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江泽民同志的十六大报告以人民的利益为核心,“三个代表”为灵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为目标,为中国共产党未来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制定了方针、提出了任务,在这些方针和任务中突出了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精神。这种为了人民的利益而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精神表现在报告的各个方面,电表现在对国际形势的分析和对外工作的政策方针上。  相似文献   

2.
党的十五大报告第一次在党的纲领性文件中明确提出了“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论断,并对依法治国的涵义、依法治国的重要意义、加强法制建设的具体措施等问题作了系统阐述。这是我党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对邓小平民主法制思想的继承和发展,它标志着中国共产党治国方略的重大转变,对中国社会的发展将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九届人大二次会议通过的宪法修正案第十三条进一步用根本法的形式确立了依法治国方略的宪法地位,该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由此可见,依法治国、厉行法治已非权宜…  相似文献   

3.
李振连 《探求》2003,(1):10-13
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江泽民同志在治党治国方面不断提出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尤其是进一步论述了什么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怎样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科学回答了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一系列问题,并提出了“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两大方略,从而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治党治国理论。  相似文献   

4.
樊亚平 《社科纵横》2005,20(5):226-227
“构建和谐社会”作为我党新提出的一项治国方略和又一次重大理论创新,在社会各界都在探讨如何深入领会“构建和谐社会”的精神内涵并开始探索各自在促进和谐社会建设方面的具体措施和思路的情况下,新闻媒介对构建和谐社会具有什么作用、如何发挥新闻媒介对构建和谐社会的作用等,也摆在了新闻工作者和新闻研究工作者面前。本文试图对这些问题做一点粗浅的探讨,期望能够抛砖引玉。  相似文献   

5.
李凯 《学术交流》2004,(12):25-27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中国共产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把发展作为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坚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和全面的发展观,揭示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经济建设的规律;坚持马克恩主义的政治文明观,实施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的治国方略,把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作为党的庄严使命,揭示了中国共产党领导政治建设的规律;坚持文化是一个政党在思想上、精神上的一面旗帜,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作为文化建设极为重要的任务,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揭示了党领导文化建设的规律。“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在总结历史经验教训的基础上,不断深化对执政规律认识的最新科学成果。  相似文献   

6.
廖文伟  王丽云 《社会》2005,25(2):137-167
党政关系是中国国家治理结构的核心所在。已有文献大多集中在“应然性”研究或官员层次的分析。本文提出一个基于人事制度的研究视角,从官员在党政领域不同职位和机构的任职、流动、兼职等事件和轨迹信息来测量党政机构和职位间的交融程度和关联程度,从不同侧面捕捉党政关系的实际运行状况。本研究提出了党政领域间人事流动的一系列分析概念和维度,如任期期限、职位和机构的知识通用性、交融性、关联性等。我们应用这一视角和相应的概念测量分析一个省份在省市县(区)层次机构主要官员的人事任期和流动信息,及其所折射的党政关系特点。  相似文献   

7.
论邓小平对传统义利观的新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傅智勇 《唐都学刊》2000,16(1):22-26
通过考察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的本质、“三个有利于”标准以及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制度文明建设相辅相成的思想,提出了邓小平义利观的命题,认为这是古老的义利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新发展,是我党治国方略和主体道德实践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8.
依法治国是法治国家的重要特征,它作为现代文明国家的治国方略,已经载入我们党和国家的最高纲领性文献之中。党的十五大报告以及八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通过的“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都已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中国将坚定不移地走依法治国的道路,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这一治国方略和治国目标的确立,是邓小平民主法制思想的重要体现,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跨世纪发展的必然主题,也是我们党在新时期执政方式的重大进步和发展。这对于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全面推向对世纪具有极为重大的战略意义。一、建…  相似文献   

9.
试论从“部门行政”向“公共行政”的转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国政府管理处于一个从“部门行政”转向“公共行政”的转型期。政府行政改革的基本任务就是尽一切努力弱化“部门行政” ,基本目标就是建立“公共行政”。“部门行政”与“公共行政”是分别以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为基础的两种类型的政府管理制度 ,而部门利益是部门行政延续的根源。推动“部门行政”向“公共行政”转型的制度设计思路是 :提高部门“三定”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程度 ,力争作到“职权法定” ,杜绝“职权自定” ;加强对行政立法行为的监督 ,有效遏制“部门职权利益化”趋向的发展 ;加快公共财政制度建设 ,阻隔“部门职权利益化”实现的渠道 ;决策与执行合理分开 ,中断部门利益实现的链条 ;贯彻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 ,探索党政分开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0.
从党政关系的历史变迁看中国政治体制变革的阶段特征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本文从实证的角度 ,对建国以来党政关系的变革过程作了阶段性划分和特征分析。认为中国党政关系的变革过程大致可以划分为“寓党于政”、“以党代政”、“党政分开”、“以党统政”四个不同阶段。这四个阶段的变化表明 ,中国党政关系的变革过程 ,实质就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方式与执政方式的变革过程 ,而这种变革过程从根本上决定中国的人民民主制度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实际落实与实际运做的性质。这种变革过程所呈现的阶段性特征同时也代表了中国政治体制变革与发展的不同历史阶段。中国党政关系的阶段性变革还表明 ,中国政治体制的变革并不是以某种抽象的价值目标为动因的 ,而是中国共产党三代领导核心依据党的执政经验或教训和应对当时中国社会所面临的重大政治经济形势发展的需要而作出的对策性选择。尤其是邓小平力主推行“党政分开”和江泽民 1 989年 6月主持党的工作以来 ,中国的党政关系和政治体制都发生了许多重大变化和具有转型性质的发展 ,中国的党政关系和政治体制进入了一个开创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历史新时期。  相似文献   

11.
赵永和 《社科纵横》2003,18(6):50-50
党的十六大把依法治国和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具体奋斗目标之一 ,充分突出了“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的重要地位和作用。这是非常正确的治国方略。  相似文献   

12.
在亚太地区与新兴大国崛起的经济权力时代,奥巴马政府以经济治国方略观将经济与市场力量置于美国对外政策的核心地位,调整了美国对外政策的优先事项,推动贸易、投资与商业外交,以援助、制裁、伙伴关系等经济工具应对中国崛起、乌克兰危机等对外政策挑战,加强外交能力建设。这些举措不仅对中国产生了战略性的影响,而且对我国发挥政治影响与维护安全利益形成制约的作用。为此,我国应以公私伙伴关系深入推进对外战略转型,推进贸易、投资外交,以经济资源与手段、经济伙伴关系应对安全挑战,加强自身外交能力建设。  相似文献   

13.
麻艳香 《社科纵横》2002,17(4):30-31
本文通过对我国传统“德治”思想 ,特别是儒家“德治”思想的历史考察和与现代德治的对比分析 ,论证了我国实施“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治国方略的正确性和重要性  相似文献   

14.
为了完成祖国统一大业,中国共产党提出了“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方针,并建议举行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国民党对等谈判来解决台湾问题,促进祖国统一,实行第三次合作。已经历史地提到了两党的面前。一、历史的经验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国民党是中国近代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产物。这两大政党,对中国的历史进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它们之间的关系,既有龃龉、分裂的一面,也有两度合作的光荣一页。它们的分裂或合作,对中华民族的利益产生了不同的效应。现在,我们回顾一下国共两党两次合作的历史经验,对实现第三次国共合作是有所裨益的。20年代初,当孙中山领导的革命屡遭失败,处于孤立无援的境地时,刚刚成立、但富有生气的中国共产党向他伸出了友谊之手,提出要与他合作。孙中山顺乎时代的潮流,欣然接受了中国共产党的建议,实行第一次  相似文献   

15.
"三个代表"思想是对"历史周期率"的跨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孙玉娟 《学术交流》2003,3(1):17-21
长期以来 ,人们对社会历史的变迁是否有规律 ,这种规律是否客观 ,是否可以改变、抗拒 ,一直争论不休 ,众说纷纭 ,见仁见智。中国共产党三代领导集体始终把“历史周期率”作为一个深刻的课题来思考和探索。江泽民总书记提出“三个代表”思想体现了跨越“历史周期率”的宏观方略 ,是中国共产党人对所谓“历史周期率”的郑重回答。  相似文献   

16.
《社科纵横》2018,(5):1-5
治国先治党,治党必从严。从严管党治党,是我们党长期以来加强自身建设的宝贵经验和重要优势,也是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必须始终坚持的根本方针。在福建工作期间,习近平同志始终坚持从严管党治党,高度重视党的建设,对党的建设提出了许多重要思想和观点,并身体力行,躬身践行,集中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政治立场、价值追求和思想风范,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党的建设理论。  相似文献   

17.
顺应政党政治法治化的历史发展潮流,中国共产党从根本上转变了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将"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确立为基本的治国方略和目标.推进依法治国进程,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必须要以党的领导为核心,依靠党的坚强、正确的领导,这是由中国人民革命的历史,中国共产党自身的政治优势以及我国实现法治的基本的前提、方式和任务所决定的.  相似文献   

18.
十八大报告在将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作为治国理政总体方略的同时,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由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四位一体”拓展为包括生态文明建设的‘五位一体’,勾画了中国生态法治建设的路线图。其目标是确立与生态文明相适应的生态环境法治系统,任务是将生态理性纳入法治运行轨道,路径是健全和完善生态法治的制度与体制机制。  相似文献   

19.
江泽民的政治文化建设思想十分丰富,譬如,他提出了以"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为导向的政治价值观,构建了以"依法治国、以德治国"为模式的治国方略,论述了以"政治文明"为重要内容的"三个文明"建设思想,等等。这些思想观点不仅自身和彼此之间有着密切的辩证关系,而且也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存在着一脉相承的内在逻辑联系。  相似文献   

20.
雨菲 《探求》2003,(3):80
面对国内外政治、经济形势的迅猛变化以及中国共产党成立80多年的实践经验,江泽民同志在新世纪到来之初,适时地提出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探索中国共产党的执政规律提出了目标与方向。在全国人民深入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关键时刻,在我国改革开放取得辉煌成就,物质文明建设与精神文明建设迈上新台阶的历史新时期,江泽民同志又明确地提出了“政治文明建设”的要求,不管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抑或是“政治文明建设”的课题,都是因时代和实践发展的需要而提出的,是时代召唤的产物,“与时俱进”正是理论与实践发展的本质的内在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