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中国上市公司全要素生产率的随机前沿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宗法  张英丽 《创新》2011,5(1):42-45
运用随机前沿模型,测算制造行业的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TFP),并分解成技术进步变化率、技术效率变化率、规模效率变化率以及配置效率变化率。通过对中国上市公司制造行业2005~2009年期间的面板数据进行实证研究,得出结论:这5年中,全要素生产率年均增长率为0.93%,增长缓慢;技术进步年均增长为2.42%,成为TFP增长的主要动力,指出当前我国制造业增长方式是一种投入型增长。  相似文献   

2.
是什么因素创造了长期经济增长的根本动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桁林 《浙江学刊》2003,(3):149-152
经济增长来源于劳动积累、资本积累和技术进步 ,而技术进步归根结蒂也来源于劳动积累和资本积累 ,因此 ,经济增长的源泉是劳动积累和资本积累。更进一步地 ,资本积累本质上也是劳动积累的结果 ,是劳动积累在特殊生产方式、特殊生产形式上的具体体现。这样 ,我们就将经济增长过程还原为劳动创造价值的过程 ,并分析它在具体生产关系中的具体表现。资本积累从劳动积累中分化出来 ,从而实现资本主义再生产过程 ,是特殊历史阶段的产物 ;而从劳动积累到资本积累、再到更高形式上的劳动积累 ,则是实现长期经济持续增长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3.
本文把分散在马克思著作中的许多论点收集起来,整理成一篇专门的马克思经济危机理论。这个理论包括以下几个主要概念:资本积累、利润率下降、实现问题、一个工业部门内部各企业的效率结构和资本家的预期。此外,本文还简略提到这个理论对于估价政府经济政策和最近经济史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本文运用非参数DEA分析方法,将中国经济发展的最前沿区域——长三角地区的经济增长分解为物质资本积累、效率改善、技术进步和人力资本投入等四部分,然后利用空间统计与空间计量经济分析技术,采用绝对收敛方程考察了长三角经济增长率与这四类因素的收敛效应。实证结果表明,物质资本所贡献的经济增长主导着长三角各县市区的实际经济增长;长三角区域经济增长存在显著的空间依赖性,并对经济增长的变化趋势产生明显影响;物质资本积累这一新古典经济增长因素是唯一使得长三角地区间差距缩小的因素,主导着长三角地区经济收敛的方向;人力资本、效率改善与技术进步等新经济增长因素使得长三角经济增长趋异,对长三角的经济差距也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投资、消费和出口是拉动一国经济增长的三大要素,长期以来投资和出口为我国经济增长作出了重要贡献.后经济危机时代,随着全球经济形式的转变,扩大内需成为我国保持经济稳定增长的关键.文章依据马克思消费理论的关于生产必然经历外延扩大再生产向内涵扩大再生产转化,进而带动消费的转化理论,针对当前全球的经济形势及我国经济发展中城乡居民的消费状况及发展趋势,阐述了我国扩大居民消费的有效措施,以达到促进经济稳定增长和持续发展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陶为群 《创新》2015,9(1):38-41
基于马克思扩大再生产公式中具有的两个部类不变资本积累变量,提出马克思扩大再生产公式的图解法,可以直观、简便地获得扩大再生产公式的解,以把握怎样求解一般的扩大再生产问题,特别是可以直观地发现和认识马克思扩大再生产公式有解的充分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7.
人才资本的管理按照马克思的观点,如果教育是发展与增加人才资本的过程,那么,教育、技术进步和就业就是促进经济发展的三个关键性的支点。由此可见,教育是社会合理投资、而不是加重物质生产部门负担的一种社会消费形式。因为教育有利于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具有技术进步的功能,增加运用研究和发展研究投资应该被视为再生产的必要因素。所以应该寻找一种新的经济政策,鼓励集中进行人才资本和技术进步研究,以实现经济结构的良性循环。这样做的依据是,技术进步  相似文献   

8.
经济增长,就其本来的意义来说主要是一个宏观经济方面的概念,经济增长理论也主要是研究作为社会经济生活运行总体的整个国民经济的动态的演变过程的,侧重于分析社会经济生活当中的总量。而这个总量又是一个庞杂繁复的经济系统。是一个具有丰富内容和复杂结构的经济变量。这个经济变量内容的丰富性和结构的复杂性,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它是在  相似文献   

9.
经济增长:内生增长理论与中国人力资本投资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内生增长理论是现代经济增长理论中的一个核心内容.从长期经济增长率所依赖的路径来看,人力资本和技术进步作为经济增长的内生因素,可以弥补因其他要素收益递减而带来经济增长停滞这一局面.技术进步是由人力资本投资所形成的有效机制而演化成增长动力的一种必然结果.中国技术进步贡献度低下的最主要原因,是由于人力资本投入不足(人力资本积累不足)造成的.在国家财政政策干预下,以内生增长为动力,逐步形成有利于经济增长的物质资本投资向人力资本投资转换的机制.  相似文献   

10.
李政  佟鑫 《求是学刊》2012,(1):51-55
文章揭示了中国国有经济规模对区域经济增长条件收敛的影响。在研究过程中,文章扩展了Mankiw、Romer和Weil(1992)等修正的附加人力资本的新古典增长模型,将国有经济规模等制度性变量纳入其中,使用中国省级面板数据,运用动态面板数据一阶差分GMM估计方法。实证结果显示,在控制了其他影响因素之后,如果用"国有经济单位职工人数占各地区职工总人数的比重"和"国有经济单位固定资产投资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这两个变量来衡量国有经济规模,那么国有经济规模在全国和东部地区都是经济增长条件收敛的一个影响因素,并对经济增长产生负面影响;在中部,国有经济规模不是经济增长条件收敛的影响因素;在西部,国有经济规模可能是经济增长的一个促进因素,并且影响区域经济增长条件收敛。  相似文献   

11.
贸易条件是反映一国贸易利益变动的一种重要概念,国际金融危机条件下各国开始重新重视贸易条件.价格贸易条件是贸易条件的核心概念,价格贸易条件的变动影响着一国经济增长,但价格贸易条件的短期变动和长期变动趋势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又有所不同.贸易条件短期中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具有不确定性,依各国的贸易结构、企业规模、产业结构、政府政策等不同因素而有所不同.价格贸易条件在短期中,在这些因素的基础上影响一国的短期投资,进而影响着一国的经济增长.长期中,价格贸易条件对一国投资的影响则更为深刻,进而通过影响生产率增长和资本积累影响着一国经济增长.发展中国家应尤为重视价格贸易条件变动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关于马克思资本积累理论存在着二重曲解:其一,把经济危机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影响同资本积累的历史趋势混淆起来,即"危机"就意味着"灭亡"的理解;其二,把马克思的经济危机理论与现代社会生产方式的生存与发展割裂或对立起来的理解,即"危机"就意味着发展"停滞"的观点。与上述对马克思关于经济危机理论形而上学的理解相反,经济危机既是现代社会生产方式的存在方式和内在机制,也是这一生产方式发展的环节,还是实现经济与社会发展平衡、产业结构调整、全社会范围的利益格局重组等生产力发展的特殊实现形式。  相似文献   

13.
哈维不平衡地理发展思想的理论化过程是:在解决城市空间生产和构型中初步奠定解释框架,在时空构造的过程理论中将其确立为核心话语,持续对其进行元理论投资并为社会主义政治规划提供思考方法,再转向全球层面的不平衡地理发展而实现再理论化。资本积累和阶级斗争构成哈维理论化的两翼,他落实了列斐伏尔空间生产的命题,将不平衡地理发展融入马克思的危机扩大再生产理论,充分利用尼尔·史密斯等人的成果,批判性地整合了新社会运动的理论经验,赋予其显著的元理论气质和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4.
改革开放以来,外国直接投资(FDI)已经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积极引进外资成为经济发展外向型战略的核心因素。然而,FDI在促进中国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一定的负面效应。近年来,学术界开始重新反思FDI对中国的影响:诸如中国吸引外资的政策环境、外资对中国技术进步的影响、外资对中国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外资对中国的经济结构调整的影响、外资是否拉动了中国的就业以及FDI与中国的经济安全等。一、中国吸引外资的有利因素和制约因素影响外资进入的关键变量主要是:中国GDP中长期增长的前景、市场的准入、劳工的成本和素质、基础设施状况、产业的聚集和工业链的效率、投资的政策与环境等。也有观  相似文献   

15.
(一)发展是一个古老的命题,也是世界各国不断探索的永恒主题。在21世纪中如何发展,采取何种发展方式来获得发展,已成为世界经济学界和各国政府所关注的热点。 在早期发展经济学家看来,“发展”最基本的含义就是经济增长。例如,沃尔特·罗斯托、威廉·刘易斯等人就认为:贫穷的国家之所以贫穷是因为经济馅饼不够大,所以发展的关键问题是把蛋糕做大。在这种理论的指导下,传统的发展观提出了以追求经济总量的扩大和外延扩大再生产为主,以工业化、资本积累和高增长率为特征的经济增长模式。这种经济增长模式虽然在消费、增加收入、增强经济实力等方面确实产生过重要的推动作用,但是由于这是急功近利的、以局部和个别利益为核心的  相似文献   

16.
资本体现式技术进步与经济增长周期波动关联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利用设备工业品与建筑工业品的相对价格指数,构建资本体现式技术进步指数,考察蕴涵在设备投资过程中的资本体现式技术进步动态规律及其与经济增长周期波动关联性.采用小波变换方法分析资本体现式技术进步和经济增长周期波动关联效应,发现短周期资本体现式技术进步与经济增长率的变化特征不同且二者不具有Granger因果关系,中周期资本体现式技术进步与经济增长率变化呈现较强的共变特征且资本体现式技术进步是经济增长的Granger原因,长周期资本体现式技术进步与经济增长率变化呈现完全共变性且存在双向的Granger因果关系,得出二者的周期波动关系显示资本体现式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作用不是体现在短期而是表现为中长期.  相似文献   

17.
本文将资本分为建筑资本和设备资本两类,利用内生经济增长模型阐释资本体现式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并利用资本质量指数调整设备资本存量,考察资本即期服务效率调整后的资本体现式技术进步对我国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结果显示:设备资本投资中的体现式技术进步年均增长率为4.78%,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10.6%,占资本贡献的14.8%。技术进步贡献呈阶段性变化,且不同类型技术进步贡献出现分化。相对于20世纪80年代,90年代后资本体现式技术进步贡献呈下降趋势,而中性技术进步贡献呈现先降后升的变化特征,但降幅大、升幅小。  相似文献   

18.
陶为群 《创新》2015,(6):53-57
文章提出马克思的社会扩大再生产优化的图解法,可以替代已有的两大部类扩大再生产的优化问题的各种求解方法,直观、方便地获得社会扩大再生产的最优解析解,切实简化社会扩大再生产优化问题的求解。借助马克思《资本论》中的一个举例,扩大再生产的优化的图解法得到了计算验证。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的增长模型和古典及新古典增长模型类似,都忽视了总需求对长期经济增长的影响。考察马克思的增长模型及以迪梅尼尔—赖维模型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增长模型发现,这些模型的成立是存在隐含条件的。实际上,拓展以上模型隐含的前提假设,把收入分配等变量内生化,由此分析总需求对长期经济增长的影响,结果表明,总需求不仅与短期经济增长有关,而且也影响着经济的长期增长。毫无疑问,资本、劳动与技术等供给因素是经济增长的源泉,总需求则是长期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  相似文献   

20.
资本投资与区域经济增长———黑龙江省经济发展滞后的资本投资因素分析成力为刘叙和一定时期区域资本投资所创造的需求是该时期区域经济发展的基础,而资本投资所产生的有效供给又是下一轮区域经济增长的前提,区域内资本投资来源于区域内资本积累和区外资金流入,当某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