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马克思主义文明理论的新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主义文明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学说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十二大集全党之智慧,运用马克思主义文明理论,全面总结了我国文明建设的经验教训,郑重提出了“我们在建设高度物质文明的同时,一定要努力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伟大战略任务,对我国社会主义社会两个文明的建设指明了方向,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文明理论。  相似文献   

2.
党的十二大报告指出,在促进社会主义经济的全面高涨、建设高度的物质文明的同时,要努力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并从理论上作了深刻的、完整的科学论述。这既是对科学社会主义学说的继承和发展,也是对马克思主义文明观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主义文明理论新探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马克思自然-历史观视角下的社会形态的社会结构与社会生活的四分法为社会主义的物质、政治、精神和生态文明有机统一奠定了科学基础.马克思主义四大文明理论主要是指:马克思恩格斯是全面发展文明观的理论先驱,我们党三代中央领导集体提出了社会主义物质、政治、精神和可持续发展文明的光辉思想,科学发展观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论是马克思主义四大文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理论的重大发展.  相似文献   

4.
借鉴资本主义的一切文明成果为社会主义服务,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理论观点。在新的时代条件下,邓小平科学地继承了这一思想,系统地提出了借鉴、利用资本主义文明成果的内容和形式。借鉴利用资本主义文明成果为社会主义服务思想是邓小平理论中极富特色的组成部分之一,是邓小平结合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实际,对历史和现实进行深入理论思考的结果。所以我们要认清这一理论的时代价值和这一理论留给我们的启示。  相似文献   

5.
党的十二次代表大会把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任务提到战略的高度,确定了党在这个问题上的理论观点和行动方针。在纪念马克思逝世一百周年之际,研究和阐明马克思主义与文明的关系,掌握马克思主义的文明观,对于深刻理解我们党提出的两个文明建设的理论是有很大帮助的。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观的新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金侠 《兰州学刊》2004,20(1):50-51
生态文明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题中应有之义。我们党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下 ,在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实践中 ,建构了科学的、系统的生态文明观。生态文明观的建构不仅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而且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主义关于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基本原理首次科学地揭示了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文明主体力量。马克思、恩格斯、列宁在许多著作中都对这一基本思想作过原则性论述 ,我们不妨称其为马克思主义的文明主体思想。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和建设实践中又对这一思想进行了丰富和发展。专门和系统地研究关于文明主体的思想 ,对经济全球化背景下认识文明主体自身发展规律 ,从而充分开发和利用人力资源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8.
论制度文明     
文明作为人类社会进步与开化的状况,它是通过社会生活的几个基本方面表现出来的,它不仅表现在社会物质生产和生活、社会精神生产和生活这两个基本方面,同样也表现在社会制度的进步这个基本方面.这在实际的社会生活中是无可置疑的.在马克思主义经典文献中,既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思想,也有制度文明的思想,而且都是极为丰富的.提出并研究制度文明问题,尤其是社会主义制度文明问题,有利于我们全面地了解马克思主义的文明观,有利于我们真正把握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辩证关系,有利于保证社会主义文明建  相似文献   

9.
佟维 《兰州学刊》2008,(Z1):33-35
生态文明的崛起是一场涉及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的世界性革命,是不可逆转的世界潮流,是人类社会继农业文明、工业文明后进行的一次新选择。生态文明建设是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的内在要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内容,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质是"人与自然协调发展"。党的十七大报告从社会发展的战略高度提出要"建设生态文明",标志着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又一个新发展,也是对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的科学诠释和运用。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社会和谐的必然要求和重大战略任务。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包含着极其丰富的内容,它从各个方面揭示社会有机体的发生发展和历史面貌。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还包括着它的社会文明观。社会文明观是唯物史观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它的根本观点的贯彻。所谓社会文明观,就是对社会文明的本质和历史作用,社会文明的结构、社会文明发展的一般规律的根本看法。研究马克思主义的社会文明观,对于我们建设社会主义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有现实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人类文明现象的产生与发展,不断地引起研究者的关注。他们探究其本质,追索其根源,分析其结构,指明其作用,从而提出了不少有价值的见解。这里涉及了科学的文明观这一重要问题,它是建立各种科学的文明学理论体系的基本前提。要建立科学的精神文明学或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学的理论体系,进一步研究科学的文明观这一理论导向是很有必要的。科学的文明观,在当代,就是马克思主义的文明观。马克思、恩格斯奠定了它的理论基础并为后来的马克思主义者所发展。马克思主义的文明观是我们分析和认识人类社会文明现象的根本观点和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12.
董嫱嫱 《兰州学刊》2006,3(7):194-197
建设高度的生态文明,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在我国高等教育中加强生态文明教育,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和价值。用什么样的思想指导我国高校中生态文明教育是加强生态文明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观第一次科学地回答了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并构成了生态文明教育的指导思想。因此应当将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观作为我国高校加强生态文明教育的指导思想。  相似文献   

13.
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这是对马克思主义文明观的丰富和发展,是我们党在新的时代总结实践经验基础上的理论创新.  相似文献   

14.
生态文明要解决的最根本的问题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问题,生态文明建设目标的提出意味着人的交往实践目标和方式的根本性调整.从把握生态文明价值观与交往实践观的结合点入手,可以看出,马克思主义交往实践观体现的是主体-客体-主体的关系.在当代,这一理论要求我们致力于构建人与人、人与自然之间的生态关系.马克思主义交往实践观创造出了三重评价机制,即自我评价、对中介客体即生态环境的评价、主体际互相评价.三重评价机制是评价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标尺.只有把马克思主义交往实践观应用到社会主义生态文明中,我们的生态文明建设才不会迷失方向,才能够更好地整合社会的各种关系,实现人与人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这一代与下一代的和谐,从而,实现社会主义社会的和谐.  相似文献   

15.
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在社会主义文明建设方面,提出了一系列极其重要的理论原则和根本方法,对社会主义文明理论作出了重要贡献。下面就三中全会以来党对社会主义文明理论的贡献,从几个方面试作一些探讨和说明。一、对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的概念进一步作了科学的阐述。文明这个概念,是中外文献中广泛使用的,但是含义很不统一,即使在马列主义著作中也往往从不同的角度加以使用相说明。党的十二大报告,用马克思主义观点,明确而科学地解释了物质文明和  相似文献   

16.
文明类型论纲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与改革开放的成就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相比,马克思主义基础理论的发展显得远远落后.基础理论面临的任务是"科学革命"和"范式"变换.要完成这一创新任务,必须与时俱进,转换理论视角--从过去研究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对立)的视角转向研究文明类型的视角,从中弄清楚中华文明的类型、特征和发展规律,弄清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地位.主导性整合要素是划分文明类型的根据,据此可以把世界现存主要文明划分为宗教主导型文明(印度文明)、政治主导型文明(中华文明)、经济主导型文明(西方文明)等类型.不同文明有各具特色的社会历史发展阶段,有各自在发展过程中容易出现的偏向和问题.从发展趋势看,宗教将逐渐失去主导性整合要素的地位和作用;同时,不同文明类型之间将逐渐趋近.文明类型研究对马克思主义基础理论的与时俱进具有重要作用,也对继续推进改革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7.
世纪之交 ,文明问题日益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为了更深入地探讨文明问题 ,特别是 2 1世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明的若干理论和实践问题 ,山东省科学社会主义学会于 2 0 0 0年 1 2月在聊城召开了“2 1世纪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明”理论研讨会。现将本次会议所涉及的主要问题及提出的观点综述如下。一、关于马克思主义的文明观与会学者认为 ,研究人类文明发展的历史规律、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明必须以马克思主义的文明观为理论指导。马克思主义创始人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 ,在分析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时 ,对人类…  相似文献   

18.
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人们都知道这是我国人民在新的历史时期里的一项最基本的任务。但是,我们怎样才能搞好社会主义两个文明的建设呢?近几年来,许多同志着眼于国内、着眼于中国自身的文明及其发展,进行了理论上的有益探讨,这无疑是很必要的,也是我们研究这个问题应有的基本着眼点,不过我觉得仅仅这样考虑问题,似乎还是不够的,马克思主义的辩证法告诉我们,任何事物及其发展都不是孤立的,而是处在同周围事物的普遍联系之中的。同时,人类社会的文明发展史也表明,各国的文明从来都是在  相似文献   

19.
于波  王员 《江西社会科学》2019,39(10):204-212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明建设具有多维度的现实指向,涉及民族文明、世界文明、社会主义文明、资本主义文明等不同领域,是对传统社会主义文明与现代资本主义文明的一种总体性反思,是对东西方文明基础上的旧有文明形态的一种扬弃与超越,能为人类文明的整体进步提供积极启示和路径参考。中华民族文明复兴、亚洲文明高地再创、社会主义文明复合和世界文明秩序重构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明的四重蕴涵,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明建设是一种文明论意义上的综合性创造,能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和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一种公共主义的文明观指引,具有21世纪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文明观的深厚蕴涵。  相似文献   

20.
《理论界》2016,(11)
有机马克思主义与生态学马克思主义是当下在生态文明研究方面值得重视的两种思潮。有机马克思主义倡导马克思与怀特海的联姻,把"现代性"看作生态危机的根源,主张一种基于共同福祉的有机整体的价值观念,并提出了建设生态文明的核心原则和实践措施。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立足于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把生态危机的根源归因于资本主义制度,希望建立生态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进而从根本上解决生态危机。对这两种生态文明思想的比较研究可以拓宽我们的理论视野,为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有益的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