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摘要】 理性和资本逻辑是构成现代性批判话语的两个主要视角。相比较而言,资本逻辑已成为国内学者批判现代性问题的强有力根据。但在具体的理论表述中,人们却往往忽视了对这一视角的前提性批判。在对资本逻辑概念的理解中,存在着强调"资本"和强调"逻辑"两种不同倾向的界定。其实,资本逻辑是由现实"资本"运行规律所形成的客观逻辑和以现代"理性"为掩护所形成的主观逻辑的统一。通过这种资本的主观与客观逻辑,恰恰充分展现了马克思唯物史观对现代性问题批判的内在合理性。与此同时,也应认识到资本逻辑批判视角的限度,即资本本身是一个历史性范畴,只有辩证地看待资本的作用,重视实践本身的现实力量,最后才能实现人类的真正解放。?更多还原  相似文献   

2.
归纳问题是归纳逻辑中的根基性问题,其内涵通常被分析为心理学、逻辑学和哲学三个方面。面对归纳疑难,休谟通过排除归纳论证和演绎论证,提出了心理主义解决路径。对该路径应从肯定和否定两方面客观评价。归纳问题依然存在,对它的深入研究推动着归纳逻辑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3.
辩证逻辑是关于思维的历史的科学。在辩证逻辑的研究中,存在着两条不同的思想路线,按照它们对历史和逻辑的关系问题的不同回答,分成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两个基本的逻辑学派别,从而使历史和逻辑的关系问题,成了辩证逻辑的基本问题。历史和逻样的关系问题是辩证逻样的基本问题历史和逻辑的关系问题,包括两个方面:第一个方面是客观世界的历史和思维的逻辑之间的关系;第二个方面是思维的历史和思维的逻辑之间的关系。这两个方面,都是回答逻辑的本源间题。但在传统的辩  相似文献   

4.
语境逻辑是相对于普通逻辑而言的、有悖于普通逻辑的一种合情但不合理的逻辑 ,是对普通逻辑的补充和发展。作为一种客观现象 ,语境逻辑早已大量出现并存在着了。语境逻辑的出现 ,有其深刻的原由 ,诸如符合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原理 ,满足人们一定的情感需要 ,有利于交际效果的提高等等。承认并确立语境逻辑有着重要意义 ,它能使语言上许多悬而未决的问题迎刃而解 ,有利于培养和发展人类的创造性思维 ,能保持人的情感平衡  相似文献   

5.
西方马克思主义学术史研究应当在客观把握西方马克思主义历史和理论发展内在逻辑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效应。转换非历史主义的研究方法和脱离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中国现代化实践的价值立场,是客观把握西方马克思主义理论逻辑的前提和基础。揭示西方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其所处的社会历史条件、文化传统、哲学和社会运动的关系是我们客观地把握西方马克思主义理论运思逻辑的关键,强化对西方马克思主义学术史的研究对于推进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建设和解决中国现代化实践中出现的现代性问题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6.
数理逻辑的诞生给普通逻辑带来了严峻的挑战,对于普通逻辑的命运,学术界展开了激烈的论争,产生了"取代论"和"吸收论"等不同的观点。只有坚持客观辩证的态度,澄清逻辑现代化的内涵、普通逻辑的学科特点、普通逻辑的现实意义等相关问题,才能正确地探讨普通逻辑的命运。  相似文献   

7.
在讨论世界的本原和逻辑起点问题上,自然哲学家的观点表明,他们实际上走的是从经验到一般的认识路线.而柏拉图则是从一般到事实,通过"理念论",论证了知识普遍必然性和客观有效性的客观依据,解决了"知识何以可能"的逻辑前提.  相似文献   

8.
本文依据逻辑抽象与经验事实的关系及蕴涵重言式的两种类型——保真且扩大的与保真不扩大的 ,论证了一独与二依的虚假性 ;然后从逻辑的研究对象与世界的复杂性指出了制约逻辑元思想的定位失当 ;最后剖析了制约逻辑的公理与规则——并未跳出经典逻辑的圈子 ;从而证明制约逻辑并不能取代经典逻辑对思维的形式表示。对制约逻辑元思想的剖析 ,不只是针对一种具体逻辑 ,而是涉及对逻辑的研究对象、逻辑的本质及逻辑与客观世界的关系等逻辑哲学问题的理解和把握。  相似文献   

9.
黑格尔"思辨的逻辑"是建立在唯心主义基础上的关于事物自身的形式与内容本质相统一的逻辑学.思辨哲学研究思维的自己运动和必然发展,表现为一系列的概念、范畴和规律.思辨的逻辑由于注重了客观事物本身因而能够完全把握存在,即思辨的逻辑把握客观逻辑,从而辩证地解决了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问题.  相似文献   

10.
中国是否有逻辑学一直是逻辑学界争论的问题.近代学者从求同的角度出发论证了中国有逻辑,但他们的论证有很大的局限性;持同样观点的一些当代学者在求同的基础上更加突出了中国逻辑的民族特色.另一些学者从不同角度论证了中国无逻辑的观点.笔者认为,中国有古典逻辑,但只是处于萌芽状态.从现有的研究成果看,持这一观点是比较客观的.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解释学循环与超越的追问,要正确处理真理的必然逻辑和偶然逻辑、分析逻辑和综合逻辑、先天逻辑和后天逻辑的内在关系。西方哲学从培根和笛卡尔到当代都没有真正解决之,只有马克思主义才真正科学地解决了这个问题。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以广大人民群众的社会实践为基础,把社会发展的客观实际作为解释学循环和超越的逻辑出发点;对理论与实际进行多视界融合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解释学循环和超越的合理路径;解放思想、大胆创新、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解释学循环和超越的重要体现。  相似文献   

12.
毛泽东的形式逻辑观杨景亮受五十年代初原苏联学术界关于逻辑的研究对象、逻辑与辩证法的关系等一系列问题大讨论的影响,在我国哲学界和逻辑学界以形式逻辑与辩证法的关系为中心,对形式逻辑的对象、性质、作用以及客观基础、真假对错等问题进行了广泛认真的探讨。作为革...  相似文献   

13.
一般均衡理论逻辑分析体系的哲学批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般均衡理论作为描述经济现象、概括经济问题的理论工具具有了思想体系严谨和逻辑形式优美的特质。但是由于均衡理论的逻辑立论是以市场出清为前提的,客观上存在着实验观察和逻辑批判的双重否定。然而该理论关于均衡价格导致市场出清推理过程,不论在理论上还是在方法论上却是有意义的。一般均衡理论是人们试图建立公理化逻辑体系的出发点,用均衡理论分析现实经济问题,只要有一个制度框架强附加条件的配合,便能增强理论的阐释力。非瓦尔拉斯均衡理论在对一般均衡逻辑分析体系的哲学批判中,试图保持原有逻辑分析体系的一致性,通过引入配额协调机制这一制度因素,构建一个能描述市场非出清状态下的动态一般逻辑分析拓展模型,使对一般均衡理论发展达到了新的理论境界,成为研究经济问题的方法论基础。  相似文献   

14.
搞科学哲学要不要研究本体论?本体论问题对科学哲学来说是不是一个无意义的问题?科学哲学的某些原理是否可能找到本体论的根据或本体论的证明?这些问题是值得讨论的。当然,科学哲学主要是研究科学的逻辑结构以及科学的认识规律的科学,一般不研究物质世界的客观结构以及客观事物的普遍特征和普遍规律。但是本体论与认识论是统一的,本体论问题的解决给科学的逻辑和科学的认识问题的解决以极大的启示;科学逻辑和认识论,可以从本体论中找到根据。本文想通过分析物质系统概念的认识论意义来说明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15.
历史与逻辑的统一的思维规律是以主观辩证法和客观辩证法的统一为基础的.这个规律具体地包含两方面的内容主观的逻辑与客观的历史的统一;主观的逻辑与认识史的统一.在思维中遵循逻辑与历史的统一的思维规律就要求运用逻辑与历史的统一的思维方法.  相似文献   

16.
科学发展观是党和国家的指导思想,民族政策是党和国家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措施,用科学发展观指导民族政策的创新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客观需要.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我国少数民族政策创新的逻辑起点是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其逻辑基准是重视社会的公平和正义、协调民族关系,逻辑终点是实现少数民族的“人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7.
基于认知语言学的英语"主语+逻辑谓语"结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逻辑主谓结构"是以语法性主谓结构为典型范畴的非典型成员。本文以英语大句中"独立结构"和图片说明"主语 逻辑谓语"小句结构为例,分析了英语"逻辑主谓结构"的形态特征和认知基础。该类结构内部为逻辑主谓关系,体现了话语的经济性原则,但其实际运用受到易解性因素限制。"逻辑主谓结构"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人对客观世界总的认知图式和认知能力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毛泽东从自由本质的主体定位和领域定位的视角对自由观中的核心问题即自由的本质观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思考,提出了具有特色的以“自由是对必然的认识和对客观世界的改造”为标志的自由本质观。这种自由的本质在内在逻辑上展开为自由是对必然的认识和对客观世界的改造的结合、对世界的改造重于对必然的认识、改造世界的效果重于对世界的改造三个层面,具体到毛泽东所生活的时代,其主要内容就是他所强调的民族独立、国家自主和人民解放。  相似文献   

19.
陈波教授从《逻辑哲学引论》(1990)到《逻辑哲学导论》(2000)再到新作《逻辑哲学研究》(2004)的系列专著,以哲学思考逻辑,以逻辑思考哲学,是一位真正逻辑学人的哲学思索,对中国逻辑哲学作出了历史性贡献。其著作具有信息量大、论述明晰、思想性强、态度客观、见解独到等特点,很有学术份量,值得反复阅读;还希望拓展某些内容。  相似文献   

20.
哲学的轴心问题,在当代中国的哲学研究中,似乎还未得到应有的重视。这一问题对于理解哲学的本质、哲学各门学科的共通性、哲学史的统一性等有着重要的意义。哲学的轴心问题是什么呢?黑格尔说:“现时哲学观点的主要兴趣,均在于说明思想与客观对立的性质和效用,而且关于真理的问题,以及关于认识真理是否可能的问题,也都围绕思想与客观的对立问题而旋转。”[1]这里,他提出了近代哲学的轴心问题,并规定它为思想与客观的对立问题———在黑格尔的逻辑中,它也是主体与客体、本体与现象、共相与殊相的对立问题。费尔巴哈说:“神是否创造世界,即神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