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大国经济研究述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大国经济由于自身的特征而形成一种独特的优势,也正是这种特点和优势使得大国经济发展战略和模式与众不同.对大国经济的提出、大国经济的特征及优势、大国经济的发展模式与战略、大国经济的比较研究及中国大国优势发展战略等方面进行了回顾、归纳和整理,并进行了简要的评述.  相似文献   

2.
国家形象的塑造与外交战略的制定与实施,都是为了最大限度地服务于国家利益。外交战略的制定与实施决定了一国在国际社会的形象,国家形象塑造反过来影响国家外交战略的制定与实施。中国的大国外交战略决定了中国的大国形象,大国形象不是自然生成,而是被塑造出来的。  相似文献   

3.
随着经济实力的增强,日本野心勃勃地推行政治大国战略,是其近年来的不懈追求。本文对日本谋求政治大国的基础、途径、战略方针和客观可能性作了详尽的分析,并对该战略在新世纪对中日关系的影响作了简要的探讨。  相似文献   

4.
随着经济实力的增强,日本野心勃勃地推行政治大国战略,是其近年来的不懈追求。本文对日本谋求政治大国的基础、途径、战略方针和客观可能性作了详尽的分析,并对该战略在新世纪对中日关系的影响作了简要的探讨。  相似文献   

5.
野心勃勃地推行政治大国战略,是日本近年来的不懈追求.本文对日本谋求政治大国的基础、途径和客观可能性作了详尽的分析。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东盟的“大国平衡”战略为视角 ,分析了金融危机以来中国与东盟关系变化的动因。文章认为 ,“大国平衡”是东盟一贯的对外战略。金融危机发生后 ,中国与东盟实现首脑会晤虽然主要是双边关系发展的延续 ,但是在一定程度上也是东盟为平衡对美国和日本依赖的结果。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构建 ,就东盟而言存在借助中国的力量 ,促使日本加强同东盟经济联系的愿望 ,而 2 0 0 3年双边关系的新发展 ,也内含东盟借此平衡对美国军事依赖的因素  相似文献   

7.
从生产大国到消费大国:现状、机制与政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过几十年的高速发展,中国已成为世界制造业大国、农产品生产大国、出口大国和贸易大国,但现阶段居民消费水平还比较低、消费能力比较弱、消费结构有待优化升级,中国尚未成为世界消费大国。城乡居民消费支出持续增长,居民消费增长潜力和空间较大。中国扩大居民消费面临着经济高速增长、就业总量稳步增加、收入分配不合理日趋改善、社会保障建设稳步推进、消费金融服务更为便捷、城市化进程稳步推进、服务业大力发展、消费环境更加优越等许多有利条件和发展机遇。从生产大国向消费大国转变有其内在作用机制,制造业发达和大规模生产通过工人工资增加以及商品价格下降从而促进居民消费增长,这为日本经验所佐证。需要通过提高城乡居民收入、缩小收入差距、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加快社会事业发展、加强金融服务、加快服务业发展等措施,积极推进中国从生产大国向消费大国转变。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地理学角度探讨了大国的基本特征及其战略倾向,并着重分析了中国这一发展中巨型大国的特殊性与战略选择的有关问题。  相似文献   

9.
战后日本在从一个“四等国家”发展成为经济大国,进而走向政治大国之路上,经济外交功不可没。经济外交促成了日本经济大国地位的确立,而经济大国的份量反过来又成为日本谋求政治大国的资本和基础。这尤为突出地表现在中曾根内阁大国外交构想的提出上。纵观这一系列发展演变的过程,不难看出,战后日本经济外交与中曾根内阁大国外交构想之间存在着相当的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10.
论大国成长中的国际形象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世界大国兴衰史表明,历史上那些能够担当重任的大国,都曾经以一种先进的合社会化的形象出现在世界面前。“大国形象”则是指现时代的国际社会中一个大国应该具有的良好精神面貌与政治声誉。当代条件下一个良好的大国形象的形成,至少包括五个方面的因素,即现代身份、世界贡献、战略意志、特殊责任、有效治理。  相似文献   

11.
奥巴马政府上任后,美国高调“重返”亚太,实施战略重心东移。美国重返亚太战略势必对亚太地区的局势与国际关系产生重要影响。美国重返亚太的一个重要意图就是要防范甚至遏制快速崛起的中国,为此调整了对亚太地区尤其是亚太大国的外交政策。因此,中国与亚太大国的关系发展在面临新机遇的同时,更多的是新挑战。但中国坚持和平发展,注重周边外交,致力于构建新型大国关系,能够应对美国重返亚太给中国带来的挑战。  相似文献   

12.
冷战结束后,尤其是新世纪以来,越南的全方位外交政策改善了与亚太大国的关系,与中、俄、美、日、印等大国关系呈现发展迅猛、合作领域广泛、合作机制化程度不断提高等特征。战略利益的需求、对外政策的调整、经济利益的驱使是越南与亚太大国战略关系发展的主要推动力量。同时,越南与亚太大国关系的发展也存在着历史包袱、意识形态差异、东盟国家的疑虑等制约因素。  相似文献   

13.
"新型大国关系"成为探讨新一届中国政府外交理念的切入点。审视"新型大国关系"论述在中国外交话语中的发展进程,即历史地剖析"新型"、"大国"和"关系"的含义,那么中国外交新理念中更深层次的考虑是"共同发展"。在"新型"意义上,主要是降低不同国家制度对国家间关系建构的负面作用;在"大国"含义上,中国不是西方意义上的"大国",而是一个通过融入开放性世界经济,从而不断取得发展的社会主义大国。在"关系"层面上,中国持续的发展与其他国家的发展息息相关,与国际社会是利益共同体。因此,"新型大国关系"的建设要以推进"共同发展"这一外交新理念为方向和指引。  相似文献   

14.
新型大国关系是冷战结束后逐渐发展起来的一种处理大国关系新的战略思维和机制模式。是在2012年中美第四轮战略与经济对话中,由中美两国共同提出的,要加强双方的信任与合作,开辟新型大国关系之路。虽然双方对这一概念的解读不尽相同,但都避免严重对抗,期待大国之间以互利合作为主的基本战略意图是相同的。新型大国关系,其基本理念就是合作与竞争并存的一种大国关系。  相似文献   

15.
本期我们邀请6位著名学者讨论全球治理新形势下大国的竞争与合作。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交织激荡,新冠肺炎疫情全球蔓延造成经济社会资源透支,国际力量对比持续变化,全球治理赤字高企,大国博弈复杂化加剧了全球治理困境。大国博弈激化,美国联合盟友全面打压所谓战略竞争对手,对外政策布局更加聚焦中国,中美两国战略竞争相持态势将延续。中欧关系的重要性更为突出,复杂性愈加明显,但也具有巨大的韧性。中俄两国共同提倡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深化双边务实合作,推动完善全球治理体系,扩大“一带一路”和欧亚经济联盟的对接合作。如果说全球化是中国富起来的重要机遇,全球治理则是中国强起来的重要国际机遇。面对前所未有的全球性风险挑战,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要从党的百年奋斗历程中汲取经验智慧,坚持在大潮流大格局大历史中保持战略定力、把握前进方向,在复杂博弈的世界乱局中化危为机,在风云激荡的全球变局中敢于开创新局,推动世界百年大变局向着有利于人类文明进步方向演变。  相似文献   

16.
新时代大国外交与大国财政建设需要将外交目标与财政预算,将大国外交与大国财政有机结合起来,为大国外交战略及其资源分配提供系统和结构方法。大国外交财政能力的实质是以外交需求及其背后的理念为引领,以战略规划指导财政预算,以财政预算践行战略规划,以预算治理执行预算决策,以预算评估优化战略规划。尝试应用外交学、财政学等跨学科方法破除将大国外交与大国财政两个领域人为分割、分离的方法论壁垒,建构认知(cognition)、规划(planning)、预算(budget)、治理(governance)与评估(evaluation)(CPBGE)系统,以明确反映理念、目的、目标、手段、结果之间内在一致的关系与动态平衡的过程。  相似文献   

17.
冷战结束后,印度充分利用有利的国际环境,加快国内改革,大力拓展外交空间,综合国力得到显著提升.并迅速跻身于新兴大国之列.但印度的长远发展仍面临着国内社会经济矛盾以及复杂国际形势的挑战.实行睦邻、安邻.特别是坚持中印合作共赢应该是印度实施大国战略的基点.  相似文献   

18.
通过介绍和梳理二战之后日本金融结构变迁的全部过程,旨在考察日本金融结构变迁的整体情况,分析并指出日本金融结构的特殊性以及对整个金融体系乃至经济增长的作用效果。"以间接金融为主,直接金融为辅"的金融发展战略对促进日本经济金融体系的完善起到了决定性作用;然而其转换的滞后性又为之后的金融危机埋下了伏笔。此外,通过分析日本金融结构变迁对中国金融体制改革的借鉴意义,指出在加快中国金融自由化改革的同时,也要加强和完善中国的金融监管,建立适合中国国情的金融可持续发展体制,从而推进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9.
当代日本动漫中所蕴含的“大国意识”,是日本社会在特定历史时期和社会经济条件下相结合的产物,担负着日本青少年的德育教育功能。由于中日两国在文化环境上的固有差异,日本动漫中的这种“大国意识”因此又成了一把“双刃剑”,它在对日本青少年实现德育教育的同时,也给我国青少年的人生观、价值观、审美观带来了不良影响。这一点是值得我们警醒和深思的。  相似文献   

20.
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已经渡过“出生”阶段进入成长阶段,内有印、俄、英、法、德诸国彼此之间不同的利益诉求甚至是竞争,外有美日的战略挤压。如何化解压力 ,将一系列竞争和诉求纳入一个长效共赢的合理轨道,对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的未来至关重要。从结构现实主义出发,将结构主义的理论内核和中国外交相结合,指出中国在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上面临大国实力对比和博弈带来的结构性制约,需直面现实、“防御”为主,一切以创造稳定发展环境为前提的战略定位,提出了通过加与印公路铁路合作、与俄的中俄—中亚三方共建、与内部发达国家成员深化金融合作和对美日占据舆论主动并趁“空虚期”快速推进项目的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