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表面上看,当前世界的经济危机是由美国房地产泡沫破灭所引发的,但根源则是现行国际货币体系.因为现行的国际货币体系存在许多弊端,不适应当前世界经济发展的需要.正是这样的弊端.使中俄两国的经济发展遭到了诸多挑战.当前的世界经济危机也给中国和俄罗斯逐步摆脱"美元约束"带来新的机遇.如果中俄两国能够立足于互利双赢不断地深化金融领域的合作,将对以美元为首的国际货币体系形成巨大挑战.使两国改革现行国际货币体系的共同原则设想不断得到实际措施的支撑.  相似文献   

2.
<正>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出现了50、60年代的繁荣、发展状况,并且经济危机的形态也发生了种种变化,出现了危机震幅变小等情况.于是有人认为战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中只有经济波动没有经济危机,仍在繁荣地继续发展.如果我们不被假象所迷惑,就应看到,西方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依然存在,不过以股份制的发展为主要原因,一改战前的状况,形成了一种消费购买力不断扩大趋势与生产相对缩小之间的矛盾,并使战前的生产过剩危机  相似文献   

3.
"政治全球化"辨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政治全球化"的意义和作用应做客观的、具体的分析,决不能估计过高.首先,国际组织和国际协调力量的发展将继续呈现复杂曲折、一波三折的态势.其次,至少在可以预见到的将来,国家仍将是"政治全球化"的根基和"政治全球化"发展过程的最终决定因素.最后,广义的意识形态的冲突和矛盾仍将是国际政治生活的一条主线.  相似文献   

4.
赵宗博 《社科纵横》2011,26(1):27-29,42
当前的国际金融和经济危机进一步暴露出当代资本主义发展模式的内在矛盾:新自由主义模式在经济运行、经济结构和社会制度各个层面上都已经表现出不可持续性;凯恩斯主义根本无法解决资本主义微观经济基础和宏观经济目标之间的矛盾,也不可能挽救新自由主义危机。资本主义发展模式是资本主义经济关系和社会关系的外在表现。资本主义发展模式的调整就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调整。在国际金融和经济危机的打击以及资本主义自我调节的双重背景下,伴随着新自由主义主导地位的被削弱,资本主义的发展模式将日益呈现出多元化的局面。  相似文献   

5.
强调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是一个老话题,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刻不容缓.国际经验表明,若不在发展方式上有一个根本的转变,则资源、环境难以支撑,经济增长难以为继.实际上,中国正式提出"实现两个根本转型"是在1995年制定的"九五"计划中,可是,10年以后制定"十一五"规划,发现这个问题完全没有解决,而且矛盾越来越尖锐,所以再次把其定为中心任务.  相似文献   

6.
全球金融经济危机与保持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章认为,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态势不会因为金融经济危机而改变.尽管金融经济危机在近期会对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带来一定的影响,但是可以从构建和谐社会、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转变发展方式、加快经济国际化进程等方面采取措施以有效化解金融经济危机的冲击,并促进中国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7.
什么叫经济危机?经济危机在资本主义发展不同阶段其表现形式有哪些变化?社会主义社会有没有经济危机?社会主义社会经济危机的原因和表现形式是怎样的,以及如何避免经济危机?等等。这在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中,有必要从理论上给以说明。一 现行的政治经济学教科书或政治经济学辞典,根据马克思和恩格斯等经典作家的论述,几乎都把经济危机定义为生产过剩的经济危机,或者说,商品生产过剩是经济危机的实质和最基本的特征。而苏联经济学家科兹洛夫等在1958年主编的《简明经济学辞典》,把经济危机的辞条干脆写成“生产过剩的经济危机”。总之,经济危机…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经济危机理论的三种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经济危机理论试图从本质层面去揭示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根源和生成机制,因而迥然有别于现代西方主流经济理论停留于现象层面对经济危机所做的种种就事论事式的解释.但由于马克思并没有提出一个系统的危机理论,他的论著只涉及危机的片段性和间接性的论述,因而对这些论述的不同解读便形成了三种不同的马克思主义危机理论,即"生产失调论"、"消费不足论"和"利润率下降趋势论".这三种理论观点鲜明,各有理论特点,但均未能构筑一个能够解释危机发生内在机制的可论辩的统一的马克思主义危机理论.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通过对资本主义生产、流通、消费、分配过程的分析,揭示了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根源在于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战后日本出现了16次经济周期波动,本质原因在于现代日本资本主义的固有矛盾。战后日本经济周期波动出现了一些新特点,如周期缩短、周期波动幅度缩小、多种周期形式相重叠、在中周期视角下的扩张期延长与长周期视角下的慢性衰退延长等等,究其原因,在于固定资产频繁更新与设备投资频度加快、技术革命与技术创新迅猛发展以及政府对经济运行的深度干预。"安倍经济学景气"成为战后第二长的经济景气期,但"无实感"成为其最大的特征,长期低迷和慢性衰退依然是日本经济发展的主要基调。  相似文献   

10.
"一带一路"倡议是世界性的经济革命,是国家级顶层设计,也是国际经济、国际贸易等专业学生拓展国际视野、提升战略思维的重要课程.该文根据重师商院建设"一带一路"课程中所做的思考、探索,分析以下三个方面内容:一是高校开设"一带一路"课程与研究的必要性;二是从课堂到实践,积极探索"一带一路"课程的实施,包含课堂教学、课程考试、课程推广、游学实训等四个方面;三是"一带一路"课程建设的初步成效和培育涉外人才取得的效果.通过分析可知:"一带一路"进课堂,拓展了学生国际视野、促进了特色学院发展、提升了涉外人才质量,为地方经济的发展提供了人才支撑,同时也实现了地方高校服务地方经济的使命要求.  相似文献   

11.
十多年以来,世界经济危机威胁着全人类的社会制度和经济制度的基础,引起了舆论对世界未来的关注。这场危机不只波及资本主义国家,同样也波及社会主义国家,因此是一场世界性的危机,而且带有文明危机的性质。确实,这场经济危机还引起了政治危机,内战、无政府主义行为、恐怖主义行为和其他方面的不安,这一切又引起了世界经济发展的全面混乱,尤其是在工业化国家。在这种情况下,试图预测世界经济的未来,从原则上说要冒极大的风险。有许多本身的和外来的、本国的和国际的可变因素极大地妨碍着决定国际经济增长的主要国家国民收入总额的增长。  相似文献   

12.
谁是当今世界格局之主导者?战争由谁发动?宏观种族价值由谁评判?谁在前台代理?谁又隐身幕后?是大国?是国际组织?是金融僭主集团,还是古老的宗教智者?随着此次全球经济危机的不断深化,当前国际政治结构中的深层次矛盾日益显现,正在引发世界格局的重大调整。在此过程中,各宗教集团、跨国金融资本、政治军事组织究竟起了什么作用?  相似文献   

13.
关于资本主义社会矛盾的实质,马克思认为是生产的无限扩大和以无产阶级为主体的国民购买力不足之间的矛盾,也就是供给与需求的巨大矛盾。经济危机和金融危机的不断爆发,由此产生了解释这种经济现象的多种经济周期理论,包括凯恩斯主义、货币主义、供给学派和金融创新实践。本文探讨了金融危机的本质,指出其根本的解决之道是形成有效需求;同时还介绍了西方国家的一些有益的尝试,以及中国实践的新经验。  相似文献   

14.
日本与欧美各国之间的摩擦表面上看是贸易摩擦和经济摩擦,其根源在于日本社会的体制和结构.只有改革社会结构,才能消除这些摩擦.如今,贸易摩擦已超出国际"经济"的范围,属于国际"政治"问题.作为经济大国的日本,应从国际政治方面来理解经济摩擦.为了避免在国际上处于孤立地位,需要改变各种国际结构.  相似文献   

15.
据南斯拉夫《经济学家》季刊1981年第3期报道,第三世界经济学家联合会第二次代表大会于1981年4月26日至30日在哈瓦那召开,这次代表大会的题目是:《国际经济危机及其在第三世界的影响》。来自102个国家的约650位学者参加了会议,其中三分之二以上(429位)来自拉美国家。会议组织者还邀请了东欧国家的约30名代表和经济合作和发展组织国家的共产党和其他左派运动的35名代表,以观察员身份出席了会议。代表大会的活动分全体会议、其次是4个委员会和9个圆桌会议进行。卡斯特罗和诺贝尔奖金获得者G.米尔达拉在全体会议上讲了话。第一委员会讨论的题目是《国际经济危机和第三世界》。东道国的主要代表和会议主持者G.皮诺斯·桑多斯在题为《资本主义的经济危机与第三  相似文献   

16.
中国改革开放进程的深入和国际市场的国内化、国内市场的国际化,深刻改变了中国企业的生存与发展环境,也对中国企业的经营与发展提出了更严峻的挑战.尤其是2008年由金融危机引发的全球经济危机,使中国外向型经济受到严重影响,2009年中国对外贸易总额比上年下滑两位数以上.  相似文献   

17.
1988年,我国经济生活中出现了明显的通货膨胀和各种混乱现象。如何正确分析和实事求是地说明这些问题已成为增强改革信心,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焦点。本文试图运用经济危机的理论对通货膨胀和各种混乱现象进行探讨和阐释。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客观上存在经济危机按马克思列宁的经典经济理论,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特有的经济现象。其实,社会主义也存在经济危机。二次世界大战后的40多年里,大多数社会主义国家都发生过经济危机。1956年的匈牙利事件,1968年的捷克斯洛伐克事件,1972年延续至今的波兰工人罢工事件无  相似文献   

18.
"脆弱性相互依赖"是"不对称相互依赖"关系的典型特征,然而人们对于这一概念的运用和解释却存在着分歧,如有的学者将"脆弱性相互依赖"与"依赖"等同起来;在"脆弱性相互依赖"与"权力"的作用等问题上也存在分歧。正确理解"脆弱性相互依赖"对于认识当代国际关系的复杂性具有重要意义。一方面,各国之间存在"相互依赖"关系,因而各国之间存在着国际合作的可能性;另一方面,这种"相互依赖"又是"脆弱"的,意味着双方处于一种不平等的地位,双方的获益和付出的代价也是不平等的,这也决定了各国之间也存在着利益的矛盾和纠纷,甚至引起冲突的可能性。因此,如果过分夸大"相互依赖",则会认为"国家间利益矛盾和冲突已经过时了";如果过分夸大"脆弱性",则会认为世界仍然处于潜在的"战争状态"。  相似文献   

19.
"凯恩斯主义"自本世纪三十年代出笼以来,一直被资产阶级吹捧为什么"凯恩斯革命",当作医治资本主义经济病症的"灵丹妙药".然而实践表明,采用凯恩斯主义不仅不可能避免经济危机,反而激化了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使危机严重起来.近年来,美国资产阶级经济学派为了进一步挖掘凯恩斯的武库,提出重新评价凯恩斯,认为他的《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还有一些"新的分析因素"遭到了忽视,企图把凯恩斯主义推进一步.对于美国资产阶级经济学界这一新的倾向,《每月评论》(1977年4月)发表了这篇专论,予以驳斥,指出企图用凯恩斯主义去挽救资本主义危机只能是一种"幻想与错觉",而真正的解决办法是,出现"一个为使用而生产取代为利润而生产的社会".对凯恩斯主义的批判,提到了这种原则高度,反映了美国激进经济学派的激进观点,是值得我们注意的.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从研究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矛盾运动中,揭示和发现了剩余价值规律。他同时发现了资本主义生产是无政府状态的。由于社会化大生产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的矛盾,必将导致生产关系同生产力发展的不可调和的矛盾,资本主义必然灭亡便成为历史的结论。马克思同时预言,未来的社会主义经济,在实现公有制以后,将不再有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价值规律不再起作用,人们可以自如地在生产、交换、流通、分配过程中,通过严格的计划,使其经济按比例地发展,并将彻底摆脱由于资本主义经济的无政府状态而频频出现的经济严重比例失调和经济危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