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自由主义民主与社会主义民主无论是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上都经历了一个相当长的发展历程,尽管每一种民主形态都发生了一些变化,但其内核仍然延续下来,并形成了鲜明的特征。自由主义民主与社会主义民主表现出比较明显的冲突和对立,是完全不同类型的两种民主模式,其哲学基础、价值追求和实现形式等方面都有很大的差异。  相似文献   

2.
政党与民主是现代政治文明的结晶 ,现代政治就是围绕这两个轴心而展开。政党是不完全政治民主的产物 ,它的存在就是为节约政治交易费用 ,推进民主进程 ,实现人民的意愿。政治体系通过政党的过滤作用 ,将大众民主转换成精英民主。由于各国人民民主与政党发展的历史顺序的差异 ,各国在借助政党实现人民民主的道路选择上有不同的特色。  相似文献   

3.
立法是国家的重要政治活动,人民参与立法是人民参政的重要形式。民主立法原则不能只以人民选举的代表表决通过法律的形式来体现,还要贯之于人民直接行使立法权的方式。立法建议就是人民直接行使立法权的基本方式,它还是法律正当性源泉之所在。立法建议和民主立法原则既是民主政治的重要内容,同时在法治背景下,前者是实现后者价值的必然规则。  相似文献   

4.
民主是一个历史的范畴,它既不是从来就有的,也不是永恒不变的,而是随着人类社会的产生和历史的发展而不断演变的。从其核心本质看,民主一定是一种社会组织形式,一种国家形态或者结构。同时,民主是一个文化的概念。它是人类在自然界生存发展过程中,甚至在与自然、  相似文献   

5.
哈贝马斯对当代西方发达国家相互对立的自由主义和共和主义两种民主模式进行系统分析,概括出第三种典型的规范民主模式,这就是程序主义的协商民主模式,他称之为一种话语政治。这种独特民主范式对我国民主选举具有重大的启示。事实上,目前在我国的政治实践中,也的确存在着丰富的、体现协商民主特征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实践。可以说,协商民主是一种基础性的民主模式,是可以去除掉社会性质色彩而用之,其对于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规范化、制度化和程序化建设具有积极的意义。因此,要在理论和实践当中,处理好程序主义中两大支撑点——选举民主与协商民主之间的关系。作为共和制国家民主政治的两种形式,二者制度建构作用上几乎完全迥异,它们既有各自的优势和特长,又有自身的局限与不足,但是功能上又完全互补。如何调和这一对矛盾共同体,是现代民主制度建构的首要课题。对我国而言,可以凭借人民当家作主的政权优越性,在政治、法律等上层建筑中形成和谐统一体。  相似文献   

6.
协商民主与政治协商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协商民主是20世纪后期在西方兴起的一种民主理论,其核心概念是公共协商,强调对话、讨论、辩论、审议与共识。协商民主既肯定公民积极参与政治生活,又尊重国家与社会间的界限,力图通过完善民主程序、扩大参与范围、强调自由平等对话来消除冲突,保证公共理性和普遍利益的实现,以修正传统民主模式的缺陷和不足,所以具有规范意义和实践意义。协商民主的理论和实践不仅仅属于西方,中国也存在着不同形式的社会主义协商政治,但其中具有较成熟和完善制度架构的是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为平台的政治协商制度,它既有明显的优势,也面临着严峻挑战。为了发展和完善社会主义民主,应该完善政治协商,促进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金秀光 《社科纵横》2011,26(7):20-22
本文以浙江景宁县"党员议事提案制"为案例,揭示了在既有的制度框架下中国基层党内民主建设和制度创新的新空间。在"党员议事提案制"制度安排中党员与党委形成了正反双向的良性互动的反馈机制,创造了在党的有效领导下的有序民主化地方经验,将人民民主建设与党内民主建设紧密地、有机结合起来,共同发展,实现基层党内民主建设持续、稳定、有序发展。  相似文献   

8.
建构现代民主制度几乎成为当前世界各国的共同追求.然而民主理论各异,民主实践亦因国而异,共同的民主形式尚未可见.在某种程度上,民主是建基于公民权利之上的利益诉求与解决方式.公民权利奠定了民主的基石,他们的共同作用连接着政治社会和经济社会,推动着人类社会的发展.民主在中国发展的关键要素存在于两个方面:一是具备公民权利意识和公共精神的公民的实质性参与;二是具备充分包容力和回应力的政治体制的形成.  相似文献   

9.
李建 《学术交流》2016,(4):60-65
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是中共中央为承接全面深化改革任务而做出的战略选择。作为一种内生于中国革命、建设及改革政治实践中的本土化民主形式,社会主义协商民主从本质和功能上都属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其目的在于不断优化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形态和提高人民民主质量。依托国家制度层面的顶层设计,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在我国现阶段公共事务治理中显示了巨大的民主优势,体现了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的历史逻辑、民主逻辑、制度逻辑的高度统一。  相似文献   

10.
世界各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经验能够证明,经济发展较快时期既存在于自由主义的宪政民主时期,也存在于非自由主义的宪政民主时期.因此,不能把自由主义的宪政民主神圣化.民主的经验可以借鉴,但做不到复制.人类政治文明发展的历史和现实情况说明,任何一种民主的本质、内容和形式,都是随着本国经济文化的发展而发展的.并不存在唯一的、普遍适用的和绝对的民主模式.  相似文献   

11.
要实现民主理想,我们不仅需要建立一套民主的政治制度,而且也需要建立一个以公平合作为基础的民主社会和一种以公共理性为基础的民主文化.罗尔斯是从三个层面来理解民主的:作为政治制度的民主、作为社会形态的民主、作为文化态度的民主.这三个层面虽然紧密相关,但三者之间存在着相对的界限.罗尔斯的正义理论虽然并不构成一种完整的民主理论,但从根源上加深了我们对民主制度及其理论前提的理解.  相似文献   

12.
李笑宇 《学习与探索》2023,(2):58-65+2+192
民主是现代政治发展的主要目标。西方民主转型范式对众多后发国家实现民主化的目标、动力和路径具有一定的影响,但该范式存在将竞争性选举视为政治发展的唯一目标、否定经济社会发展是民主政治的结构性前提等弊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全过程人民民主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最新形态。从人民民主推进到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政治发展形态可以概括为,执政党及其主导的公共权威担当着国家建构与民主发展的中轴力量,对社会主义政治制度进行自我完善与发展,渐进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推动民主创新,实现改革、发展、稳定的有机统一。这一全新的民主政治发展道路对后发国家建构民主政治提供了积极的启示。  相似文献   

13.
陈云云 《创新》2010,4(6):26-29
协商民主与党内民主都是学术界研究的热点问题。党内协商民主对当前党内民主建设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与实践价值。虽然协商民主并非是发展党内民主的惟一路径,但党内民主的推进无疑可以借鉴协商民主的若干合理之处。具体而言,就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以人民利益为最高价值追求,从协商民主中汲取符合国情和党情并对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有益的元素,以改革创新精神推进党的建设。  相似文献   

14.
高民政  孙艳红 《浙江学刊》2006,1(1):152-157
人口、面积、密度等是一个地域实体规模的主要维度。虽然规模还可以从社会经济学的角度来考察,但是用社会经济学的指标取代常规测量方法并不能澄清历史上对于民主与规模的争论。无论是将民主定位于城邦国家,还是将民主定位于民族国家,两者都有一些共同的因素,其理想政体至少要满足两个标准公民作用标准和体系能力标准,弄清两种标准与两种民主传统之间的关系及其发展变化的条件,在说明民主的维度中是极为必要的。关于规模与民主的争论,事实上也与“术语”有关,但又不仅仅是术语和分类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全过程人民民主与我国长期秉持的人民民主理念相契合,与我国广大人民群众实现当家作主的愿望相呼应,是我国长期探索民主形态、建设民主政治的最新成果。全过程人民民主始终坚持人民导向,不断与时俱进、自我完善,体现出鲜明的人民性、科学性和发展性的特征,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理论创新,是中国共产党对民主道路百年探索的重大实践创新以及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建设的重大制度创新。从实践效果而言,全过程人民民主全面超越了西式民主,为广大发展中国家提供了可借鉴的民主新方案。  相似文献   

16.
全过程人民民主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新形态。准确把握全过程人民民主与新时代中国政治发展的关系应当建构一个审视中国政治发展的科学视角,并从知识论和方法论的层面对西方政治发展理论蕴含的目的论式线性史观、二元对立的结构逻辑、西方中心主义的预设进行反思和批判。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政治发展的基本经验是始终坚持党的领导、有序渐进推进改革、坚持统筹兼顾、立足现实国情。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对于促进新时代中国政治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通过紧扣民心政治,寻求党心民心的最大公约数;通过加强机制建设,推动民主政治形态成熟定型;通过以民主促民生,实现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通过立足基本国情,探索发展中国式民主新道路。  相似文献   

17.
中国式民主的鲜明特征之一就是,将协商寓于选举之中,实现了协商民主和选举民主的“形式互嵌”,彰显出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特质与价值,是中国式民主的实践探索和制度创新成果。“寓协商于选举”就是在充分认识选举民主罅隙的基础上,将协商民主引入选举民主,在“有事好商量”和“最大公约数”中广泛凝聚共识,防止由单纯选举民主可能引发的社会撕裂;同时,协商民主和选举民主的结合也有利于提升协商民主的效率。作为中国式民主的创新性探索,“寓协商于选举”体现出中国式民主建构的基本方法论:民主建构要基于国家的基本国情和历史文化传统,并以系统观念推进民主建设。总而言之,“寓协商于选举”平衡了民主的不同结构、凸显了民主的各项功能、展现了民主的治理绩效,开创了民主的新型实践形态。  相似文献   

18.
民主政治:和谐社会的政治基础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从理论或实践上看,民主政治是和谐社会的政治基础。民主政治就是用和谐的方式控制、解决社会矛盾和冲突的制度体系。承认人的主体地位、多元利益和高度的社会流动是民主政治与和谐社会共同的根基。实现利益表达的规范化和制度化是夯实和谐社会政治基础的关键。利益表达的规范化和制度化建设具有完善公共政策、消解社会矛盾、强化政治认同等重大意义。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是夯实和谐社会政治基础的根本之策。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既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进一步发展的基本制度资源,也是直接承载法治发展的制度体系。  相似文献   

19.
史巍 《学术交流》2012,(4):30-33
西方马克思主义女性主义者墨菲在其代表性作品《政治的回归》当中提出现代性问题离不开政治问题,现代性只有基于社会关系所揭示的新社会形态而言才具有独特的价值和意义,在这个意义上现代性的政治规划就是启蒙以来的自由和民主理想。正是这一理想的单一化和一维性才导致某种政治规划上的本质主义,这在墨菲看来是女性问题的根源。在墨菲看来,现代性的政治规划所诉求的民主与自由的协调统一,只有在社会主义当中才能实现,从而提出一种新的社会主义的民主理论。  相似文献   

20.
寻求民主发展和公民参与的统一是现代民主理论必须面对的一个重大问题。在当代西方精英主义民主理论中,更多强调的是公民参与和民主发展的矛盾和对立。而参与式民主理论从个体、共同体、国家三个层面对民主的内涵进行了重构,突出了公民参与的教育、整合和制约功能。通过在地方事务、社会团体和公共领域中的公民积极参与,从而实现民主发展和公民参与的统一。本文描述了这种参与式民主的进路,为中国民主的发展提供另一个可资借鉴的视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