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 毫秒
1.
完善与发展——政府间财政转移支付的制度保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政府间财政转移支付是政府间的一种再分配形式,其目标是实现地区经济和谐发展。我国现行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在缩小地区差距等方面起了重要的作用,但也存在许多不尽完善之处,必须对此进行完善和发展,以利于共同富裕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2.
生态补偿与横向财政转移支付的理论与对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过去的分税制改革确立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不能适应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探讨适应限制类和禁止类主体功能区建设所需的基于生态补偿的横向财政转移支付制度设计,认为应该根据这两类区域进行生态保护建设的直接成本和放弃发展经济的机会成本,以及受益区域的支付意愿来共同确定横向财政转移支付的规模,最后提出了改革现有以纵向为主的财政转移支付体系,逐渐完善以生态补偿为主的横向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北京市公共文化转移支付制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共文化转移支付制度是一种文化财政补助制度。本文在阐述北京市公共文化转移支付制度含义和类型的基础上,分析研究公共文化转移支付制度对北京市公共文化服务建设的积极意义,深入探讨新的文化投入机制需要进一步完善的方面,并提出了具有针对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浅论如何完善中国民族自治地方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由于西部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相对比较落后,为了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目标、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国家应在政策、经济等方面给予适当照顾。本文结合中国西部地区特别是民族地区的经济、文化、自然环境等因素,论述了中国从哪些方面增加对中国西部地区特别是民族地区的财政转移支付。 相似文献
5.
公共财政与转移支付制度的建设,是我国经济界和理论界讨论的热点话题。借鉴发达国家发展经验,建立公共财政体系框架,可以说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财政发展史上的一座里程碑。建立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公共财政,必须有与预算管理体制相适应的转移支付制度。转移支付制度是实现公共财政的最佳选择,也是国家干预调节经济运行、抑制市场经济自发冲动的最佳途径。在这方面,我国理论界的认识与发达国家相比是有差距的,还有待于加强和深化改革。 相似文献
6.
实现我国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的法治化是一项紧迫的时代课题。首先,明确财政转移支付立法权的归属是其体制前提;其次,确定财政转移支付的级次、主体及其相互间的权利义务是其规范焦点;最后,提高立法位阶、完善财政转移支付的法律体系是其制度保障;目前的重心在于制定财政转移支付基本法。 相似文献
7.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从多个维度出发促进共同富裕是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目标。但是,学术界长期关注政府转移支付的减贫效应,而忽视技能培训的创富效应。建立共同富裕的测度指标体系,基于2014、2016年两期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实证检验政府转移支付、技能培训对家庭共同富裕的影响及作用渠道。政府转移支付对共同富裕的实现具有“兜底”作用;相比于政府转移支付,技能培训对共同富裕的促进成效更高;技能培训可以通过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两个渠道促进共同富裕;政府转移支付会滋生“福利依赖”,不利于推进共同富裕,社会捐助反而能防止“福利依赖”的发生,进而促进共同富裕。应该优化政府转移支付的受益结构,丰富技能培训形式,鼓励社会捐助,从而促进共同富裕。 相似文献
8.
9.
中国的现代化道路面临着现代化与生态环境的尖锐矛盾.许多经济学学者试图以财政手段遏制现代化的弊病,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反思财政自身的局限性,依靠财政手段不可能解决现代化与生态环境之间的矛盾.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知识经济的发展趋势出发 ,在分析知识经济与可持续发展关系的基础上 ,对制约甘肃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因素进行了分析 ,提出了甘肃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对策性建议。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从研究制约甘肃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因素着手,力图为实现甘肃农业和农村经济改革,提高质量效益和转变增长方式,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全面提升农业市场化、国际化、标准化、现代化水平,增加农民收入提供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13.
根据甘肃生态农业的发展现状,本文借鉴了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委员会(CSD)推出的驱动力—状态—反应(DSR)的模式,对1997—2004年影响甘肃农业可持续发展的20个指标进行了分析,运用层次分析法(AHP)确定了评价指标的权重,最后对甘肃农业可持续发展进行了评价。 相似文献
14.
生态补偿项目对缓解贫困的影响分析——基于农户异质性的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北京市生态涵养区延庆县的450户农户调查数据,采用均值回归和分位数回归方法,把能够直接补偿到农户的生态补偿项目按照补偿方式分为岗位型和现金型,把农户家庭收入作为测量贫困程度的重要指标,研究了岗位型和现金型生态补偿项目对农户家庭收入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岗位型和现金型生态补偿项目分别能够在低分位数和中分位数上显著提高农户家庭收入,且均不能够在高分位数上显著提高农户家庭收入.生态补偿机制设计应发挥不同生态补偿项目的协同作用,吸引更多的贫困户参与,并考虑农户的异质性. 相似文献
15.
甘肃民族地区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思考与对策——以肃南裕固族自治县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肃南县经济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分析,提出肃南县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思路与对策。并通过肃南裕固族自治县的发展,透视甘肃省民族地区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思路。 相似文献
16.
我国作为国际产业转移的承接地,从其他发达国家和地区承接了大量制造业,形成东中西部地区以及区际产业梯度差异。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区际产业转移仍将是我国产业转移活动的重要部分。区际产业转移承接机制既有动力特征,又有自身特点,其动力系统指区际产业转移各影响因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完整系统。区际产业转移承接机制的动力系统包括区际产业转移驱动力机制、传动力机制和动力反馈与强化机制:驱动力机制包括市场配置资源驱动、政府政策驱动和社会网络驱动;传动力机制包括产业集聚和产业价值链攀升;强化和反馈机制包括区际产业结构升级、优化产业布局和区域创新系统构建。对于区际产业转移动力系统进行解构分析各环节之间的相互联系和作用方式,以期为区域产业发展战略的制定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7.
18.
城乡产业转移是城市某些产业向乡村转移的现象或过程。借助北京市四大功能区的区域划分方法,本文对北京市城乡产业转移的问题进行了实证分析,通过构建区位商模型分析了2001—2010年间四大功能区内各产业门类的区位商变化,探讨了北京城乡产业转移的现状进程,并据此对北京未来的产业转移走向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9.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