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顺利推进需要相应变革采伐管理体制.我国现有采伐管理体制过于凸显国家利益和抑制私人利益,注重行政管制和忽视市场建构与公众参与,故必须予以变革.应当将采伐限额制度纳入森林经营方案中予以完善;在分权和分类经营基础上,建立许可与备案结合的采伐审批制度以及不予许可采伐的救济制度.借鉴西方经验,探索行政地役权和生态补偿互补的森林经营模式,以保障国家环境目标有效实现.  相似文献   

2.
文章总结广西全州县、资源县和北京怀柔区三种林改模式,运用社会学理性选择理论进行分析,提出在林改中,每一个利益群体的理性选择都只有相对性,有的甚至是片面的。如果不考虑社会整体利益长远利益,只顾个体利益,终究会影响到个体利益。文章提出应当加强对山林承包的政策指导,借鉴亚洲一些国家制定森林政策的经验;处理好农民利益与生态环境的关系;应当兼顾维权和管理,不能因为强调维护农民权益而放弃管理,也不能强调管理而损害农民权益。  相似文献   

3.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探索:回顾、思考、出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林业体制经历了20世纪80年代以"三定"为主要内容的经营体制改革.90年代以家庭经营和集体经营相结合、分散经营与统一经营相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以及新世纪初.明晰产权、减轻税费、放活经营、规范流程"的林改方案.反思这一改革历程,我们应得出这样的认识:发展现代林业,必须界定林业产权、培养市场主体、创新林业组织结构和经营体制.新形势下,应当在前一阶段分山到户明晰产权的基础上,完善"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形成责权明确、规范有序、运转高效、保障有力的新型林业管理体制.  相似文献   

4.
林权制度改革与乡村治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前的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与乡村治理的关系是目前农村研究的一个新的学术领域.在林改背景下,过去一直隐藏着乡村的林权纠纷在确权、分户经营的政策安排下纷纷显露出来,在全国呈现出一种上升的态势.就乡村治理层面来说,林改后将对村庄的财政收入、社区组织资源、村庄社会关系和村庄稳定都会有一定的变化.  相似文献   

5.
集林权权制度改革是被称之为"第三次土地改革"的制度性改革。当前,我国林地所有权和使用权在林改实际操作中没有完全明晰;森林资源资产评估法律制度不健全;与"托管造林"相关的法律法规缺失等成为影响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法制障碍。破解这些法制障碍,推动我国集体林权制度改革,需要在实践中进一步落实林权的归属,健全完善森林资源资产评估法律制度和与"托管造林"相关的法律法规,以促进林地流转规范有序发展。  相似文献   

6.
现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以不动产理论为基础,通过实行严格的行政许可实施森林经营。这种方法看似简单直接,却限制了林木所有者的积极性,并不利于实现林木的经济价值、生态价值和其他非经济价值。随着社会的发展,仅仅追求森林经济价值最大化的时代已经结束,满足人类对其生态价值和其他非经济价值的需求才是森林法的立法目的所在。因此,应当在生态理念的指导下,以物权法基本理论构建“森林分类经营”的制度和条款,将商品林视为动产,采取较为宽松的制度,以利于实现林木的经济价值;将公益林视为不动产,采取严格的制度,保护林木的生态价值和其他非经济价值。  相似文献   

7.
制度的定义与分类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4  
制度不宜被定义为博弈的参与者 ,制度也不宜被定义为博弈的均衡解。本文倾向于把制度定义为人们行为的规则 ,是关于人们的权力、义务和禁忌的规定。人们行为的规则可分为个体规则与社会规则两类 ,其进一步分类表明 ,很难对制度下一个独一无二的定义。变通的办法是从外延角度 ,按照由窄渐宽的次序进行分类与定义。  相似文献   

8.
本运用数量分类法,对罗浮山森林植被进行分类和排序。通过比较分析,划出三大类型八大群系。这一结果与按群落-生态原则定性分类所得的结果基本相同。说明本方所采用的数量分类法,适用于南亚热带森林植被的分类。排序结果说明,群落的种类组成、分布受生境条件差异变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2003年福建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后,有效调动了广大林农和社会参与林业建设的积极性。但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牵涉到方方面面的利益,不可避免地会产生一些新的矛盾和问题,表现在:林权历史遗留问题造成的矛盾和冲突;林农对林木的处置权难以实现;生态公益林的补偿费过低;林权证抵押贷款困难重重;木材运输产生新问题;病虫害防治难以统一步调;森林保险的参保率低;林农的各种税费负担重。化解福建林改后续矛盾的建议有:适度松绑林农的林木处置权;着力化解历史遗留的矛盾和纠纷;鼓励林农走合作经营的道路;适当提高生态公益林的补偿费;简化林权证抵押贷款手续;提高森林保险的覆盖率;减轻林农各种税费负担。  相似文献   

10.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是贵州发展的一次重大机遇,物尽其用是改革的应然目标,但目前贵州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仍存在权属纠纷较多、林农利益仍需维护、林权抵押制度尚不完善、森林资源生态效益未全面发挥等问题.以物权理念指导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拓展多元化的纠纷解决机制,完善采伐限额制度、林权流转抵押制度和集体林生态保护制度,有助于贵州省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真正实现林农得实惠、生态受保护的预期目标.  相似文献   

11.
我国公务员职位分类--制度的重新设计及规范实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务员职位分类制度是公务员职位制度的基础和前提,只有建立起科学、规范的职位分类,才能实现科学、规范的公务员管理.目前我国的公务员职位分类在制度设计和实施上,存在着许多的问题和缺陷,而这些问题和缺陷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公务员制度作用的发挥.因此,对我国公务员职位分类制度进行重新设计并加以规范实施就显得尤为必要、迫切.  相似文献   

12.
王威  谢伟民 《东南学术》2011,(5):110-117
根据2011年5月在福建永安洪田村实地调研所获资料,本文系统分析了在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新形势下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新动力和新挑战。以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为例,文章研究了农村基层党组织对制度变迁的作用。作者认为,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给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带来新的机遇。实践证明,改革是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助推器;同时,农村基层党组织应当在制度变迁中发挥领导作用以提升党组织的威信,以进一步巩固我党在农村的执政地位。  相似文献   

13.
《东岳论丛》2017,(8):128-134
跨国森林治理是全球治理的一个重要内容,学者们对跨国森林治理的行为主体观点迥异,甚至针锋相对。全球管制政治学认为,跨国森林治理并不需要始终贯一的治理主体,治理主体的多元化是当前全球治理的特点。但是,在全球治理不能超越国内政治的条件下,如何获得治理的合法性呢?本文认为,通过制度互动和权力互动能够使得认证标准和第三方认证的权力获得合法性。不过,这种合法性是全球治理与国内政治相互妥协的一种结果,这种治理也是全球治理与国内政治相互妥协的一种治理。  相似文献   

14.
我国森林生态补偿制度的不足与完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构建森林生态补偿制度是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内容。在气候变化的大背景下,森林对生态环境的调控作用尤其应当受到重视。我国森林资源总量相对不足、质量不高、分布不均,森林生态保护任重而道远。我国应当增强现有森林生态补偿制度的刚性和实用性,建立森林生态补偿长效机制,规范森林生态补偿制度的表述形式,改变政府作为单一补偿主体的状况,加强森林生态补偿监督,为森林生态环境良性发展提供坚实的制度保障。  相似文献   

15.
16.
《森林法》的修改应当围绕国土绿化这一核心价值目标,在巩固农村林业建设成果的基础上,全面推动城市林业的发展,确立森林是城市之肺和城市品位的法律理念,实现城乡林业的一体化管理.《森林法》应当全面规定森林经营指导思想、基本制度和具体措施,将森林经营法律制度作为基本法律制度.林权管理制度是《森林法》的核心法律制度,包括确权、限权、平权等三个方面内容.确权管理的关键在于林权登记,限权管理的关键在于维护生态公益,平权管理的关键在于实现合理补偿.林权登记通过林权改革实践已经成为继房屋产权登记、土地登记之后的第三种类型的不动产登记.  相似文献   

17.
小城镇财政制度创新与模式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城镇分税制的改革和完善工作已成为人们关注的问题。全国实行分税制财政体制的乡镇所占比例为 58%,可实际上已经实行分税制的乡镇中有相当部分是名义上的分税制,实则是老的包干体制,甚至仍有“收入上缴、支出下拨”的统收统支体制在运行,因而形成小城镇政府事权与财权不对称,影响小城镇财政作为一级财政整体功能的有效运作和小城镇培植财源、发展经济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一、小城镇财政制度的现实安排及其对小城镇建设与发展的影响   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一些小城镇的人口规模、建成区面积和经济发展水平也已经达到了一…  相似文献   

18.
我国现行民法采职能主义的法人分类模式,根据法人在国家构想的社会整体结构中担当的职能,将法人分为企业法人和非企业法人。这种分类模式渊源于我国法人制度立法的问题意识、立法者在立法之时面对的具体问题以及法律科学的发展水平,无法实现其意欲的分类目的,不能解决法人制度真正面对的问题,也无法为法人制度立法提供有效支架。我国未来民法典应回归结构主义的法人分类模式,并以其为主轴设计民法中关于法人制度的规则。  相似文献   

19.
与人口变动相适应的失业保险制度研究文献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小蒙  张金峰 《兰州学刊》2007,(7):167-168,175
文章分析了我国就业现状及研究状况,提出了我国失业保险制度研究的四个关键问题.同时,参照国外的失业保险情况,对我国失业保险体系作了综合评价.  相似文献   

20.
P2P网络借贷是互联网金融重要的模式之一。当前,我国P2P网络借贷行业迅速发展,呈现出爆发式增长态势。但是,P2P网络借贷标的信用风险因子的识别和计量问题具有特殊性,需要开展有针对性的研究。以人人贷平台标的数据为样本,采用随机森林分类(RFC)模型对P2P网络借贷标的信用风险因子的研究表明:首次借款标的信用风险因子主要包括借款标的特征、借款人基本信息、借款人财务状况、借款人信用认证、借款人和投资人非历史信用行为。首次借款标的信用风险必须综合借款标的、借款人和投资人等多维信息进行识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