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针对辽西北地区的生态现状及辽西北地区所担负的生态责任,采用理论分析与数据论证相结合的研究方法,从理论和现实两个方面分析了在突破辽西北战略中坚持生态优先发展的必要性,得出了辽西北地区生态优先发展的模式选择。生态优先发展将对实现突破辽西北战略的各项战略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区域协调发展”成为十二五时期全国经济工作的焦点,辽宁要实现这一目标需要重点发展辽西地区经济。从资源条件、地理位置和政策背景的角度分析,旅游发展战略都符合辽西地区发展的需要。而要真正实现旅游业促进辽西地区经济、社会和环境综合发展的目标,需要对未来旅游发展采取重点扶持、联合开发、特色精品、市场开拓等四大对策性战略。  相似文献   

3.
“突破辽西北”生态建设的伦理依据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针对实施"突破辽西北"战略中不能忽视生态建设这一现实问题,采用理论分析与现实结合的方法,论述了"突破辽西北"生态建设的哲学依据和现实基础,表明生态建设要以生态伦理学为哲学依托对辽西北生态建设和保护有现实意义,而且对人们认识和理解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相互依存方面有着更为深远的实际意义和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4.
针对如何使高校统战工作与突破辽西北战略相结合问题,分析了高校统战工作嵌入突破辽西北战略路径,探索建立高校统战工作与突破辽西北战略的嵌入方式与机制,使高校统战工作在实现突破辽西北战略中真正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区域循环经济发展水平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循环经济是实现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选择。分析区域循环经济发展水平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设计的指导思想,阐述了其构建的基本原则,并结合国内外研究现状,从经济、社会、环境和资源四大系统构建了区域循环经济发展水平综合评价的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6.
辽代的头下州与古白狼水东的农牧经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辽代,今辽宁省的西北地区(以下简称辽西北),一直是契丹人的主要活动区,被誉为契丹人的故地。因其重要的战略位置和优越的地理环境,引起了辽朝统治者的极大关注。众多头下州,成为北方草原建城的先驱。从中原地区进入头下州的大量汉族人口,促进了辽西北地区的农业发展。在政权有组织的开发下,辽代古白狼水东的广大地区农牧经济有了较快的发展,人口显著增长。研究辽代对辽西北的开发,对揭示这个地区历史上农牧经济的发展是很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7.
辽西北较低的城市化水平直接影响到地区的区域化进程,深入剖析其内在原因才可以实施有针对性的政策,推动辽西北地区乃至整个辽宁城市区域整体发展。通过实证研究认为,地区工业发展滞后、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缓慢、产业结构偏离度大、工业化与城市化呈非正相关关系是辽西北城市化水平较低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8.
关于京津冀都市圈中北厢区域发展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鉴于京津冀都市圈中北厢区域在全国政治稳定、经济发展特别是在京津冀都市圈崛起中的特殊重要地位,解决这一区域经济发展和生态安全问题必须开拓新思路、选择新途径、采取新手段.从北厢地区发展现状入手,分析了区域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原因,从区域人口与资源环境的协调、区域产业发展与资源环境的协调、区域城镇发展与资源环境的协调、资源环境密切相关区的利益补偿协调等四个方面,提出解决问题的途径.  相似文献   

9.
甘肃独特的地缘和资源状况使其担负着保护生态环境和发展区域经济的双重任务,基于甘肃实际,通过对发达地区民营经济发展的成功经验的总结和产业集聚的效应分析,提出以产业集聚的思路来发展民营经济,是甘肃实现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双赢"目标的理性战略选择.  相似文献   

10.
0 引言 自20世纪末提出西部大开发战略以来,国内关于东西部经济发展差异、西部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的研究已不鲜见,对于资源富集区区域经济发展研究已取得了一定成果;  相似文献   

11.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辽宁经济保持高速增长状态,对资源和能源的需求不断增加,资源和环境的约束已成为制约辽宁经济发展的重要瓶颈,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势在必行。立足辽宁实际,在明确辽宁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要遵循的四个原则的基础上,提出辽宁经济发展方式应从土地、劳动力、资本等生产要素依赖型向科技进步依赖型转变,从投资依赖型向消费、投资、出口均衡推动型转变,从不可持续发展型向可持续发展型转变,从片面追求经济增长型向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型转变,从固化城乡二元结构型向消除二元结构型转变五种转变路径,这对辽宁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辽宁资源枯竭型城市的持续发展路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走出资源枯竭型城市发展的现实困惑是辽宁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关键。从经济角度分析辽宁资源枯竭型城市困境之因,指出经济、社会和环境可持续发展路径是辽宁资源枯竭型城市脱困并发展的必然选择,且具有示范意义。  相似文献   

13.
循环经济本质上是一种生态经济,是对传统线性经济的改进。发展循环经济能从根本上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生态效益,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最根本、最有效的途径。资源节约型社会要求以最少的资源消耗获得最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从而确保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应该在政府调控、制度支持、法律保障、技术支撑、生产消费、公众意识等各个层面积极进行试点和探索。分析辽宁省构建资源节约型社会的成效,总结经验教训,为其他地区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辽宁省城市循环经济发展水平综合评价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我国的许多城市已经面临越来越严重的资源、环境和发展的困境,通过循环经济建设可以改变城市的发展模式,提高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对循环经济的发展状况进行评价是发展循环经济的一个必要步骤,在充分考虑经济增长、社会进步与资源的有效利用、环境保护之间相互制约关系的基础上,建立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并对辽宁省各主要城市循环经济发展水平进行排序。  相似文献   

15.
辽宁少数民族体育旅游资源开发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辽宁民族体育旅游资源内容丰富、功能多样,具有鲜明的地域、民族特色和良好的资源配置条件。坚持正确的开发原则,采取合理的开发设计,这一独特的旅游资源将会得到合理的开发利用,这不仅有助于辽宁民族体育的继承和发展,而且有利于促进辽宁旅游业乃至辽宁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作为东北地区外向型经济的先导和前沿,辽宁在承接第三次国际产业转移中具有独特的战略优势。但与此同时,经济安全是国际产业转移的首要任务。为确保辽宁在国际产业转移中的经济安全,提出人才资源是经济安全的战略性资源。必须积极遵守国际经济运行规则,调整和优化经济结构,建立有效的经济安全监控与管理机制。  相似文献   

17.
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对于辽宁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辽宁省面临经济减速压力大、产能过剩矛盾突出、企业经营存在困难的现状,亟待进一步打开转变政府职能这扇大门,以政府职能转变的新成效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的动力和活力。从政府职能转变的角度,可以通过政府职能重新定位、政府权力边界重新界定、政府服务内容重新设计三个方面来促进辽宁经济加快发展。  相似文献   

18.
在人类采取社会化生产的方式从事商品生产以来,市场经济就在全世界日益占统治地位,经济全球化势不可挡,此时,国家作为"经济国家"的品质凸现出来了.所谓"经济国家"也即国家成为社会物质生产的一个要素,政府是社会经济生活的组织者.经济全球化把国家也当作市场竞争主体对待.我国在加入世贸组织后,就应当作为市场竞争主体,履行"经济国家"的职能,政府也要进行角色创新,应致力于资源、环境的合理利用与保护,以及科教兴国和开发人力资源,并采取经济法手段来保障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所需要的竞争公平、安全和自由的权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