007年经济数据对中国信息产业和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测算该时间跨度信息产业对经济增长的长期和短期弹性,基于ECM检验两者之间是否存在格兰杰因果关系,最后利用广义脉冲响应函数描述两者的互动关系。  相似文献   

15.
农村人力资本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协整理论和格兰杰因果检验方法研究我国农村人力资本与农村产出增长的关系,以验证在我国是否存在"农村人力资本陷阱"。协整检验结果表明,我国农村经济增长和人力资本之间存在着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格兰杰检验结果表明,我国农村经济增长和人力资本之间存在单向格兰杰因果关系:人力资本增长是引起农村经济增长的格兰杰原因,而农村经济增长并未带来人力资本的增长。  相似文献   

16.
为了分析房地产投资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运用协整理论、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及误差修正模型对辽宁省房地产投资与经济增长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辽宁省房地产投资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长期协整关系;短期内房地产投资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双向因果关系;经济增长在短期内对房地产投资的拉动作用要比长期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17.
借鉴已有研究,以2004—2015年国内文化产业增加值和旅游收入的时间序列数据为基础,构建回归模型,用E-G两步协整检验法检验文化产业发展和旅游经济增长之间的长期协整关系,用格兰杰因果模型检验文化产业发展与旅游经济增长之间的格兰杰因果作用关系。研究结果表明:(1)长期来看,文化产业发展与旅游经济增长之间存在稳定的协整关系,并且二者之间存在双向格兰杰因果作用关系;(2)文化产业发展对旅游经济增长的弹性系数为1.32%,并且二者相互作用关系均为正向。因此,政府在制定第三产业发展政策时,应统筹考虑文化产业与旅游业的互动关系,推动二者协同发展。  相似文献   

18.
以固定资产投资拉动经济增长理论为依据,建立计量经济学模型,对安徽省固定资产投资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固定资产投资是刺激经济的主要手段,拉动经济增长作用越来越强。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以陕西省为例,运用协整方法分析了1978-2006年陕西第三产业与经济增长的影响,阐明了第三产业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得出了若干具有理论和现实意义的结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