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从分析孙犁前后期创作的主要特点入手,提出孙犁后期创作以散文、尤其是回忆性散文为主,回忆母题是其后期散文的主要特征。其后期散文创作的主要艺术特色为“真”与“古”。“真”,即真实经历、真情实感、真知灼见;“古”,即古文师承、古朴简约、古香古色;并对这些艺术特色进行了解析。  相似文献   

2.
论散文的气韵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散文创作中,创作主体与描述客体的内质美交相辉映,就会使散文形成一种独特的气韵美。具体表现为描述客体充盈的生命活力、创作主体独有的气质张扬和散文特有的写气图貌的行文气势。而其中主体气质则是形成散文气韵美的决定性因素,因而文中着意对主体气质的表现形态进行了较深入的探讨,认为在散文创作中,主体气质是“个性”状态,是独立的,无可替代的;地呈“共性”状态,其深刻性、代表性、有鼓天下之动的功用;个人的整体风韵则呈趋同性状态。  相似文献   

3.
吴欢章先生从事散文研究,从最初的创作论开始,即显示出对散文艺术的审美特征的关注。而在后来的各种学术文章中,他更是自觉地探求散文艺术的特殊规律。通过对“散文”(“美文”)概念的清理和对“经典”散文命题的重新阐释,他一直为散文文体意识的确立做着不懈的努力,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相似文献   

4.
从孙犁创作前后期变化的比较中对孙犁晚年散文进行微观研究,指出“冷、真、沉”是孙犁晚年散文的总体特征,进而分析孙犁晚年散文在思想艺术观念方面发生变化的历史背景和个人原因,并从宏观上肯定了孙犁晚年散文的史学和美学价值.  相似文献   

5.
“三曹”是建安诗坛的主将,也是建安散文的重要代表。他们的散文创作受时代风气的影响,都具有一种“通脱”的特征,但由于他们的经历、性格、气质都有所不同,因此在散文创作上形成了不同的艺术风格。本文从“三曹”的个性特征入手,具体地论述他们在散文创作上的不同:曹操的冷峻峭拔,曹丕的平和儒雅,曹植的情浓气盛,并指出个性对形成他们散文风格的重要作用,从而肯定他们对建安散文发展的极积贡献。  相似文献   

6.
在少儿散文创作中,作家应有明确的读者意识,理解读者对象的复杂性,明确“幼儿”、“儿童”、“少年”三个层次读者的身心的差异性,以他们的审美接受能力和作家的主体创作能力为出发点,创作出针对这三个层次读者不同审美需要的少儿散文。  相似文献   

7.
散文是文学领域中的一种重要体裁,而“五四”散文在中国现当代散文发展历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五四”散文与五四时期追求个性解放的思想和变革的时代潮流相契合,五四时期散文创作的主体和接受的群体异常庞大,“五四”散文不仅与古典散文渊源密切,而且也受到外来文学的影响,这些共同促成了“五四”散文的繁荣。  相似文献   

8.
论中国20世纪90年代散文及其发展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 90年代出现了一股“散文热” ,其主要标志和特点为 :散文队伍发展壮大 ,散文流派异彩纷呈 ;散文更贴近生活 ,更关注人生 ,更强调表现主体意识 ;散文理论探讨、争鸣十分活跃。但也有不足之处 :散文创作存在“泡沫”现象、“缺钙”现象、散文理论存在薄弱现象。 2 1世纪散文发展趋势 :“散文热”将会持续 ,“网络散文”将迅猛发展 ,散文与高科技的结合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9.
王雪 《东方论坛》2011,(6):53-56,64
中国散文理论的现代转变以及纯文学意义上散文概念的出现,使写作主体的身份特征由以往的多重社会身份向文学层面转变,这种特点在现代主要散文家如鲁迅、周作人、朱自清、冰心、钱钟书、梁实秋等的文学身份中集中体现出来。由中国现代散文创作成就可见,散文创作的风格和成就是和主体的文学身份质素密切相关的,中国现代散文创作主体身份向文学层面的转变,是现代散文文学性增强、白话文语体魅力充分呈现的一个重要的原因。  相似文献   

10.
散文情趣浅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情趣是构成一切艺术魅力的重要特质。作为主情艺术的散文更长于抒写和表现主体从生活中体味的情趣。本文从散文的体制特征、新时代读者的审美需求、情趣的生成和表现,以及作品情趣与创作主体的关系等方面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11.
探究和理解古代散文的艺术精神和独特文化内涵,可以从原型话语在古代散文审美意识的渗透中找寻其内在话语以及不同的原型话语对散文创作的潜在导引或召唤。本文试图从古代文化的“道”、“物”等原型话语在古代散文中所体现出来的独特精神内涵和审美艺术精神特征等方面作一些分析和论述。  相似文献   

12.
自现代至当代,散文的创作、批评和阅读都经历了一个嬗变的过程。这里从散文“规定性”的打破、“停”的审美接受和“虚拟”的陶醉三个方面阐释了新时期散文审美特征的嬗变所带来的读者审美接受的嬗变。在此基础上,指出市场和读者促使散文走俏,同时也致使散文堕落,对此散文作家要正确看待这一变化,并适度引导这种变化。  相似文献   

13.
《雾里看伦敦》是冯骥才20世纪80年代初期访问英国伦敦之后创作的一部散文集。从“他者”镜像的角 度研究发现,正是在这部散文集中,冯骥才表现出文化保守主义与文学现代主义两种互相矛盾的观念,这种矛盾恰 恰反映了现代性的两种互相矛盾又彼此依存的性质,即表现为现代性与自我批判的现代性。现代性的这一特征, 使得冯骥才突破了散文模式化书写,在文体上促使一种具有反思性主体的文化散文产生的同时,也从思想上为散 文书写增添了审美张力,从而对新时期以来的散文书写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4.
“五四”运动发现了“个人” ,从而使“五四”时期的散文创作从内容到形式发生了蜕变。“五四”运动解放了“散文的心” ,注重人的自我价值的体现 ,为现代散文的发展铺平了道路 ,同时它也影响了其他艺术的发展。“五四”时期“散文的心”也为当代影视创作提供了历史借鉴  相似文献   

15.
提出“当代彝文散文”的基本概念 ,进而分析当代彝文散文创作的话语方式和艺术特征 ,认为当代彝文散文创作以其风格的多样化展示着各自特有的魅力 ,但也有政治的教化色彩和模式化的倾向。只有着力构建当代彝文散文理论 ,才能引导彝文散文步入可持续发展和良性循环进程  相似文献   

16.
湖南“海归作家”聂茂的散文创作成就十分突出,其散文早期为“农家孩子”书写“水稻之歌”的乡土散文,中期为“留洋博士”聚焦文化差异的海外散文,近期为“海归教授”走进“大师心灵”的文化散文。不断地思考和创作,伴随着聂茂的生命历程,成为他散文创作风格独具的精神原色。  相似文献   

17.
由于处地的偏远性与文化的边缘性,新时期以来中国“西北散文”创作绝不可能承担引领散文创作风气的神圣使命,而是在试探与调整中呈现出“尝试一刺激一调整”的反应模式,并在这种模式中不断地调整自己的散文创作姿态,进而寻找到合适的突破口。它主要形成了对于“西北物象”中蕴涵的精神资源强调的突围风景,具体到文本上,新时期“西北散文”呈现出厚重与宏阔的美学特征。  相似文献   

18.
对"游记散文"概念的界说,各家自是不同。由是,就林非、余光中和叶圣陶等对其的定义在五个方面提出质疑。然后给出对游记散文的界定,不是为了严格的框范,而是从个人理解与研究的角度,为游记散文的特征作一个总结:游记散文是创作主体游走于天地人间,在同游客体的互在互动中,将所见、所闻、所感、所想等艺术化表现出来的散文体裁。  相似文献   

19.
个人主义思想与中国现代散文的发生发展具有密切的关系。现代散文随着西方“个人主义”思想在中国的传播而产生。五四时期,“个人主义”孕育了现代散文的思想内容和散文理论的变革。1920年代,“个人主义”思想影响了现代散文的发展与创作特征,促进了现代散文的潮流分化。1930年代,“个人主义”的结构性矛盾促发了现代散文领域的论争。“个人主义”思想因其固有的局限性和矛盾性,在特定历史时期遭到了抵制和批判,但是它却丰富了现代散文的风格和特征,在文学史上占有重要位置。  相似文献   

20.
本文试图从两位散文家的创作思路、表达方式以及关注的社会热点三个方面来进行对比 ,去探寻两位作家各具特色的散文创作轨迹 ;去梳理两位作家在散文创作上的艺术成就。张爱玲的散文 ,处处透露出一种美感、机智与博学 ;苏青的散文则给人一种“一针见血”、“鞭辟入里”和融于社会的感觉。两人散文的艺术风格截然不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