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平野健一郎是日本著名的国际问题专家,以研究国际文化理论著称。他从70年代后期起就注意从文化现象入手,分析国家间的往来,进而涉及人与人的关系问题。国际文化理论代表了近年来西方国际关系学理论界的最新成果,是平野对这门学说的补充和贡献  相似文献   

2.
国际文化理论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作者于十年前在日本东京大学国际关系理论专科中设立了“国际文化理论”科目,孤军奋战地致力于“国际文化理论”的创建。作者指出,在国际关系的现象中,存在着既非政治、又非经济或法的现象,这种现象正逐渐引起人们的关注。它直接对人们的生活及生存方式产生影响,作者把论述这种现象的理论称作国际文化理论  相似文献   

3.
国际文化研究初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往的国际关系研究着眼于世界政治和世界经济对于文化的作用,而国际文化研究则更重视文化对于世界政治和世界经济的反作用。作者认为:为了解释和理解冷战之后的国际现象,解决新世纪中人类面临的新问题,应当在世界政治和世界经济之外,开辟国际文化研究,作为国际关系学理论的第三个分枝。它将对国际关系理论的发展具有很大意义。目前国际文化研究的核心———价值观问题已引起人们的关注,然而首先应当分清价值观的取向,明确应当采取什么态度,才能使价值观研究更深入扎实地开展。国际文化研究的架构分为四个层次,即概念、思想和原则→对于概念、思想和原则的集体认同→文化的制度化→影响世界政治和世界经济  相似文献   

4.
1.战略概念范围的扩展过去,从事战略问题研究的首先是那些具体接触国家外交实力或抽象地探讨这种实力的表现和作用的人。一是高级军事首脑;二是从国际关系各种基本主体的实力地位出发,根据对峙和政治因素建立自己国际关系观念的理论家。迄至本世纪中期,就实践意义和理论意义而言,战略一词几乎仅仅专用于军事艺术和战争。因此,战略首先与国际关系有关,虽然国际革命运动从一开始就运用这一概念。社会革命与核武器时代给这一概念带来  相似文献   

5.
九一八事变前华北与东北间人口流动的特点及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华北与东北间的人口流动由来已久,至九一八事变前达到高潮。这一时期人口流动具有以下特点:第一,人口流动的数量多、规模大,在时间上具有连续性;第二,人口流动是双向的;第三,人口流动的数量随季节变化而改变;第四,华北人口多流向东北的北部,即所谓的北满地区;第五,流入东北的华北人口中,山东人占绝对优势;第六,华北人口流入东北,具有明显的逃亡色彩。同时,本文通过对流动人口年龄、性别、职业以及阶级构成等几方面的分析,指出九一八事变前华北与东北间人口流动的实质是农村劳动力的地区流动  相似文献   

6.
当前专业人士普遍认为 ,我国国际关系 (国际政治 )研究领域现存的主要问题是 :评论多于创新 ;热衷讨论时事而轻视研究理论 ;低水平重复现象严重等。不少学者指出 ,对研究方法的忽视和研究方法的单一 ,是造成这些问题的一个重要原因 ;在一定程度上 ,研究方法的不科学和缺乏规范 ,也阻碍着中国国际关系学的专业化发展。“工欲善其事 ,必先利其器” ,一项工作的进展往往依赖工具的改进和方法的革新。对我国国际关系研究来说 ,阎学通教授的新著《国际关系研究实用方法》 ,可算是“利其器”的一本方法论工具书了。《方法》一书首先“利”在其“准…  相似文献   

7.
国际政治的世纪性规律是超越动态现象。对国际关系行化过程中内在本质的宏观把握,任何一个试图在国际政治舞台上有所作为的国家,都必须对此有清醒的认识。西方学者大多将国际政治的世纪性规律总结为”世界领导者”的传延和替代,反映出典型的“西方中心主义”意识。作者认为,符合历史事实的应该是发展的规律和分合的规律,由此决定,国际结构经历了由分散型、聚合型向聚合一分散型的更替,国际关系原则随之表现为吞并主义、霸权主义和正在上升的道德主义,在将要持续较长一段时间的国际关系转型期中,中国必须遵循“韬光养晦”、“有所作为”的基本思路,根据国情国力和国家利益建构起具有中国特色的战略和策略。  相似文献   

8.
一般认为,经济全球化是一种新的国际关系体制,包括生产、金融、科技三个方面的全球化。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定义,“全球化是指跨国商品与服务交易及国际资本流动规模和形式的增加,以及技术的广泛迅速传播使世界各国经济的相互依赖性增强”。...  相似文献   

9.
一、概念“国际关系”这一概念通常要联想到两个方面:(1)是我们所耳闻目睹并参与的国际生活具体实践,包括国际关系主要参加者之间的物质财富交往和精神交往;(2)是反映现实的国际生活,以掌握科学认识国际生活的规律性为目的的知识领域。国际关系学是政治科学的一门课程,是政治科学的单独研究对象,也是“政治学原理”这门课程的一个组成部分。了解和研究国际关系所确定的前提条件  相似文献   

10.
当今国际社会从未停止过对人权和主权之间张力的反思,"保护的责任"这一概念应运而生。这一尚待完善的概念得到了国际社会和国际法以及国际关系学者的关注和讨论。以国际关系规范理论为基础,可以分析"保护的责任"这一概念的产生和发展成为国际社会一个新规范的过程。本文以中国为例,考察了"保护的责任"在中国扩散的原因以及中国如何灵活地处理这一规范与"不干涉主义"之间产生的张力。由此分析可得,国际规范的创制和扩散是国际社会与个别国家之间互动的结果,而在这一过程中国家本身对规范背后的价值认可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1.
中国的地区间人口流动分析孟建军,直夫译一、前言通常,一国的劳动力人口动向,是地区规划及地区经济活动的前提及其结果。中国在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来,人口流动呈激增趋势。据1990年的人口普查.跨越行政区划向其他省、市、具、村流动的人口一年约达3000万人。...  相似文献   

12.
温朝霞 《探求》2001,(6):40-42
互联网作为人类进入信息时代的一种标志性信息传播方式,其特性是非常丰富和复杂的。互联网虽然并未从根本上改变国际关系的基本运行规律,但它确实正在而且将继续对当代国际政治关系产生深刻的影响,在全球化、国际政治立体、国际政治斗争、未来国际关系等方面,以全球性的科学技术革命为杠杆,重新调整出一种新的格局。  相似文献   

13.
拥有21%世界人口的中国,作为一个高度统一的国家进入工业化的高速增长时期,必然产生许多人类历史上从未出现过的现象和问题。在主要由发达国家所构造的世界经济秩序中,阻碍劳动力国际流动是合法的,而阻碍其在国内地区间的流动则是不合法的,这迫使中国只得依靠低价工业品生产和出口来实现经济资源的国际配置。所以,依靠价格优势和进行“价格大战”是中国现阶段工业化进程中难以避免的历史性现象和必然过程。加入WTO后,中国工业化的“价廉物美”现象,必将以更快的速度向国际化的方向扩展。中国工业化过程中的地区差距将表现得非常突出。这是因为,中国不可能像其他工业化国家那样把工业化过程中的经济不平衡问题外化成国际现象。而且,在中国工业化进程中,一个巨大国家之内的地区差异成为导致“重复建设”的重要原因之一。中国拥有的巨大人口、国土和地区间差异,使得中国政府管理经济的“工作量”是世界上任何其他国家的政府所不可相比的。加入WTO是对中国政府管理经济的能力的一个很大挑战。  相似文献   

14.
北京市流动人口的空间流动和职业流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利用2006年北京市流动人口家庭户调查数据进行综合分析,结果发现,流动人口空间流动和职业流动速度趋缓,居所和职业的稳定性在提高。政府部门可以根据这一规律,通过产业调整和布局引导人口流动,重构人口的空间分布。  相似文献   

15.
元代人口迁徙和流动浅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根据史料探讨了元代人口迁徒和流动产生的社会、自然原因,阐述了迁徙和流动的方向、地域范围,分析了人口迁徙和流动的影响;并以至元十六年(1279)为界,分析了元朝统一全国前后两个不同阶段人口迁徙和流动的不同特点。  相似文献   

16.
马金龙 《学术交流》2006,(2):103-106
人口流动是古往今来人类社会客观存在的一种现象,正是通过持续的人口流动,实现了各民族文化的交流与社会经济的繁荣。在新时期,研究人口流动对区域经济发展的作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人口流动对区域经济的发展有着多方面的影响。加强流动人口管理,采取综合管理措施,减少管理的失控面,趋利避害,最大限度地发挥流动人口的作用,将对区域经济发展产生积极效应。  相似文献   

17.
发展经济学人口流动理论的新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口流动理论在20世纪50年代初至70年代中期盛行一时,从70年代中期到80年代中期的10年间,有关人口流动的研究文献寥寥无几,但80年代末以来人口流动理论再度趋热.重新成为热点的人口流动理论不仅改进了原有的模型,而且探讨了早期人口流动理论尚未涉足的一些新的领域,如人口流动与经济增长、人口流动、不平等与社会福利、人口流动与人力资本积累、人口流动的迁徙动机和汇款动机、人口流动与劳动力市场政策等等.本文旨在概述这一理论的新进展并作出简要的评价.  相似文献   

18.
“农村化”现象是中国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一种伴生的现象.农村化主要表现为进城务工人员的“就业非农化、身份农村化”和“生活市民化、身份农村化”两个特征.通过对不同时期不同行政单位的流动人口、城镇经济活动人口和非本地户口人口中农村户口人口的统计和分析得出中国城市化进程中农村化现象不断扩散的结论.同时,本文从人口流动政策、户籍制度、隐性失业和城市化方式四个方面分析了农村化现象出现的原因,并且对农村化现象带来的流动人口与当地居民的融合、市民化问题及解决途径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19.
国际关系伦理学:基本概念、当代论题与理论分野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简要分析了国际关系伦理研究这一当代国际关系研究的跨学科前沿领域所涉及的一些基本概念 ,初步概括了全球化时代影响国家间关系和世界政治的若干基本伦理问题 ,以及基于不同国际伦理传统和经济背景的主要理论分野 ,并就构建一个旨在反映发展中国家的立场和视角的“国际关系伦理学”分析框架提出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20.
国际社会与国家:国际政治理论的一个视角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国际社会与国家关系是国家与社会关系的延伸。国际社会是客观存在的,其形成演化至今可分为两个阶段。国际社会与国家关系变化也可分为两个阶段。通过国际社会与国家关系这一视角,本文认为应以国际社会作为国际政治理论的逻辑起点;国家利益应改变、充实;在国际关系中,国家不具有阶级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