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 毫秒
1.
2.
世界历史理论是马克思研究人的全面发展思想的理论前提,而人的全面发展是马克思研究世界历史的价值目标,马克思充分肯定了世界历史对人的全面发展的积极作用,同时也深刻地揭示了世界历史对人的全面发展的负面影响。马克思认为,只有扬弃异化、消除旧式社会分工,实现共产主义,才能最终真正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3.
从马克思的交往实践观看人的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交往是一种关系性的社会实践活动,是人的本质存在方式。交往实践对人的发展具有原动力的价值效用。马克思的交往实践观启示我们,在当代条件下,应立足实际,积极建构以人的全面发展为价值取向的交往模式。 相似文献
4.
随着和谐社会构想的提出,马克思关于生产力发展与人的发展的和谐一致思想再次走进理论研究的视野。在马克思看来,生产力的发展与人的发展是互为前提、互为基础、相互促进的。归根结底,生产力发展应为人的全面发展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5.
6.
全面与单向——马克思与马尔库塞关于人的发展理论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关于人的发展理论主要体现着对于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一种长远历史设想与基本描述,马尔库塞则针对现代资本主义社会发展对人的异化作用进行了批判,集中体现于单向度的人的理论观点.通过对于马克思与马尔库塞关于人的发展理论探析,丰富了我们对于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思维,拓宽了我们的理论视野,使我们能以此回应当代社会现实的挑战并能更好地回答时代提出的重大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认为,现实生活是以人的实践活动为基础形成的日常生活与非日常生活、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的统一体,人是它的主体。由于私有制引发的异化劳动的存在,围绕人的生存与发展所展开的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以及人与自我的关系更加不和谐;只有解决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矛盾,才能发展社会生产力,促进社会物质财富的极大丰富,消除异化,从而实现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以及人与自我的关系和谐,实现人的终极价值追求。 相似文献
8.
"一切人的自由发展"与"每个人的自由发展"及其辩证关系,构成了马克思"人的全面自由发展"理论的基本内客.每个人的自由发展的可能性,存在于一切人的自由发展不断实现的过程中,伴随着这个进程的加深,每个人的自由发展的程度也在不断提高."两种自由发展"的思想,为我国当前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政策导向. 相似文献
9.
现实的人:历史发展的动力--对马克思历史动力理论的新阐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历史动力问题的传统理解,已经越来越不能解释当前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诸多问题,其根本原因在于传统理解所依据的"经典表述"并未揭示马克思历史动力理论的全部内涵.马克思从人的本质及其生存方式出发,对历史发展动力问题从不同的层次做了全面的阐释,从而形成历史演进机制、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理论和两种生产理论.对历史动力的这三种不同的理解是统一的,只是由于三者言说的语境和探讨问题的层面不同,才表现为三种不同的形式.但无论是在哪一种阐释中,现实的人始终是马克思立论的核心.正是现实的人及其活动构成了历史发展的动力.这种理解的一个内在的逻辑结论就是,在未来社会中,现实的人自身的生产,必将成为历史发展的根本动力. 相似文献
10.
关于人的本质的探讨,自古有之。黑格尔、费尔巴哈以“既成论”表述人的本质,即人的本质是与生俱来的。这是一种抽象的、先验的人的本质论,马克思对人的本质的研究则以溯因为基点,即探讨人的本质何以生成为人的本质之关键,从而确立了人的本质的辩证发展观,完成了人学研究的一大转向,实现了人的本质论研究的“哥白尼式革命”。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的哲学思想归根结底是一种人学,他实现了对人的本质的正确理解,奠定了其人学思想和哲学框架的理论基础。马克思在关于人的阐释当中,蕴涵着人的本质具有既定性和创造性双重内涵。人的本质的既定性表现在:现实生活中的人具有自然性、活动的对象性、社会性等性质。人的本质的创造性表现在:人的本质也是不断生成的,在人类社会发展的过程中,人自身在不断地自我确证、自我创生。实践是人的本质的创造性的表现,同时又始终贯穿于人的既定性本质的各个方面,使人的双重本质不断互相结合、相互印证,展示了人的本质的全面性和丰富性。 相似文献
12.
经济人假设与马克思主义经济学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孟捷 《Social Sciences in China》2008,(1):5-15
本文力图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探讨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有关资本主义生产当事人的动机和行为模式的理论。第一节和第二节分析了马克思的资本主义生产当事人概念,指出马克思分别在资本一般、竞争、以及不确定性的角度解释了资本主义生产当事人的行为和动机。第三节简略地评论了经济制度的多样性与行为模式之间的互动关系,并提出“资本主义生产当事人”这样的概念在面对制度多样性的问题时有其局限性。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社会主义观的本质属性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具有以唯物史观为基础的科学的理论体系 ,二是以实现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为其最高的价值追求。马克思对未来社会的制度设计都是服从和服务于其本质属性的。社会主义建设实践所遇到的挫折根本原因在于背离了马克思社会主义观的本质属性。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从马克思社会主义观的本质内涵出发 ,结合中国国情 ,制定出合理的、灵活多样的制度设计 ,取得了社会主义建设的巨大成就 ,实现了对马克思社会主义观的复归。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提出的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社会主义观在当代中国发展的最新理论成果 相似文献
14.
在马克思学说中,唯物主义与社会主义存在着密切的关联。如果以马克思的哲学文本为根据,并参照社会主义实践的历史经验,对此加以深入研究,就不难发现唯物主义与社会主义的深层关系及其逻辑引申意义。这在社会主义的思想渊源、实践对唯物主义和社会主义的契合作用、唯物主义对社会主义的实践规范、社会主义向人的回归等几个方面都能表现出来。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生活的时代,正是中国封建王朝走向没落、西方列强用鸦片和大炮蹂躏中国的时代,马克思对中国的局势十分关注,在他的著作中有30多篇谈到了中国问题。本文以马克思关于中国问题的论述为依据,尝试勾勒出马克思心中的“中国印象”。 相似文献
16.
民生问题的马克思主义解读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民生问题是无产阶级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问题,也是当前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面临的重大课题。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开创者都很重视民生,都把解决民生问题作为为人民谋利益的重要手段。概括和分析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的民生问题,通过马克思主义者的实践以及他们在民生问题上所取得的经验和共识,可以使我们深刻认识到:关注民生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开创者以民为本的执政思想的高度体现;解决民生问题是当前落实科学发展观与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与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7.
自20世纪80年代在北京大学讲授"后现代主义与文化理论"以来,杰姆逊的哲学思想在中国学术界颇受关注,但其哲学思想的立场和定位一直晦暗不明,称其结构主义者、后结构主义者有之,称其后现代主义者、后现代马克思主义者、后马克思主义者也有之。其实,自从杰姆逊走向马克思主义之后,他就坚持马克思主义最基本的原则和最根本的观点,特别是坚持以生产方式为核心的历史唯物主义的分析框架,并将其作为最重要的方法论基础贯穿在其对后现代主义文化以及全球化等问题的研究中。笔者认为,在这些研究中,杰姆逊作为一个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的形象早已赫然在目。 相似文献
18.
领悟马克思的解释学哲学理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某种意义上说,马克思哲学就是一种解释学哲学理论.在这一理论领域,马克思不仅先于狄尔泰完成现代方法论解释学的创立,而且先于海德格尔完成解释学的本体论转变,同时,贯穿马克思一生理论活动的是他独特的批判解释学.因此,在谈论解释学这一哲学理论时,马克思是一个无法绕过去的名字. 相似文献
19.
《Social Sciences in China》2001,(1)
TheroleandstatusofMarxistphilosophyinthe 2 1stcenturydependonhowitisperceivedbyresearchers,thewayitisexpressedand putintopractice ,andonwhetherornotitcaneffectivelymaintainitsdynamicandkeepupwiththetimes.Withtheemancipationofmindaccompanyingthereformando…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