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长江口及浙江沿岸海洋经济区域与产业布局优化问题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长江口及浙江沿岸海洋经济区依托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和长江三角洲经济增长极,是全国海洋经济最为发达的强势区域,将会在国家新一轮海洋经济开发进程中再造辉煌。为此,需要从理论与实际的结合上认定区域综合优势,确认区域结构优化方向,特别是为区域产业布局作出正确安排,以利于进一步优化海洋产业的成长方向;加大海洋产业结构调整力度,实现海洋经济战略升级;依托优势海洋资源开发,促成海洋优势产业格局;实施“科技兴海”战略,提高海洋产业竞争力;加强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实现海洋产业可持续发展;建立海洋资产化管理体制,为海洋经济进步提供保障。只有这样,才能使长江口及浙江沿岸海洋经济区在全国海洋经济协调发展中力拔头筹,发挥引擎功能和表率作用。  相似文献   

2.
随着海洋世纪潮的全球涌动,“实施海洋开发”已成为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项重要战略举措,需要从实际情况出发区域性地加以推进。在《全国海洋经济发展规划纲要》划分的11个海洋经济区中,辽东半岛海洋经济区居于首位,它对全国海洋经济发展负有表率作用和拉动使命;而大连作为核心城市,又对辽东半岛海洋经济区开发负有同样的表率作用和拉动使命,所以必须大力加快大连城市经济与辽东半岛海洋经济区的协调发展进程。既要认真考察大连城市经济与辽东半岛海洋经济区协调发展的有利条件和联动效应,又要认识到其中的不利因素,进而采取有效的操作对策:增强海洋开发意识,树立海洋环保观念;大力发展临海产业,调整与改善海陆产业结构;统一规划海陆经济开发,合理布局海陆区域功能;大力开发新兴海洋产业,更新传统海洋经济发展模式。只有这样,才能推动辽东半岛海洋经济区开发在全国海洋经济发展进程中力拔头筹。  相似文献   

3.
根据《全国海洋经济发展规划纲要》,辽东半岛将成为全国海洋区域经济开发、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和大连创建东北亚重要国际航运中心的重要依托。为此,必须发挥其综合优势,建设全国性的海洋经济先导区;巩固其产业优势,加快辽宁海洋经济发展步伐;做好区域开发的政策安排,加速其开发进程。  相似文献   

4.
在世界各国日益重视海洋资源开发、海洋经济迅速发展的情况下,我国开发南海资源势在必行。然而,南海资源的开发涉及方方面面的复杂问题,必须进行合作开发。鉴于南海资源开发的特殊性,其合作模式应具有多样性,如投融资、风险分摊、区域战略、政府层面等合作模式。  相似文献   

5.
环南海五国三省区海洋经济竞争力评价与合作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环南海地区以其独特的禀赋条件和战略意义,在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过程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对该地区南海各方海洋经济竞争力的研究为促进互联互通、贸易畅通以及海洋经济合作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通过对海洋经济指标体系进行梳理和解读,构建环南海海洋竞争力指标体系,应用因子分析法进行分析,并从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视角提出环南海主要国家和地区海洋经济发展合作策略意义非常重大。  相似文献   

6.
南海是解决人类食品、空间、能源匮乏的资源库,在目前海洋开发技术、制度框架约束条件下开发南海资源最快捷的方式是渔业资源开发和渔业经济产业化经营。南海渔业经济产业化经营具有渔业资源丰富、特色明显的综合开发优势,但也存在组织、资本、区位和技术等约束条件,针对南海渔业经济产业化经营的情况,宜建立以海南国际旅游岛为基点的近海休闲渔业、南海远洋休闲渔业,以广西沿海城市为基点的特色渔业养殖基地和海洋保健药品生产基地,以广东沿海城市为基点的海产品深加工、流通基地的区域产业结构,建立特色养殖渔业、远洋捕捞、流通加工服务渔业、休闲渔业层级递进的渔业产业结构体系,重点发展休闲渔业和远洋捕捞业。  相似文献   

7.
海南省是海洋大省,发展经济,就要发展海洋产业:1实施“以海兴琼,建设海洋大省”的战略”;2“积极开发南海,坚决捍卫主权”;3“琼、台携手开发南海诸岛”。  相似文献   

8.
南海问题事关中国核心利益的维护和海洋权益的确保,关系中国实现海洋强国的进程,更关联中国的生存利益和发展利益,必须合理稳妥地处置。中国应在遵守和弥补海洋法制度上作出努力,重点应在南海资源开发、保护上追求功能性和规范性目标的统一,为主导构筑和完善南海条约体系,维护南海秩序,发挥中国的作用并作出中国的贡献。为此,中国应与东盟国家之间努力寻求在南海的共同利益和合作的切入点,以共享南海资源利益,稳固南海区域的安全和秩序。  相似文献   

9.
南海诸岛历史地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最早发现、经营和管辖南海诸岛的是古代中国人.南海诸岛历来就是中国的领土.21世纪是海洋世纪,南海是我国面积最大的边缘海,我们应捍卫南海诸岛及其海域的合法权益,加快海洋资源开发的步伐,使海洋经济成为促进海南省经济发展的力量.  相似文献   

10.
21世纪是海洋的世纪 ,许多沿海国家将开发海洋资源、发展海洋经济作为增加国民生产总值的有力的战略支撑点。改革开放以来 ,海洋经济在中国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日渐提高。秦皇岛市是全国首批对外开放的十四个沿海城市之一 ,必须贯彻十六大提出的“实施海洋开发”的战略部署 ,开发海洋资源 ,发展海洋事业 ,推动海洋经济发展 ,把秦皇岛建成海上强市  相似文献   

11.
南海海洋设施渔业组织模式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邻国非法抢占中国南海岛礁资源和对资源的掠夺式破坏眭捕捞,致使中国南海渔业发展空间受限,严重影响了中国南海渔业的可持续发展。同时,邻国对南海主权的恶意挑衅,又严重威胁了我国南海渔业生产的安全。中国政府要进行南海维权,必须突出在南海的岛礁存在,发展海洋设施渔业,并探讨适应南海维权要求的海洋设施渔业的组织模式。本文设计的模式为:基于公共服务的国有公司模式,基于产业内的企业集团模式,基于产业间的战略联盟模式。  相似文献   

12.
海洋公园具备海洋保护和面向公众开展生态旅游的特性。南海周边国家和地区海洋旅游资源丰富,海洋旅游业等海洋产业是南海周边国家可持续发展的宝贵财富。论题从介绍海洋公园的概念、特征出发,论述建立南海海洋公园的意义。通过分析南海旅游合作的必要性及可能性,提出南海旅游共同合作的展望。以"海洋公园模式"的南海旅游共同合作,不影响南海争端国在争端中的各自立场,是南海共同合作由"务虚"到"务实"的深入推进。  相似文献   

13.
中国海洋产业升级对策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我国海洋业总产值占GDP比例不断攀升,海洋经济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撑。同时,也存在资源管理体制不完善、产业结构性矛盾突出、资源利用效率低下等问题。产业升级是目前制约我国海洋经济发展的核心问题。合理制定国家海洋战略、稳步推进海洋产业集聚、积极鼓励涉海企业创新是推动我国海洋产业升级,促进国民经济发展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严复是我国较早接触与传播马汉海权论者。他借鉴马汉的海权理论形成自己的海权思想,认为海权关系到国家的贫富强弱和国际地位高下;不缔造海权,陆权也只能随之丧失。他呼吁我国应在日本海、渤海、黄海、东海与南中国海海域建立制海权,规复海军,实行海上交通控制,拒敌于海洋国土之外。其建立海权具有"国振驭远之良策,民收航海之利资"的政治与经济的双重目的,体现了其海权思想和国防观由传统向近代的转变。  相似文献   

15.
对IMO数据库南海海难事故的实证分析显示,南海搜救在类型上包括政府实施的搜救、民间实施的搜救和多方协作实施的搜救三类。南海诸国迄今不存在实质意义的搜救合作。国家利益的巨大差异、国际关系的复杂多变、条约义务的不一致以及国家搜救实力的悬殊共同决定了南海搜救区域合作现阶段不具有现实可能性,因此,南海搜救机制的现实选择只能是由中国担负起南海搜救重任。为此,须增进中国政府搜救实力,激励引导民间搜救力量,同时谋求与越南、泰国、新加坡三国的有限合作。  相似文献   

16.
海洋循环经济的发展需要相应的法律体系作为保障,国外发达国家对循环经济的立法模式和制度实施均比较成功,值得我国借鉴。我国现有立法不能适应海洋经济的发展要求,需要逐步明确我国海洋循环经济立法模式,参考国际经验修改现有法律规范,构建相关制度,以完善我国海洋循环经济的立法体系。  相似文献   

17.
共同富裕是我国百年的奋斗目标,也是衡量长三角一体化战略的执行绩效的重要指标。针对长三角城市的共同富裕问题,以复合系统模型为基础,围绕地区经济发展、居民收入水平和生活、城市公共服务、社会综合发展四个要素,建立长三角23个城市和各省市共同富裕协同水平的评价体系。研究发现:在2006-2020年,长三角区域整体富裕协同度在提升,各城市的富裕有序度也在提升,但共同协同度在下降,由此提出了提升长三角一体化和共同富裕的建议:长三角城市群需合理规划和布局重点及新兴产业,加快技术和资本的集聚;突破地域思维,统一规划;构建产业、企业、人才、市场等各种资源在长三角内跨省跨市的有效流动、整合、共享。  相似文献   

18.
海洋经济是海洋文化的物质基础,海洋文化是海洋经济发展的精神动力,两者相互渗透、相互制约、相互促进。在剖析海洋经济与海洋文化内在联系的基础上,指出发展海洋文化产业是推动海洋经济与海洋文化共同发展的最有效率的路径。并结合中国海洋文化产业的发展现状与发展基础,提出积极开展保护海洋文化资源行动;鼓励企业成为海洋文化产业主体;延伸海洋文化产业链,打造海洋文化精品;加大海洋文化的宣传普及等是推动我国海洋文化产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关键举措。  相似文献   

19.
闭海或半闭海特殊的地理特征决定了人类应该更加重视在该区域的环境保护。近年来,全球合作、双边合作保护闭海或半闭海区域海洋环境的弊端日益凸显,闭海或半闭海制度为创新此区域的海洋环境保护合作提供了理论来源与实践路径。世界各国在闭海或半闭海区域的海洋环境保护合作中主要采取了三种不同的立法模式,这三种立法模式为推动南海区域海洋环境保护合作的发展、促进培育成熟的南海海洋环境科学认知共同体、选择符合南海海洋环境保护合作的立法模式以及我国在南海地区发挥区域大国的主导作用等方面提供了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20.
为保护海洋特定区域的环境,在国际法和国内法层面存在着一些特别区域制度,其中包括特殊海域制度、特别敏感海域制度、环境高风险海域制度等。我国南海地区地理环境特殊,海上交通运输繁忙,环境污染风险巨大,急需强化环境保护。引入特别区域制度,与我国既存的海洋特别保护区制度相结合,可以更有效地保护南海海域环境,并强化我国在南海地区的存在和管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