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唐诗与唐舞都是中国诗歌与中国舞蹈发展的高峰。由于舞蹈的非再现性的突出,使舞者只能从健与软即阳刚与阴柔的风格高度出发,对于通过舞蹈形态的特征所表现的心理内容加以把握。唐代咏舞诗亦是从这一角度把握上述特征的。由于舞蹈与诗歌在表现方面的天然联系,两者的联姻就相得益彰了。白描、比喻和效应是唐诗咏舞诗的重要表现手段。  相似文献   

2.
中国近代重商思想和西方重商主义的产生有其历史必然性。两者都把商业和贸易看成增加社会财富、发展社会经济的主要手段 ,代表了资本主义早期商业资本和资本原始积累的要求。但是 ,由于东西方不同的国内外条件和文化差异 ,两者在内容和重心等方面又有着差别。这种联系和差别正是运用历史唯物辩证法比较分析需要找出的结果  相似文献   

3.
马列主义教育原理认为,人的素质不同,人的天赋不同,但都必须受教育。而艺术的审美教育是对全面提高人的素质教育的一个很重要的组成部分,并是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实现的,培育不同的审美心理、审美情趣,自然会产生不同质的审美观念。校园舞蹈在校园内的美育作用是不可低估的。舞蹈是形态与意识,形体塑造与目的统一的语言,是认识与表现,需要与追求,现实与希望诉诸于身心合一的艺术创造。所谓“校园舞蹈”.是“社会舞蹈”的一个方面,其主要含义表明:“它既有社会舞蹈在业余文化生活中自己掌握和运用舞蹈艺术的手段表现人们的思想意…  相似文献   

4.
简论音乐表现的特征(一)陈明礼,路君羊什么是音乐表现的特征,通俗地讲,就是音乐与其它艺术之间的差别。这种差别主要表现在音乐艺术的表现手段和音乐作品内容的特性等诸方面。本文谨就这些方面谈谈我们的认识。音乐是情感的艺术在人类文明的发展史上,各门艺术的产生...  相似文献   

5.
秦兵马俑和阳陵汉俑都是写实主义作品,其重视头部塑造,运用适度夸张的手法,绘塑结合,采用群塑的形式,是它们艺术特色相同之处,但二者大小比例不同,夸张和概括的程度不同,表现手段不同,模塑多少不同,则构成它们艺术特色的差别。  相似文献   

6.
文学是艺术。艺术的天地是十分广阔的,除文学这一门语言艺术外,绘画、雕塑、建筑、音乐、舞蹈和戏剧电影等均属于各种不同种类的艺术,它们运用各自的艺术语言来表现社会生活。就具体艺术作品而言,每一部好作品的内容和形式都有其独特性,然而从总体来观察,可以看出,一些艺术作品的内容与形式具有共性,换句话来说,这些艺术种类是互相联系、直相渗透和巨相影响的。文学在艺术领域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诸多艺术都离不开文学,文学便成了许多艺术的基础。反之,文学也从诸多艺术中汲取了丰富的艺术表现手段。无怪乎,张着虚的《春江花…  相似文献   

7.
营造意境是传统戏曲的重要特征。而舶来品的话剧,在中国同样有着营造意境的追求。这主要表现在话剧意境是对传统戏曲意境的直接继承;话剧意境和传统戏曲意境具有本质的一致性。而话剧意境和传统意境的差别,主要体现在营造意境的手段的不同上。这种差别是由于话剧和传统戏曲的艺术追求的不同所致  相似文献   

8.
舞蹈作品的意境,就是舞蹈作品所描绘的生活图景和表现的思想感情融合一起而形成的一种艺术境界。对舞蹈艺术来说,意境美的创造是其审美追求的一种境界,是舞蹈的灵魂。意境不仅对主题起到深化的作用,而且还会调动起观众的想象力,使观众有身临其境之感。舞蹈的意境创造要达到这种境界,才能称之为艺术品并被观众所接受和喜爱。  相似文献   

9.
亚里士多德和荀子都认为人和人之间是存在差别的,然而对于造成差异的原因亚里士多德和荀子有着不同的看法,亚里士多德强调的是先天的差别,而荀子认为这种差别是因为后天人们在学习仁义礼智信等方面努力程度的不同导致的。这种差异观的区别在东西方历史上打上了深深的烙印,并造成了东西方世界思维方式、政治体制等很多方面的差异,通过分析这两种差异观的不同和各自的优缺点有利于更好地促进东西方的交流和合作。  相似文献   

10.
当代舞是产生于20世纪50年代后期的一些舞蹈创造作品.当代舞所表现的新旧事物都来源于中国最本土的人情世故,有鲜明的中国特色和文化气息.从舞蹈形式和动作语汇上来看,民族民间舞、古典舞等舞种相互影响相互融合共同作用形成了当代舞蹈.当代舞与其它舞种比较并没有特定的动作语汇,它是通过集合其它舞种的不同动作语汇,来展现其自身特有的风格魅力的.当代舞是中国人自己的舞蹈,它的发展问题与中国舞蹈艺术的发展息息相关.当代舞作为一种刚刚起步的新生事物是顺应时代发展要求的.当代舞应该有自己的训练体系、编导课程,为其长远的发展奠定基础,用理论的教学课程来武装自己.  相似文献   

11.
中华各民族戏剧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精神文化真实形象的艺术写照。中国少数民族在缔造华夏乐舞戏剧文化、中外戏剧文学与表演艺术交流的过程中,曾起到了相当重要的作用,建立过非常卓越的功勋。对中国少数民族戏剧的研究,不能单纯套用西方戏剧与中国汉族戏曲研究固定模式,而应该以先进的宏观与微观相结合的文化人类学与民族学的实证考察,即理论联系实际的田野调查法,对中华民族历史文化背景、研究意义与学术价值进行较为详细的实证以及全面、系统、科学、务实的研究。从民族文化、戏剧艺术的视角,以翔实可考的文献资料与理论知识,对中华文明史作出科学描述和总结。以国内外民族音乐、舞蹈、文学、戏剧的丰富资料、先进的科研方法,来佐证中国少数民族戏剧艺术在世界戏剧文化体系中所具有的学术地位与价值。  相似文献   

12.
包括元杂剧在内的中国戏曲是最具有全面性的综合艺术,其构成至少包括歌舞、科白及代言体的故事扮演这几个主要方面。王国维在《宋元戏曲史》中指出"杂剧之为物,合动作、语言、歌唱三者而成"。这句话概括出了歌舞与动作表演在中国戏曲构成中的重要地位,而先秦时期的乐舞、巫觋歌舞以及优的表演则孕育了后世戏曲表演艺术的因子。因此,研究中国戏曲的发展,可以从先秦"乐舞"、"巫"及宫廷"优"的表演中寻得其发端。  相似文献   

13.
自大型原创舞剧《粉墨春秋》首演以来,得到业内外人士和观众的广泛好评.《粉墨春秋》的演出与制作以创新为主旨,突破了舞剧以男女主角的爱情故事为线索的情节模式,有着以戏化舞的特点;同时它又将戏曲表演艺术融入到民族舞蹈的语汇之中,创造了独特新颖的舞蹈语汇;它的舞美设计把戏曲的综合性特点与时代风尚融为一体,使得此剧不仅演绎了戏剧人生的故事,还承载着戏曲绝技和民族精神.这种创新与探索,不仅有利于戏曲艺术的普及和传播,而且对于世界人民了解中国以及中国的文化艺术走出国门也起着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4.
舞剧《红色娘子军》是一部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舞蹈艺术精品。它以中国化的表达方式,反映中国人的历史与民族感情,形成中国芭蕾的民族风格。它的音乐优美而动听,舞蹈形象鲜明饱满,舞蹈风格独特多样,其艺术魅力激励着一代代人为革命和建设事业奋斗不止。  相似文献   

15.
陈才训 《东方论坛》2005,(2):64-67,76
结果期待意识作为一种极富民族特色的审美心理,它对中国古典戏剧的结构特征、表演程式及内容等都产生了明显影响.戏剧的题目、副末开场、楔子、冲场、小收煞、角色行当的符号化等都体现了这一审美心理."补恨传奇"的出现;大团圆结尾的长盛不衰,李渔等戏剧理论家"减头绪"、"贵减裁"等艺术主张,也是结果期待意识的显现.  相似文献   

16.
从戏曲的起源——古之乐舞与祀神,戏曲的发展与成熟——戏与曲剧的关系,刘师培戏曲观对王国维乃至后来戏曲史学者的影响,刘师培戏曲观的形成与戏曲改良思潮之间的关系等几个方面考察了刘师培的戏曲观,认为刘师培的戏曲观具有开拓性、系统性、完整性和现实性等特点,应充分认识其在中国古典戏曲理论史上的地位和贡献。  相似文献   

17.
陇南白马藏族傩舞戏主要包括池哥昼、甘昼和麻昼三大类,其服饰最富特色的是生活化和滑稽性结合统一的池哥昼、甘昼傩舞戏服饰。相比而言,麻昼服饰在艺术性和丰富性方面则更胜一筹,显示着白马藏族傩舞戏独特而深刻的文化内涵。整体来看,艺术化和程式化是白马藏族傩舞戏服饰发展变化的两极,在白马藏族娱神和娱人的傩舞戏表演中,服饰穿着则遵守着其独有的规则。  相似文献   

18.
早期话剧是在西方话剧影响下的产物,但从戏剧审美观、编剧方法、演出形式诸方面来看,却与传统戏曲具有千丝万缕的联系,这与当时急剧动荡的社会现实、传统文化的巨大惯性、观众的审美要求和欣赏习惯有着直接的关系.早期话剧的草创者虽然没有意识到话剧创作、演出的民族化与现代化,但却以他们最早的话剧活动提出了这一戏剧理论和戏剧实践领域的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19.
话剧百年,经过创造性的本土化过程,从西方剧种成为现代中国话剧;与此同时,中国话剧又从本土出发,完成世界华人范围内的“全球化”过程,成为一种跨国界的世界华语话剧,形成由中国大陆、台港澳、东南亚乃至北美、西欧、澳洲三大板块构成的世界华语话剧版图。我们借助“全球本土化”的概念,讨论这一双向发展、彼此互动的历史过程,讨论在该过程中形成的整体性或一体化趋势,以及多中心、多层次的本土化特征。这不仅拓展并改变了中国现代话剧史研究的视野、格局、问题与方法,而且还能从中国现代话剧史的角度,反思现代中国的文化国力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相声的演出场所经撂地场子、茶馆和园子、电视台三个阶段的变化,推动了艺术的流变。撂地场子促进了相声形成,世俗化环境使早期相声趋于低俗,场子的复合性也使相声成为“综合性艺术”。茶馆和园子环境较为高雅、观众高层化,提高了相声地位并扩大其影响,促使相声文明化和美化,并逐渐转化为“语言的艺术”。电视作为视觉媒体,使相声吸纳大量戏剧元素,采取表演性结构,使之回归了“小喜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