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纪念敬爱的周恩来总理百年诞辰的日子里,我怀着崇敬的心情观看电视文献纪录片<周恩来>,突然,在"世界舞台"-集中,我看到周总理60年代访问非洲的一个镜头:一位埃及运动员用7分钟上下跑完高达146米的金字塔.  相似文献   

2.
我有三样东西,珍藏了几十年,一是党的“九大”出席证,二是周恩来总理的请柬,三是庆祝建国19周年的戏票。每当看到它们,我就热血沸腾,就想起周恩来总理对我的关怀,就特别怀念他老人家。1968年9月30日晚,庆祝建国19周年国庆招待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宴会厅隆重举行。我怀揣有周恩来总理具名的请柬,端坐在121桌的席位上。环望四周,似乎只有我一个人拄着拐杖,算得上是伤残军人的代表。我的心咚咚地跳,急切地盼望着周恩来总理的到来。晚上7时正,全场欢声雷动,周总理来了!他神采奕奕地巡视全场,亲切地向大家招手致意,然后健步登上…  相似文献   

3.
商立今 《老年世界》2011,(16):20-21
2011年,是敬爱的周恩来总理逝世35周年。回忆起周总理生前非常关心我国农业机械化事业的发展,为我国发展农业机械化事业鞠躬尽瘁的往事,我总是激动不已。敬爱的周总理虽然离开了我们,但是,他的教诲永远指引我们。  相似文献   

4.
一位普通工人,在25年的时间内,以一种特殊的方式,一直痴迷追寻着伟人周总理的"足迹"……愿以此文纪念敬爱的周恩来总理诞辰100周年。  相似文献   

5.
2008年是周恩来诞辰110周年。前不久,周总理身边的最后一批秘书之一、武警指挥学院原副院长纪东同志撰写了《难忘的八年》一书。该书记录了从1968年8月至1976年1月这8年中,他在周总理身边的所见所闻、所感所思。  相似文献   

6.
人们知道,周总理一生没有儿女,然他关怀革命先烈的后代,视为己出,传颂着许多感人的故事。从史料得知:周恩来培育的这位曹氏后人至今健在,且就在广州。  相似文献   

7.
伦谭 《老年世界》2011,(12):30-31
1976年1月8日9时57分,周恩来与世长辞。下午3时,中央政治局会议在人民大会堂东大厅召开,讨论通过了治丧办公室提出的周总理治丧委员会名单,遗体告别、吊唁活动和追悼大会方案等。  相似文献   

8.
胡天锦 《老年人》2006,(7):43-43
周恩来青年时代奔赴法国勤工俭学,并建立了中国共产党旅欧总支部。我旅居法国时,最大的心愿就是瞻仰周恩来在巴黎的旧居,希望能更多地了解一些情况。于是,特意选择在周总理逝世纪念日这天前往。这天,我和女儿驱车来到巴黎东南部意大利广场附近的戈德弗鲁瓦街。1922 ̄1924年,周恩来赴法国勤工俭学和从事革命活动期间,就住在这条街17号的一家旅馆里。戈德弗鲁瓦旅馆乳白色的外墙上,嵌有一块墨绿色大理石纪念碑,碑的正中镶着周恩来的半身铜像,下面刻着邓小平亲笔题写的“周恩来”3个中文金字,并有法文说明。这块纪念碑是法国政府于1979年10月设…  相似文献   

9.
兰子的爱     
我的一个学生失恋了,我想写写她的事.她说:"不要说我的名字."她告诉过我,她上南开是因为周恩来曾上过这个学校,她还知道周总理喜欢兰花.于是,在这篇文章里我叫她兰子.我的学生又担心地问我:"要写我的男朋友吗?"我说当然.她无声地摇头,什么也不说,但眼睛里的痛苦告诉我,那里仍然有爱.  相似文献   

10.
佚名 《当代老年》2007,(5):29-30
在淮安周恩来故居北侧刚落成的邓颖超纪念园内,陈列有一封半个多世纪前邓颖超写给周恩来的姨表妹陈绣云的一封信。从这封短短的信中,我们可以看到周恩来、邓颖超为端正党风、弘扬正气而对自己亲属严格要求;让人深刻体会到邓颖超遵照周恩来的想法,对陈绣云字字深情、句句厚意的亲切教诲。  相似文献   

11.
参观过中南海西花厅周恩来故居的人,都会发现周总理的床不是平的,而是头高脚低。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2001年5月18日,笔者收到了周恩来生前的保健大夫、后又担任邓颖超生前保健大夫的张佐良同志的一封信。他在信中就周恩来、邓颖超夫妇俩的卧榻为何都是头高脚低一事作了说明。张佐良大夫在信中说:“总理与大姐卧室的床都是头部高、脚部低,这是根据专家意见办的。原因是两位老人晚年都患有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摆成头高脚低位,可减少仰卧时血液向心脏回流而降低心脏负荷,以防夜间突发心衰。”据原中南海西花厅工作人员和周…  相似文献   

12.
缅甸是我国的友好邻邦,两国人民有着浓厚的“胞波”情谊。周恩来总理生前曾九次访问缅甸。一个国家的领导人对另一国访问九次,这在世界外交史上是少有的。在缅甸访问期间,周总理又曾三次穿缅甸民族服装参加活动,这在访问缅甸的各国领导人中也是绝无仅有的。’  相似文献   

13.
在上世纪70年代的中国,作为友好人士、采访作家,关于韩素音的报道以及她和毛泽东、周恩来等领导人的照片一起出现在官方报纸上。令她著名的另一个原因,则是她和周恩来总理之间的深厚友谊。曾担任过周总理与法国总统戴高乐之间"特使"的韩素音,著作  相似文献   

14.
周恩来生命的最后岁月是非常耐人寻味的。从1974年6月7日住院到1976年1月8日逝世,共做大小手术13次,平均40天左右要动一次手术。在这一年半中,重病在身的周总理约人  相似文献   

15.
记得是今年4月29日下午,我刚从乡下作完《学习周恩来精神》的报告归来,办公室的同志递过来一张两天前的《人民日报》海外版。一看标题,我心里“格登”一下往下沉:李琦同志逝世了。晚上,沉浸在悲痛中的我无法入眠,干脆起身翻找他生前写给我的信件和他赠给我的书籍。李琦是一位革命老前辈,曾担任过周恩来总理办公室副主任,后来一直领导文献研究方面的工作。他德高望重,平易近人。我第一次见到他是1992年3月5日,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在北京毛主席纪念堂为《周恩来和他的秘书们》一书举行首发式。那天,周恩来生前身边的工作人…  相似文献   

16.
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有大量日本战犯、伪满战犯和国民党军战犯被俘。新中国成立初期,教育、改造和处理这批战犯的工作提到了人民政府的议事日程。可以说这是当时一项重要的、有中国特色的矫治社会工作。本刊约请解放前曾长期在周恩来身边工作、建国后曾任周总理办公室主任的童小鹏同志撰写有关周总理关心战犯改造和特赦人员的回忆文章,以表达对周总理的深切怀念。  相似文献   

17.
《老年人》1998,(11)
他当林业工人34年,共采伐林木36000棵,曾以忘我的劳动热情,创造了全国林区手工伐木年产量的最高记录,被评为全国特等劳动模范。1959年,在全国群英会上,周恩来总理语重心长地对他说:在多出木材的同时还要多造林,让青山常在,永续利用!他牢记周总理的教...  相似文献   

18.
王中天 《老年世界》2010,(19):18-20
我党历史上有一位重要的功臣,他的名字叫钱壮飞。钱壮飞1925年入党,1929年打进国民党的最高特务机关,为我党多次提供了极为重要的情报。周恩来在当时把他和李克农、胡底三人并称为情报战线上的“三杰”。解放后,周总理又多次提到他:如果没有钱壮飞,我和中央许多领导人,早就不在人世了。下面说的就是钱壮飞智救党中央脱险的故事。  相似文献   

19.
周长行 《中外书摘》2007,(11):13-15
周总理的建议 1964年8月5日,乔羽奉命到北京西苑饭店报到,参与中国史诗《东方红》的创作。这次新中国划时代的文化活动,不仅云集了当时艺术界的名流,而且领导小组的组长就是周恩来。9月25日,《东方红》通过审查,10月2日、6日两次在人民大会堂演出。毛泽东、刘少奇、  相似文献   

20.
魂归何处:世界无处不安灵文/张伟群,张逸图/星晨18年前,弥留之际的周恩来叮嘱家人说,死后将他的骨灰撒在祖国的江河大地。是年,一位女词人填了一阔“满江红”,词中有“尽瘁孤衷天日鉴”,“要遗踪永伴山河一统”等句、当时,中国老百姓从中看到的主要是周恩来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