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社会主义荣辱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当前高校部分大学生存在着是非荣辱界限模糊、理想信仰迷茫、个人主义突出、价值取向异化、责任意识淡薄、基本道德缺失、法制观念不强等问题。高校应针对当前大学生的道德状况和认知特点,积极探索和创新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的有效途径和方法,将其融入教学育人、实践育人、文化育人、管理育人、师德育人、网络育人的全过程,形成多形式、宽领域、立体化的教育格局。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公民层面的视角,调研当代大学生对于"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等公民基本价值准则的理解和践行状况,统计分析当代大学生在人生信仰培育和建构过程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和特点,最后提出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大学生信仰培育全过程的具体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3.
宗教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影响着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这种影响不但对个人而言是巨大的,而且在社会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据统计,目前,我国高校大学生信仰宗教的人数在逐年递增,大学生是宝贵的人才资源,他们的信仰既关系着个人的发展,又关系着社会主义事业的兴衰成败,这一现象应引起各个高校思想教育工作者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4.
李锦源 《科学咨询》2023,(9):100-102
大学时期正是个人三观养成的重要时期。在此阶段,加强对大学生的马克思主义素养培育,有助于新时代大学生形成马克思主义理论信仰。信仰是人的精神力量,是价值判断与选择的标准,为我们提供方向指引,规范我们的行为方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是大学生,大学生的信仰趋势影响着党和国家的命运与未来。我们通过调查得出新时代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的现状总体是积极健康的,但存在着部分问题。本文对问题做出了归纳与总结,分析了问题产生的根源,从三个方面提出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5.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国际环境的巨大变化以及国内高等教育的大众化,大学生的信仰认知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作为主流意识形态的马克思主义信仰也逐渐弱化,信仰的天平发生了"倾斜"。这些现象都与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体制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高校的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与信仰教育是一脉相承的,加强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观念,是当代大学生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正确价值观的重要途径,对完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体制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市场经济条件下大学生信仰教育途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常瑞 《决策探索》2010,(14):65-66
当代大学生是伴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而成长起来的一代。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深入发展对他们的信仰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其信仰主流是健康的,但趋向于多样化、功利化,部分学生对马克思主义产生困惑。为增强大学生信仰教育的实效性,首先要从基本的概念入手,弄清楚什么是信仰,大学生信仰教育的内容是什么,然后有针对性地提出大学生信仰教育的途径。  相似文献   

7.
在当代大学生中存在着自卑、孤独、嫉妒、报复等心理缺陷,严重地影响着众多大学生的情绪,甚至使人丧失生活勇气,走向极端。运用现代和中国传统行为矫正方法对大学生实行帮助和指导,有利于培养当代大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相似文献   

8.
信息技术的发展日趋成熟,使得新媒体已深入到大学生学习生活的方方面面,深刻影响着大学生价值观的培育。当前,地方院校在新媒体环境下对大学生价值观的培育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大学生个人层面、教师层面以及学校层面。提高高校价值观培育有效性与实际性,需学生、教师和高校通力合作,形成闭环,积极构建完善的大学生价值观培育体系。  相似文献   

9.
随着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和社会开放程度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价值理念和信仰出现并影响着大学生群体的思想意识。作为中华儿女,必须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时刻将国家利益、集体利益放在重要位置。因此,高校在实际教育与管理工作中有义务和责任做好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工作,进一步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将多元社会思潮对大学生思想的冲击降到更低。本文就新时期大学生党员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路径进行深入的分析和探究。  相似文献   

10.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形势下,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面临着诸多挑战,应该从思想政治课堂、师资队伍建设、校园文化平台等方面着手,让大学生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者、实践者。  相似文献   

11.
大学生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继承者,肩负着国家兴旺的历史重任,大学生的价值观决定着党和国家未来事业的发展方向,关联着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导下,使大学生养成良好的就业价值观,有利于促进大学生就业,促进社会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2.
抵御和防范宗教渗透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一个重要任务。高校当前面临接触宗教信息的渠道变广、部分大学生宗教观念模糊、信教学生人数增多等新形势。高校要通过切实加强对学生的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教育、加强大学生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建立高校宗教工作管理长效机制等途径有效抵御宗教渗透,引导大学生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相似文献   

13.
当代外军核心价值观培育及其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军人价值观反映了国家对军队的根本要求,引领着军人的理想、信仰和行为,是一支军队的内在精神和生命之魂。在新军事革命推动下,强化军人价值观培育,成为当代外军凝神聚气、提升“软实力”的重要内容。随着我军对外交往不断扩大,我们要紧跟新军事革命步伐,在加强对外军武器装备、作战思想等“硬实力”研究的同时,更要重视对外军价值观的研究,加强“软实力”建设,力争在当代大国军人“价值观之战”中取得主动权。  相似文献   

14.
杨植 《经营管理者》2013,(26):349-349
在互联网普及的今天,生活中充斥着各种各样的网络语言,大学生心智尚未成熟,稳定的价值观尚未养成,铺天盖地的网络语言极易对大学生价值观产生影响:一方面提升了大学生自由、创新的精神,另一方面也容易滋生拜金、浮躁、偏颇之风。为此,各方需要共同努力,正确对待、积极引导大学生对待网络语言,助力大学生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5.
信仰作为一种精神活动和精神现象,是支撑一个人主体意识的基石,也为个人发展明确目标,为民族和国家进步凝聚共识和力量。现阶段,新媒体以海量的信息冲击和影响着大学生的生活。互联网已经成为国家与国家之间"意识形态战"的新空间,西方国家重视意识形态的"移动化"渗透。大学生是社会发展的中流砥柱和高知敏感人群,在复杂的网络环境中如何使这一群体自觉地持有正确合理的信仰,是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点所在。  相似文献   

16.
青年大学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最有力的践行者和向全社会传播的有效推广者。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涵养服务青年大学生成长成才,同时青年大学生体现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大价值,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更具生命力、凝聚力、感召力,二者相互促进,共同发展。通过对大学生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存在的个体价值、经济价值、政治价值、文化价值、社会价值、生态价值等价值形态的分析,探索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价值实现途径。  相似文献   

17.
距离20世纪80年代的改革开放已经有30多年了,如今,中国经济快速发展,全球化、网络化、电子化的生活正悄然改变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作为历史和现实的接班人,受社会和家庭的影响,大学生在纷繁复杂的现实社会中更容易产生迷茫、困顿的情绪,甚至是被各种复杂的观念所同化,产生消极的、负面的和极端的想法,这就把大学生信仰问题提上了日程。  相似文献   

18.
时下,"十万大学生村官工程"如火如荼的在中国的大地上开展起来了。截至2008年2月底,全国共有28个省、市、区启动了大学生村官计划。在这些人当中,有许多优秀者,但也存在一些问题,突出的表现在许多大学生缺乏正确的的价值观取向。本文主要从大学生的价值观方面分析了。大学生村官’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相似文献   

19.
时下,"十万大学生村官工程"如火如荼的在中国的大地上开展起来了.截至2008年2月底,全国共有28个省、市、区启动了大学生村官计划.在这些人当中,有许多优秀者,但也存在一些问题,突出的表现在许多大学生缺乏正确的的价值观取向.本文主要从大学生的价值观方面分析了"大学生村官"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相似文献   

20.
大学生是一个特殊的消费群体,他们的消费行为和消费心理直接影响着他们的人生价值观。大学是一个学校向社会转型的过度阶段,处在这一阶段的大学生,也经历着从学生走向社会的转型过程。因此,我们必须关注大学生的消费观,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由于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制约着当代大学生正确消费观的形成。文章首先主要探讨当前我国大学生存在的消费误区和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