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正确处理舆论导向和新闻舆论监督的关系,是新闻宣传工作唱响主旋律,打好主动仗,既牢牢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又积极发挥新闻舆论监督的重要作用,所必须认真思考和解决的课题。江泽民同志要求我们:“新闻宣传工作要弘扬时代的主旋律,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要重视对社会舆论情况和群众思想情况的调查研究,积极反映群众的意见和建议,做好舆论监督。”这段论述高屋建瓴地揭示了新闻宣传“引导人”和“做好舆论监督”的内在联系。舆论监督是舆论导向的组成部份,监督本身就是一种导向。但是,舆论导向又是新闻舆论监督的前提和大局。新闻宣传…  相似文献   

2.
潘汉 《南方论刊》2001,(2):41-41
正面宣传成就报道和舆论监督、批评报道,都是新闻媒体强化导向的一种有效办法。正面宣传、舆论监督与舆论导向是内在一致的关系,是相辅相成、互为促进的关系。我们只有在抓好正面宣传这个重点的同时,辅以舆论监督,正确地开展批评报道,才确保正确舆论导向机制的健康运行。首先,实行舆论监督要在党的正确领导下进行。我国的舆论监督特别强调有领导的舆论监督,即任何舆论监督的行为都是应纳入党和政府的集中统一领导下,有步骤、守纪律地进行,尤其要做好对权力组织和决策人物实行舆论监督。  相似文献   

3.
新闻宣传工作是我们党的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江泽民总书记曾一针见血地指出,舆论导向正确,是党和人民之福,舆论导向错误,是党和人民之祸.因此,新闻单位一定要把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放在一切工作的首位,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同时要紧紧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这在任何时候都不能模糊,不能动摇的.  相似文献   

4.
新闻舆论监督是通过大众媒介帮助公众了解政府事务、公共事务和一切涉及公众利益的活动,是运用舆论的力量促使它们沿着法制和社会生活共同准则的轨道运作的一种社会行为。舆论监督是新闻媒介的重要功能之一,也是新闻媒体发挥正确的舆论导向的重要手段。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了"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目标,并且在阐述实现这一目标的途径方面,提出了"加强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维护社会稳定"的具体要求,从而把开展新闻舆论监督提高到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高度。  相似文献   

5.
杨喜祥 《理论界》2005,(7):172-173
党刊作为党的工具和喉舌,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过程中,要坚持服务大局的方针,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坚持“三贴近”原则,坚持舆论监督。党刊工作者,要坚持党性锻炼和职业道德修养。  相似文献   

6.
舆论监督与监督舆论,是新闻宣传中相互依存、相互制约、共同发展的一对矛盾。正确处理好这对矛盾,对于我们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充分发挥新闻媒体的舆论监督作用,进一步弘扬正气,鞭挞歪风,唱响主旋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充分认识舆论监督的重要性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是指导我们进行各项实践的根本指针。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哲学观点,正确分析和深刻领会新闻舆论监督的重要作用,则是每个新闻工作者都必须认真思考的课题。通过学习与探索,笔者认为,实行正确的舆论监督,其重要性则在于:1是…  相似文献   

7.
新闻舆论导向在整个舆论导向中首当其冲 ,举足轻重。以正确舆论引导人 ,是社会主义新闻工作的重要任务和重要原则 ,所以必须坚持新闻事业的党性原则和喉舌性质 ,在政治上同党中央保持一致。思想解放、理论创新是引导社会前进的强大力量  相似文献   

8.
石晓姝 《理论界》2006,(5):99-100
“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是新时期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统领新闻工作,实现新时期新闻工作创新发展的行动指南,是新时期新闻工作实现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的基本原则。新时期新阶段,新闻工作要实现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为全党全国工作大局服务,必须坚持实践“三贴近”。  相似文献   

9.
我们党历来都十分重视新闻舆论监督的特殊作用。开展新闻舆论监督要围绕党的中心工作,具有服务大局的思想,明确目的,掌握好导向。要坚持在党的领导下,开展正确的批评。要正确区分不同性质的社会矛盾,把握错综复杂的社会关系,实事求是,注重效果,提高水平,创新手段。  相似文献   

10.
雷力 《兰州学刊》2003,(5):192-192
新闻工作对社会对人民有巨大影响力 ,舆论导向是否正确事关全局。我党三代领导人都反复强调 ,要政治家办报 ,这是党领导的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性质所决定的。政治家办报的内涵主要包括强化政治意识、大局意识和责任意识 ,而“三个意识”的集中体现则是在以政治家的眼光正确把握舆论导向上。我们是社会主义国家 ,而社会主义国家的新闻是有原则的 ,那就是新闻宣传必须服务、服从于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也就是说 ,我们的“导向意识”必须服从党的需要 ,这里没有任何个人的意志和随意性 ,这是一条铁律。增强“导向意识”和社会责任感是党的需要…  相似文献   

11.
新闻舆论监督接受监督的路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春林 《南京社会科学》2012,(2):117-122,153
对“监督舆论”的误读,是反对舆论监督接受监督论者的症结所在.舆论监督的公权特性,舆论监督的突出问题,以及有效监督措施的缺乏,凸现了舆论监督接受监督的必要性和紧迫性.社会对舆论监督的监督,应该是有利于加强和改进舆论监督,而不是压制和消解舆论监督.新闻媒体应该积极创造条件主动接受社会监督,在自律层面推行严格的职业道德教育、严密的采编流程规范、严厉的责任追查机制的同时,还应该在他律层面解决监督依据、明确监督主体、创新监督机制.  相似文献   

12.
新媒体生态下的舆论监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舆论监督的主体无疑是公众,但是由于现实的原因,在舆论监督的实施过程中,传媒往往作为代理人来代表公众进行舆论监督.然而,媒体由于处在政府的严格管理之下,从而使舆论监督这种公众独立自主对政府进行的监督,成了政府管理之下的监督和批评,甚至成为政府行政管理的一种工具.以网络为代表的新型媒体带来的变革,开启了公众表达的平台,它突破原有信息控制格局,使公众作为真正意义上之舆论监督主体的权力得到回归.一种新型的舆论监督模式已经悄然呈现.为此,在新的传媒环境下,政府应该以发展的眼光顺应变革,消除对抗式的控制思维,与公众积极对话、理性博弈,共同促进问题的解决,这才是适合当前传媒生态的理想舆论监督模式.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司法权的性格及其构成的解读,结合媒体监督的优缺点,旨在探讨司法权的舆论监督制约机制在自媒体时代下如何建构,提出应当吸收传统媒体监督的优点,防范"媒体审判"的缺点,发挥自媒体的长处,积极引导公民个人对司法权的理性监督。  相似文献   

14.
社会媒体在2012年美国总统选举中发挥了极大的作用,通过借助传播理论进行分析,可以显示社会媒体在总统选举过程中的聚集人气和舆论管理的作用及其特征.同时,美国总统选举中的社会媒体使用策略对中国的网络舆论管理有着积极的借鉴意义,我们面对网络舆论不仅仅要“管”,更要对网络舆论所反映的问题进行积极回应和处理.  相似文献   

15.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对推进新闻事业的创新和发展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新闻舆论要做先进生产力的促进者 ,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和舆论监督 ,为先进生产力的发展提供思想保证和舆论支持 ;要做先进文化的传播者 ,坚持党性原则和与时俱进 ,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要做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维护者 ,与人民同甘苦、共患难 ,成为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喉舌。  相似文献   

16.
从新闻媒体传播功能的角度来看,在当代民生政治的构建过程中,新闻媒体传播的主要功能应是当代民生政治的社会化功能、关于民生问题的舆论表达功能及其当代民生问题的报道和传播功能。因此,在当代民生政治的构架过程中,新闻媒体传播应以民生关怀、人本关怀、正确引导民生舆论及其促进人民群众监督为其价值取向。而新闻媒体传播的功能及其价值取向规定了新闻媒体传播应正确传播民生政治理念和政策、提高新闻媒体传播的品质、规范新闻媒体传播者的行为规范及其传播内容能够真实反映人民群众的民生状况。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新闻舆论思想和改革开放前中国共产党人关于舆论监督的创新认识是其理论渊源和思想基础。新时期以来,中国共产党主动面对网络等新媒体,积极应对其对社会的全面影响,在科学定位和廓清认识的基础上,以网络创新舆论监督形式,不断丰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监督体系。在以个案推动网络舆论监督实践的同时,从逻辑上理清和探究必要性和重要性,并构建科学原则和方法,即运用一分而二和辩证矛盾观,以党性原则、正面宣传原则、主动发展原则和个性原则不断构建舆论引导新格局。  相似文献   

18.
全媒体时代,网络舆情犹如一柄双刃剑,既可塑造负责任的政府形象,也能给政府造成负面影响.尤其在面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如何更好地引导网络舆情成为互联网时代对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大考验.在此次新冠肺炎疫情的处置中,暴露出网络舆情引导的不足,要求我们在引导原则上始终不渝地坚持党的领导,秉承"堵""疏"并行的引导策略,积极发挥主流媒体与自媒体的引导主体合力,采取灌输与浸润互补的引导方式,在引导内容上将国家宏大叙事与百姓细微生活相结合等方面加强和完善网络舆情体系建设.  相似文献   

19.
新闻媒体监督司法审判是公民和媒体新闻自由的直接要求 ,是人民主权、权利制约权力原则的本质体现 ,是实现审判公开的重要手段 ,有利于司法公正的实现和司法权威的树立。必须充分肯定新闻媒体对司法审判活动的有效监督  相似文献   

20.
宫承波  沈宇辰  董克 《学术界》2012,(3):177-185,288
在技术、社会、国家相互博弈与协调的过程中,三者关系的解构与建构是推动舆论监督发展的发端。网络舆论监督作为国家、公民以及媒介三者关系的一种实践,在新的社会情境以及媒介环境之中,网络舆论监督究竟发展到什么程度?有着怎样的突破以及局限等都需要得到新的审视。本文试图从公民、国家以及媒介的三者关系,通过对公共领域、市民社会等重要概念的分析,结合现实情境中网络舆论监督的发展状况,探讨网络舆论监督的发展以及动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