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王爽 《中国民族博览》2016,(20):202-203
巴赫金在他的著作《陀思妥耶夫斯基诗学问题》中提出了狂欢化理论,即文学的狂欢化和双重性,这在当时引起很大轰动,这一理论也被称为世界文学领域的重大发现.英国作家戴维·洛奇曾深入研究巴赫金的理论,并运用在自己的创作中;美国作家约瑟夫·海勒的作品也是黑色幽默加狂欢化风格.这两位作家都是英美文学领域的带头人物,以巴赫金的狂欢化文学存在论解读两位带头人物的作品,就可以理解狂欢化文学的基本特点.  相似文献   

2.
李劼人和张资平的小说都以三角或多角恋爱的故事模式阐释了基督教在与中国传统文化和西方自然主义的碰撞中遭遇消解和异化.基督教"原罪"与"赎救"的理论与自然主义思想在中国文化氛国中呈现了竞争的姿态;基督教与中国传统文化也产生了冲撞,在这些碰撞与竞争中基督教遭遇了消解和质变.  相似文献   

3.
本文简要地讨论了两个方面的问题一,关于"双泛"、"三个主义"的一些理论问题;二,关于新疆周边安全形势的评估.  相似文献   

4.
巴赫金在他的著作《陀思妥耶夫斯基诗学问题》中提出了狂欢化理论,即文学的狂欢化和双重性,这在当时引起很大轰动,这一理论也被称为世界文学领域的重大发现。英国作家戴维·洛奇曾深入研究巴赫金的理论,并运用在自己的创作中;美国作家约瑟夫·海勒的作品也是黑色幽默加狂欢化风格。这两位作家都是英美文学领域的带头人物,以巴赫金的狂欢化文学存在论解读两位带头人物的作品,就可以理解狂欢化文学的基本特点。  相似文献   

5.
米兰 《中国民族博览》2016,(22):191-192
克里斯蒂娃是法国最具代表的女性主义者,她所提出的异质论使其被称作"超越女性主义"的新女性主义思想家.法国女性作家一直以来也在用文学作品响应着一代代女性主义者的号召,宣扬着她们的理论主张.本文将以法国女作家芭贝里的小说《刺猬的优雅》中的人物为研究对象,挖掘人物的异质特征,探讨其对二元论下男性中心主义和女性优等论的解构意义.  相似文献   

6.
刘钰 《中国民族博览》2016,(24):212-213
易卜生的代表性戏剧《玩偶之家》塑造了五四后中国女性解放的符号人物——娜拉.鲁迅在1923年的一次演讲中提出"娜拉走后怎样?"的问题,并给出了"不是堕落,就是回来"的悲观回答.两年之后,鲁迅在小说《伤逝》中将他理解的答案再次进行了详细的描摹,展现一个"造人"神话的破灭.而胡适,作为易卜生主义的首倡者,1919年3月发表了中国第一部现代戏剧《终身大事》,描写一个看似开放民主实则有多重思想桎梏的家庭,并通过主人公的成功逃离展示了争取婚姻自主的可能性,提出了易卜生主义就是真正的健全的个人主义的观点并对其进行了仔细剖析.从这两部同一时期发表的小说与戏剧中,我们可以分析出胡适和鲁迅对易卜生主义的不同解读.  相似文献   

7.
菲利普·罗德(Philip G.Roeder)在1991年发表的<苏维埃联邦政治与族群动员>("Soviet Federalism and Ethnic Mobihzation")②一文中,提出"族群联邦主义"理论,以制度主义的理论视角对苏联解体进行分析.在该论文的基础上,他在这篇<民族国家的胜利:苏联、南斯拉夫和捷克斯洛伐克解体的教训>("The Triumph of Nation-States:Lessons from the Collapse of the Soviet Union,Yugoslavia,and Czechoslovakia")中,从苏联和南斯拉夫等前社会主义国家的"民族制度"入手,提出了"区隔化制度"这一重要概念.  相似文献   

8.
国际移民企业特别是那些在城市经济中从事服务业的小企业,很多都是高度性别化的."并行嵌入"理论是一个基于"多重嵌入"理论和"跨国主义"理论构建的新分析框架.基于该框架,以纽约市华裔美甲行业为个案,研究发现纽约华裔美甲行业中业已存在的性别化模式不仅受到个人的社会经济背景和家庭因素的影响,也与中关多层次的社会与经济因素、政治与制度因素产生互动.  相似文献   

9.
勾勒林白从"巫女"到"民女"的转型,并总结其小说创作变化的内容和不变的内核.认为进入新世纪,林白的写作发生了较为明显的转变.从<一个人的战争>到<玻璃虫>、<说吧,房间>,再到<万物花开>、<妇女闲聊录>,林白的小说创作内容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但是其女性写作的立场和女性言说的姿态却始终如一.  相似文献   

10.
社会学界目前存在着一种将多元文化主义视为推动社会碎片化的话语。根据社会学理论对多元文化主义(或民族/文化多元主义)进行情境化解读,厘清以不同社会凝聚为基础的多元文化主义概念化方式。选取过去的三四十年间,加拿大和欧洲主要社会学家的体现了碎片化多元文化主义的作品进行分析。不仅对多元文化主义碎片化观点进行描述,同时还采用"知识社会学"的方法对其观点进行分析。最后讨论并总结了这些论点在政策上可能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动物散文大致可分现代意义、传统意义和寓言体三大类型.现代意义的动物散文又有体现生态主义思想和宣扬动物解放理论的两种.现代意义和传统意义的动物散文主要特点是"兽形兽语",而寓言体动物散文主要特点是"兽形人语".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随着设计风格的多样化,深受禅宗文化影响的极简主义设计可谓设计界的一淙清流,以简约而不简单的形式涤荡着人们的心灵,影响人们的生活理念和审美观念,并推动设计向至美的境界发展.文章分析极简主义设计的精神内涵和它对禅宗文化的传承,以及"中国风味"极简主义设计在日本极简主义影响下的发展现状,阐释极简风格在设计中如何将传统文化、人文情怀通过空间、色彩、媒介为人们呈现简约的艺术"张力".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从分析国内某些学者提出的民族问题"去政治化"等观点切人,指出这种观点不是原创,而是美国学者杜赞奇提出的民族问题"复线历史"的翻版;从晚清两种民族主义思潮的考察分析展开,指出晚清维新派、立宪派民族观的内核并非所谓"文化主义",实质是穿着文化外衣的政治化的西方民族国家理论--将清王朝从"帝国"转化为"现代民族国家";指出"西方民族国家理论"、"国族-族群"论、"民族问题去政治化"论等不适应中国.  相似文献   

14.
田野考察是人类学最重要的研究方式之一.做好田野考察既要"入乎其内",又要"出乎其外".通过互相调查、摆正"自我"与"他者"的立场定位、抛却文化等级主义思想、减少"观察者效应"等方法进入田野.田野考察的最终目的是弄清事实真相、摸清规律,通过走出"他者"、反观"自我",实现科学性与价值性、共性与个性的辩证统一,重视理论的价值,走出田野,促进人类学向着日臻成熟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5.
克里斯蒂娃是法国最具代表的女性主义者,她所提出的异质论使其被称作"超越女性主义"的新女性主义思想家。法国女性作家一直以来也在用文学作品响应着一代代女性主义者的号召,宣扬着她们的理论主张。本文将以法国女作家芭贝里的小说《刺猬的优雅》中的人物为研究对象,挖掘人物的异质特征,探讨其对二元论下男性中心主义和女性优等论的解构意义。  相似文献   

16.
二战之后,西方各民族国家中产生了大量外来移民群体.这些外来移民群体和其他少数族裔群体不断从内部向西方各民族国家提出权利要求.这使西方各民族国家不得不放弃"单一民族"的民族国家建构模式以及同化政策,转而采取更为宽容的多元文化主义政策,以满足各族裔群体的权利要求.此举引起了很多人对民族国家会走向衰微和终结的担心.但事实上,民族国家并没有走向终结.其原因在于,多元文化主义政策本身就是民族国家在全球化的背景下进行重新建构的方式.它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少数群体的权利要求,促进了多元文化国家内部的整合,使得民族国家的建构更为深入.  相似文献   

17.
"城中村"是现代化、城市化进程的结果。随着生产环境的改变,"城中村"文化空间也开始蜕变。村落文化的失落,既是村民的自我逃离,也是城市文化中心主义对村落文化的消解;不仅会导致城市文化生态的失衡,同时也由于城市的同质化管理而引发原住民传统文化心态的失落。因此,必须把握"城中村"民俗文化的未来走向,探讨适应新的社区和谐的柔性、异质化管理的理念和模式。  相似文献   

18.
当下的设计已经走入了"速食化"的时代,伴随着中国巨龙经济的腾飞,中国设计市场势必引领全球的设计风向.但是,在面对设计是该遵循"速设计"还是该选择"慢设计"时,设计人仍面临着困惑.此文从辩证和发展的角度对"速食化设计"和"慢设计"进行对比、分析.进而对未来中国更适合何种设计理念做出有益的讨论.  相似文献   

19.
<我们是谁>的作者亨廷顿认为,美国的民族性正面临着多元化和多样性的"生死挑战".其实,由美国"定居者"创立的民族性是相当有限的"美国"民族性,亨廷顿全力赞美同化主义、批评和抑制文化多元主义的主张,其实质是现代民族主义.实际上,美国活力之所在是不断走向多元和多样,这是亨廷顿的"斗争哲学"也为之无奈的.  相似文献   

20.
一种包容多元、融汇一体的族际关系,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和谐社会得以顺利构建的基本前提.族际关系的和谐首先来自于制度安排是否适合国情,其次来自于针对少数民族权利保障和特别优惠的政策、措施是否有效.尽管学术视角有所不同,但民族理论和政治学都将民族问题视为一个建构于民族利益之上的政治事项.试图将民族问题"非政治化"、"去政治化"和"文化化"显然是缘木求鱼.本文从构建多民族国家和谐社会的制度与政策层面入手,分别研究了多民族国家处理国内民族问题的制度架构和政策路径,同时对一些学者关于"民族问题‘去政治化'"的理论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