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虞世南、李百药皆为由陈隋入唐的前代遗臣、唐初文化建设的核心人物 ,其创作既有着初唐绮艳柔靡宫廷诗风的鲜明特点 ,又在一定程度上表现出对其的突破和超越 ,成为初唐诗风变革的先声 ,对唐初文学的健康发展起着一定的推动和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2.
就唐及之后以李、杨故事为主要描写内容的作品在内容细节、人物形象、主题意蕴方面的继承与创新关系作出论述,并分析、梳理了其中变与不变的原因及其规律。  相似文献   

3.
虞世南、褚亮、李百药三人所处基本相同的创作环境 ,承受着几乎相同的艺术文化风尚与文学传统 ,然而不同的生活遭际和性格特征造成了他们心理质素的差异和诗歌同中有异的艺术风貌 ,其诗风延承中的新变特色初步呈现出融合南北诗风以表现时代气象的初唐宫廷诗风流变趋向  相似文献   

4.
学界对陈师道的诗歌创作及其理论已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重新梳理与陈师道"苦吟"、"后山体"研究、《后山诗话》研究相关的研究成果,有助于其诗歌研究的深入。  相似文献   

5.
陈师道一生仕途偃蹇、生活困顿,生平经历与本朝前辈诗人梅尧臣有着惊人的相似。其诗歌创作也曾受到过梅尧臣的影响,如诗中追求的"以俗为雅、以故为新"的审美趣味和以此为目的所采取的创作手法则直接效法梅尧臣;闭门觅句、喜好苦吟传承着梅尧臣作诗力主于勤、精雕细琢的写作特征;另外,陈诗讲究真情实感则是对梅诗核心精神的继承。  相似文献   

6.
李觏的诗歌在宋诗中独具一格。他的诗内容比较充实,常常涉及政治的得失和人民群众的疾苦,能较真实地反映出他生活时代的面貌。从艺术上看,他的诗歌雄劲质健,清丽婉转,极有情致,诗的意境和用词造句较为奇特。从承继关系看,李觏诗歌受韩愈等人的影响,已初露"江西诗派"的端倪。  相似文献   

7.
在诗歌接受史上,历代文人对于黄庭坚与陈师道二人诗史地位及诗艺造诣作出了大量的评判轩轾,或黄陈并尊,或扬黄抑陈,或尊陈贬黄,纷纭不一,折射出一定历史时期的文化背景、诗歌宗尚.导致黄陈诗优劣之争的重要原因及关键问题在于黄陈诗风诗论的同中有异、异中有同,以及陈氏师法对象的选取、是否归属江西诗派等等.从读者反应的角度出发研究这一文学接受现象,有助于更深刻地把握二人的创作成就及江西诗派的艺术风格.  相似文献   

8.
宗教与政治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统治者为维护自己的统治要利用宗教,被统治者要反抗统治者的暴政往往也利用宗教。明太祖朱元璋在创建朱明江山的过程中,注意借助天师道在民间的广泛影响,发挥利用其特殊的功能和作用。但是,在政权建立并得到巩固以后,则对其由充分信用逐步转变为加强管理、加强控制,直至限制其活动和发展。天师道在洪武年间起落沉浮的命运,不仅反映了作为开国之君的朱元璋对宗教作用的认识和心态变化,而且展示了封建专制政体下宗教与政治密切关系的一个侧面,体现了统治者以宗教服从于政治的一贯立场  相似文献   

9.
李觏一生作诗300多首,虽然不以诗名世,但其诗魂亦颇耐人寻味。透过李觏感时论世、论史品文、赠友送别、借景抒情、旅居交游、即事咏怀、托物言理等不同题材的诗,可见李觏诗中内蕴着由现实主义精神、理性批判精神、历史担当精神构成的诗魂。李觏的诗魂对于诗歌创作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0.
论陈师道词     
陈师道词艺术水平之高下颇有争议.贬之者称其用意太深,强回笔端,僻涩难解.褒之者则称其于小词最为擅长,笔力甚健.今检陈师道传世词作,不仅题材丰富,艺术精湛,其表现规避政治祸患,表达于当代政治人物美颂之情的作品,也以真实反映北宋党争政治环境下的文学生态,反映北宋后期词体文学创作变化的趋向,不仅有丰富的社会意义,更有独特的词史意义.  相似文献   

11.
《北齐书》问世不久,刘知儿就从体例、论赞、史法、李百药对魏收及其《魏书》的述评等方面予以评论,论中不乏微词。认真分析刘知儿的言论,可以发现:刘知几所论虽有中肯之处,但因主观意识较强,“词复有激,诋诃太甚”,故有失公允、客观。  相似文献   

12.
处于历史长河中的明代诗人 ,置身诗学传统 ,亦须对前代诗人做出评价 ,而其中杜诗无疑是一个极为重要的话题。本文以杨慎的杜诗观为视点 ,考察杨慎与李梦阳在诗学主张上的差异 ,并解析造成差异的原因  相似文献   

13.
读诗札记     
本文是作者研读古诗的一些心得.内容涉及王维诗与汉赋的关联,杜甫对李白诗的评价,以及汉诗《冉冉孤生竹》的某些问题.  相似文献   

14.
本文对著名诗人杨德祥其人其诗 ,尤其是他近八年来致力于新诗体式———八行体朗诵诗的创新 ,作了综合研究并指出 ,作为当代新诗界的改革者 ,杨德祥的诗歌作品不仅具有当代价值 ,而且具有深远的历史价值。  相似文献   

15.
唐代论诗诗承前代发展而趋成熟。杜甫组诗《戏为六绝句》,开创了论诗绝句组诗体的先河,这种新的文学批评样式由此确定而盛行于世。李白、杜甫、白居易等人继承与发扬初唐陈子昂诗歌革新、反映现实的精神,直接以诗来发表对当时诗歌创作实际的观点、立场和主张。其思想倾向与艺术手法,或褒或贬,或破或立,或扬或弃,及时有效地引领唐代诗歌创作步入光耀风骚传统而健康发展的正确轨道,从而使唐代论诗诗呈现出一种承传风骚、反映时政的现实主义诗学精神,这对后世反对脱离现实的形式主义诗风起到了典范作用。杜甫论诗绝句的组诗样式,开启了后世论诗绝句组诗体的不二法门。  相似文献   

16.
李少君被称为“自然诗人”,他把自然作为最高的价值,其诗中的自然是地方性经验的凝结,他的自然观来源于地方性经验的熏陶与培育。地方性经验在李少君的诗歌中表现为一种自然诗性气质,同时表现为一种个性化的风格形态。李少君诗歌的地方性经验不仅可以为当下乡土诗的类型化写作提供有益的镜鉴,还可以藉此反思一些深层次的诗学问题。  相似文献   

17.
1985年是新时期中国诗歌的分水岭,此前以"朦胧诗人"为主,此后"第三代"、"中间代"、"70后"诗人相继浮出水面,并逐步取代了"朦胧诗人"的"弄潮儿"地位。1990年代以后,诗歌写作的分化更为明显,"命名"进一步增加,一些不同命名的诗歌团体均推出了代表各自诗歌观念的选本。而为了扩大社会影响和追求市场效益,各出版社纷纷出版以年度为标志的诗歌精选,形成新世纪以来浩浩荡荡的"年选出版大潮",因为要与市场接轨,先锋和探索性的诗歌在出版物中被弱化,编选者不得不在艺术与市场之间达成某种妥协。而由于出版制度的相对宽松,一些个人和团体开始介入诗歌选本的编辑出版之中。所有这一切,形成了当前诗歌出版物的众语喧哗的局面。  相似文献   

18.
韩大强 《南都学坛》2009,29(5):46-49
盛唐李白、中唐李贺、晚唐李商隐是唐代诗歌不同时期的杰出代表。李白盛世长歌的昂扬之气,李贺孤寂苦吟的萧瑟之意,李商隐风流晚唱的凄凉之态,构成了唐代诗歌精神的流变过程。唐诗由盛唐的昂扬首变为中唐的萧瑟,再变为晚唐的凄凉,这实际上也正是唐代士子由奋发蹈历乐观进取,转而为消沉冷漠枯寂渊默,直至暮气沉沉的心路历程。  相似文献   

19.
南宋著名诗人杨万里任职广东期间,在梅州写下了20多首诗歌。这些诗歌不仅记载了宋代粤东山区的人文和古生态景观,而且也使其诗风产生了变化;这对于研究宋代粤东历史和杨万里的创作历程,对于订正和填补梅州方志,都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