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董顺擘 《社科纵横》2014,(7):107-109
1894年11月旅顺大屠杀事件发生后,日本政府面对国外舆论的批判采取了一系列的应对措施,其中之一就是发动日本报纸为日军暴行进行掩盖与辩解。此时,福泽谕吉完全追随了日本的对外政策,在自己创办的《时事新报》上也做了同样的事情。其掩盖与辩解既体现了对中国人根深蒂固的偏见,也说明了其在甲午战争前所主张的"文野之战"是掩盖日本侵略中国与朝鲜本质的借口。  相似文献   

2.
1928年张学良作为东北最高负责人,在处理"皇姑屯事件"与"中村事件"中,遵循"力避冲突"的主要原则,斗智斗勇地与日周旋,成功地化解了张作霖被害后被动的东北政局,维护了地区稳定,同时排除日本势力干扰实现东北易帜和国家统一,取得对日外交战略上的成功。然而张学良在对日外交中也确有一定失策,其表现为:没有利用新闻媒体制造舆论向日本施压;其难以克服的恐日症思维在与日本交涉中难有进一步的作为;不善于打外交牌错失交涉资本,因此造成对日外交的诸多困难。张学良"隐忍"的外交方针造成日本方面对张学良政府软弱的判断,为此后日本进一步侵略中国埋下伏笔。  相似文献   

3.
《社科纵横》2019,(9):113-116
日本明治时代,福泽渝吉是首位明确提出"公德""私德"的思想家,认为不论是"公德"还是"私德",都离不开内心存在的东西,只不过"公德"是内心存在的东西,与外界接触而表现于社交行为上。福泽渝吉提倡文明社会要更加重视"公德",认为从特定的视野看,一国的"公德"水平,从某种意义上讲,反映了一国的"文明"程度,福泽谕吉指出:"文明的根本并不在于私德一方面。"主张建立高度文明的社会,在重视"私德"的同时,必须高度重视"公德"。福泽渝吉认为把"私德"发展为"公德",依靠"聪明睿智的才能",指出:"如果没有聪明睿智的才能,就不可能把私德私智发展为公德公智"。福泽谕吉关于"公德""私德"的论述,不仅对我国近代的梁启超等思想家产生了很大影响,而且对于我国当今的道德建设,仍然具重要的启迪作用。  相似文献   

4.
发生在半个世纪前的波澜壮阔的抗日战争,是中国人民自鸦片战争之后反抗外来侵略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为赢得这场战争的彻底胜利,中国付出了极大的民族牺牲,为世界人民最终战胜法西斯侵略者作出了伟大的历史贡献。因此,在纪念抗日战争胜利50周年之际,回顾日本侵华战争给中国造成的深重灾难,研究中国抗日战争所蒙受的惨重损失,对于以史为鉴,珍惜和发展中日两国之间的和平友好关系,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中国人民在抗日战争时期因日本侵华而遭受了巨大的物质财产损失 抗日战争时期因日本侵华造成的损失,主要是指“卢沟桥事变”以后在中国领土上的沦陷区、战区和后方之内,所有中国的公私机关、团体和居民,因在战争中遭到日军强占、夺取、征用、破坏、轰炸和杀戮、奸掳等暴行而受到的各种损失。一般说来,一场规模战争的损耗,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为进行战争所消耗的费用,它通常包含一切超出平时所需的军政费用;二是战争破坏造成的损失,它通常含人口伤亡、财产损失、生产减损、贸易阻断以及处理战争善后事宜所需的各种费用。战费以外的各种损失,  相似文献   

5.
正1897年6月6日,54岁的德国海军少将奥托·冯·迪特里希,为表示效忠,扬言为德皇在胶州湾地区夺取一处要塞是他努力的唯一目标。11月1日晚,两名德国传教士能方济和韩·理加略在传教途中借宿山东巨野县张庄德国传教士薛田资的教堂时,被大刀会成员送上了天堂。11月7日,迪特里希接到海军部密令,让他充分利用巨野传教士被杀事件进一步扩大事态。时任德国总理克洛德维希·祖·霍恩洛厄认为应该谨慎行事用外交手段和平解决。11月9日,迪特里希接到德皇命令:立即占领胶州湾。当时旗舰"皇帝号"、"威  相似文献   

6.
本文蘆溝橋事件发生原因関問题、三部分論。第一部分日本一部歷史著作唱“中国側戰火口火切”蘆溝橋事件发端罪中国被觀点对、真向史実元反駁。本文第二部分正面日本側起蘆溝橋事件原因、其根本的原因長期実施“大陸政策”在、明治維新後、日本对中国、朝鲜侵略拡張既定根本的国策、蘆溝橋事件或類似事件发生遅早避指摘。本文第三部分日本帝国主義蘆溝橋事件、全面的对中国侵略戰争起經濟的原因論述。三十年代初期、深刻經濟危機結果及满州事变後、日本政府元实施經濟軍事化政策、日本全面的对中国侵略戰争起步早。  相似文献   

7.
《社科纵横》2017,(4):92-100
甲午战争前,朝鲜甲午农民战争的爆发被日本认为是侵略朝鲜的"良机",也为福泽谕吉提供了实现其积极鼓吹的"朝鲜政略"的机会。甲午战争期间,福泽谕吉阐述了自己的"朝鲜改革论",为日本"改革"朝鲜寻找"正当理由",并为此积极地出谋划策。福泽谕吉的"朝鲜改革论"随着甲午战争的进程而有所改变,大体上追随了日本的对朝政策,其只不过是在其文明观掩盖下的对朝鲜的"侵略论",实质就是使日本对朝鲜的侵略正当化。  相似文献   

8.
1937年7月7日爆发的“七七事变”,不是偶然的历史事件。它是日本帝国主义全面侵略中国的开端,是20世纪30年代日本政治、经济陷入严重危机,内外矛盾激化的产物,是日本法西斯进行侵略扩张、争夺世界霸权的必然结果。今年是“七七事变”50周年,回顾这一历史事件产生的原因,对于汲取历史教训,促进中日友好事业的发展将是有益的。  相似文献   

9.
《社科纵横》2015,(12):104-111
甲申政变前,随着中法之间因安南的宗主权问题纠纷不断加深,福泽谕吉在对华观上也表现得日趋强硬。政变爆发后,福泽希望日本政府追究"主谋者"、"教唆者"、"实际活动者"清政府在政变中的责任,且提醒日本政府要做好战争的准备。期间,福泽发表了《脱亚论》一文,再次提出了中朝两国的灭亡论。中日两国签订《天津条约》后,福泽认为中国的灭亡将不可避免。中法战争的爆发与福泽参与的甲申政变的失败标志着其亚洲观必然从"东洋盟主论"向"脱亚论"转变。  相似文献   

10.
<正>近代以来,日本对中国的两次侵略,使华人学界对日本的了解日渐加深。那么,日本如何"由中国文化的崇拜者和模仿者,转而变成中国文化的质疑者、否定者乃至中国国家的打击者"呢?这一转变的发生逻辑是什么?台湾地区学者张崑将的专著《日本德川时代古学派  相似文献   

11.
近来 ,中日民众相互“信任问题”引起关注。本文通过对中日两国中学历史教科书的比较 ,指出日本历史教育的原则是“掩盖侵略性质 ,推卸战争责任 ,拒绝反省认罪” ,中国历史教育的精神是“以史为鉴 ,面向未来 ,促进中日友好”。日本的历史教育完全秉承日本政府掩盖侵略历史 ,回避战争责任的一贯方针 ,其根源是历史认识问题。这一问题既严重伤害了曾经深受日本侵华战争之害的中国人民的感情 ,也将日本民众引向历史认识的误区 ,干扰了中日两国民众的沟通、理解与信任 ,这才是中日民众“信任问题”的症结所在  相似文献   

12.
20世纪20年代后期,中国内乱加重之际,日本田中内阁上台,推行强硬的干涉中国内政和独霸中国东北的政策."东方会议"在此背景下召开,并通过<对华政策纲领>,会后加快了侵略东北的步伐.但是在解决与张作霖的关系上,日本统治集团之间意见并不统一,田中内阁寄希望于外交和经济手段迫使张作霖屈服,军方却急于武力干预除掉张作霖.皇姑屯事件既是"东方会议"的一个隐形"图谋",又是日本不同侵略势力矛盾的反映,同时成为导致田中内阁垮台的直接因素.历史证明:中华民族的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规律,日本逆历史规律而行,分裂中国的企图最终未能得逞,反而在客观上加速了中国南北统一局面的形成.  相似文献   

13.
榊原农场事件始末辽宁大学王雅文,陈崇桥在中国近代史上,日本帝国主义为侵略中国曾接二连三地制造事端,给中国人民带来无穷的灾难。原农场事件,也是日本侵略者制造的重要事件之一。当年日本驻沈阳总领事馆领事森岛守人曾说过;原农场事件,不但在中日两国引起震动,就...  相似文献   

14.
一我是在学生时代离开中津的。自那以后,经一位教授的指点,我开始阅读福泽谕的著作并受到他伟大思想的启迪。在福泽的著作中,最使我感动的是《文明论概略》(以下简称《概略》)。在此,我想以福泽的《文明论概略》为中心,把他的日本文明史观、道德观与西洋的文明史观、道德观作以比较。柳田泉也曾将这本书看作是福泽的思想库(《明治初期的文学思想》卷一,一九五六年)。而永田广志则在《日本唯物史论》中对可称得上是这本书续篇的《民情一新》给予了高度的评价。  相似文献   

15.
试论日本移民中国东北及其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论日本移民中国东北及其影响沈阳航空学院王秀华,李莹日本帝国主义自九·一八事变以来,除了进行军事、政治、经济、文化侵略外,还进行了大规模移民侵略,其目的是想把东北变为“纯粹日本”,这是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国策,也是向中国扩张的一项重要措施。它给东北...  相似文献   

16.
《学问》2010,(5)
在满铁侵略中国东北的40年间,"对华布教"已经不再是各宗教派别的个体宗教行为,而是为日本的侵略政策服务并纳入政府国策,成为一种政府行为。日俄战后,日本统治者通过种种途径和方法,将宗教渗透到中国东北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以实现其政治目的。佛教本质上是反战的,在历史上佛教未曾发生过任何宗教战争,也没有"圣战"或"义战"的概念。然而,在二战前后,日本佛教不仅成为政治的婢女,而且两者一体同构,也成为满铁对华文化侵略的一个组成部分。日本佛教作为帝国主义侵略中国东北的帮凶,负有不可推卸的战争责任。  相似文献   

17.
1991年12月5日,《朝日新闻》的“天声人语”栏云:“值此反思日本偷袭珍珠港50周年之际,必须联想到今年也是柳条湖事件60周年。60年前,爆发了“九·一八事变”,自此,日本在侵略中国大陆、在亚洲土地上采取种种行径的延长线上,愈滑愈远,终于发展到偷袭轰炸珍珠港。”事实全然如此。“九·一八事变”是走向日中全面战争的开端,对由这一事件引发带来的一系列骇人听闻的各种侵略罪行,有必要具体地加以究明反省。作为一个当年曾出现在中国东北战场上的日本兵,展读“天声人语”言及的谛见,油然勾起我深深的回  相似文献   

18.
《学问》2010,(1)
满铁(南满洲铁道株式会社)是日本对华推行殖民统治的特殊机构。而日本在"关东州"及满铁附属地所推行的殖民教育则是日本对华殖民统治和侵略的核心内容之一。满铁第一任总裁后藤新平的"文装武备"论则是日本对华殖民教育体系形成的原点。日本在"关东州"及满铁附属地开设一系列教育设施和学校,以此达到对中国东北进行文化侵略和殖民奴化教育的目的。  相似文献   

19.
"一夕会"成立于1929年,是日本陆军中的秘密团体,核心人物为永田铁山。1931年爆发的九一八事变,就是由"一夕会"成员石原莞尔、板垣征四郎等关东军和"一夕会"派中坚幕僚紧密勾结,阴谋策划并付诸行动的军事侵略行动。在永田构想中认为新的世界大战不可避免,日本为此必须准备和实施国家总动员,同时为确保占有中国资源,必须确立在中国东北地区的"特殊权益"。"一夕会"派在对华问题上与若槻内阁及陆军本部中宇垣派存在意见分歧,于是利用关东军占领中国东北的既成事实以及当时世界经济危机造成的国内困境,通过政治施压、陆军人事改革等手段,不断排挤宇垣派,最终实现权力转移完全掌握了陆军实权。迅即在"一夕会"派主导下,陆军制定了旨在侵吞中国东北的《时局处理纲要案》。1932年3月1日,在关东军扶植下"伪满洲国"成立,3月12日,日本内阁通过了《满蒙问题处理方针纲要》,12月25日,日本退出国联。以九一八事变为开端,日本帝国主义再次挑起侵华战争。  相似文献   

20.
正信号山,曾有多个名字,每个名字都有一段故事。说法一·1897年11月,德帝国主义侵占青岛时,首先强占了信号山,以此作为制高点,把枪口对准清政府的总兵衙门,迫使清军撤离。后来,在山上建立了青岛最早的一座无线电台,设立了指挥船舶进出胶州湾的信号导向台。因此,德国胶澳总督将该山命名为"齐格纳山(德语‘信号'的意思)"。目军侵占青岛后,更名为"神尾山"。先进的导航技术的运用,取代了信号导向旗,信号山结束了信号导航的历史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