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加快中西部地区发展的背景下,教育部启动"对口支援西部地区高等学校计划"。这一援助决策的诞生,反映了国家积极发展西部地区高等教育,加快推进全国高等教育区域间协调发展的战略思路和目标,同时也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并成为当前我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题中应有之义。如何深入开展对口支援工作,是一个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课题,从公共政策学的研究途径,解析对口支援的本质及其特征,同时引入政策工具概念,便于我们展开对继续加强对口支援工作的相关探讨。  相似文献   

2.
四川民族地区教育亟待扶助 ,对口支援就是扶助民族地区教育的一条途径。四川电大对口支援民族地区教育的实践表明 ,对口支援不仅有助于民族地区教育的发展 ,也有利于政治稳定、民族团结和睦。全社会都应关注民族地区教育 ,让对口支援活动持续健康开展下去  相似文献   

3.
社会资本是高校学术资源的重要配置方式。该文根据Nahapiet & Ghoshal将社会资本划分为结构维度、关系维度和认知维度的视角,用社会资本对"对口支援"西部高校工作进行描述:在"对口支援"西部高校工作起始阶段,通过关系性维度构建的对口支援"强关系"成为西部高校的主要社会资源;当"对口支援"西部高校工作不断深入推进,结构性维度需要更加关注西部高校在社会网络中的位置;当"对口支援"西部高校工作成为校际之间拥有共同的愿景目标时,西部高校的社会资本更加具有增值性。  相似文献   

4.
以武汉市对口帮扶来凤县为例,总结了其措施、成效、经验和不足。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发达地区对口支援欠发达民族地区应处理好的四种关系:在对口支援和自力更生关系方面,应以对口支援为辅助,自力更生为根本;在"输血"性支援和"造血"性发展关系方面,"输血"是手段,"造血"才是目的;在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支援和农村经济发展关系方面,城市基础设施支援应为次,农村经济发展应为主;在支援经济发展与民族传统文化保护和发展关系方面,支援欠发达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离不开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保护和发展。  相似文献   

5.
20世纪90年代中期,在西部大开发的背景下,国家对西部地区的教育实施了对口支援的“两个工程”,山东省被确定为新疆的对口支援单位。该文对山东支援新疆教育与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研究,提出了建立援助政策的长效机制、双赢机制等问题。  相似文献   

6.
论对口支援工作中的政府责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贯彻落实南部大开发战略,2001年教育部启动了“对口支援西部地区高等学校计划”。八年来,东西部高校对口支援工作成效显著。但从目前的运行状况来看,仍存在着诸如经费短缺,制度建设相对落后,政府支持力度不够等问题。教育的公共性决定了政府应在对P支援工作中发挥更大的作用。本研究从公共管理的视角出发,对政府主导对口支援的合理性进行了必要的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政府应从资金与政策两方面加大对口支援的支持力度,建立健全对口支援政策体系和运行机制,均衡教育公平发展,加大对口支援的宣传力度。  相似文献   

7.
新时代对口支援民族地区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进程中发挥了巨大作用,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和治理效能。基于系统化的国家治理视角,从治理体系、治理能力和治理效能三方面,对新时代对口支援民族地区政策与国家治理的内在关系进行分析,有利于深入理解对口支援民族地区实践。作为国家治理体系的组成部分,新时代对口支援民族地区实践呈现聚焦脱贫攻坚、支援重心转向社会民生领域、运行机制不断完善等特征,并从目标指引、价值导向和组织保障三个维度服务于国家治理能力建设。为提升国家治理效能,从创新支援形式、完善考评体系、推进制度化建设等方面提出了提质对口支援民族地区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民族地区教育对口支援政策是具有国家强制性、地区互动性的跨区域合作教育治理机制,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本研究选取70年来民族地区教育对口支援的相关政策作为研究样本,并基于政策要素与政策工具的二维分析框架展开讨论。研究发现,70年来民族地区教育对口支援政策形成了"兜底性"发展(1949-1975年)、"追赶式"发展(1976-1999年)、"跨越式"发展(2000-2011年)、"内生型"发展(2012-2019年)四个阶段;民族地区教育对口支援政策演进呈现出政策主体多元化、政策工具差异化、运行机制内生化等特征,但也暴露其政策主体责权边界不明、政策工具运用失衡的问题。民族地区教育对口支援政策要提高政策主体与对象适切性、合理搭配教育政策工具、适当增加自愿性工具,进而提高其对民族地区教育内生发展趋向的适应力。  相似文献   

9.
本文在哈罗德-多马的经济增长模型的框架下,主要运用"贫困恶性循环"理论和新增长理论,分析了对口支援与散杂居民族地区小康建设之间的内在逻辑联系.实践中,江西省直部门对口支援散杂居民族地区的显著成绩也证实了这种内在逻辑联系.基于理论与经验分析,本文的结论是,对口支援是民族经济走出贫困恶性循环、经济发展和小康建设的第一推动力和不可超越的阶段,江西的经验值得散杂居民族地区的省份借鉴和推广.  相似文献   

10.
对口支援是富有中国特色的社会政策,在少数民族地区开展的对口支援形成了较大的规模和相对固定的政策模式,观察对口支援中的项目选择、资金安排、人力资源保障方面,发现对口支援的效益有进一步的提升空间。  相似文献   

11.
民族地区教育对口支援工作是有效缩小教育差距、增进民族团结的重要实践载体。构建民族地区“互嵌”式教育对口支援模式,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富裕理论的基本遵循,亦是对以往“嵌入”式教育对口支援模式的守正创新,不仅能够转换支援双方的既定角色,实现相关主体利益的均衡发展,而且高度契合了“后支援时代”的帮扶要求。为使民族地区“互嵌”式教育对口支援实践活动持续推动区域教育协调发展,须强化顶层设计,引领“互嵌”模式之向;健全治理机制,保障“互嵌”模式之效;增强文化调适,升华“互嵌”模式之质。  相似文献   

12.
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进程中,对口支援可以通过治理思想和实施资源两个维度促进边疆民族地区的治理创新。据此,对口支援促进边疆民族地区治理创新的途径可分为直接实施型、思想启发型和资源辅助型三种。从边疆民族地区治理能力提升的内在要求来看,促进边疆民族地区自主创新是根本目标,也是优化对口支援关系的关键之处。为此,要确立从援助到协作再到合作的对口关系发展策略,调整对口支援的具体内容和实现方式,并高度重视发挥市场和社会力量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如何增强西部民族地区的自我发展能力,是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现实问题。文章以西藏山南地区扎囊县扎其乡为例,结合对口援助,从各级政府、企业和农牧民等层面分析了西部民族地区自我发展能力,发现西藏各地区的财政自给率极低,扎囊县企业缺乏竞争力,农牧民发展基础薄弱。因此,在对口援助基础上要培育自我发展能力,就应努力增强西部民族地区的参与性管理,尽量选择具有内生性的产业以及正确看待与处理对口援助和自我发展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根据教育部近日印发的《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推进对口支援西部地区高等学校工作的意见》,这8项政策包括:一是支援高校可向相关部门申请定向培养博士、硕士研究生单独招生指标,用于受援高校现有师资队伍的培养;二是被授予国家级教学名师的支援高校教师,原则上每两年要帮带一名西部受援高校的教师;三是国家公派出国留学继续采取倾斜政策,  相似文献   

15.
抓住西部大开发的历史机遇,按照《四川省民族地区教育发展十年行动计划》的要求,以对口支援的方式,开展教育扶贫工作,通过开办寄宿制学校,开展“农、科、教”相结合的教育教学改革,力争实现凉山民族地区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努力提高广大劳动者素质,最终实现脱贫致富奔小康之目的。  相似文献   

16.
对口支援三峡移民政策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理论与实践结合的角度分析对口支援政策,阐述了对口支援政策实施的基本情况,说明了对口支援政策实施的作用与意义,并从理论和实践的对比分析中指出了对口支援政策今后实施的方向。  相似文献   

17.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在对外开放、对内搞活的方针指导下,少数民族地区农业生产有了很大发展,同时也促进了商品经济的繁荣,使民族地区的经济形势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一、民族地区经济发展中的一项新事物 内地先进地区对边疆地区的对口支援、经济技术协作、经济咨询和智力支边,这是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中出现的一项新事物。它的出现使民族地区生产力获得迅速发展,市场出现了繁荣景象。党中央极为重视内地先进工业地区对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在经济上、技术上的帮助,在对口支援上作了明  相似文献   

18.
随着西部农村脱贫攻坚任务的完成,缩小东西部地区发展差距,实现共同富裕将成为东西部协作与对口支援工作的主要目标。结合协同理论与区块链技术特点,构建了东西部协作与对口支援的多方组织体系框架,根据东西部协作与对口支援的主体角色转换、沟通机制转变和工作内容创新,提出了以下建议:用区块链技术去中心化组织模式,充分发挥对口支援组织链上参与主体作用,扩大社会资源的来源面与帮扶面;用数据、信息公开透明与可追溯性特点,依靠市场机制,实现双方资源与产业优势合理匹配;用多领域、多层面人员往来与交流,下沉基层组织工作,建立多层级、全方位、立体化的对口支援帮扶模式。  相似文献   

19.
少数民族地区发展高等职业教育是我国西部社会的内在需求,也是西部大开发战略以及“一带一路”政策下少数民族地区现代化建设的长远保障。当前,我国西部少数民族地区注重发展中等职业教育,而高等职业教育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本文以SWOT模型为工具,通过系统分析西部少数民族地区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环境发现:其优势在于迅速发展的西部经济、较为合理的教育结构以及政府对职业教育的重视,而劣势则主要表现在传统文化阻滞、语言交流问题、教育观念陈旧等方面;政策促进和人才需求为西部少数民族地区高等职业教育提供了发展机遇,而市场调节能力不足和资金投入缺乏保障则是其面临的挑战。在此基础上,通过SWOT矩阵分析,从增长型、扭转型、防御型和多元发展型等角度进一步提出我国西部少数民族地区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战略:完善职业教育体系,建立和完善职业教育学位制度,加大东部发达地区的对口支援,建设特色高职院校,建立多元立体的职业教育体系,重视职业教育立法,保障职业教育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20.
了解重点建设高校规模收益状况能够为决策者如何在不同层次高校之间配置有限的教育资源提供有价值的信息。运用DEA方法对西部地区"211工程"高校的规模收益进行了详细地实证分析。结果发现,西部这些高校尽管在西部大开发中获得了长足的发展,人才培养规模也比较适中,但科研水平整体较弱且差距较大。为此建议,在未来的倾斜政策中要适当增加非重点建设高校的投入,要继续坚持并完善对口支援制度,要提高重点建设高校的科研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