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王志刚 《中华魂》2014,(23):43-47
1929年9月27日,上海《申报》第四版登载国民党将领张贞发白福建的电报:“毛泽东在龙岩病故。”随后,莫斯科的共产国际在《国际新闻通讯》上发了一则1000多字的讣告。这一捕风捉影的消息是有原由的。1929年6月22日,在红四军党的第七次代表大会,前委书记毛泽东落选。  相似文献   

2.
1995年8月23日,上海《文汇报》记者徐作生先生赴仙居韦羌山“考察”蝌蚪崖后,即于同月30日在该报发表《中国文化史一大悬案将被揭开——仙居发现蝌蚪文石刻》的报导,1995年11月1日,即徐“数次深入浙江、江西、福建三省的畲家村寨”“进行了详细周密的勘查”的两个月后,又在“福建省畲族风情习俗研讨会”上拿出论文《仙居韦羌山蝌蚪崖石刻考释》,据徐说,引起了“海内外学术界反响”。确实,不久中新社即发表了《我国畲族文化遗迹首次在仙居发现》的消息,《人民日报》又作了《仙居发现远古畲族文化遗迹》(作者黄冬初)的报导。据说,海外报刊也进行了转载。对于这一“震聋发聩的观点”,引起了浙江省考古、历史、民族学界和民族管理部门及广大畲族干部群众的极大关注。我们也步尘徐学者,于1997年1月29日和2月10口两次赴仙居韦羌山勘查考察,觉得轰动一时的“韦羌山蝌蚪文为畲族远古文化遗迹”是毫无根据的。  相似文献   

3.
《兰州晚报》85年元月18日刊出一则《榆中农民李学存献出珍贵藏书<西游原旨>》的消息。消息说:“《西游原旨》是早于我国文学名著《西游记》的又一珍贵版本。该书为线装书,全套共48卷,是元朝初年一个叫丘处机(道号长春真人)的道士所著。后在清朝乾隆年间被兴隆山著名道士刘一明刻版重印,成为当时兴隆山藏书洞内的珍品之一。”这则消息被《社会服务报》、《文摘报》等转载,引起学术界的重视,各地纷纷来人来函查询。我们也对此事进行了调查,发现事实与消息略有出入;在查阅资料时,又发现了《西游原旨》的几种不同版本。特作此文将调查结果公之于学术界。  相似文献   

4.
关于党的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代表及其有关问题,近几年通过党史学界的努力,已经考证得比较清楚了。但是,近来陈德和同志又提出了新的观点,即党的“一大”除了正式代表之外,还有列席代表,邵力子曾列席党的“一大”,“一大”会议后一段由上海转移到嘉兴南湖举行,也是采纳了邵力子的建议。他在《复旦大学校刊》去年第八十三期发表的文章《中共“一大”由上海转南湖召开可能采纳了邵力子的建议》。《解放日报》编《报刊文摘》去年157期又以《邵力  相似文献   

5.
上海《民国日报》的《觉悟》副刊是在“五四”运动的鼓舞下创办的,由我国新闻界的革命先辈、早期共产主义知识分子邵力子主编,陈望道助编。从1919年“五四”到1925年“五卅”六年内,它对马克思列宁主义在我国的早期传播有过重大的贡献。《觉悟》副刊于1919年6日16日首次在上海《民国日报》第八版出现,在这之前,每天三大张的《民国日报》原有副刊两半版,约四千余字,在八版的叫《民国闲话》;在十二版的叫《民国小说》。从5月12日起,邵力予先把《民国小说》停了,改出《大家讨贼救国》,《民国闲话》这个副刊仍在续出。从5月25日开始,八版上出了《民国小说、闲话合刊》。但由于《大家讨贼救国》这一新副刊,办得越来越有生气,使这个《合刊》黯然失色。当6月10日曹、陆、章三个卖国贼滚下台的消息传开后,从编者到群众,情绪万分激动,合刊也就停办,改出《救国余闻》,直到6月15日,出了五期。到16日,就又改《觉悟》新名初刊。当时,这些新、旧副刊都不编号,《觉悟》也如此。  相似文献   

6.
“我是一个肺癌病人,真的撑不住了,谁能给我让个座?”2月20日6时40分许,在上海820路公交车上,七旬老人朱祥林手持癌症病历苦苦哀求10多分钟,换来的却是冷漠的目光,售票员4次动员,乘客却无人回应……(2006年2月21日《东方早报》)读罢这则消息,令笔者惊讶,人的道德竟何以沦丧到如  相似文献   

7.
一九三六年四月,冯雪峰同志受党中央派遣,从陕北瓦窑堡到上海去工作。据他在《回忆鲁迅》一书和后来在“文化大革命”期间写的材料回忆,他四月二十日左右从陕北瓦窑堡起程,于四月二十五日左右到达上海。夏衍同志在《一些早该忘却而未能忘却的往事》一文中,也谈到了这个问题。该文引证周恩来总理的一次谈话,认为冯雪峰同志确是四月二十日从瓦窑堡动身的。但  相似文献   

8.
李志刚 《今日南国》2006,(21):14-16
8月13日至25日,新浪、网易、搜狐、腾讯等10多个门户网站教育频道和路透社等国外3家通讯社相继转载了武汉媒体一则消息——《是作秀还是复古:“童学馆”现身武汉》,随后一个星期,《人民日报》、新华社、《光明日报》、《中国青年报》、《中国教育报》等中央新闻媒体对此作了述评,武大哲学学院博导、院长,中华孔子学会副会长郭齐勇等知名专家、教授则旗帜鲜明地支持童学馆。由此,继“孟母堂”之后,“童学馆”再次引发了全国性的国学大讨论。就在前不久,上海的“孟母堂”遭禁,似曾相识的“童学馆”为什么敢冒天下之大不韪?童学馆馆长乃何方神圣?他为什么要创办童学馆,又是怎样一步步地惊爆全国?  相似文献   

9.
中国共产党第一次代表大会“南湖会议”举行于哪一天?邵维正同志在《关于中共“一大”召开日期的初步考证》文中认为:“一大”上海会议第六次会在7月30日举行,会议因法国巡捕侵扰,未能进行,次  相似文献   

10.
“新秧歌运动”是在抗日救亡语境下产生的一场文艺运动。作为改版后的中国共产党的机关报纸,《解放日报》在新秧歌运动的发起和促进及宣传报道方面起到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科技进步与对策》杂志1995年第4期首次发表了《建立地球管理学的思考》一文;同时又以《论共创人类地球管理学》为题,在上海举行的“’97世界管理大会”、“21世纪管理学科发展趋势”的分组学术交流会上就此问题作了交流;《长江日报》1995年8月6日以《...  相似文献   

12.
2009年8月27日。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次会议通过了《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部分法律的决定》,将《计量法》等四部法律中有关“投机倒把”的规定予以删除。闻此消息,曾因投机倒把罪接受处罚的“月球大使馆”首席执行官李捷表示:他的“月球大使馆”将重新开张。  相似文献   

13.
“10月3日,一批在中国教育界享有盛誉的国家高考命题研究权威专家将来宁参加‘3+1+1’点拨会。此消息不径而走,……” 以上所引,见2002年9月30日《扬子晚报》A13版消息《国家高考命题研究专家来宁召开“3+1+1”点拨会》。  相似文献   

14.
从文学史的角度来看,《沧浪之水》讲述的是一个“组织部又来了个年轻人”的故事,是对这一主题的续写和改编,也是对“年轻人”和“人”的又一次重新想象。同时,《沧浪之水》是在“新写实”之后现实主义创作的又一次尝试,它在再一次充分地释放现实主义能量的同时,也同样受到了这一写作方式的限制。这一限制既体现在小说的创作当中,也体现在批评家的批评文本里。  相似文献   

15.
《科技进步与对策》杂志1995年第4期首次发表了《建立地球管理学的思考》一文;同时又以《论共创人类地球管理学》为题,在上海举行的“’97世界管理大会”、“21世纪管理学科发展趋势”的分组学术交流会上就此问题作了交流;《长江日报》1995年8月6日以《地球是个家,持家应有方》为题,就《建立地球管理学的思考》一文作了报道;上海《新民晚报》1995年8月13日和《鸭绿江晚报》8月25日作了转载;1995年总第143期《综合经济导刊》杂志以《共创人类地球管理学》为题,再次就关于创建地球管理学问题作了论述。由此,关于建立地球管理学问题引起社会上有关部门和国内外部分专家学者的关注与重视。本文现就地球管理学,或称人类地球管理学,或称全球管理学的相关问题简述如下。  相似文献   

16.
一九二七年十一月二日,鲁迅先生曾来复旦发表演讲。这在他当天的日记中有所记载:“午蔡毓骢、马凡鸟来,邀往复旦大学演讲,午后去讲一小时。”翻八一年新版本《鲁迅全集》十四卷《日记》注释,见:“往复旦大学演讲,讲关于革命文学问题,讲稿佚。”(P.681)在第四卷《三闲集·序言》里又有一条有关此事的注释。鲁迅先生“十一月二日在复旦大学作题为《革命文学》的讲演,有萧立记录稿,发表于一九二八年五月九日上海《新闻报·学海》。”(P.6)马蹄疾先生在他的《鲁迅演讲考》一书中还更进一步地说:“萧立在《鲁迅之所谓‘革命文学’》  相似文献   

17.
2007年1月24日的《宁波日报》社会新闻版面有两则消息引起了我的思考。一则是《居民“爱管闲事”、小区“全副武装”——柳庄小区防盗有术》,  相似文献   

18.
7月7日,“芦沟桥事变”,抗日战争全面爆发。 10日,《光明》(半月刊)第3卷第3期,发表了《寂寞的兵站》。 8月13日,日本三千多海军陆战队进攻上海,对上海市民进行烧杀奸淫,东平又亲历了这场血与火的战斗。当时准备与欧阳山等办个小型刊物宣传抗战,未果。又与欧阳山、草明、邵子南、于逢合作中篇小说《给予者》,东平执笔。  相似文献   

19.
李婷 《百姓生活》2012,(11):52-52
1922年7月16日,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召开。为期8天的会议制定了中国共产党第一部《党章》。如今,《中国共产党章程》原件珍藏于中央档案馆,是中共“二大”唯一存世的中文文献。它的背后,有一段鲜为人知的保存故事。故事的线索是小册子封面盖有的收藏章:“张静泉‘人亚’同志秘藏”。  相似文献   

20.
鲁迅在随感录《四十三》中说:“近来看见上海什么报的增刊《泼克》上,有几张讽刺画。他的画法,倒也模仿西洋;可是我很疑惑,何以思想如此顽固,人格如此卑劣,竟同没有教育的孩子只会在好好的白粉墙上写几个‘某某是我而子’一样。”接着,他又在随感录《四十六》、《五十三》中,对增刊《泼克》及另一种单行的《泼克》上的一些讽刺画,提出了严厉的批评。可是,鲁迅所批评的两种《泼克》究竟是什么样的画刊?其增刊一种又刊行在什么报纸上?这些问题人们虽然早有结论,但实际上并未弄清。关于后一个问题,鲁迅当初可能出于批评的需要,只说《泼克》是“上海什么报的增刊”,或“上海一种什么报的星期增刊”,而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