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中华民族精神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族精神是支撑一个民族顽强地生存和发展的共同精神状态,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柱,对民族的发展具有巨大的促进作用.民族的劣根性和落后性不应称为民族精神.中华民族正是因为有"自强不息"、"勇敢顽强"、"艰苦奋斗"等民族精神作为支撑,才从未被彻底征服过.正确认识、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生存和发展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大庆精神是以铁人王进喜为主要代表的大庆石油人在特殊的国际、国内背景下,自觉运用毛泽东思想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在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的石油会战实践中形成并随着社会主义建设事业而发展的理论体系.毛泽东思想是大庆精神形成的重要理论来源,是指导大庆会战实践的理论基础,其中毛泽东的民本观与铁人精神的形成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铁人精神体现了"人民是创造历史的动力"的主人翁精神,"坚持走群众路线"的民本精神,"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无私奉献精神.阐释铁人精神形成对于我们在新时期不断丰富大庆精神铁人精神新内涵、发挥凝聚和激励作用,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作为一种正式制度安排,任何一种社会管理体制,都是信念、价值和习惯等文化精神的表达方式。任何一种社会管理体制都需要一种内在精神的支撑,需要社会管理各方对于社会管理体制的一种深厚的、持久的承诺。传统的社会管理模式,不仅是一套与"指令性"计划经济体制相匹配的社会管理体制,而且也是一种社会文化建构。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形成"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新社会管理体制,客观上要求文化精神的重构。其中,尤其重要的是主体意识和公共精神的孕育。  相似文献   

4.
新世纪初 ,我们开展的“黑龙江人形象”教育活动 ,是一场深层次的思想解放、精神文化改革活动。我们要以科学的态度 ,深刻挖掘黑土地上历史文化遗产 ,以改革精神对精神文化领域中保守、落后的文化基因、价值观念进行深刻反思加以根除。敞开胸怀 ,兴利除弊 ,重构精神文化家园。  相似文献   

5.
《社科纵横》2017,(9):22-24
随着扶贫工作的推进,贫困人口的物质生活得到改善,但"精神贫困"的现象愈发凸显,应坚持扶志与扶智,提升贫困人口的自我发展能力,提供脱贫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相似文献   

6.
孔巧晨 《社科纵横》2012,(2):14-16,43
民族精神的研究对于更好地推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增强民族凝聚力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对近代以来国内民族精神研究进行了一次梳理,包括国内学者对于民族精神的内涵、内容、核心、特征、培养途径以及研究背景等等,并对目前的国内研究现状提出了几点思考。  相似文献   

7.
李波  赵丽 《社科纵横》2014,(9):107-110
"知其不可而为之"是孔子入世情怀与执著精神的重要体现,存在着高扬道德理想主义的一面;但同时孔子还具有"知其可而为之"与"知其不可而不为"的灵活应对现实的另一面;所求在我、达人知命是其人格言行的内在思想基础。孔子的入世情怀与执著精神对于当下社会风气的培养和国民品格的形塑仍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8.
企业精神是一个企业的灵魂,它包括企业领导和职工的理想信念、效益观念、信息观念竞争观念、道德法纪观念等,企业精神对企业的发展有着保证、制约和促进作用,培育良好的社会主义企业精神,对企业的发展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一种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具有如下一些基本精神求实精神、开拓精神、探索精神、实践精神、改革精神、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这些精神反映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  相似文献   

10.
处于改革发展的新阶段,总结改革的历史与经验,推进未来发展,是我们当前的重要课题。对改革的总结与反思不能脱离对改革者的观察和分析。作为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不仅开启了中国改革的历史进程,规划了改革的基本道路与方向,而且还以自己的人格魅力诠释了改革创新的时代精神,塑造了改革者以忠诚人民、求真务实、改革创新、坚定刚毅为核心的形象与精神特质。学习继承这一珍贵财富,像邓小平那样坚持改革、完善改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将会取得更大的发展和进步。  相似文献   

11.
俞美玉 《浙江学刊》2008,28(2):106-110
有"三不朽"之称的刘基是瓯越之子.他的可贵精神表现为对世事的超越与突破、具有成就大功绩大事业的儒家所提倡的"大勇"之精神;表现为心系天下、为民谋福利、刚正不阿之高尚情操;表现为诚于自己、诚于事业、诚于社会的诚信之人文情怀;表现为通晓天地人之性理,遵循人性物性,主张天地之盗的智慧;表现为学问博洽、经世致用的务实主张.刘基的这些可贵精神与瓯越人"不依不赖、敢闯敢创、务实致富"的文化精神具有很大的承续性,某种程度上是对瓯越文化精神的超越,对当代温州人具有很大启迪作用,对于温州模式从文化上的突破与超越也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2.
康耀辉 《学术交流》2005,(10):179-182
东北抗联第一路军是我党在东北创建的一支抗日武装劲旅,在杨靖宇将军的领导下不屈不挠、艰苦战斗10多年,给日本侵略军以沉重的打击。杨靖宇将军把宝贵的生命献给了中华民族的解放事业,他和抗联将士创立的抗日救国业绩,是中华民族不甘屈服于帝国主义的顽强反抗精神的具体、生动体现。杨靖宇将军是著名的抗日英雄、优秀的共产主义战士,深入研究杨靖宇的爱国主义精神,对于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和革命传统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人的精神生活全面发展的个体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推进人的精神生活全面发展,不仅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重大的社会价值,而且对个人也具有重大的个体价值。它是人完善自身的重要内容,精神需要及其满足对人更带有本质的意义;它能有效促进人的主体性发展,克服主体异化,发挥首创精神等,都需从精神生活中级取营养;它还能有效促进人的社会化,促进个人能力的最大发挥。  相似文献   

14.
《社科纵横》2016,(12):23-26
中国共产党的政党精神,是中国共产党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指导下,在领导中国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过程中,在中华民族精神的基础上,广泛吸纳各种先进思想文化而逐渐形成和体现出来的无产阶级政党的先进精神品质和高度自觉意识。中国共产党的政党精神,具有指导思想的科学性、政治立场的人民性、理想信念的崇高性、党性觉悟的自觉性、道德情操的无私性、意志品格的坚定性、心理状态的纯洁性、行为方式的先进性和工作作风的求实性等特点。  相似文献   

15.
加强贫困治理、不断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不仅是党的初心和使命,而且是社会主义建设的本质要求。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将反贫困作为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的基础,提出了通过工业化和合作化实现反贫困的战略构想,从而开启了中国反贫困事业的伟大征程。改革开放以来实施的开发式扶贫,使中国走出了一条特色扶贫开发道路。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扶贫工作摆在治国理政的突出位置,创造了人类减贫史上的"中国奇迹"。但是,随着中国扶贫事业进入精准扶贫阶段,精神贫困问题日益凸显,并已经成为固化贫困、阻碍脱贫的重要因素,这要求不断深化精神扶贫工作,为决战脱贫攻坚注入强大的精神动力。在此背景下,深入挖掘红色文化资源,将其运用于精神扶贫实践中,对于激发贫困群体的脱贫动力、提振扶贫工作者的士气具有重要意义。北大荒精神是中国共产党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创造的红色文化资源,蕴含着艰苦奋斗、勇于开拓的进取精神,彰显了顾全大局、无私奉献的优秀品质,将其融入精神扶贫战略必然推动我国扶贫事业深入发展,并产生积极的治理成效。  相似文献   

16.
《社科纵横》2017,(9):35-37
精神扶贫是当前扶贫工作中的短板,精神贫困具有基础性、渗透性,是贫困产生和延续的深层原因,必须通过教育培训,文化科技卫生下乡,推动贫困人口社会参与等多种措施并举推进精神扶贫。  相似文献   

17.
抗美援朝精神的核心内容包括爱国主义精神、革命英雄主义精神、革命乐观主义精神、革命忠诚精神、国际主义精神,具有民族性与时代性相契合、继承性与发展性相表里、引领性与激励性相融通、理想性与生活化相渗透等多维特征。面向新时代,我们要砥砺民族风骨,传承弘扬伟大民族精神;汇聚民族力量,激励中华儿女砥砺奋进;锻造民族血性,推进新时代伟大斗争;激发民族智慧,助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传播中国声音,维护国家统一与世界和平。  相似文献   

18.
《社科纵横》2018,(8):133-136
抗战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具有重要的现实价值,既是高校"立德树人"的重要资源,又通过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得到继承和发展。抗战精神有效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必须坚持一定的基本原则,着力改进教学设计和教学方法,切实增强大学生获得感。  相似文献   

19.
无论是对科学理性的追求,对进步观念的信仰,还是对责任意识的崇尚,启蒙运动的精神财富是丰厚的.尽管对于启蒙精神的反思与质疑仍在继续,但只有重新认识启蒙精神,才能应对后现代主义思潮的兴起所带来的种种挑战,才能切实推进中国的社会转型和现代化进程.  相似文献   

20.
论城市精神塑造与城市法治化的内在互动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碧华 《唐都学刊》2006,22(2):98-102
城市精神塑造与城市法治化建设具有内在的互动关系。首先,城市精神的塑造与城市法治化建设相辅相成,同步发展。城市精神塑造是城市法治化建设的内在品格和素质要求;城市法治化是城市精神塑造的重要内容;城市精神塑造与城市法治化建设同步发展。其次,城市精神的塑造需要城市法治化的支持。城市法治化为城市精神的塑造提供动力支持;城市法治化为城市精神的塑造提供各种援助;城市法治化为城市精神的塑造提供保障;城市法治化的过程也是城市精神塑造的过程。最后,城市法治化建设同样需要城市精神的支持。城市精神的塑造可以通过对人的塑造实现对城市社会的控制;城市精神的塑造对城市法治化建设具有明显的评判功能;城市精神的塑造对城市法治化具有多方面的维护功能。研究城市精神塑造与城市法治化的内在互动关系,有利于两者协调发展,对于城市的和谐发展具有重要的支持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