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许多中国文学史著作中,在先秦文学之后,无论称为"秦汉文学",抑或称为"两汉文学",无一例外把李斯的《谏逐客疏》算作秦代文学。但从秦发祥地及其拓展形势以及秦地文学的发展状况来看,秦统一中国前12年,后15年无文学。  相似文献   

2.
<正>近三年时间,我一直在研究先秦文学史的演变历程,终于在近期完成了先秦文学史的书稿,随后,我可以重回汉魏六朝乃至隋唐时段的文学史研究。通过先秦文学的研究,使我清晰地感受到了汉魏与先秦文学之间的关系。对两汉文学史的演变历程及其艺术成就,建立在对先秦时代文学演变的基础之上,我们可以对两汉文学史有一个宏观的、鸟瞰式的清醒认识。首先,两汉的时代,是在西周礼乐制度经过战国时代的撕裂、大秦帝国的焚书坑儒之后强烈的反拨的  相似文献   

3.
由赵明、杨树增、曲德来三位教授主编的《两汉大文学史》(吉林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是《先秦大文学史》(赵明主编,吉林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的“姊妹篇”,是他们再次创造性地运用“大文学史观”考察与总结两汉文学的又一部很有分量的著作,是两汉文学史研究的...  相似文献   

4.
《中国诗学丛书》①(以下简称《丛书》)的诗学概念,系取狭义。不过,中国古代诗学特别是先秦乃至魏晋,往往是将诗与文(广义的“文”含历史、哲学、文学等)混合在一起谈论,故我们在解读古代诗学时,又不能不逾越狭义诗学的范畴。《丛书》的内容,涵盖中国古代诗词的理论、批评、鉴赏和20世纪的新诗诗学。它共分9卷,主要以朝代为主分卷,兼顾中国诗学历史发展的特殊情况。先秦两汉广义的诗学为第一分册(孙家富著);魏晋至隋为第二分册(陈顺智著);唐代单列,为第三分册(乔惟德、尚永亮著);宋金元诗学,列为第四分册(张思齐著);明代诗学…  相似文献   

5.
《中国历代赋选》是一部规模宏大的赋体文学作品选集,由著名学者香港大学罗忼烈、何沛雄两教授和吉林省社会科学院毕万忱编审合作编著,选文上起先秦,下迄清末,分为先秦两汉卷、魏晋南北朝卷、唐宋卷(附金元部分)、明清卷,共四卷四册,由江苏教育出版社出版发行。已问世的第一卷  相似文献   

6.
褚斌杰 《云梦学刊》2006,27(2):158-158
《诗经》和《楚辞》是中国诗歌史上两大典范作品,是风骚传统的源头,二千多年来,对中国文学以至中国文化均产生了至深的影响。因此,加强对《诗经》、《楚辞》及二者的比较研究,发掘其思想与艺术之精华,是十分必要的。20世纪八十年代初,我受邀在中央电大主讲《中国文学史(先秦两汉)》课程,其时李金坤君在江苏某县城任该课程辅导教师,李君教学认真,一丝不苟,每遇问题,即飞函相问。九十代年末,李君负笈北上,来北大随我作访问学者,研修先秦两汉文学,遂有识荆之雅与论学之乐。访学期间,李君心无旁鹜,选课(共选修硕、博课程十余门,远远超过规定要求…  相似文献   

7.
赵明教授主编的《先秦大文学史》是一部富于时代气息和独创精神的著作。该书所取得的成绩,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是先秦文学观念更新的结果。 作者将先秦时期的文学称之为“先秦大文学”,不仅是因为这段时期的历史跨度长,包括了几个社会形态;更为重要的是,作为中华文化上古发端期的文学,它具有更为突出的文化特征和综合形态的特点。这一特点决定了该书的研究方法:采取文化的视角,由文化切入文学。“一部先秦大文学  相似文献   

8.
赵明教授主编的《先秦大文学史》(吉林大学出版社出版),是一部以文化为视角具有强烈理论建设意识的文学史.该书总体特征是突出的跨学科的理论建设意识.著者从大文化视野出发沟通文史哲三领域,以“大文学史”概括先秦文学的本质,从发生学上揭示了文学对文化的认同,在文化建构文学史的工作中,作出了可贵的探索,开辟了一条新路.  相似文献   

9.
痴人说梦梦方幽──读《中国梦文学史(先秦两汉部分)》李剑国“我的爱,我的思,我的心,我的魂,都凝结在我以痴狂的热力设计建造的这个研究梦文学(梦文化)的梦里了。”─—傅正谷先生在其新著《中国梦文学史(先秦两汉部分)哟自序中如是说。于是我想到一句成语正好...  相似文献   

10.
疑古与史料审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先秦文学习惯上分为神话、诗歌、史传文学和诸子散文四大部分。这四大部分的研究都有一个史料审查的问题。根据不同的史料审查的尺度 ,写出来的先秦文学史不可同日而语。比如我们所艳称的《诗经》《楚辞》 ,照“屈原否定论” ,《楚辞》就得从先秦文学中排除 ,因为“皮之不存 ,毛将焉附” ,屈原无其人 ,还谈什么屈原的作品 ?同一个《商颂》 ,是商人的作品与是春秋宋人的作品 ,从文学史的角度看 ,简直有天壤之别。因此 ,要写出一部好的先秦文学史 ,要准确地评价一部文学作品的价值 ,就必须做好史料审查工作。不然 ,优者难以见其优 ,劣者难以见…  相似文献   

11.
董乃斌 《社会科学》2007,(4):189-192
由徐培均等7位先生用功十年才告竣的《中华爱国文学史》,由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于2006年夏出版。徐先生是我复旦的前辈学兄,赐我一册,令学习并作评论,恰好我正在思考文学史类型学的问题,这部文学专史是我应该关注的一种样例,便欣然应承下来。我边读边思考一些问题,一直没有动笔,一晃竟过了三个多月。现将我对此书的读后感,以及因之想到的一些不成熟意见写出,以向徐先生交卷并求教,也求教于该书其他作者和诸位同行。  相似文献   

12.
蔡靖泉所著《楚文学史》(以下简称蔡著),是《楚学文库》(此套丛书于1996年获第十届中国图书奖,1997年获第三届国家图书奖)之一种,展现了作者在文学史研究方面所作出的成果。先秦的楚地文学创作是整个先秦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后世的文学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因此,对楚文学的发展历史的探索,在其自身所具有的意义之外,也能通过比较而揭示出整个先秦文学发展演变过程中的一些重要因素。蔡著分背景编、神话编、文学编三部分,从楚地的历史发展及其政治、经济、风俗等诸多方面来论析楚人的文化特色及其艺术精神的形成,并通过楚文…  相似文献   

13.
中国文学发展的源头最远可追溯至先秦,整体呈现出混沌且界限不明的状态,即文史哲相互之间并不独立,因此其文学观念较为散漫和宽泛,极具包容性.后发展至秦汉时期,文学开始有了新的变化,但受先秦文学观念的影响与制约,整体界限仍旧比较模糊.司马迁作为西汉时期的著名作家,其文学观念难免会具有一定时代特性及局限性,因此他所著的《史记》势必也会烙印下这一时代文学发展的主要特点,即文史不分.一方面,《史记》中记录了大约三千多年的历史,具有历史性;另一方面,它将人物作为中心,是中国首部纪传体通史,塑造出了传记文学这一新的文学类型,体现出了极强的文学性.因此,为探究司马迁对于先秦文学观念的继承与发展,则重点选择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屈原列传》和《司马相如列传》,详细分析其呈现出的文学特点,以阐释司马迁在先秦文学观影响下所形成的文学观念.  相似文献   

14.
《文史哲》2015,(1):2+169-170
<正>山东大学文史哲研究院成立于2002年,是由原山东大学文史哲研究所、古籍整理研究所、民俗研究所合并组建而成的,著名历史学家王学典教授为创院院长。2003年该院开始编辑出版《山东大学文史哲研究院专刊》,由上海古籍出版社陆续刊行5辑19种28册,其中包括王绍曾《目录版本校勘学论集》,董治安《两汉文献与两汉文学》,孟祥才《秦汉人物散论》,张金光《秦制研究》,张富祥《东夷文  相似文献   

15.
晚明文学的先驱——李梦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通行的几种文学史论著(如中科院文研所《中国文学史》、游国恩等编《中国文学史》、刘大杰《中国文学发展史》等)对李梦阳均持否定态度:认为他主张“文必秦汉,诗必盛唐”,代表明代文学的拟古派。这实际上维持了清人(《明史·文苑传》及《四库全书提要》等)以来的观点。日本著名汉学家吉川幸次郎在《中国诗史》中已提出不同看法,高度评价了李梦阳的文学成就。国内有章培恒先生《李梦阳与晚明文学新思潮》一文(1985年在日本发表),亦力纠旧说。本文力图对李梦阳与晚明文学的关系与作用,进行公允的分析与评价。  相似文献   

16.
本访谈约请刘跃进先生就秦汉魏晋六朝文学与文献研究以及相关的一系列问题作了深入的论述.刘先生从自己的学术经历谈起,具体论述了"文学史的文献学研究方法"、汉魏六朝文学研究的困境及其出路、<先秦两汉文学史料学>与秦汉文学的再评价等问题.他在访谈中提出传统文献学的四层次说、文献学在当代的发展、东汉文学研究领域的新开拓、新世纪古典文学研究"走向通融"的趋势及其深刻的变化:文学本位意识、文献基础意识、理论创新意识等诸多创见.访谈也体现出凝聚在刘跃进先生具体研究背后的学术理念与学术方法.这些新意迭出的见解不仅对汉魏六朝文学的研究有较为重要的意义,同时,对于青年学者而言,也具有启发与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7.
关于编写中国二十世纪文学史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关于编写中国二十世纪文学史的几个问题陈思和一、编写中国二十世纪文学史的一个原则大约从1985年写作《中国新文学整体观》开始,我就怀着一个写中国二十世纪文学史的梦想,并且断断续续地作着准备,也曾经动笔整理过几个章节,凡学有所得,都化作一些评论性的文字发...  相似文献   

18.
关于先秦文学史研究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郭丹 《中州学刊》2005,(1):172-173
在历来的中国古代文学史著作中,先秦文学都是被分割为神话、诗经、诸子散文、史传散文、楚辞几大块.其中,神话一直被当做中国文学的源头,而诗歌则直接从<诗经>开讲,充其量也只是涉及到几首原始歌谣而已.先秦时期的文学史状况果真就是如此简单吗?还有,文学史前史的状况又是怎样的呢?文学艺术的发生形态到底是怎样的情形呢?这些问题至今没有令人满意的答案.  相似文献   

19.
王连升(1939—2012年),山东青州人。山东师范大学历史系毕业,1964年考取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研究生,师从白寿彝先生。1968年到南开大学历史系任教,历任讲师、副教授、教授,曾任历史系副系主任。王连升长期从事中国古代政治制度与政治思想、先秦两汉史等学术领域的教学与研究,五次获南开大学教学质量优秀奖。他主编并撰写了《中国宫廷政治》、《简明中国通史》、《中国历史大辞典·先秦卷》、《中国封建王朝兴亡史·秦汉卷》、《中国文化要义》、《史记选注》等学术著作以及  相似文献   

20.
萧涤非先生是我国著名的文学史家、唐代文学专家。萧先生的杜甫研究,尤享誉海内外。他还有《汉魏六朝乐府文学史》、《乐府诗词论薮》、《中国文学史》、《皮子文薮》等多种著述行世。他不轻易动笔,却篇篇掷地有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