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1 毫秒
1.
毛泽东同志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也是一位杰出的诗人。他的诗作,收在1986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毛泽东诗词选》中的,共50首,其中8首列为“副编”,以示非作者所最后定稿,或系作者原来未准备发表的。三十六年来,谈毛泽东诗词的文章数千篇,对发表较早的四十来篇作品,人们已从各个方面作过分析、探讨和评价。本文想就列在《毛泽东诗词选》副编中的作品谈谈自己的心得。事实上,要看一个诗人的本色,看诗人思想、情绪、意识和他的艺术素养、诗思、才气,也要看不经意而一气呵成的作品。 这八首诗词,我们按时代背景之不同,分三部分来谈。  相似文献   

2.
读毛泽东诗词札记庆振轩,喇敏艺自毛泽东同志的诗词结集出版以来,在近四十年的时间里,“注家蜂起”,有鉴于毛泽东同志的特殊地位,毛泽东诗词的特殊意义和艺术成就,人们从不同的角度对之进行了全面深入细致地研究和探讨。但迄今为止,有些诗词在诠解注释方面,还有待...  相似文献   

3.
徐龙年 《学术交流》2004,(11):182-185
毛泽东是一位伟大的革命家,也是一位出类拔萃的诗人。他的诗词充溢着丰富的个人情感:有铭心刻骨的夫妻儿女亲情,有经久不衰的同窗故交旧情,有摧人泪下的战友同志深情……毛泽东诗词中情感世界的展现,增添了一代伟人的亲和力。  相似文献   

4.
薛庆超 《东西南北》2011,(24):74-75
如果说毛泽东有遗嘱的话,这就是毛泽东的“政治遗嘱”。83岁的毛泽东已经清醒地认识到,发动“文化大革命”,“这事拥护的人不多,反对的人不少”。但他既没有认识到“文化大革命”的错误也无力去纠正“文化大革命”的错误了。  相似文献   

5.
如何看待古典诗歌,怎样利用旧形式 创作新诗歌,在诗歌战线上是有争议的问 题。“在很长一段历史时期,相当多的新 诗人,曾把旧体诗词同发辫小脚等量齐观,对它抱着宗派主义,采取排斥态度。”①直到五十年代以后《毛主席诗词》、《鲁迅诗注》、《郭沫若诗抄》、 《十老诗选》、《陈毅诗词选集》等公开 出版以后,“五四”以来新旧涛对立的局 面才宣告基本结束,旧体诗词在诗坛上也 就有了一席之地。 诗人臧克家极力倡导新诗应当向古典 诗歌学习,多次论述过古体诗的特点和优点。他认为古典诗歌,“构思新颖,结构谨严,想象高超,字句精炼,能够把丰富 …  相似文献   

6.
通俗小说征引作者诗集的现象较为奇特,以前学界关注较少。这一现象与小说家借诗词传名、传情有关,诗词传名是作者朴素思想的呈现,其主要原因是诗文集出版难而小说出版容易;诗词传情体现了小说家主体意识的介入,表现为将自身经历点缀于小说之中,带有自况性质甚至实录性质。该现象的小说史意义有三:明清越来越多有名望的文人关注并创作通俗小说;通俗小说题材多样化催生了通俗小说征引作者诗集的现象,同时文学风气与作家观念又制约了这一现象的发展;小说文体地位提升促进传统观念转变,出现了诗文集收录小说诗词的现象。  相似文献   

7.
毛泽东一生创作了大量诗词,这些诗词不仅是我国文学史上的瑰宝,更是研究和理解中国近现代史的重要资料,也是毛泽东历史观的艺术性体现。从这些诗词中,可以洞察出毛泽东的历史观的人民性、革命性、实用性等特征,可以使我们更深入地了解中国近现代史及中国共产党的革命史。但是毛泽东后期创作的诗词也反映出其历史观的一些局限性,研究毛泽东诗词中历史观的特征,不仅是为了缅怀伟大领袖的卓越贡献,更是要更好地继承发展毛泽东思想,以史为鉴,掌握历史发展的基本规律,用正确的理论指导"中国梦"的实现。  相似文献   

8.
粉碎“四人帮”以后,哈尔滨师大中文系教授张志岳同志,以年老多病之身奋力从事著述。不久前,他的新著《诗词论析·续集》由黑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受到古典文学研究者、爱好者的欢迎。《诗词论析·续集》共收入探讨中国古典诗词的论文十七篇,绝大部分作于1978、1979两年。这十七篇论文大体上分为两类。一类主要是“论”,“论”中有“析”,共占七篇,或则就中国诗歌总的发展趋势来探讨问题,或则就历史上著名作家屈原、鲍照、杜甫进行研究,分析他们的思想或作品。另一类主要是“析”,“析”中有“论”,侧重对某些广泛流传、脍炙人口的名篇,如杜甫的《奉先咏怀》、《秋兴八首》、《咏怀古迹》五首、《武侯庙》,王安石的《读史》七律,苏轼的两首词《念奴娇·赤壁怀古》和《水调歌头》,陆游的词《卜算子·咏梅》等,进行剖析,字句推求较多。可见,有论有析,论析结合,是该书一大特色。  相似文献   

9.
在中国共产党的高层领导人中,老一代无产阶级革命家多有深厚的古典诗词修养。毛泽东同志的诗词饮誉当代诗坛,赢得了海内外有识之士的激赏;周恩来总理《为江南死国难者志哀》不仅使同志“为之神往”(毛泽东语),更令蒋顽惊慌失措;朱总司令的诗作凝  相似文献   

10.
金振林 《东西南北》2013,(21):64-66
毛泽东有四次婚姻,他比杨开慧大8岁,在四次婚姻中,毛泽东最珍爱能首推杨开慧,他称杨开慧为“骄杨”、“我亲爱的夫人”,她也是毛泽东忠诚的件侣、革命征途中的贤内助。  相似文献   

11.
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的研究,已成为世界范围的重要课题。现已在数十个国家和地区有上百个研究机构和近万名研究者,其中美国、日本、俄罗斯和台湾在机构、人员、资料以及出版物的数量方面居领先地位,其次是英国、法国、德国和香港。据不完全统计,半个世纪以来,海外出版了1600多本著作,论文或各类报道文章逾万篇。  相似文献   

12.
毛泽东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的革命家。“在长期的革命实践中,他以宏阔的视野,敏锐的思维,求实的态度,广博的学识,并熟练地运用民族的语言形式,总结中国革命的经验,写下了大量具有中国风格和中国气派的马克思主义科学著作”,当然,也包括他的公文写作。新版《毛泽东选集》第一至四卷所收入的毛泽东的重要公文著作就有六十多篇,这些虽然都写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但仍然是我们必须经常学习的典范。研究“毛泽东与公文写作”这一课题,不但是因为这些著作所包含的基本原理、原则和科学方法有普遍意义,而且对目前和今后仍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3.
成功地运用色彩是毛泽东诗词重要的艺术成就之一,也是构成毛泽东审美理想的一个有机部分。本文就毛泽东诗词运用色彩的手法、特色和成就等问题进行了探讨和论述。  相似文献   

14.
毛泽东曾撰文《体育之研究》,形成了他早期的体育观。认为体育有“营生”、“卫国”之功能,强调体育锻炼的意志至上,提倡“三育并重”与“身心并完”。他并身身体力行,对中华民族的体育发展做出了多方面的贡献。  相似文献   

15.
龙吟诗社编的《黑龙江历代诗词选》已由黑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本书选入了由唐代渤海国到民国初年的112人的353首诗词,大体上汇集了黑龙江这块土地上有诗词创作以来各个时期的代表作品。凡入选的作品,均有作者小传,进行了注释,以帮助读者加深理解。这本诗词选是一笔可贵的文学遗产,和已问世的《黑龙江古代文学》、《北大荒的文学艺术》一样,都是我省文学建设的打基础工作。它对我们认识黑龙江的历史、民俗、文化和诗词创作,从而继承优良传统,创作社会主义新时代的文艺作品和诗词作品,都是很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16.
<正> 为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百周年,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经过几年时间的努力工作,陆续出版了一批阐述毛泽东思想,生平和业绩的优秀图书。毛泽东是一位伟人,也是一个时代的标志,他将自己的思想抱负、情感和个性烙印在中国和世界现代史上,他影响了中国和世界的历史进程,在政治、军事、文化和思想理论等方面都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中央党校出版社组织作者从不同侧面全方位地研究、宣传、挖掘毛泽东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所出  相似文献   

17.
毛泽东是中国现代史上最杰出的人物:他的思想不仅改变了中国的命运,而且影响了全世界。毛泽东之所以成功地将马克思主义运用于中国革命的实践,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他的思想中充分吸收了中国传统文化中优秀的思想遗产,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和民族思维特点。毛泽东早年受过良好的传统文化教育与熏陶,以后求学时他在传统文化的学习与研究上又下过一番刻苦的工夫。他的目的是要改造传统思想与文化,使之适应于现代,这是他毕生为之奋斗的一个目标,从毛泽东早期思想中,我们可以看到他是如何对待传统文化乃至西方文化的。本文的旨趣正在于通过对毛泽东早年的学术志向及学术立场的敷述,使人们对毛泽东的早期思想有所了解。一、“汇百家之说而成一学”的学术志向毛泽东8岁入私塾接受传统文化教育。6年以后,少年毛泽东怀着救国的志向,负笈出山求学,  相似文献   

18.
金力维 《东西南北》2011,(20):28-29
大家都说,“看”田连元的评书比“听”过瘾。他是第一位改造评书将其搬上电视荧屏的评书大家。 如今已跨入古稀之年的田连元出版《田连元自传》一书,将自己的人生轨迹镌刻其中。  相似文献   

19.
毛泽东同志《诗词三首》,以赠别、吊唁、咏史为内容,分别描述了夫妻之爱情、悲吊了战友之逝世,歌咏了历史之沧桑。诗人健笔纵横,信手挥洒,无不写得言近旨远,理至情深。品之,“诗味”醇浓,沁人心脾;赏之,“特色”奇佳,光彩照人。它们是清算林彪、“四人帮”罪恶言行的锐利思想武器,也是繁荣社会主义诗歌创作的光辉学习典范。 (一) 在毛泽东同志公开发表的诗词中,《贺新郎》一词是迄今为止年代最早的作品。词的题材和主题,是直接描述革命夫妻生活的爱情的颂歌。因此,它从内容到形式,都给人以耳目全新之感,实在弥足珍贵。 这首词写于一九二三年…  相似文献   

20.
杨守芳 《探求》2001,(4):11-13
毛泽东同志在其一生中十分重视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即“三农”问题,他关于“三农”问题的理论和实践是正确的,对我们今天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有深刻的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