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多元模式、内在逻辑与区域案例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工业化、城镇化深入发展和资源环境约束的日益加剧,小规模、分散化的传统农业经营模式弊端日益显现,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来破解“谁来种地”“如何种地”困境显得尤其紧迫。分析了传统农业经营模式的缺陷、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多元发展模式及其内在逻辑关系,并通过案例分析得出农业经营主体发展需要因地制宜、政府有力推动、政府财政政策支持、农村金融制度创新和法律保障等经验启示。  相似文献   

2.
流转土地经营权稳定性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密切相关。基于理论分析,从法律产权、事实产权和感知产权3个层面,构建了流转土地经营权稳定性评价指标体系,利用全国东、中、西部4个县(市、区)255个新型农业经营主体,335个流转地块和10.8万亩流转土地的调研数据,对流转土地经营权稳定性进行了系统分析和评价。研究发现,流转土地经营权总体稳定,达到绝对稳定值的75.12%;分层面看,感知层面流转土地经营权稳定程度最高,法律层面权利保障程度次之,事实产权层面控制程度相对弱,分别达到绝对稳定值的81%、74.25%和69.83%。为进一步提高流转土地经营权稳定性,促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从强化法律保护、提升权利控制水平和增强权利感知稳定性等方面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背景下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随着农村经济的不断发展,近年来我国逐渐形成以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和农业企业为主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与传统小农经营相比,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在经营规模、盈利能力和市场竞争力等方面具有明显优势,但也在土地流转、资金融通、服务体系和后继人才等方面存在一些问题。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需要从完善新型农民培育体系、健全农村土地流转市场、加大农村金融扶持、改革城乡二元管理制度等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4.
作为农业大省,河南省寻找适合本省实现脱贫的路径至关重要。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能够增加农民收入,改变贫困人口思想观念,吸引创业者回乡,完善农业基础设施,有效促进河南省完成脱贫任务;强化认识,引导参与,因地制宜,完善基础平台,规范运行,发挥政府引导作用是推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实现农村贫困人口物质脱贫和精神脱贫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实证研究,分析福建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发展现状和农业机制环境,发现存在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在此基础上,从政策支持机制、金融支持机制、人才培育机制、农业保险机制、农业生产性服务补贴机制等方面,提出了培育福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与创新农业机制的对策建议,以期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6.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政策反思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年来,各级政府在制定、实施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政策过程中存在过度重视工商资本农企、不重视在乡小农的新型农业职业化培育、对农民合作社扶持过度及对种养大户和家庭农场的经营方式定位不清等问题。学界对此进行了探讨并给出了一些政策建议,但一些研究结论有失偏颇,应予以矫正。通过调研分析认为,政府应恢复工商资本农企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地位,积极培育在乡小农为新型农业职业农民,消减和调整对农民合作社的扶持,促进种养大户规模化经营和家庭农场集约化经营,以规范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建立,充分发挥其对我国农业发展的正面带动作用,促进其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7.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战略审视、逻辑辨识与制度保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激发农业生产要素潜力,释放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活力,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多种形式规模经营"的新论断。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是我国构建"四化"新型农业经营体系的核心环节,是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内在要求。从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的高度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进行战略审视,从制度与实践层面对农业经营主体的逻辑变迁进行辨识,在厘清制约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的外部因素与内在短板基础上,探寻促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的体制机制保障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经营绩效关系到其可持续发展。采用农村固定观察点对我国各省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调查数据,运用随机前沿分析法,对不同类型的经营主体的经营绩效进行分析,并进一步分析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差异性。结果表明:相比小农户而言,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经营绩效相对较高,但是其平均绩效还有很大的改善空间;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面临融资难和人才缺乏的问题,且该问题在农民专业合作社中最为突出;我国家庭农场的经营绩效在三种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中是最高的,其次是农业(龙头)企业,最后是农民专业合作社。对此,提出应完善土地“三权分置”机制,实现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规模化生产,进一步解决其融资难和人才缺乏的问题,加大政策扶持力度等建议。  相似文献   

9.
金融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过程中,主要存在以下矛盾:银行贷款小额化、短期化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大额化、长期化需求的矛盾;银行抵质押条件苛刻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抵质押物不足的矛盾;金融供给单一化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需求多样化的矛盾;银行安全性经营原则与部分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不规范、风险分担和补偿机制缺失矛盾.针对这些矛盾,淄博市在拓展抵质押品范围、拓展融资渠道、探索风险分担机制方面开展了积极探索.淄博市的实践说明,只要进一步挖掘现代农业发展的潜力,通过扩大抵质押品范围、建立信贷风险的补偿分担机制、依靠现代资本运作打造传统农业,金融与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也可以找到很好的结合点.  相似文献   

10.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是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和乡村振兴的有机载体,有效推动了农业规模化经营,有助于引导和促进劳动力流动,从而实现农村劳动力的优化配置。基于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中国乡村振兴调查(CRRS)数据,选用Logit模型研究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对劳动力流动的影响效应。研究表明:第一,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会促进劳动力的回流,但对劳动力流出无显著影响;第二,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村庄更容易吸引年龄较低和受教育程度较高的农村劳动力的回流;第三,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吸引劳动力回流的过程中,参与过非农职业技术培训的农村劳动力更容易回流。基于此,从管理与服务方式、培育方向、人才培养和体制机制四个角度提出了针对性的政策建议,为引导和优化农村劳动力的合理配置提供借鉴经验,对于当前农村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推动建设农业强国具有重要的现实价值。  相似文献   

11.
在精准扶贫攻坚阶段,扶贫产业经营主体创新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以Y县为例,从社会学新制度主义视角出发,分析了扶贫产业经营主体创新历程,发现基层政府、经济组织和贫困户遵守不同逻辑,并导致经营主体相继出现产权困境、弱势依附和公平之争等问题,解决制度矛盾的过程推动了扶贫产业经营主体创新。因此,从多重制度逻辑出发,扶贫产业经营主体的创新机制不是制度优势互补,而是冲突规避。这启发了一种实践导向、以问题为焦点的研究路径,在扶贫系统内部建立快捷高效的问题反馈—应对机制,有助于促进经营主体创新。  相似文献   

12.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实现小农户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有机衔接,这为中国现代农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但从目前学界的研究成果来看,构建何种模式有助于实现小农户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衔接尚处于研究空白状态。基于此,本研究从共生理论的视角出发,认为农业经营对称互惠一体化共生模式是实现小农户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有机衔接的策略选择。在具体构建路径上,除了需要健全国家相关农业政策、加快推进信息技术运用、完善社会服务体系建设、培育农村先进人才成长以及破除小农意识的滞后性;更需要秉承小农户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两者共生单元的地位平等、共生模式的互利共赢、共生环境的协同发展以及共生界面的整体推进,才能真正实现农业农村的现代化目标。  相似文献   

13.
中国近代农业生产结构的变化及其动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通过对十五世纪中期至二十世纪中期中国农业生产结构的产证分析,阐述了近代农业生产结构变化的主要表现,即:1.粮食作物生产总量持续增长;2.玉米、甘薯、马铃薯等美丽的高产作物播面积增长迅速;3.传统蚕丝生产转而复兴;4.经济作物,无论在播种面积还是在种植区域方面,均有前所未有扩展。在此基础上,文章进一步探析了产生这些变化的原因与动力,如在外力的推动下,中国逐渐融入世界经济体系、民族工商业的初步发展及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等,指出:生产结构的这种变化,对农民来说生产中选择的余地更大了,各类生产间相互替代的程度更强了,较之相对封闭的传统自给自足性生产来说,这无疑是一种进步。  相似文献   

14.
选取我国17个省(市)53名"新农人"作为研究对象,对其中的30名"新农人"进行有关现代农业技术传播的深度访谈,对23名"新农人"的生产场所及社会网络进行实地调查。研究发现,"新农人"既是现代农业技术传播的新型中介主体,又是现代农业技术传播的"融合创新代理人"。他们构建了以人际关系驱动的农业技术传播网络,将农业技术的"单向影响流"转化为"互动影响流",推动了现代农业技术的传播,在带动传统农民转型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农业科技协同创新是推进现代农业发展的强大动力。青岛市农业科技资源十分丰富,具有一定的科技协同创新组织形式。但存在缺乏顶层设计、政策和法律环境还不完善、创新主体利益取向不一致、多元化投入机制还没有形成和缺乏有效的信息交流共享机制等问题,农业科技协同创新还处在起步阶段。因此,通过政府主导,搭建科技协同创新的平台,推进多元化协同创新组织形式建立和发展。充分发挥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科技资源优势、扶持农业企业进行科技创新。以青岛市大沽河流域农业科技示范园建设为契机,加强农业科技协同创新,推进青岛市现代都市农业发展。  相似文献   

16.
复合型现代农业经营体系建设是新时期河南省农业发展的首要任务之一,专业化及兼业化作为现代农业发展中出现的两种经营形式,在农业发展不同时期对其有着不同的指导作用。通过专业化与兼业化的辩证关系分析了工业化及城镇化进程中农业家庭经营的现状,并以家庭经营组织创新的典型形式——家庭农场为重点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讨论了未来家庭经营组织创新的路径,即专业化与兼业化并存的二元选择。  相似文献   

17.
指出要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重点是要发展现代农业,并分析阐述了吉林省在发展现代农业的实践中所做的五方面重要工作。  相似文献   

18.
总结漳州发展现代农业的主要成效;运用SWOT方法分析漳州现代农业发展的优势和劣势,以及面临的机遇与风险;以"做大做强特色优势产业,提升现代农业发展水平"为目标导向,提出漳州现代农业发展的具体战略思路,即改善农业产业结构,拓展现代农业的多样功能,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和市场流通业,推进农业科技成果的应用与转化等。  相似文献   

19.
本文通过对我国现代农牧业的发展历程、趋势及基本特征的分析,结合我市农牧业发展现状、条件、机遇和制约因素,对我市如何推动现代农牧业发展提出自已的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20.
关于美国近代农业的兴盛与农业教育的发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按照美国农业教育发展的历史沿革,综述和分析了美国发展农业教育的措施与演进过程,说明农业机械化的实现、现代化程度的提高,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农业生产者的科学技术水平、利用科学技术成果的能力、经营管理的能力等,而获得这些能力的惟一途径就是农业教育。美国近代农业的发展速度在世界是首屈一指的,最主要的原因是美国近代对农业教育的重视和农业教育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