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强化肃南县草原生态补偿制度的思考和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科纵横》2017,(1):60-63
肃南草原是肃南县第一大陆地生态系统。近年来,肃南县政府已采取一系列重要措施,促进了草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回复和增强。但毋庸置疑的是肃南县草原生态环境仍然十分脆弱,特别是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在不断衰退。建立生态补偿制度,使生态保护者得到合理补偿,生态受益者承担责任,破坏草原生态功能的行为受到制约,是草原生态保护和建设取得成效的关键措施之一。因此,肃南县应随着国家生态补偿制度建立的步伐和甘肃省"推进祁连山生态补偿示范区建设,探索建立生态补偿机制"的要求,努力实现《肃南裕固族自治县十三规划》中提出的"要结合自治县生态区位优势,力争将肃南县建设成为生态补偿实验区,推动生态补偿机制的建立"的目标。笔者根据实地调研,现就肃南草原进行生态补偿试验示范应解决的几个突出问题提出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2.
长三角区域作为中国综合实力最强的区域之一,在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区域内的生态治理问题日益凸显。区域内各政府间面临着生态治理合作理念淡薄、生态补偿机制不完善、利益协调机制不健全、政绩考核体系单一等问题。面对这些问题,区域内政府要更新思想观念,建立"双赢"的利益协调机制、建立健全法律机制、健全生态补偿机制以及通过完善政绩评估体系等途径来推动生态治理合作。  相似文献   

3.
论生态保护补偿机制   总被引:55,自引:0,他引:55  
沈满洪  陆菁 《浙江学刊》2004,(4):217-220
生态保护补偿机制就是通过制度创新实行生态保护外部性的内部化、解决好生态产品这公共产品消费中的"搭便车"现象、解决好生态投资者的合理回报的一种制度.其性质属于卡尔多--希克斯改进.生态补偿机制可以从不同角度进行分类,例如从补偿对象可划分为对为生态保护做出贡献者给以补偿、对在生态破坏中的受损者进行补偿等;从条块角度可划分为"上游与下游之间的补偿"和"部门与部门之间的补偿";从补偿效果角度可分为"输血型"补偿和"造血型"补偿等.生态补偿资金可以通过政府财政转移支付、生态受益者付费、生态使用者付费、社会捐赠和国际援助等方式筹集.  相似文献   

4.
突发性环境事件生态补偿的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突发性环境事件对国家、社会及人民的利益带来了巨大的危害.如何消除灾害带来的后续影响,使其生态环境得以有效的恢复,是许多学者都在思考和探讨的问题.突发性环境事件具有不可预知性、破坏性强、形式多样性、流动性,等特征.建立突发性环境事件生态补偿机制应遵循谁污染,谁补偿、可持续发展、下列与公平兼顾、市场化、应争性的原则.建立突发性环境事件生态补偿机制应采取的对策有:界定补偿者和被补偿者;确立补偿标准;建立生态补偿资金;多样补偿方式;把一次性补偿和长期补偿相结合;解决跨界生态补偿问题鼓励公众参与;立法化.  相似文献   

5.
赵超 《探求》2007,(6):71-72,76
构建"泛珠三角"生态补偿机制是解决"泛珠三角"区域性生态服务有效供给的重要途径,是"泛珠三角"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同时又是促进"泛珠三角"区域更紧密合作的基础。构建这一机制,需要构建基于生态补偿的转移支付制度,设立区域生态补偿基金,尝试多元化的生态补偿手段以及尽快制定《"泛珠三角"生态补偿机制协定》。  相似文献   

6.
主体功能区划下的西部生态补偿机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丛霞 《社科纵横》2010,25(6):19-22
按照国家主体功能区的规划,从当前和长远的角度来讲,西部生态补偿机制的完善是西部进行有序开发、优化开发的制度保障,其目的在于支持和鼓励生态脆弱地区更多地、主要地承担保护生态而非经济发展的责任。建立和完善西部生态补偿机制是一项系统工程,其紧迫性不言而喻,但更为重要的是依据客观情况循序渐进地推进。文章分析了西部生态补偿机制建立和完善的意义,剖析了现阶段西部生态补偿实践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建立和完善西部生态补偿机制的思路对策。  相似文献   

7.
北京农业生态服务价值与生态补偿机制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北京农业在贡献着巨大的生态环境服务价值的同时,农民直接获得的却只是不到6%的农业经济价值和经济服务价值。理论与实践都期待着北京农业生态补偿机制的建立与实施。几年来,北京市山区生态林补偿机制实施效果显著,为在北京全面推行农业生态补偿机制进行了十分必要的探索。尽管如此,"生态补偿机制"还有待于进一步完善,国内外正在探索的碳交易制度将为完善北京农业生态补偿机制提供新的视角和思路。  相似文献   

8.
本文界定和阐述了生态补偿财政支出政策的概念,在说明农村劳动力就业特点的基础上,通过构建"生态补偿财政支出政策涉及度"这一综合指标,分析生态补偿财政支出政策影响农村劳动力就业时间和就业收入的机制。研究发现:生态补偿财政支出政策涉及度越高的农村劳动力在乡镇内就业的时间越长;生态补偿财政支出政策推高和拉低农村劳动力就业收入的影响因素同时发挥作用,但是"推—拉作用力"具有力量不均衡、作用对象不一致的特点。  相似文献   

9.
《探求》2015,(2)
广州正处于从快速拓展走向优化提升的转型时期,在具体开发建设行为过程中如何妥善处理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的关系,需要建立完善的制度保障。目前,广州在部门统筹协调机制、政策法规保障、生态补偿机制、投融资机制方面仍有待进一步完善,为此,本文分析广州生态城市保障制度存在的问题,提出划定城市生态保护红线、强化环境治理的监管政策、引入环境保护的市场化机制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谭建军 《探求》2014,(4):97-102
推进主体功能区生态补偿机制,是主体功能区建设的重要保障。遵循不同类型主体功能区的内在逻辑联系,探索生态补偿的概念和理论基础,确定生态补偿的公平、协商、市场、政府引导、差异性等原则,明确以政府补偿和市场补偿等手段,提出不同阶段如基本补偿、产业结构调整补偿、生态补偿等步骤,并提出主体功能区发展要树立生态发展理念、加强生态补偿标准,拓宽补偿资金渠道,发挥市场机制,提高生态补偿效率,保障生态补偿常态化等政策建议,促进主体功能区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1.
北京市生态涵养区的生态环境建设和产业发展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北京市生态涵养区辖区面积占全市的70%以上,是全市的生态屏障和水源保护地,也是保证北京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区域和建设宜居城市的重要基础。"十五"以来,生态涵养区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的力度得到显著加强,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生态环境建设与产业发展的关系尚未理顺。今后的发展中,应坚持整体、协调、共同发展的原则,既要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关系,也要改善城乡生态环境关系,适应首都居民对环境、食品安全和休闲旅游需求的高速增长,政府应进一步加大生态补偿力度,完善利益分配和协调机制。  相似文献   

12.
孙哲  韩萱 《社科纵横》2023,(6):45-51
对黄河流域生态补偿实践进行检视,黄河流域横向生态补偿协议在运行中存在概念不清、主体单一、标准属性不明,补偿模式与黄河流域生态补偿目标、实际不符等问题,因此,需要对黄河流域生态补偿模式进行探索。环境法权结构和现代环境法演进逻辑决定的多元主体参与型生态补偿协议是建构黄河流域生态补偿机制的逻辑前提。基于补偿协议,分别从生态补偿的二元划分、明确生态补偿标准和细化生态补偿协议内容三个方面入手,是建构黄河流域生态补偿机制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3.
基于主体功能区的生态补偿机制研究现状及展望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主体功能区是新时期我国区域管理的重要创新,在主体功能明确定位后,生态区有保护生态环境的义务,也应得到一定的经济补偿.生态补偿机制研究已成为一个研究的热点,国内外许多学者对生态补偿标准、补偿模式及补偿评价等方面进行了研究,取得了一定研究成果,但由于主体功能区提出时间不长,有许多生态补偿机制的关键问题仍未解决.基于主体功能区的生态补偿机制研究现状的梳理,可以为生态补偿研究方向的确定提供理论上的指导.  相似文献   

14.
构建生态效益补偿机制,是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内容。主要包括:建立生态效益补偿全民参与机制、动力机制、激励机制、筹措机制、贡献机制和组织保障机制,从而使生态效益补偿机制形成完整架构,将建设生态文明的战略任务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15.
按照主体功能区分类管理的区域政策,限制开发区与优化开发区及重点开发区相比,其产业发展受限,为实现主体功能还需承担一定成本,相应地也要求给予一定的经济补偿。从生态功能区的视角,建立生态补偿受益双方的博弈模型,并根据对区域收入不均衡时纳什均衡的不同结果分析表明,在建立主体功能区生态补偿机制时,应由承担生态功能的限制开发区进行生态环境保护,并由优化开发区等区域进行相应的生态补偿。  相似文献   

16.
基于北京市生态涵养区延庆县的450户农户调查数据,采用均值回归和分位数回归方法,把能够直接补偿到农户的生态补偿项目按照补偿方式分为岗位型和现金型,把农户家庭收入作为测量贫困程度的重要指标,研究了岗位型和现金型生态补偿项目对农户家庭收入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岗位型和现金型生态补偿项目分别能够在低分位数和中分位数上显著提高农户家庭收入,且均不能够在高分位数上显著提高农户家庭收入.生态补偿机制设计应发挥不同生态补偿项目的协同作用,吸引更多的贫困户参与,并考虑农户的异质性.  相似文献   

17.
生态补偿机制建立的博弈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日益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从根本上说是生态系统各利益主体博弈的结果.生态补偿作为调整损害与保护生态环境主体间利益关系的一种制度安排,是保护生态环境的有效措施.本文从博弈论的角度探讨了生态补偿的各利益相关者所面临的利益分配问题;并运用博弈理论和方法,构建了一个生态补偿政策下生态保护实施者和受益者之间的博弈模型;博弈分析表明:要解决此问题,我国应树立长远的生态补偿目标,建立社会化监管、评估机制,在清晰界定生态产权的前提下,通过合理评估生态环境价值,引导局中人的行为,从而实现生态系统的最优.  相似文献   

18.
谢永刚  姜睿 《求是学刊》2006,33(1):67-72
作为亚洲最大湿地之一的扎龙湿地自然保护区近年来连续发生干旱和火灾,为维护生态系统平衡并对自然环境进行修复,必须人工补水以解决生态需水短缺问题。但人工补水需要巨大的成本,如何形成一个良性的长效补水机制是问题的关键。文章针对这一问题从资源环境经济、生态经济及灾害经济角度进行探讨,提出了建立生态需水供水成本的补偿机制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19.
周颖 《探求》2013,(1):46-50
区域生态补偿重点关注的是区域层面产生的资源环境问题,它以适当的经济、政策手段,协调区域间生态补偿主体、客体之间的利益关系,以达到优化区域发展格局、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目的。在经济加速发展的过程中,广佛肇经济圈的跨界水污染、空气污染等区域性环境问题日益凸显,亟待构建一个包括事前、事中、事后这一系统的区域生态补偿机制,该机制从破解“生态不经济、经济不生态”的矛盾出发,对加强三市流域与区域的环境综合整治,实现环境资源共享,建立广佛肇地区绿色优质生活圈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社科纵横》2015,(2):53-55
为应对日益恶化的生态环境问题以及实现政府自身的创新与发展,生态型政府作为新的时代背景下所提出的政府范式理论应运而生,与其相对应的生态型政府行政文化也应进行调整和改革。生态型政府行政文化以树立"生态优先"的行政价值取向、"绿色GDP"的科学政绩观,以及"科学、系统"的行政思维方式为其基本特征。通过培育政府生态行政价值观,促进生态公民的养成以及良好生态制度环境的建立推动生态型政府行政文化的建设,从而实现生态治理的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