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化在自身的运转中,势能、惯性越来越大,也就生产出越来越多的与人类愿望无关,乃至对人类有害的产品。多余的文化产品应当“节制生育”,诸如:仿文化产品有那么一些“知识分子”被晋升职称所囿,挖空心思强行拼凑出来的“著作”,无非是对前人、他人、洋人著作的摘拼或复写.读罢,啼笑皆非。派生文化产品例如有了文章.就有了文章学.这当然景必要的。但很快就派生出“文章学史”、“文章学研究史的研究史”等等.越来越离谱,叹为观止!死文化产品为三而日,为研究而“研奖”,例如孔Z已说“菌”字有五抑写法,百人就上湖田台风、荣…  相似文献   

2.
企业设计文化是制造型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孕育和催生产品创新的沃土.产品创新是企业应对经营风险的根本策略,在这次全球金融危机中,我国制造型企业深受冲击表明,企业的产品创新能力亟待加强.要增强制造型企业的产品创新能力,推动"中国制造"升级"中国创造",必须从源头上加强企业设计文化建设.由于工业设计既是企业设计文化的构成要件,又是产品创新的手段,因此,发展工业设计不仅是企业设计文化建设的重要途径,而且是企业设计文化催生产品创新的媒介.应以设计源流和产品创新为主线,构建制造型企业设计文化建设模型,强调加强企业设计文化建设对推动产品创新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动漫作为朝阳文化产业,承担着中国文化产品走向世界的重任。目前的国际动漫市场呈现美日韩三国鼎立的局势。如何在面临强大对手的情况下将我国动漫产品推向国际,这就需要我们在了解国际动漫的发展趋势及我国动漫缺陷的情况下,在动漫题材内容、营销方式、品牌及人才的国际化方面采取积极主动的措施,以亚洲市场为立足点,发展动漫新技术,开拓国际市场。  相似文献   

4.
高晓华 《唐都学刊》2005,21(5):122-124
文化产品是一种特殊的商品,有着商品和精神产品的二重属性。近年来我国经济实力的快速增长为文化产业的不断发展提供了条件;国外文化产业发展的成功经验亦可资借鉴;应采取主动出击的文化产业发展战略,积极开拓我国文化产品的国际市场。  相似文献   

5.
论实现文化产品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最佳结合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认为,文化产品之所以要以社会效益为最高原则,力求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最佳结合,是由文化产品自身不同于物质产品的特殊属性(即文化产品具有意识形态属性和功能)决定的。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促进文化繁荣以及文化产品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统一的有利一面,避免文化产品两种效益相矛盾的消极的另一面,是一个重大的现实课题。本文对此提出了若干设想。  相似文献   

6.
重塑中国企业文化的战略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建立新世纪企业文化是历史的必然,重塑优秀的中国企业文化更是新世纪的呼唤。惟有精心提炼企业精神文化,全面完善企业制度文化,不断充实企业营销文化,锐意塑造企业形象,中国的企业才能在重塑企业文化战略的指导下,把握机遇,超越对象,独领风骚。  相似文献   

7.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体制的确立,既为文化事业的发展带来了机遇,同时也提出了挑战。在这种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形势下,要顺利实现新旧体制交替,就必须正确认识文化产品的属性,认真分析文化事业发展中供求关系的现状,并通过法律的、行政的、经济的手段实施有效的宏观控制。只有这样,才能使文化事业的发展既与市场经济新体制相适应,同时又符合精神文明建设和文化自身发展规律的要求,沿着健康轨道不断前进。  相似文献   

8.
改革开放以来 ,中国人在短短的二十多年时间里经历了从引进西方先进的产品和技术 ,到借鉴西方的各种法律、政治、经济制度 ,再到参照西方的价值体系和思想观念对中国文化进行全面分析 ,提出复兴中华民族文化的宏伟口号 ,显示出前所未有的自觉性和主动性。这一时期 ,西方文化对中国文化的影响是前所未有的 ,全方位的 ,多层次的。从另一方面看 ,改革开放以来这二十年也是中国文化对西方产生最大影响的二十年 ,西方人比以往任何历史时期都更加深刻地理解了中国社会与中国文化 ,对中国文化精神及其价值的肯定也超过以往。这一现实告诉我们 :每一种具有牢固的精神根基和历史传统的文化体系都不会从根本上被其他文化所取代 ;但是随着时代的变化 ,任何一种有着悠久历史传统的文化体系也不可能不发生变化。中国学术界普遍承认中国社会正处在一个深刻的转型时期 ,它的文化也必将发生深刻的型变。为了进一步深入思考全球化趋势下的中西文化交流问题 ,本期主题研讨栏目推出这组短文 ,以期引起学界对这一热点问题的进一步关注。  相似文献   

9.
90年代文化产品的趋众性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80年代中后期以来,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商业性文化消费和通俗文艺日趋繁荣,中国文化进入第三次转型期(中国文化曾经历过两次转型:一次是汉唐时期,另一次是鸦片战争到“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目前正在经历第三次转型)。干预现实、追求艺术探索性的严肃文艺受到通俗文艺强有力的冲击,其影响力日渐萎缩,主导地位也逐步丧失。到了90年代,中国大众文化开始全面登堂入室,确立自身的社会地位。文化生产与消费越来越走向市场化与大众化,中国文化呈现出鲜明的趋众性特征。研究这一特征,对于我们进一步把握世纪之交中国文化的内在规…  相似文献   

10.
试论汉语国际推广的文化战略定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汉语国际推广是中国国际战略中的一部分。它不仅可以弘扬中华优秀文化,而且可以促进世界了解中国,加强文化交流,将为中国"和平崛起"创造有利的国际环境。中国经济的腾飞促进了汉语国际化的推广,而经济大国保持长期的繁荣又必须借助语言文化的影响力。  相似文献   

11.
文化传播是西方按其战略意图塑造世界的重要工具.资源的绝对有限性与发展的绝对无限性的矛盾,决定了国家间存在着表现在政治和意识形态领域因而不能随意“突破”和“超越”的基本矛盾.国家政治关乎民族的生死存亡,中国是新崛起的发展中的国家,在文化传播及应对西方文化战略方面并没有多少经验.在这方面,我们不仅要提高警惕,更要知己知彼,学习其中有效而我们又尚不熟悉的大国文化博弈的经验,为中国成长为一个世界性的大国做好准备.基于西方存在着深刻的内在矛盾,中国的文化传播要讲政治也要讲策略,利用这些矛盾,发展自己,为人类做出较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12.
《社科纵横》2016,(6):138-142
本文通过对红色文化与文化软实力的关系及其在国家文化软实力提升中的重要作用进行论述,分析国家文化软实力提升战略的进程与不足,提出将红色文化的四个价值体现融入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提升战略之中,以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  相似文献   

13.
李磊 《浙江学刊》2002,(6):19-21
改革开放以来 ,中国人在短短的二十多年时间里经历了从引进西方先进的产品和技术 ,到借鉴西方的各种法律、政治、经济制度 ,再到参照西方的价值体系和思想观念对中国文化进行全面分析 ,提出复兴中华民族文化的宏伟口号 ,显示出前所未有的自觉性和主动性。这一时期 ,西方文化对中国文化的影响是前所未有的 ,全方位的 ,多层次的。从另一方面看 ,改革开放以来这二十年也是中国文化对西方产生最大影响的二十年 ,西方人比以往任何历史时期都更加深刻地理解了中国社会与中国文化 ,对中国文化精神及其价值的肯定也超过以往。这一现实告诉我们 :每一种具有牢固的精神根基和历史传统的文化体系都不会从根本上被其他文化所取代 ;但是随着时代的变化 ,任何一种有着悠久历史传统的文化体系也不可能不发生变化。中国学术界普遍承认中国社会正处在一个深刻的转型时期 ,它的文化也必将发生深刻的型变。为了进一步深入思考全球化趋势下的中西文化交流问题 ,本期主题研讨栏目推出这组短文 ,以期引起学界对这一热点问题的进一步关注。  相似文献   

14.
牛涛 《学术交流》2012,(12):155-158
全球化时代异质文化间的沟通与交流空前频繁,但这些发生在相对不平衡的世界文化发展环境之中。在现代化进程中先行一步的西方发达国家文化产业发展较为成熟,其文化及价值理念居于相对强势的地位,并在国际文化交流中对发展中国家强势推广,威胁其国家文化安全。在对中国文化安全的外部挑战和内部制约因素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我们可以从推动建立国际文化新秩序、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和大力发展文化产业三个方面着手思考全球化时代的国家文化安全战略。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从文化、特别是战略文化的视角,结合中国战略文化传统,旨在对中国崛起方式选择过程中的和平主义取向的文化根源进行理论说明。进而通过比较中西战略文化的不同,对于中外学者在该问题上歧见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最后,本文对于中西双方应该如何看待中国的和平崛起问题,提出了个人的一些学术层次上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中国的和平崛起需立精神之基,文化战略是中国国家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撑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理想的重要支柱。"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是当代中国文化战略的总体目标。传统艺术的创新发展是建设文化强国的应有之义,是实施文化战略的必要环节。实施文化战略、构建文化强国必然对文化艺术发展具有引领作用。创新发展中国传统艺术是推动文化艺术繁荣的有效途径之一,对国家文化战略具有支撑作用。  相似文献   

17.
企业文化战略的作用和内容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辉 《社科纵横》2006,21(12):131-133
企业文化作为当前世界上最为先进和科学的管理理论和方法,正在普遍地被理论界和企业界所重视。深入开展企业文化战略的研究,积极实施企业文化创新,对于正在发展中的中国企业有着尤为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张斌 《创新》2014,(1):119-125
在中国,文化管理除具有规范本国文化活动的职能外,同时还作为一种行政性的文化贸易保护,以抑制发达国家文化产品的过度涌入。但是,囿于文化管理体制自身的僵化,以及传媒新技术对传统文化管理措施的冲击,文化管理的实际效果未必尽如人意。近几年,越来越多的外国传媒机构进入中国市场,证明我国文化管理体制具有局限性,2010年,世界贸易组织对中美出版物市场准入纠纷的裁决,再次提醒我国关注文化管理体制的效果问题。  相似文献   

19.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战略构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建宁 《创新》2009,3(3):5-8
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就要建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发挥其引导性和主导性作用;就要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发挥其竞争性和凝聚性作用;就要弘扬中华文化,发挥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基础性和资源性作用:就要促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发挥创造性,增强整合性,使中华文化更加具有吸引力、感召力。  相似文献   

20.
面向"十二五"的中国对外文化贸易战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十二五"期间的中国对外文化贸易战略应涵盖以下内容:把发展对外文化贸易作为提升中国文化软实力的核心环节,把握好"后危机"时代全球经济调整的战略机遇,把握好节能减排对绿色产业的机会发掘,把握好信息化技术对文化市场的空间拓展,实施结合科技进步的产业创新战略,实施传承与包容的内容开发战略,实施面向全球的品牌建设战略,实施因地制宜的区域发展战略.使中国对外文化贸易获得历史性的提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