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现代性的多维结构,包括感性现代性、理性现代性、反思现代性,与乡土中国的现代性转型呈现出对应的态势,新世纪以来的西部回族作家始终将底层视域作为集体性的叙事视角,对西部乡土的现代性转换在感性、理性与反思层面进行着艺术言说,进而构建出西部底层文学的生存、欲望、政治、文化、诗意等叙事模态,在丰富底层文学叙事空间的同时,也昭示出现实主义传统在新世纪文学版图格局中,重拾纯文学话题历史惯性所遗落的现实性、介入性与人民性。  相似文献   

2.
在新世纪"底层文学"的思潮中,贾平凹是一个特殊的现象,在20世纪80年代成名的作家中,他是对底层文学感兴趣的极少作家之一,同时在"底层文学"中他也具有特殊性,与"底层文学"中大多的中短篇小说不同,他的《秦腔》、《高兴》都是长篇小说。在关注底层的同时,他也在"民族形式"上进行探索。这使他的创作呈现出了不同于别人、也不同于自己以前创作的面貌,贾平凹的创作,既建构了底层的主体性,也建构着中国和中国文学的主体性。  相似文献   

3.
新世纪以来,底层文学的出现成为文坛热潮,首先,底层写作与中国社会的现实变化紧密相关,其次,底层写作也是文学观念、实践自身发展的合理走向。文章着重分析底层写作出场的文学语境,追寻底层写作与新文学尤其是新时期以来文学的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4.
新世纪底层小说打破了人们对以往底层小说的简单印象,对人的存在和生命价值进行了思考与追问.但是,底层写作依然存在诸多困惑之处,比如,作品与底层审美趣味相脱离,底层理论的缺乏,底层写作的失真等问题.文章从这几个方面来分析,试图拨开底层文学发展中的迷雾,以期能够听到底层文学真正的声音.  相似文献   

5.
"底层写作"近年来已经逐渐成为一种讨论热烈的文学思潮,大批作家和作品的出现成为当代文学界最重要的话题之一。这场尚未成熟的思潮给当代文学注入新的血液、带来新的可能的同时,也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和思考的问题。文学批评应在此过程中担负起尤为重要的责任,建立起自我独立的人格和批评准则,而知识分子在进行"底层写作"文学创作时应该关注民生的中心问题——人的问题,只有将文学创作深入到人性的至真层面才是文学的至高境界。文章主要就底层写作文学思潮的起源、特征和缺陷进行论述并指出底层文学发展道路上的若干问题。  相似文献   

6.
底层文学关注组织资源、经济资源和文化资源匮乏的底层群体的生存困境,它所涵盖的思想和文化意义构成了新世纪文学内在的精神元素,是新世纪以来的重要文学潮流。底层文学的精神深度来源于对苦难质素的书写与言说,其苦难质素表现为底层人城市“零余者”的身份焦虑,社会身份的艰难自我认同,道德伦理的拷问思索,及其对苦难的消解与超越等方面。  相似文献   

7.
赵冬梅 《南都学坛》2011,31(3):47-51
在有关底层文学的讨论中,"当下"一词所强调的是底层文学的"发生学"及作品的写作时间,从而使备受争议的底层文学的概念有了一个基本的限定;"苦难"一词几乎成为了底层文学的主要标志,它不仅关涉底层文学的主要表现内容,也涉及底层文学的风格,即苦难以怎样的形态呈现出来;"直面"一词则关系到底层文学的表述形式,即"怎么写",不少论者在使用该词时,特别强调"直面"同"现实"、"现实主义"之间的内在关联,似乎只有"现实主义"才能够做到"直面"现实",但在"怎么写"的命题中,从伟大的现实主义传统中汲取营养固然重要,现代主义及后现代主义也应是题中应有之意。  相似文献   

8.
现实主义是整个20世纪中国新文学发展道路上的"主潮",对新文学起着推进或制约的作用。本文在新世纪文学的背景与视野下进行文本分析,认为反腐小说表面的现实功利性一定程度上弱化了内部的现实主义追求,主要体现在题材选择、情节设置与人物形象的刻画等方面;而底层小说也因自身命名的争议以及知识分子如何表达底层、采取什么叙事态度表达底层等问题的提出,使得现实主义叙事的广度与深度受到削弱。只有分析与反思当下现实主义文学的叙事困境,才能获得真正具有独立意识、真正写"现实"而非理想化的现实主义。  相似文献   

9.
张承志新世纪文学实践以北方三块大陆为依托,以底层立场和异端精神对现实和世界进行着不妥协的批判,同时不乏深刻的自我反省。他坚持人道、人心、正义的写作表现出可贵的批判型知识分子品格。  相似文献   

10.
消费语境下中国商业电影中的底层表述有着鲜明的叙事特征,在对主流意识形态和精英趣味进行改写的同时,取悦大众趣味,对底层进行疏离与扭曲。为了更好地适应市场运作逻辑,新世纪以来,不少电影创作者试图融合多种类型、题材与风格,商业电影中的底层表述呈现出新的发展趋势,如底层叙事日趋荒诞化与黑色喜剧化,底层作为能指日益空洞化,底层题材与中产阶级题材融合日渐明显。而如何正确地表述"底层",如何有效地形塑"底层",仍是中国电影创作者所面临的挑战。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底层”成为文学界的主题,底层写作逐渐成为新世纪文学生态中一个不可忽视的群落,涌现了一批颇有实力的中青年作家,王十月便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作家之一,他创作了一系列关于底层现实的力作,其现实品格实践了底层关怀,这对我们研究和理解当下的底层文学有特定的意义与价值。  相似文献   

12.
20世纪90年代以降,后现代作为一套价值模式,一种文化理念,正驱使作家创作价值观念的内省和转变以及文学价值的离弃。作家沉迷于本能欲望的抒写,身体遂成为欲望本体化写作的核心。进入新世纪,文学创作在一些行家看来进入一种绝境并发生蜕变,但有一股暗流却引起学界的关注并给予审视,那就是文学默默转向令人痛心的底层生存角落的抒写。底层写作者笔下的人物饱含着生存的渴求与困顿,踽踽独行于人生艰难而又披满荆棘的求生道路上。一道凄凉的风景给底层求生者带来的是生存欲望的执著追求,生存的欲望话语进而成为新世纪底层文学表达的主题。  相似文献   

13.
针对新时期出现的底层文学潮流,探索其现实主义的特殊形态。得出结论:底层文学奉行高尔基的"赤裸裸的真实"观,在消解政治意识形态和推进现实主义非经典化方面与新写实相通;在叙事立场上不同于新写实的"零度情感",而以强烈的人民性及批判性与"左翼文学"相连;创作方法上的"现实主义的创化"形态区别于"左翼文学"对现实主义的固守而表现出一种开放的姿态。底层文学的现实主义不是文学史上任何一种现实主义的简单回归,它是现实主义的发展与深化。  相似文献   

14.
文化场域对当前文学底层书写具有不可低估的影响。上世纪90年代以来,后现代与大众文化共谋的场域,颠覆原有的文化观念和文学叙事,给文学的底层书写造成困难的同时也孕育爆发的机遇。当前文学的底层书写由微而显,但怎样摆脱文化上的困境、合理地表述底层仍是一个难题。  相似文献   

15.
路遥的作品具有典型的史诗风格,他的创作继承和发扬了自现代以来中国文学的现实主义传统,书写了他真切的内心体验,受到读者的普遍欢迎。路遥一直关注的城乡"交叉地带"题材,是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社会缩影,传达出作者对现代以来乡土文化与城市文明二者关系的思考以及对社会发展变革的焦虑,其作品的文学史价值和社会价值不容忽视。路遥受五四以来文学大众化思想的影响,强化了为底层代言的使命感,他塑造了一大批社会各阶层众多普通人的形象,全面展示了他们艰难曲折的生活,成为新世纪以来底层叙事的先声和典范。  相似文献   

16.
在学术界对于“底层文学”热切关注的背后,显然标示着某种理论白娱。“底层文学”的平民属性,表现出的不过是文学经典时代的症候。在其为“底层”代言的说词下,真正掩盖的确是属于底层的真正的文学生活。面对此种情况,我们所能做的,是使“底层文学”回归文学自身,为学者们给它套上的各种附加意义祛魅。  相似文献   

17.
既不要对"底层文学"作简单的现实主义囿限,也不要急于追寻其左翼文学精神资源。对底层文学来说,关键问题在于作家需要有清醒的身份分离意识,亦即社会身份与文学创作身份的分离。  相似文献   

18.
底层文学已成为新世纪文学创作的一种趋向,作为一种异质性的文学创作逐渐引起批评界和理论界的关注。关注底层求生者,关注底层求生者的生存焦虑和身份焦虑,也成为底层写作者抒写的一种范式,注重从心灵的探讨以期寻求人性的思考,在关注底层求生者生存境况的前提下更注重从心理去捕捉他们希望的追寻与失落。  相似文献   

19.
"底层写作"是21世纪初崛起的一股文学创作潮流,它把关注的对象限定为生活在社会底层的普通民众,特别是进城的农民工,通过描写他们进城前后以及在城市中的遭遇,对日益突出的社会问题进行批判与指控,深刻地揭示了贫富差距和城乡差别正在加大的无情现实,对底层民众寄予了深深的同情。"底层写作"具有独特的文学品格,为我们呈现了一种残酷的真实,彰显出一种苦难美,对于我国当下现实主义文学的深化和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作为当代文学一道风景的小小说,与新世纪底层文学有着内在的一致性。无论是文体形式、创作主体、受众群体、编辑意识,还是关注对象和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都具有十分明显的底层文学性。探讨新时期小小说的底层文学性,能重构小小说的美学价值与文学史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