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风险社会的形成与大众媒介表征密不可分:大众媒介通过拟态环境的构建,形成了公众的风险感知,促成了风险传播的蝴蝶效应.在此基础上,探讨媒介形成社会风险的三方面成因:价值层面上,媒介的社会整合功能不足,价值培养欠缺;制度层面上,公益节目欠缺,政府信息制度贯彻不力;内容层面上:网络媒介的风险长尾效应日渐突出.  相似文献   

2.
结合媒介化社会与风险社会的相关理论,探讨了媒介化风险社会的基本内涵,指出我国媒介化风险社会的变迁过程促进了我国危机传播研究的不断深入,随着媒介化风险社会的持续发展,危机传播环境将面临利益相关者压力日益多元,传播客体网络化趋势,信息短缺和信息泛滥两难,舆论引导与控制成本加大,谣言噪音与次生风险严重,危机传播从区域走向全球等六大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3.
女性媒介素养被认为是应对媒介空间中的性别暴力、推动女性充分平等地运用媒介进行社会参与的一项基本能力。在深度媒介化时代,女性媒介素养不再仅仅意味着批判性审读媒介内容的能力,更囊括理解当下传播环境背后的物质基础和底层逻辑,以支持她们通过实际行动为自身赋权的能动实践。具体而言,可以围绕媒介基础设施的“物质技术实践”和“话语建构”这两个视角将女性媒介素养概念经验化:一是积极介入媒介基础设施及媒介产品的分配、设计和使用以及深度参与过程的能力;二是理解围绕媒介基础设施所展开的话语建构,深入挖掘其背后所反映的特定社会文化意涵的能力,由此理解女性媒介素养的深层内涵,以提升女性群体的主体意识并改善其生存状态。  相似文献   

4.
意识形态安全是维护国家核心利益与基本安全的生命线。高校作为人才培养与立德树人的重要基地,宣传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有效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载体,是贯彻和落实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途径,是加强大学生理想信念与意识形态教育的重要方式。在媒介化时代,意识形态教育主体结构发生了质的变化,媒介应用的异化加剧了教育生态的复杂化,媒介化环境中教育对象个体的迷失等对高校意识形态教育构成巨大挑战。新形势下,教育者应淡化身份权威、强化职业伦理,学会用新媒体理论引导;加强信息媒介环境建设、优化高校意识形态教育社会生态;强化大学生媒介伦理素养教育,强化主流意识形态教育价值认同,增强高校意识形态教育实效,以维护国家意识形态安全。  相似文献   

5.
基于科学技术的传播媒介不仅改变了文学传播与媒介的性质,还重新创造了人类感知世界的方式,并由外而内地修正了文学的谱系与生态,文学已不再是一个本质性的概念。在媒介时代,从工具理性向功能主体转换的媒介,在消解文学的同时更在建构文学,成了重构现代与后现代文学的“原点”。媒介绝非物性与技术性,它内涵诗性的基因与审美的质素。  相似文献   

6.
当前媒介的风险传播模式存在一定缺陷,有必要运用社会学、心理学的方法进行现状和原因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加以改进.媒介除了要科学全面地传播风险信息外,同时还得对潜在的受众进行必要的心理调适,以适应当前社会对风险信息传播的需求.  相似文献   

7.
论当代文化的媒介化趋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众媒介作为一个社会辐射力最强的文化装置,不仅影响到文化传播的范围、内容及速度,成为文化传播的推动力,而且,大众媒介的诸多特点已进入当代文化的深层结构,使当代文化呈现出媒介化特征。同时,大众媒介经文化传播的积淀又逐渐形成了独特的媒介文化,成为当代文化的有机构成,并对社会结构产生深远影响。因此,需要对大众媒介与文化的互动过程适当引导,以促进大众媒介与文化的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8.
媒介素养与当代社会信息公平策略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关于信息公平的研究主要关注信息权利的平等与接近信息的路径平等,而缺乏实现信息公平的主体能力保障策略的相关讨论,存在研究路径的缺失,这是技术迷思的当代表征。当代社会信息公平的策略建构迫切需要关注人的主体性问题。用媒介素养取代第八次课程改革中的信息素养,从制度设计上实施媒介素养教育、建构公民的媒介素养,有利于最终达成信息公平。  相似文献   

9.
媒介技术构建媒介社会,媒介信息让受众从拟态环境中获得对世界的看法,建构个体与社会的思想观念,培植行为方式,改造固有文化。媒介化社会中人们消费着"符号",消遣着媒介镜像,"真实"与"虚拟"被媒介深度模糊,个体与社会在传播与传递中被建构。  相似文献   

10.
11.
运用归纳总结法对社会风险的表现形态进行分类,同时利用个案分析法对大众传媒在化解社会风险中的作用进行了分析。分析认为,在传媒业高度发达并广泛渗透的社会背景下,大众传媒自身的特性和功能决定其在化解社会风险中的必要性和可能性,对其积极作用应加以充分利用。同时认为,政府通过议程设置掌握话语指导权,使大众媒体及时、准确地避免传递可能影响社会公众利益的社会风险信息、完善现有法规以及加强从业人员职业道德建设等措施对大众传媒进行合理监管,无疑是建立社会风险化解机制的一个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12.
网民群体是随着我国互联网发展形成的规模庞大的新群体,是网络互动、网络内容生产和传播的主体。基于信息技术的社会化媒体在为网民创造并传播内容提供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社交互动中信息遮蔽、群体迷失等问题,影响着人们的网络交往、思维和行为方式。基于国情网情的价值引导、法律规范和媒介素养提升将有助于网民群体形成良好的网络习惯,构建风清气正的网络公共空间。  相似文献   

13.
新媒介的蓬勃发展,推动了传统人际互动形态的变革。借助新媒介平台实现的互动范围跨越时空界限,互动过程同步共时,互动体验综合感官,互动对象向公众延展,互动领域公私界限模糊,人际互动内容呈现出外显化、浅表化和公共化的趋势。因此,新媒介时代是传统与新型人际互动形态共存的时代,人们在关注其日益显著的社会影响的同时,还将重新认知和延展人际互动的涵义。  相似文献   

14.
社会发展功能动力能够增强社会发展客体动力和主体动力对人类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效能,主要涵盖目标引领力、改革推动力、制度保障力、核心领导力等.这些社会发展功能动力因素相互作用,形成了社会发展功能动力系统,具有功能性、间接性、整体性、时代性等基本特征.在厘清社会发展功能动力的内涵、基本特征的基础上,探析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发展功能动力系统的主要构成要素,对运用社会发展功能动力推动新时代中国经济社会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新传媒时代的报网互动及其模式创新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传媒时代的新媒体发展不断蚕食着传统媒体的生存空间,实现报网互动是挽救报纸颓势的重要手段。我国目前的报网互动还停留在低层次上,缺乏创新。报网互动是在多媒介融合背景下,通过新信息技术推动的解放新闻生产力、发展新闻生产力的变革,它以六个层面为基点进行创新:在新闻信息采集层面进行内容创新,在与读者沟通层面进行传播反馈创新,在报纸发行层面进行营销创新,在广告运作层面进行经营创新,在整合媒体资源层面进行管理创新,在提升媒体品牌形象层面进行品牌创新。  相似文献   

16.
高校校报作为校园媒体中的主导媒体,近年来随着校园网的普及等主客观因素有影响力弱化的态势。针对这一问题,提出了高校校报必须按照新闻规律办事,处理好新闻与宣传的关系,把握新闻与宣传的度的措施,以期高校校报在众媒体竞争中提升其社会影响力。  相似文献   

17.
千年之交 ,是我国社会结构发生根本性转型的关键时期 ,教育体制的适应性变革进入了攻坚阶段。在这个过程中 ,我国的中等专业教育体制也受到社会人才需求的高层次和实用性两种趋向的严峻挑战 ,面临着生存危机。惟有在市场规律的指导下 ,以内部调整和外向分流为基本路径对自身进行改制 ,中等专业教育才能逐步走出困境 ,真正发挥其应有的功能  相似文献   

18.
新媒体技术蓬勃发展,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环境复杂化、传播内容碎片化、传播方式多样化,因而也就给传播效果带来了巨大影响。价值观念的接受是一个涉及人的知、情、意、行等方面的系统过程,所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应该从这些内在点和基本方面入手,并通过国民教育全过程教化人心,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真正成为国民的信仰和坚持,进而成为国民思考和行动的指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是一个长期、复杂的工作,不能急于求成。通过将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的有效结合,在科学理论指导下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教育与固化,可以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似文献   

19.
目前,我国知识女性相对集中于高等院校,成为维护学校稳定、推动学校发展的重要力量.但高校女性仍处于职业结构的低端.由此表现出的性别歧视有其产生的复杂原因.改变高校女性职业困境,需要社会大环境的不断改善和女性自身素质的不断提高.  相似文献   

20.
科学技术的几何级发展把我们推向新媒体时代,作为新媒体主力军的青年学生处于人生三观固化期,其媒介素养随着信息技术革新和传播方式的变化产生许多新变化。如拟态环境的偏离、创新水平的退化、沟通能力的下滑等。推进媒介素养课程体系的系统化变革,建立新媒体舆情协同机制,完善大学生媒介素养将是一段时间内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