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社科纵横》2018,(9):124-125
高校图书馆文化精准扶贫是响应甘肃省提出的精神扶贫政策的具体体现,其模式是否科学有效,关键取决于其角色定位。就当下看,由于高校图书馆在公共文化服务方面,既可承担政府公共文化服务购买的采购者角色,又可承担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参与者角色,因此,高校图书馆在文化精准扶贫中可采取以下两种模式,一是基于政府公共文化服务项目采购者角色的文化精准扶贫模式,二是基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参与者角色的文化精准扶贫模式。  相似文献   

2.
《社科纵横》2016,(8):17-22
精准扶贫是指用科学的态度营造起扶贫扶志扶智的制度环境,转变一些地区等靠要观念,进而解决人的素质性脱贫问题。本文拟按习近平总书记精准扶贫思想,试从推动社会进步或社会良性发展的角度,从精准扶贫法制机制构建的思路和创新上对我国当前精准扶贫工作做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3.
《社科纵横》2017,(9):38-42
要全面完成精准扶贫任务,必须深刻认识精神扶贫的必要性和迫切性,做好扶志、扶智、传技、易俗、立制等方面工作。  相似文献   

4.
精准扶贫是解决当前农村贫困问题的重要契机,然而在实践过程中,精准扶贫也遭遇着系列困境,主要表现为:扶贫政策要求的对贫困对象进行精准识别与基层实践中贫困户的非精准定位的矛盾,致使精准扶贫的功能发挥和实际效果受限,真正的贫困户难以受益;精准扶贫意欲在短时间内集聚各部门的项目资源,以便改善贫困村庄的生产生活条件及贫困户发展能力、发展机会缺乏的难题,这使得扶贫绩效难以取得突破性进展.因此,要想摆脱困境,精准扶贫的重点和用力方向理应是在坚持分类治理的基本原则下,重点支持那些有发展能力的贫弱家庭,同时也要充分发挥基层组织在贫困治理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6.
《社科纵横》2017,(9):54-56
习近平精准扶贫思想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阶段对于贫困治理工作的指导性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扶贫攻坚阶段的发展延续,甘肃省定西渭源县元明村注重培育具有自主性、能动性、创造性精神的农民主体意识,有利于科学决策提高执政能力,有利于正确认识农民、理解农民、尊重农民、反哺农民,充分调动贫困地区干群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变被动救济为主动脱贫,提升自主脱贫能力,以"精神扶贫"推进"精准扶贫",达到物质与精神共同富裕,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智力支持和思想保证。同时为全国其他地区的脱贫致富提供借鉴,进一步促进精准扶贫思想在实践中不断创新和发展。  相似文献   

7.
《社科纵横》2018,(1):35-40
扶贫开发关系到党的执政基础能否巩固,关系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能否实现,关系到国家的长治久安。实施精准扶贫是打赢扶贫攻坚战的主攻方向,然而,在精准扶贫实施过程中,扶贫开发领域的基层贪污腐败现象层出不穷,侵害了困难群众的切身利益,剥夺了他们的获得感。严肃查处扶贫领域的腐败问题,对扶贫开发领域的贪污腐败实施精准反腐,在精准扶贫过程中营造良好的政治生态,既是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的必然要求,也是扶贫开发工作取得成效的有力保障。  相似文献   

8.
职业教育是与精准扶贫关联度高、紧密性强的教育类型,其不仅能够及时有效解决贫困地区民众生产生活所急需的傍身之技,而且能够源源不断地将既有劳动力和潜在劳动力通过培养培训向各行各业输送,从而将人口规模转化为人口红利,有利于国家经济社会的发展.该文以杭州职业技术学院电梯精准扶贫项目为案例进行实证研究,深入分析职业教育与精准...  相似文献   

9.
从共享发展理念看中国公平正义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安丽梅 《创新》2016,(3):70-77
共享发展理念坚持全体人民平等享有经济社会发展成果,注重解决我国社会公平正义问题。共享发展理念是对我国当前公正缺失的积极应对,是实现社会公平正义的必然要求,也是关于公平正义理论的重大升华。可以从物质、制度、精神三个层面探索公平正义的实现:坚守基本民生底线,突出民生建设重点,为实现公平正义提供物质保障;做出有效制度安排,建立社会公平保障体系,为实现公正正义提供制度保障;加强宣传教育工作,合理引导人民心理预期,为实现公平正义提供精神支撑。  相似文献   

10.
11.
12.
通过对国家级贫困县A县竞争性扶贫项目运作逻辑的探析发现,依附于科层制之下的扶贫项目在实施前的选择性平衡、实施中的反科层制逻辑以及落地后的短期效应,共同造成项目制在扶贫开发中功能的式微。扶贫项目在地方实践中的非均衡分配规制了贫困地区脱贫的步伐,项目进村时呈现出的“委托—代理”关系使地方在扶贫项目打包中以“反控制”的策略从中谋利,项目制“短、平、快”的目标导向弱化了扶贫开发的可持续性。面对扶贫项目存在的一系列问题,需要进一步加强项目执行的监管力度,提高基层政府的精准扶贫治理能力,制定扶贫开发的后续扶持政策。  相似文献   

13.
《社科纵横》2016,(5):1-5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首次提出了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的五大发展理念,为中国未来五年乃至更长时期的经济社会发展提出了明确的方向。其中,共享发展是五大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体现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核心价值。人人共享这一发展理念,深刻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充分彰显了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也反映了我们党在新的历史时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规律认识的不断深化。  相似文献   

14.
15.
《社科纵横》2017,(9):101-104
从马克思社会交往理论出发,让贫困群众暖心、让扶贫干部舒心、让党中央放心,帮助全体困难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是精准扶贫战略的全部意义所在。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坚定走群众路线的意识是做好精准扶贫工作的基础和保障。  相似文献   

16.
17.
18.
制度学派认为不同的制度环境会诱导出不同的组织行为。本文以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为例,以制度学派的逻辑视角解释少数民族地区帮扶资金归公的现象。研究发现,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扶贫济弱”的帮扶理念与藏人“轻世俗、重来世”的生活态度之间有着不相容的逻辑矛盾,这是发生制度变异的根本原因。这种解释同治理成本的解释、利益集团的解释和群体规模的解释,形成了对制度变异现象的完整解释体系。同时,共享观念决定了制度变异发生的方向,群体规模的大小、治理成本的高低以及对原有秩序破坏的程度决定了制度变异的程度和可能性。  相似文献   

19.
以新制度主义为研究视角,从合法性、嵌入性研究精准扶贫的失准问题。研究发现,精准扶贫是对传统扶贫的反思和超越,是一项重要的制度变迁,这一制度变迁先后经历制度扩散和制度落实两个阶段,前者会面临合法性困境,后者则会遭遇嵌入性挑战。具体而言,在制度扩散过程中,会面临强制性同构、规范性同构与精准扶贫形式化,以及观念—认知限定与精准扶贫主体失位两种合法性困境;在制度落实过程中,会遭遇制度场域限定与精准扶贫的可持续难题、政府主导与市场和社会机制缺失、利益群体分化与精准扶贫负面强化效应等三类嵌入性挑战。  相似文献   

20.
《社科纵横》2019,(6):42-47
随着脱贫攻坚工作的深入推进,乡村扶贫理念与乡村振兴战略相结合,逐步从发现与解决农村问题向发掘与发挥农村潜在优势转变。在精准扶贫的政策背景下,贫困地区农民专业合作社承担着农村产业扶贫的重要责任,肩负着激发乡村发展内生动力的时代使命。合作社的发展兼具经济与社会功能,本文详细讨论了贫困地区农民专业合作社在当前扶贫攻坚与乡村振兴中所发挥的作用,并从社会资本存量与合作行为、治理结构与制度规范、人才需求与经营发展三个角度分析了合作社面临的现实问题,最后结合国家东西部扶贫协作政策,探讨了在这一政策机遇下合作社未来的发展与优化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