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新疆吐鲁番传统聚落人居环境具有特殊性、典型性,是当地人们进行各种社会活动和生活的场所.其“空间”模式已跨越了单纯的建筑功能划分,呈现出当地民族人居文化的演进,是区域性经济、文化、社会、心理等各类因子的综合体现.本文以考古资料、历史文献及田野调研为依据,从多角度分析思考区域性人居建筑环境体系,溯源吐鲁番传统聚落人居空间模式的成因及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2.
《江西社会科学》2016,(11):231-237
城镇化背景下传统文化融入人居环境成为一个"生活┼"的新语境,受现代工业设计思想和标准化的影响,许多城镇被克隆和模式化,产生了经济效应与居住者心理需求的矛盾、生活空间与城市文脉之间的矛盾、求新与传统人居文化之间的差异。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与"魂",将这些基因和精神根植于现代人居设计和建设之中,具有很高的时代价值;利用后现代主义的城市文脉观来协调人与建筑的关系、城市人居与传统文化习俗的内在联系;从人文、历史的视角研究人居群体,利用隐喻观手法将传统文化作为词汇,隐喻于点、线、面、空间、质感、色彩之中;最后用物元观的维度将人居、传统文化、文脉抽象成一个三元集合,用可拓工程方法分析传统文化与人居的关联度,用优度寻找一个合理的融入方案,构建现代人居环境系统。  相似文献   

3.
科学发展观与南京人居环境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居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和人类与自然进行物质交换的地理空间,也是衡量人类社会进步与文化发展的重要标识,应将科学发展观与人居环境建设紧密联系在一起.文章对人居环境的相关概念进行了分析与探讨,在人居环境尺度链中选择了城市尺度作为研究层次,对南京市区人居环境的自然子系统、建筑子系统、社会子系统及网络子系统的现状及问题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一些优化措施.  相似文献   

4.
皖南古徽州大地遍及的千年古寨,不仅具有错落有致的徽派建筑,而且有着依山傍水的优越位置和古树参天的绿色水口,浓郁的文化风韵和幽雅的生态环境,构筑了历史文化区域独特的人居仙境,成为世人探秘人居环境的科学标本。  相似文献   

5.
吴宗友 《江淮论坛》2011,(1):114-118
堪舆文化是中国先民在长期生产与生活实践中所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人居环境学.经由两千余年的传承,直至今日它依然在汉文化圈的“民间”有着重要影响。其核心是,在人居环境的营造过程中,对自然环境和社会文化作出基于民间信仰的生态分析、地形分析、区位与方向分析.以实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文化之间的积极互动。文章引述了西方具有重要影响的学者评价中国堪舆文化的代表性观点,较为深入地分析了堪舆文化所蕴含的深层生态学思想,最后从学理层面回答了如何对待这份特殊的文化现象。  相似文献   

6.
数字乡村建设与生态环境治理交叠派生出的充沛政策势能为数字赋能农村人居环境有效治理奠定了坚实的制度基础。围绕数字赋能农村人居环境治理的运行机制、价值意蕴、偏差审视、优化路径等四重逻辑维度展开立体解析。在深描数字赋能农村人居环境治理运行机制的基础上,系统刻画了数字赋能农村人居环境治理的多维功能,并从“理念迟滞:传统治理思维的滞后性约束”“结构失衡:治理主体之间的合作性缺失”“技术鸿沟:城乡二元分割背景下的数字基础孱弱”“制度异化:数字赋能农村人居环境治理的保障力度式微”等四个方面深度审视了数字赋能农村人居环境治理的实践困境,进而提出文化驱动,推动农村人居环境数字化治理的理念升级;结构重塑,激活数字赋能农村人居环境治理的内生动力;技术适配,推动数字赋能与农村人居环境治理深度契合;制度优化,重塑农村人居环境数字治理的多重保障等数字赋能农村人居环境治理的效能提升路径,以期促进数字技术更好地融入农村人居环境治理,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数字赋能农村人居环境治理方案。  相似文献   

7.
《江西社会科学》2014,(11):61-65
城市人居环境系统是一个动态不断变化的复合系统,"压力、状态、响应"框架下的人居环境系统揭示了城市中人与环境之间通过"原因、效应、响应"的不断循环而达到改善人居环境的目的。通过阐释人居环境PSR概念系统,构建PSR框架下城市人居环境评价指标体系,以江西11个地市为例,对其2009—2013年的人居环境质量进行了总体评价。研究结果表明:公共服务与基础设施资金投入偏低是影响江西城市人居环境质量提升的最大障碍因子,其次是工业"三废"的排放;改善江西省城市人居环境质量的主要路径是以政府为主导,增加投入,改善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推行清洁生产,发展循环经济。  相似文献   

8.
本文首先对南京人居环境现状进行了分析,认为南京人居环境建设有着良好的经济、社会、自然基 础,并指出南京距离优良人居环境的差距。最后针对现状提出了优化南京人居环境的几点思考。  相似文献   

9.
中国管理环境的特殊性在于"内容与形式"、"质量与宣传"不一致的二元形态,这种特殊性源于历史文化、人口环境和社会环境因素所构成的机制作用。由此,中国情境管理既要应对复杂人口环境对组织的挤压、渗透和影响,又要应对渗透进骨子里的文化传递影响,亦即传统文化作为亚文化结构因子的观念意识、思维模式、心理惯习和行为方式的韧性约束与隐性支配。或者说,基于中国文化所形成的思维模式和行为方式具有典型的"暧昧"特征,暧昧文化与暧昧法则控制了组织所谓知行一致和表里如一的表达方式,支配了非正式组织的利益取向和私下行为。  相似文献   

10.
郭嫄 《南方论刊》2012,(7):56-58
"微时代"改变了人们传统的信息交流方式、人际沟通方式、文化表达方式、社会行动方式,进而改变着思想政治工作的舆论环境、文化环境、社会心理环境,给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了挑战。适应"微时代"发展需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方式上的创新的同时,也应强调内容和观念上的创新。  相似文献   

11.
陈燕 《南京社会科学》2004,(194):243-247
本文首先对南京人居环境现状进行了分析,认为南京人居环境建设有着良好的经济、社会、自然基础,并指出南京距离优良人居环境的差距.最后针对现状提出了优化南京人居环境的几点思考.  相似文献   

12.
道教聚落生态思想初探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道教在致力于天国世界构建的同时,也致力于现实人间仙境--洞天福地的营造和理想人居环境--生态聚落的选择和建设.前者以神仙思想为基础,将洞天福地大置于名山大山之中.这里树木葱茏、环境幽雅,既是神仙居住之所,也是道士修道成仙之地.后者以"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为基础,提倡和选择临水背山、阳光充足、交通方便、供排水通畅的理想人居环境.两者共同形成了独特的道教聚落文化.当然,这种文化中所包含的一些不健康、迷信、落后、愚昧内容应加以摈弃.  相似文献   

13.
农村人居环境支撑系统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人居环境支撑系统是农村人居环境的一个子系统,为了对其做出客观评价,应在遵循指标易获取性、灵活性、整体性、层次性和可操作性原则的基础上,构建评价指标体系,提出应从农村人居环境支撑系统包括的基础设施、交通、通讯和物质规划四个方面设置22个指标综合反映农村人居环境支撑系统的整体建设状态或水平。  相似文献   

14.
随着经济的发展,世界上很多国家已经完成了城市化的进程。在城市化趋势越加明显的中国,人居环境的建设正在不断地发展中,我们需要了解目前人居环境的发展现状。通过对研究道萨迪亚斯"人类聚居学"理论的研究,对中国大城市的人居环境进行探讨,力图找到适合中国大城市人居环境发展的方式。  相似文献   

15.
抚顺新农村人居环境改善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威 《理论界》2007,(7):106-107
解决农村人居环境问题,是新农村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缩小城乡差距,促进城乡协调发展的重要途径。本文就抚顺农村的特点及农村人居环境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些关于改善抚顺农村人居环境的对策思考。  相似文献   

16.
战略文化对国家战略决策的影响作用已得到普遍认可。中国传统战略文化具有和平主义理念、不懈追求统一和"义战"、"慎战"特征,并在新的时代境遇下发生着嬗变,逐步形成了"和谐世界"理念、因地制宜的统一观和新安全观等当代中国战略文化。当代中国战略文化将随着国内外战略环境的变化而不断发展,在保障国家安全、实现和平发展上发挥着无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村庄是农村居民的生活空间,持续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建设美丽宜居的和美乡村,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一环。文章以空间理论为学科基础,以“结构—情境—行动”为分析框架,基于乡村空间的分散性、复杂性和交互性等特质,系统探讨农村人居环境空间再造的整体变迁和实现机制。从四维圈层的空间结构来看,农村人居环境的四类空间再造并非呈现线性发展逻辑,而是彼此交织、互构共生。当然,在不同的空间情境中,农村人居环境的空间再造又遵循相应的行动逻辑,从而共同形塑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整体效能。因而,开展农村人居环境的空间再造研究,对于进一步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和乡村建设行动,促进城乡融合发展,构建新型城乡关系,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8.
建设性人居环境是生态性和审美化和谐一致的环境,是人的健康生存并与自然良性互动的环境。人居环境生态化内涵居住条件生态化和城市环境生态化,是在自然与艺术的统一中趋向生态审美化的环境构成。审美化的城市人工自然环境是建设性城市生态构成的主要内容,也是人居环境审美化的主要表现。人工自然环境需要绿色情境的生态支持系统,必然要成就人们从事诗意化生存的居所。  相似文献   

19.
2 1世纪是优化人类居住环境的时代 ,世界各发达国家和地区都十分重视营造最佳人居环境。社会主义中国如何营造最佳人居环境 ?本文提出应用“山水城市”的理论 ,指导城市设计。以国际花园城市杭州为例 ,有得天独厚的自然、历史条件 ,可以营造最佳人居“新天堂”。  相似文献   

20.
城市人居环境研究是城市地理学与区域地理学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本文从国内外研究着眼,综合国内外学者对人居环境评价体系构建的研究成果,结合茂名城市发展总体目标,提出在进行茂名城市人居环境指标体系构建时,主要把握研究目的,研究核心,研究原则,研究特色等四个要点,以期为加快茂名人居环境发展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