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公司社会责任因时就势重新成了人们讨论的热点,与金融海啸相生伴随的金融创新活动,正在使公司的资本构成多样化、股东并非唯一或最重要的剩余索取权人,债权人乃至其他类型的投资者都可能是公司资产的剩余索取权人。在某种意义上坚持实现股东利益的合理性,然后首肯其他类型投资者的利益甚至是公司治理的权利。  相似文献   

2.
经济规律是各种经济活动之间的必然联系。这种联系反映人与人之间的经济关系。恩格斯指出:“每一个社会的经济关系,首先是作为利益表现出来。”(《马恩选集》第二卷537页)因此,经济规律所反映的一切,就是经济利益关系的全部内容。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在研究任何一个社会形态的经济规律时,都是以经济利益关系为对象,通过对人与人之间经济关系的揭示,寻找出其客观必然性的。用超经济强制的方法攫取农民部份或全部剩余产品,是封建社会的经济规律,它反映了封建地主与农民之间剥削与被剥削的经济利益关系;剩余价值规律则反  相似文献   

3.
夏若江 《江汉论坛》2002,(12):16-18
现代企业制度之所以首先在西方出现并迅速发展壮大,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思想启蒙运动不仅推动了产业革命,提供了制度变革的需求和动力,而且为制度的全面变革扫清了思想意识的障碍,并为新制度的诞生提供了思想合理性的基础。这些伦理意识和思想习惯是暗含在企业制度背后人与人的关系中的,并通过人的行为来影响着制度的执行成本和效率。  相似文献   

4.
我国经济体制改革是围绕放权让利增强企业活力这一思路展开的,改革无疑取得了重大成就,但也日益陷入进退维谷的困境.而这一困境的出现是与企业管理者(主要指企业厂长经理阶层)陷入种种陷井和误区以致企业难以真正搞活分不开的.所以,改革能否走出困境与管理者能否脱离陷井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管理者陷入的困境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一、企业管理者具有的双重身份使管理者扮演双重角色.传统体制下,各级政府部门直接经营企业,企业不是利益主体.管理者由主管部门任命并以政府官员身份出现在企业中,其身份是单一,明确的.体制改革的深入,企业日益成为经济利益主体,因而整理者日益成为企业利益的代表和体现.然而,管理者作为政府官员的身份实质未变,仍是国家利益(表现为政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企业的存在与边界是由什么决定的、企业内部要素所有者之间是否存在着权威以及这个权威即企业控制权与剩余收益权的分配是由什么决定的三个方面论述了马克思与现代企业理论的关系。指出 ,企业理论的一个重要内容是讨论企业内部要素所有者的权力与利益安排 ,是回答为什么是资本雇佣劳动而不是劳动雇佣资本 ,而马克思经济学就是揭示资本与劳动的雇佣关系 ,因此 ,不承认马克思在企业理论上所做出的贡献只能讲是一种阶级偏见。同时也指出 ,马克思经济学的任务是论证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历史局限性 ,马克思没有提过需要讨论企业为什么存在的问题 ,就现代企业理论来说 ,尽管马克思早就对企业内部权力与利益做出深刻的分析 ,但我们还不能说马克思已经提出了完整的企业理论  相似文献   

6.
中国公民社会的先声——以业主委员会为例   总被引:53,自引:0,他引:53  
夏建中 《文史哲》2003,(3):115-121
一般说来 ,国家、公民社会与市场是任何一个完整社会中三足鼎立的三个独立领域。每一个领域都有其行动的独特逻辑 :国家是等级权力的逻辑 ,市场是盈亏逻辑 ,公民社会是自愿主义的逻辑。中国改革开放、特别是 2 0世纪 90年代以来社会经济结构的巨大转型 ,在城市住宅小区中出现了业主委员会 ,它是一个居民自治组织 ,业主对自己的利益和社区的公共事务更加关心和主动参与 ,业主和业主委员会最主要的工作就是面对物业管理公司的抗议活动 ,维护业主的权益 ,业主委员会积极参与公共领域的讨论。这一切初步体现了公民社会的主要属性 ,堪称中国城市公民社会的先声  相似文献   

7.
企业社会责任:进入WTO后中国企业面临的新问题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郭虹 《天府新论》2002,(3):76-80,F003
社会责任是衡量企业经济生存能力和市场发展潜力的重要指标。我国加入WTO后 ,更多地将是用“企业社会责任” ,而不是我们所理解的“企业文化”来认定企业的主要非经济素质。“社会责任”强调企业对投资者以外的企业内外利益相关者的责任 ,企业社会责任指标比企业的经济指标更能体现企业的综合素质及其发展潜力  相似文献   

8.
企业公关与企业伦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鹿奶粉事件以及中国奶业的集体危机,首先需要检讨的不是企业的危机公关能力,而是企业伦理的重塑。实际上,许多中国企业具有超强的危机公关能力,演绎了一个个成功“摆平”的案例,但他们却忽略了企业伦理的建设。企业伦理所致力的是企业发展和伦理道德的价值同构,寻找企业利润、企业人的利益需求与人的道德完善的内在统一。现代企业的发展与企业伦理始终有着内在的联系。企业伦理的建设不仅是企业管理者的个人素质问题,更是企业制度建设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文化建设是保持中小企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中小企业文化的形成大都经历了"老板文化"阶段,创始人的个人特质影响是中小企业文化形成的基础,导向、凝聚、约束、辐射作用是中小企业文化建设初期的基本功能。随着企业的不断发展壮大,中小企业文化建设应通过企业战略制定和实施,管理团队的建设,企业内部利益关系的调整,来着力培养全体员工的文化自觉,让企业文化因子流淌在员工的血液里。为了企业的发展壮大,中小企业文化建设还必需注意不断提升企业的文化竞争力,凭借营造精神家园,培育文化创造力,积淀文化持续力,来赢得企业美好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0.
互联网金融企业兼具互联网和金融的双重属性,其如何开展开放式创新是涉及经济利益和社会利益的重要问题。选取宜信公司进行纵向案例研究,探索战略性企业社会责任对开放式创新网络形成演化的作用机制,研究发现演化的过程中主要有五个方面的变化:创新机会由来自市场转变为来自社会,创新参与各方由经济联结转变为责任联结,创新模式由部分开放转变为完全开放,创新绩效由创造经济价值为先转变为创造社会价值为先,创新途径由价值链创新转变为与社会共生。利益相关者参与和利益相关者治理是联结战略性企业社会责任和开放式创新网络的两种重要机制,战略性企业社会责任通过扩大企业的利益关注点、改变创新资源配置,促进开放式创新网络的形成演化。  相似文献   

11.
剩余索取权的归属理论分歧与现实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探索过程中,剩余索取权(residualClaim)成了理论界关注的焦点。由于牵涉到公有产权的变革和利益关系的调整,因此,无论是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中,剩余索取权的归属都是一个极其敏感和复杂的问题。在本文中,笔者将作三个方面的尝试:(1)梳理有关剩余索取权归属的理论分歧;(2)考察剩余索取权的归属在现实中的变化;(3)讨论由现实变化所引发的几个问题。一、四种模式理论界有人认为,对剩余索取权归属的经济学分析是近年来才开始的。这种说法显然有悖于史实。根据经济思想史提供的文献,对这个问题的经济学分…  相似文献   

12.
财务目标是一定社会经济条件下的产物 ,是企业在市场竞争过程中的必然选择。不同的社会经济发展时期和不同的现实条件约束 ,财务目标有相应不同的选择。一、财务目标选择的历史必然性我国社会主义经济体制建立以来 ,实行了长期计划经济 ,在传统的集权管理模式下 ,企业财产所有权和经营管理权高度集中 ,企业的主要任务就是执行国家下达的总产值指标。企业领导人职位的升迁、职工利益的多少 ,均由产值计划指标的完成程度来决定 ,这就决定了企业必然把产值最大化当做财务管理目标。在非市场化的指令经济状态下 ,“产值最大化”目标有其合理性和…  相似文献   

13.
廖永威 《兰州学刊》2008,(11):119-123
根据玛丽斯-曼妮假设,就算公司内部治理机制未能发挥作用的时候,企业管理者也不会在执行职务时过分滥用其权力,因为公司控制权交易市场(即外部治理机制)会治理这些不称职的企业管理者。从表面上说,公司外部治理机制原理,可以被借用到构建企业社会责任市场促进机制上。然而,不同市场之间具有独立性和不同利益相关者的利益之间具有冲突性。如果不加修正地把公司外部治理机制原理借用到企业社会责任市场机制上,将无助于促进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市场偶尔出现缺陷,这需要政府的干预、社会的监督和法律的规范。  相似文献   

14.
我国《创业投资企业管理暂行办法》及《外商投资创业投资企业管理规定》创新制度,来源自于国际创投行业上运作成熟的创业投资条款,其条款安排适用与否对创投企业内部治理产生着深刻的影响。文章认为由信赖维系、利益趋同、激励与约束及利益保护与风险转嫁等四大效益取向,由创投投资者、创投企业、创投经理人乃至于创业企业、创业企业家所渐次构成的创投企业契约治理机制,是道德风险治理的基本模型。  相似文献   

15.
扩大企业自主权的客观依据是什么?从理论上来阐明这个问题,是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的。扩大企业自主权就是要确认企业应有的经济利益和经济责任,使企业获得改善经营管理、提高劳动生产率的内在动力。而经济利益问题从根本上说就是所有制问题。经济利益就是所有权的实现,因而扩大企业自主权,使企业拥有自身的经济利益,归根结底就是要解决所有制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安军 《理论界》2005,(9):231-232
财务分析是指财务分析者以企业有关会计资料为依据,采用专门的方法,对企业生产经营成果和财务状况进行分析研究的一项管理活动或行为。财务分析主体是指与企业有现存的和潜在的利益关系,并希望通过对企业财务分析而获得企业财务信息的单位或个人。一般来说企业财务分析的主体有企业经营者,企业投资者,企业债权人及与企业经济利益有关系的单位或个人。企业财务分析主体的多元性,决定了企业财务分析目标的多元性。一、财务分析的主体财务分析主体是与企业主体有关的、需要分析信息的部门、单位、法人、自然人等。可分为外部和内部两大类。外部…  相似文献   

17.
白羽 《人文杂志》2004,(6):49-53
任何经济行为都是人的活动 ,经济伦理直接支配人的经济行为 ,即行为主体在进行经济活动时都是受一定的利益驱动与伦理观念制约的。对企业经营活动及其决策进行必要的伦理分析 ,从更大的文化背景中寻找行为规则 ,思考和讨论关于人类本性以及经济伦理构成的基本假设 ,其任务是在道德规则、伦理准则和预期的自我评价中寻找一个最合适的决策 ,从而能够理性地、负责任地行为 ,这是研究经济利益与伦理道德关系的更深一层要义。  相似文献   

18.
在完全信息下,Modigliani-Miller无关性结果成立,企业的融资契约与企业管理者的权益无关,而在不对称信息下,最优融资契约表明,企业管理者必须选择满足激励相容的融资契约,才能使得其权益最大,其他任何的融资契约都会导致其权益下降,而外部投资者的权益上升.  相似文献   

19.
一、公司治理的内涵  尽管公司治理受到各个国家以及理论界的重视 ,但目前对该词仍没有确切的定义。众多学者已经从多个角度对它进行了解释。尽管尚不存在有关公司治理的一致定义 ,但是理论界普遍认为公司治理应包括公司内部治理和外部治理两个方面。公司内部治理主要是通过一种制度安排 ,用以支配若干在企业中有重大利害关系的团体———投资者、经理人员、职工之间的关系 (钱颖一 ,1995 )。这种安排是在公司各个利益主体之间进行剩余索取权与剩余控制权 (简称控制权 )有效配置的一种产权安排 ,这种产权安排从本质上决定了公司内部治理的…  相似文献   

20.
国外企业共同治理的分析与借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共同治理就是让股东、经理、员工、债权人等利益相关者共享企业剩余索取权和控制权 ,通过剩余索取权和控制权的分享形成一个彼此合作、互相制衡的治理结构。企业的利益相关者理论为共同治理提供了理论依据 ,发达市场经济国家的实践显示了共同治理的发展前景。要使我国国有企业摆脱困境 ,必须实现企业治理结构的创新 ,走共同治理之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