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邵飘萍是我国民主革命时期杰出的文化战士、著名的新闻工作者和新闻教育开拓者,对中国新闻实践与新闻理论作出了杰出贡献.全方位解读邵飘萍,不能仅局限于新闻宣传领域,还要关注他在建党前后对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与传播的贡献.邵飘萍早期对马克思主义的接受,是他形成社会主义观的思想基础;邵飘萍早期对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是他形成社会主义观的实践基础.邵飘萍梳理了社会主义学说的发展流派,结合十月革命后苏俄三年的社会主义实践与中国国情,形成了自己的社会主义观.邵飘萍早期社会主义观具有实践性、开拓性、深刻性的特点.  相似文献   

2.
五四前后新闻思想的再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推动、指导报刊朝职业化方向发展,是五四前后徐宝璜、邵飘萍等人研究新闻学的主要目的,因此,报业组织及其运转,是他们研究分析的主要对象。提供新闻是报业的天职;为全社会服务是报业的目的;经济独立是职业化报刊的基石;言论自由是职业化报刊的生存环境。他们的这些观点,主要是针对当时中国的报刊实践,同时也是五四新文化思潮在新闻研究中的体现。  相似文献   

3.
邵飘萍新闻思想形成原因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邵飘萍是"五四"时期著名报人,其新闻思想在当时报人中颇具代表性。邵飘萍新闻思想的形成,不仅与他所处的时代思潮动荡、媒介之力量萌生有关,也与邵氏的个人秉性、丰富的新闻实践经历、对西方新闻思想的接受有关。  相似文献   

4.
转折点     
1918.10.14中国首个新闻研究机构成立北京大学新闻学研究会正式成立。这一中国首个新闻学研究团体也是中国新闻教育的发端。蔡元培为该会拟定了宗旨——"灌输新闻知识,培养新闻人才"。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新闻的范围、选题、采访、编辑、通讯方法以及报社和通讯社的组织等。会长由蔡元培担任,由留美归国的徐宝璜教授和著名记者邵飘萍任导师。该会还出版了《新闻周刊》,这是当时中国唯一传播新闻学知识的报纸,也是中国最早采用横排式的报纸。  相似文献   

5.
何岸 《源流》2010,(23)
邵飘萍,1884年生于浙江东阳,中国近代新闻史上著名报人,《京报》创办者,中国新闻理论的开拓者、奠基人,有新闻全才之誉。1905年,邵飘萍考入浙江省高等学堂,毕业后回家乡任教期间,成为《申报》特约通讯员。  相似文献   

6.
中国新闻学的开山祖徐宝璜在其《新闻学》一书中,第一次较系统的阐述了新闻理论、新闻采写、新闻事业的经营管理等各方面的思想,正式开始了我国新闻学的"学"理研究。强调媒介的社会责任是徐宝潢新闻思想的一大特色,仔细分析领会徐宝璜的媒介责任观对于今天的新闻实践依然有重大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民国初期著名新闻记者邵飘萍,从萌发"要做一新闻记者"的思想萌芽阶段,到立志"以新闻记者终其身",成为"中国新闻史上第一个享有特派员称号的新闻记者",到自己创办《京报》并以"铁肩棘手"以自勉,最后为报殉身。他对新闻事业的执著追求,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相似文献   

8.
关于中国古代新闻思想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新闻学有组织的研究,开始于1918年10月14日,经北京大学校长蔡元培倡导,发起成立了北京大学新闻学研究会,该会以“研究新闻学理,增长新闻经验,以谋新闻事业发展为宗旨。”在20世纪初,研究会以发展我国新闻事业为目的,可见蔡元培深谋远虑,目光远大,真是难能可贵。时间正在“五四运动”的前夕,对于中国人民彻底地反对封建文化的新文化运动的传播起到了积极的作用。研究会作为新兴的事业,其成效是显著的。研究会聘请了著名新闻学者徐宝璜,名记者邵飘萍任导师,培养了一批新闻人才;建设学习园地,出版《新闻周刊》;编撰了我国第一部  相似文献   

9.
被誉为"中国新闻界全才"的民国时期名记者邵飘萍,凭其自办、与人合办或被聘担任特派记者的新闻媒体,出于"以新闻救国、以新闻替世、以新闻记者终其身"的敬业献身精神,兼因在日本学习法律、政治的学科背景,在法制新闻报道领域留下可资品鉴的法制新闻采访经验和大量渗透着法律精神的经典力作;他以真相为筋骨、以法律为灵魂,大胆质疑中国最高当权者内外政策的合法性,指斥外国列强损害中国主权/蹂躏中国人民的罪行,执著践行"探求事实、不欺阅者"、"以法律审视新闻事业"等新闻思想;从其娴熟的新闻素养、深厚的法律功底和超然的政治灵气中可以进一步体悟新闻学的真谛.  相似文献   

10.
邵飘萍是'浙江高等学堂'(浙大前身)出身的著名爱国报人和新闻记者,他在旧民主主义和新民主主义两大革命阶段运用新闻武器,奋勇地进行反帝反封建的斗争,最后在大革命高潮中秘密加入中国共产党,又被北洋军阀所杀害。本文从邵飘萍牺牲后舆论的反响入手,深入考察其'以身殉报'的原因,以较详尽的材料揭示其在国民革命中的作用和影响。  相似文献   

11.
徐宝璜(1894—1930)是我国著名的新闻学家、新闻教育家,在我国新闻史和新闻学史上享有盛誉,被称为“新闻界的开山祖”。他第一个在大学里讲授新闻学课程,第一个参与创办新闻学研究团体,第一个出版新闻专著。其新闻思想囊括了新闻理论、新闻实践及新闻事业的经营等全部内容,在当时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具有启蒙意义。文章着重对徐宝璜关于报纸的职能、新闻的定义、采集与编排等方面的新闻思想作了介绍,并对其新闻思想的现实意义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12.
邵飘萍是中国新闻事业在民初转型时期的代表人物,是中国第一个集新闻记者、新闻学者和新闻教育工作者于一身的“新闻全才”。他的新闻思想主要内容有:在新闻职能方面,认为报纸的首要任务是传播消息;在记者的任职资格方面,最早提出记者要以“品性为第一要素”;在新闻业务上,认为凡事必力求实际真相,以“探究事实不欺阅者”为第一信条;在记者责任上,特别强调记者要有“铁肩辣手”的斗争精神;在处理传者与受众的关系上,主张对待读者可以迎合但不能盲从,讲究高雅而不能低俗;在媒介经营管理方面,主张新闻机构既要注重社会效益,又要注重经济效益,努力实现两个效益的有机统一。  相似文献   

13.
邵飘萍年谱     
邵飘萍一生当过记者、主笔、主编;办过通讯社、报馆。既精通采访、编辑业务,又有经营管理才干;对“新闻学”有较深的造诣:在几个大学讲授新闻学课程,编写出版新闻学专著。对培养新闻人才,奖掖后进,不遗余力。是当年新闻界罕见的全才。他富于创新开拓精神,敢做前人未做的事业:第一个由个人自办通讯社——新闻编译社;第一个写出有系统介绍、研究新闻采访工作的专著——《实际应用新闻学》;第一个向社会主义国家展开国民外交——在北京中央公园来今雨轩以个人名义  相似文献   

14.
一 《湘江评论》是毛泽东新闻实践活动开始的历史标志 毛泽东从事新闻实践活动究竟始于何时,或者说以什么为标志?学术界对此说法各异。有人认为毛泽东同志的新闻实践活动,开始于他参加北京大学新闻学研究会;也有人认为开始于本世纪20年代左右。笔者认为,这些说法都不尽确切。就前者所言,毛泽东参加的北京大学新闻学研究会,是一个以“灌输新闻知识,培养新闻人才”为宗旨的研究会。该会主要的内容是由被誉为“新闻教育第一位大师”的北大教授徐宝璜讲授新闻学基本知识,由著名记者邵飘萍讲授新闻采编业务。正在北大图书馆作临时助理员的毛泽东,为了能系统、全面  相似文献   

15.
阵雨 《北京纪事》2018,(2):63-66
那天,我只身来到魏染胡同.来此的目的,并不是非要搞清胡同名字的来龙去脉,也并不是非要探究胡同的历史沿革和潜藏了多少值得回忆的故事.我是冲着一位报界先贤而来,他的名字叫邵飘萍. 邵飘萍,生于1886年10月11日,卒于1926年4月26日.原名新成,又名镜清,后改振青,浙江东阳人氏.邵飘萍天生聪慧, 14岁考中秀才,16岁入浙江高等学堂(浙江大学前身).  相似文献   

16.
徐宝璜在其《新闻学刊全集·序言》一文中详细论述和深刻阐释了“新闻纸”具有巨大的社会力量与广泛的公众影响力,“新闻纸”拥有较强的思想作用与持续的文化功能,如何运用“新闻纸”及其正确方法,新闻记者肩负的重大责任,新闻学研究的主要任务,《新闻学刊全集》出版的重要意义。对该序言的全面评价与深入剖析,为新闻媒介在现实观照中获得有益的启示与可资的镜鉴。  相似文献   

17.
在中国新闻史上 ,有两位名人 ,一为黄远生 ,一为徐宝璜。黄远生被称为“中国新闻通讯的创始人” ,徐宝璜则被誉为“中国新闻学的开山祖”。这两位新闻界的大师都是江西九江人 ,而且同样天不假寿 ,英年早逝 ,黄死时才 30岁 ,徐去世也不过 36岁。黄远生、徐宝璜都曾是斐声中外的人物 ,八十多年过去 ,时光已进入二十一世纪 ,历史的风尘淹没了多少当时显赫的人与事 ,却没有抹去黄徐二人的英名 ,在中国新闻史上 ,他们是先驱 ,是不可遗忘的人物。即使在今天 ,我们追溯二位的人生轨迹和新闻生涯 ,研究他们的新闻主张 ,对于我们现实的新闻事业 ,也会…  相似文献   

18.
“新闻为天职,社会之耳目”的新闻观,是徐宝璜在20世纪20年代提出的,作为一种新闻本位思想,它对中国现代新闻事业具有积极意义:第一,提倡新闻民主,鼓励民主就是要让民众参与和竞争。参与的重要标志在于表达意志,表达的途径之一就是通过新闻媒介来实现。所以,新闻媒介就必须收录社会各阶层的声音。要求媒介必须以事实为前提,成为收集各阶层信息的耳目。第二,强调舆论监督。媒介既然是“社会之耳目”,民众可以通过舆论的方式监督执政者的行为。第三,促进执政党提高执政能力。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经济的快速发展推动了政治改革的进程。媒介作为…  相似文献   

19.
毛泽东与报纸具有不解之缘,他评价报纸是一所学校,是一部百科全书。同时,毛泽东也非常欣赏敬重有创新精神、民族气节和社会责任感的报人。在中国报人中,梁启超、邵飘萍、于右任、张季鸾、范长江、邹韬奋等都曾被毛泽东赞誉过。  相似文献   

20.
京报馆早在100年前,在进行辛亥革命、推翻满清帝制、成立中华民国、军阀混战时期由著名新闻记者、进步人士邵飘萍创办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