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塑造和谐心态、实现自我和谐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应有之意和重要基石.自我和谐的理念可以从老子的<道德经>中找到历史依据.老子认为道是万物的根源,德是万物分享形上之道而各自获得的本性,二者皆以和谐为内核.从和谐的道德出发,老子反对世俗的价值观,主张人应尊道贵德、无私无为、修身养性,兼具高尚道德品格与高度社会责任感,成为自我和谐的圣人.老子关于和谐道德的论述启示人们:要实现自我和谐需要对人生的终极价值有所把握;需要在培养健康统一人格的同时,加强人的思想道德修养.而且实现自我和谐不仅需要个人的努力,更需要社会的参与和支持.  相似文献   

2.
彭舸珺 《社科纵横》2005,20(4):212-213
最近,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深刻阐明了新时期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极端重要性,并提出了许多重要思想和观点。应根据马克思主义的人生价值观,全方位多角度地引导和教育学生实现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最终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主义者怎样看待人的价值和人生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几年,报刊上发表了不少关于人的价值和人生价值的文章。值得注意的是,有的文章脱离开具体的历史时代和社会关系抽象地议论人的阶值,脱离开对无产阶级解放条件的研究空谈人的价值的实现,脱离开党和人民的需要宣传所谓“自我设计”、“自我选择”。实践证明,这样的文章不仅无助于人们正确认识人的价值、人生价值等问题,反而会把人们引向个人主义、无政府主义的歧途,对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产生不满情绪。于是就提出了一个问题:马克思主义者究竟应该怎样看待人的价值,特别是人生价值。本文就此谈几点看法以就教于同志们。  相似文献   

4.
人生价值问题是人的价值思想中居于主导地位、起决定作用的东西。人们如何进行人生价值选择,不仅关系到个人一生的成败,而且关系到国家的兴衰、民族的存亡和人类的命运。这就告诉人们,人生价值取向问题,不仅是个人应当研究和把握的问题,也是每个国家和民族不可忽视的一个重大问题。 为了正确地解决今日中华民族的人生价值取向问题,需要对中华民族以往的人生价值取向进行必要的分析,以便吸取其精华,抛弃其糟粕。纵观中华民族的发展史,我们会发现,在中华民族的人生思想宝库中,有许多闪光的东西,其中最突出的就是集体主义观念。 中华民族历史久…  相似文献   

5.
走出人生价值追求的误区黄金声,张海赴人生价值的追求是个体对人生目的和意义的领悟与践行。在人生道路上,追求什么样的人生价值以及怎样去实现人生价值,既关系到个体自身的前途与发展,又关系到社会的进步与未来。我国的改革开放,发展市场经济为人生价值的追求提供了...  相似文献   

6.
严荣 《学习与探索》2001,20(3):38-42
政府的价值是通过政府与国家、政府与社会、政府自身的矛盾运动来实现的.缘于"经济人"的特性及与其所处的环境之间的矛盾运动,政府要通过各种方式对自身的合理性不断进行价值求证.机构改革从本质上来说是政府价值自我求证的重要内容.政府的价值求证是一个过程,因而,机构改革也没有终点,每一次改革都是政府自身在价值求证中不断优化的过程.  相似文献   

7.
审美是人的一种基本的生存方式,它的最终意义在于它的人生价值。关于这一点,中国美学、西方美学和马克思的美学都具有鲜明的体现和明确的阐释。审美的人生价值是通过审美表现即以创造形式为中介的情感释放和升华,以及审美超越即人生的境界的转化来实现的。  相似文献   

8.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以"和谐"作为出发点和最终目标,强调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人自我身心内外的和谐."中和"思想作为古来调节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他人以及人自身内部各种矛盾关系的高级哲理,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念具有内在同一性,其共同指向是实现人的全面自由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社科纵横》2016,(7):96-100
在人类社会发展史上,利他性价值观是维系人类群体生存发展的重要纽带。这一利他性价值观在儒家思想中的集中体现就是"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这种价值观凸显出的正是群体性价值诉求,这是自我与他人、社会发生联系的桥梁,也是儒家展现其入世面相的理论基点。从本质上看,这一儒家利他价值观要求自我主体不应只关照自身的存在和发展,还应该将这种意识推及他人、他群体和他文明,最终实现儒家的大同世界。  相似文献   

10.
杨伟涛 《唐都学刊》2009,25(2):62-67
个体道德自我是在伦理、法权意识基础上所实现精神发展的更高境界;相对于德性、人格、良心,道德自我是更为整全和彰显道德主体性功能的精神与行动实体。本文概括了道德自我建构及其价值实现的意义、研究路向以及文献研究现状,包括道德自我价值内涵研究,道德自我历史资源与现状研究,当代中国社会道德价值基点研究,个体与自身、人我、群己关系中道德自我价值实现研究,道德自我价值实践研究;提出道德自我价值实现需要开拓的研究思路和主题。  相似文献   

11.
王幸平 《社科纵横》2007,22(12):128-129
孔子开创的"仁"学,通过对"仁"阐发来揭示人不仅生活在现实社会中,还生活在抽象的意义与价值的世界中,"仁"包含了对终极世界意义与价值的追求。儒学是否为宗教已不再重要,重要的是对于这种终极性价值的认同与追求,使人们形成了相同的文化生命与民族心理。这种追求主要体现在对"道"的追求上,并通过人生价值的预设、价值的实现和对社会生活的指涉等来完成的,换言之对终极意义的追求不必然导致对现实生活的拒斥,相反却深深地植根于生活世界中,在对现实的积极投入与行为的选择就体现了生活的意义。本文针对现实中对人生终极价值的冷淡与疏远这一事实强调了终极的追求对民族精神、文化的认同以及生命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一、竞争是什么竞争是人类历史中长期存在的一种社会现象,它是社会关系中人际矛盾和冲突的表现形式之一,反映了人与人之间相互关系的一种态势,是人们谋求满足自身的需要,实现自我利益而采取的一种手段和方式。因此可以说,竞争既是一种人际关系,又是人的一种行为模式。作为人际关系,竞争反映了人们在争取自身利益、实现自我需要过程中的冲突关系。人的社会关系不仅有相互的协作,而且还有为争做强者以首先满足自身需要的矛盾冲突。后者在以私有制为基础的阶级社会中,本质是特定的阶级关系。而从具体形态来看,它可以有战争、奴役、剥削和竞争等多种形态。  相似文献   

13.
裴蓓 《唐都学刊》2007,23(6):124-126
中国和谐文化作为中华民族对自身的设定和未来的构想,是一种国人对人生社会价值目标的确认,是中华民族要求超越现实和超越自身、达到理性自觉的一种观念形态,是中华民族向世界表明自己和平使者的国家形象、昭示人类未来精神家园的福音。它是动员国人和睦相处、同舟共济、勇往直前的激越鼓点,也是国人改造民族素质、向往文明的深情呼唤,还是驱动自我人格塑造,完善崇高理想的人格精神。它将彻底刷新中国陈旧的生产关系和国人的心理结构及精神面貌。分析"和谐文化"的内涵及当代价值,对于深刻认识和完善"和谐社会"科学构想,推进"和谐文化"建设,实现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有着十分重要的认识价值。  相似文献   

14.
德性养成的价值包含两个方面:一个是德性养成的个体价值即人格价值,另一个是德性养成的社会价值即人生价值.前者是后者的基础,后者是前者的外化.德性养成的个体价值主要是指德性的人格价值或人性价值.德性作为人格主体自身的价值,决定了德性是生命价值之源,这是德性内在价值的根本所在.德性养成的个体价值使人性更加完善、人格更加健全、交往目标更易达成、自我价值更易实现.德性养成的社会价值推动了社会实践的发展、社会文明的进步、社会和谐与秩序的建立.它的价值目标在于实现成就个人与成就他人、成就人类与成就自然、成就身体与成就心灵、成就德性与成就幸福的统一.  相似文献   

15.
一、调研的背景 在技校毕业生不断走俏、技能人才越来越受到重视的今天,技工院校完成技能人才的培养任务显得尤为重要.而对学生的培养除了要求发展学生的智力技能外,还需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品质和素养,其中正确的价值取向引导是非常重要的内容.精神信仰是人们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中形成的价值体验和价值判断,是与人的根本生命价值相联系,指导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以及人与自身关系的根本价值原则.它是个体生命的终极归宿和价值,回答人为什么活着.包含在精神信仰中的两个问题,即对象或客体的意识是否与对象或客体相符合的问题和自我或主体的意识是否与自我或主体相符合的问题,两者都符合的就是科学,否则相反.树立社会成员现代的科学的精神信仰是建设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和必要前提.青少年时期是人生信仰和价值观的形成和确立时期,因此在这个时候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可以帮助他们形成科学的人生信仰和价值观,从而影响他们一生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研究人的价值是一个世界性问题。我们研究它对于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有着理论和实践的意义。人的价值与人的本质同处于一个客体化的座标上,客体化是我们研究人的价值的逻辑起点。人的本质不在于它的“给定性”,而在于人的活动结构展开,即实践性,人的价值便是人在活动(劳动、实践)中所显示的创造才能。人的本质和人的价值在最高层次上是一致的。人的价值具有多相性,最基本的有两相:人的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自我价值是人的社会价值的表现,二者又不等同。自我价值的实现是人的创造和贡献实现过程,是由内在价值转化为外在价值的过程。人的价值离不开人的世界观和价值观,只讲价值观,不讲世界观,甚至把二者对立起来是不正确的。  相似文献   

17.
本文对新时期上海的小说创作进行了系统的考察和论述,认为关注和评价不同时期出现的、带有某种普遍意义的观念倾向,探求不同人生追求的价值意义;以一定的社会历史内涵为基点观照人生,对历史和现实生活中的重心问题进行艺术的生发;从文化视角对人生的活跃而又丰富的现实存在之中去表现人们的心态情绪和心理品格;表现当代女性在婚姻伦理方面的现实处境、自身弱点和实现自身价值所遇到的困扰等,是新时期上海小说创作取得成绩的几个主要方面,文章还对文学创作的地域色彩和艺术创新问题发表了意见。  相似文献   

18.
马毅松  王雄杰 《浙江学刊》2003,1(3):197-200
思想政治教育对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具有重要意义。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的前提性条件在于它能满足主客体在对象化实践中实现自身生存与发展的内在需要。理想与信念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价值核心的枢纽。确立正确的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核心和价值结构 ,可以促使主客体真正把统一的社会理想、价值观、伦理道德内化为个体的内心信念并把它作为自己行动的指南 ,同样可以促进思想政治教育学科自身的进一步发展 ,使其更具有实现知识和价值的能力 ,从而全面推动思想政治教育的建设和发展  相似文献   

19.
可持续发展理论所关注的精神文明可持续发展问题,需要人们深刻反思科学精神对自然科学的物质功效,与对社会科学的精神功效的整合,这也正是科学精神价值统一体的深刻内涵.科学理性是人类社会进步的强大动力,可持续发展理论与科学精神的价值理性有着内在的逻辑统一.从文化价值论层面、科学认识论层面、科学价值论层面、科学方法论层面探索科学精神价值理性,对于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具有重要意义.反思人与自然的关系,科学精神体现出科学价值理性;反思人与社会关系,科学精神体现了社会价值理性;反思人自身的思维运动,科学精神揭示了精神价值理性,为实现可持续发展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共赢找到了科学途径.  相似文献   

20.
孟子价值观体现了战国时期“士”阶层的价值取向,以人的道德品质作为价值判断的中轴线,继承和发展了孔子的价值观。孟子认为人生来均具有天赋的道德品质,因而每个人都具有实现自身价值的可能。他认为培养理想人格的过程,也就是实现一个人的自身价值的过程。理想人格达到的不同境界,也就是自身价值实现的不同阶段和层面。他认为人的自身价值是在矛盾冲突中实现的,因而不但要善于处顺境,更要善于处逆境。孟子的价值观对中国的传统思想在正反两方面都产生过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