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作为对各民族的社会、文化现象记述的民族志,从业余民族志、科学民族志到反思民族志的演进过程中,逐渐建立起一套属于自己的知识体系和方法论体系,成为人类学的一个重要学科基础。民族志是在不断的反思与批判中发展,不断的改进自己的缺陷和不足,但在研究过程中也还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2.
刘雪婷 《社会学研究》2007,22(1):161-174
本文以1935年拉德克利夫-布朗在燕京大学讲学为线索,重构了以吴文藻为代表的中国功能学派对布朗理论的引进与变异过程。中国功能学派出于实用主义立场,以及对“社会”概念的不同阐释,而对布朗的整体社会观加以变异。这种变异影响了中国功能学派对社区研究法的理解。中国经验也影响了布朗本人的人类学理论及方法论,本文同时关注布朗将中国社会思想结合入人类学理论的尝试。  相似文献   

3.
以“真实”为标识的传统民族志建立在认识对象符合现实对象的预设之上。由民族志文本中存在的素材与文本相混淆的问题,以及“我”和“他”的叙事视角与聚焦、主位和客位、我性和他性等的分析,则深刻展现了叙事人必然对对象进行重构的本质特征。由此,在整体性关联中,揭示了社会无非是一系列叙事的存在,是实践中的话语使之得以表述并成为可能。而理论的真正价值,或许正在于由持续的自我批判而带来的反思性。  相似文献   

4.
文化是什么?文化是什么?英国人类学家泰勒提出了一个较经典的定义,他指出文化是一个复杂的体系,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习俗,和任何人作为一名社会成员而获得的能力和习惯在内的复杂整体。此外,格尔兹提出了更简单的定义:文化就是人类稳定  相似文献   

5.
他,把“细节”理念呈现给社会;他,把“细节”提高到决定企业竞争成败的高度来对待;他,把“细节”上升到提高民族素质的层面来认识;他,把“细节”理念应用到管理实践中,使“精细化管理”成为企业管理界最关注的一个话题……他,就是汪中求。  相似文献   

6.
张丽梅  胡鸿保 《社会学研究》2012,(2):182-203,245,246
马凌诺斯基被认为是现代民族志方法的奠基人。今天,严格意义上的民族志仍然遵循马氏的基本准则。后现代主义的人类学对人类学家的自我身份及其专业实践进行了深刻反思,而功能主义人类学也在后继者那里得到了修正,但是,现场的主客互动依旧是民族志研究方法的核心特征。在人类学走进文明社会后,文献成为田野作业里重要的补充。不过,笔者认为,其实只有田野研究中对于文献的利用,不存在所谓"走进历史田野"之说,历史民族志仅仅是文献而已,其现场感是"别人的",并非使用这份民族志的人的,而作为当事人的作者没有将其当成"历史民族志";真正的民族志是要有主—客面对面互动的、有切实的伦理问题的。  相似文献   

7.
洪洞县位于山西南部,以独特的地理环境和悠久的文化背景造就了延续千年的古老传统民族文化——"三月三"接姑姑迎娘娘走亲习俗。"三月三"走亲习俗是以一种记忆、口头表达的方式共同记述、构建一定区域的历史,展现当地民众信仰,呈现当地民众生活的淳朴特色,映射地方文化的特质。  相似文献   

8.
贺莹莹 《现代妇女》2013,(10):150-150
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语言学开始被越来越多的人关注。社会语言学从各个角度解释着社会的本质与特性,主要研究社会语言。而社会语用是指在社会中的语言文化,用于培养人们的交际能力,社会中的语言文化与当地的习俗有关。在欧美文学课上,经常会碰到社会语用问题,这类社会语用问题该如何解决呢?下文我将就此问题与大家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9.
社会作为一个有机整体,它的存在和发展,需要一代新人去更新。作为社会一代新人中的每一位成员都需要接受整个社会的习俗、规范,学习赖以生存的各种生活技能,接受、参与社会生活的知识和经验,并通过自己的实践和社会活动积极地再现这些社会经验,以接替老一代人的工作,取得社会成员的资格。这一漫长的过程我们称为人的社会化过程。在人的社会化过程中,除了一定的生理因素之外,社会环境是起决定作用的。任何一个人的社会化过程都不可能离开他所处的社会环境去完成,它必然要受到各种复杂的社会因  相似文献   

10.
华锐藏区的礼仪习俗文化是对当地社会经济生活的一种反映,也是藏区人民心理状态的一种表现。本文主要从华锐藏区礼仪习俗文化的经济价值、文化价值、社会价值等方面进行探讨,希望对华锐藏区文化的传承和发展能够提供更多的借鉴和帮助。  相似文献   

11.
东方 《现代交际》2002,(3):18-19
读一部好的文学作品,看一部好的电视剧,最感人、最吸引人的往往是细节。而在人与人相处的行为艺术里,细节也是最重要的。很多时候,一个人给人的印象好坏,甚至一个人的机遇或命运,都与他的行为细节有直接关系。  相似文献   

12.
于木 《公共关系》2001,(4):13-14
一百多年前,瑞士哲学家布朗乘船渡英吉利海峡去法国,适逢大雾,在旅客纷怨声中,布朗独自来到甲板。展现在他眼前的大海竟是另外一种景象:一望无际的海平面上出现了“仙山”,气韵翻腾的万千波涛竟以无比温柔神秘的姿态呈现在面前,对遥远的目标的期待,对千篇一律的海景的烦厌,对遽然而来的波涛的惊惧都化解在了氤氲之中,枯燥的海上旅行一变而为美景纷呈之体验。布朗突有所悟,那就是合适的距离竟可化丑为美,从而也就提出了距离美学。  相似文献   

13.
潘泽泉 《社会学研究》2005,20(3):221-227
作为一个人类学家 ,阎云翔以人类学特有视角进入中国东北下岬村做田野调查 ,完成了有关一个中国村庄的礼物交换体系和人际关系的民族志报告 ,作者通过研究礼物馈赠和经验性实践考察 ,为我们提供了一条理解和诠释既定社会中不同文化规则及社会关系的新路径。通过描述社会实践中礼物交换的互惠原则、社会网络的培育以及社会关系的实践运作图式 ,通过策略性的礼物馈赠和实践性的社会关系 ,全面呈现一个中国村庄中礼物交换的文化规则和实践中的运作逻辑 ,呈现一个村庄中人际网络关系的建构和再生产。因此 ,以诠释“关系”的社会学传统为棱镜 ,解…  相似文献   

14.
在经历了政府更替的几天动荡后,伦敦唐宁街10号又恢复了往日的平静。原首相布朗含泪告别官邸。英国保守党领导人卡梅伦正式出任新一届英国政府首相,他成为英国200年以来最年轻的首相。作为继任者,他面对的是布朗甩下的四道经济难题。  相似文献   

15.
2013年11月17日,我在上海市静安区“社工周”上遇见了静安区社会组织联合会会长顾维民。他是社会组织的领军人物,也是静安社工们最信赖的人之一。他曾叱咤商海,是上海市汽车销售企业十大知名CEO之一,还是上海市财贸系统优秀经理。他还担任过静安区政协副主席、人大副主任。  相似文献   

16.
虚拟民族志:田野、方法与伦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卜玉梅 《社会学研究》2012,(6):217-236,246
互联网及其衍生的社会文化现象给人类学带来了新的研究课题,同时也使传统的研究方法面临新的挑战。在对经典的民族志方法予以调整和改进的基础上,虚拟民族志作为致力于以独特方式理解互联网及相关现象的方法而产生。本文从互联网与文化之间的关联出发,从虚拟田野的定位、在线参与观察的实现、线上田野作业向线下的拓展以及研究伦理几个方面,对虚拟民族志的相关问题予以梳理和评述。文章最后提出,重新思考传统并与之保持对话依然是虚拟民族志发展的重要路径。  相似文献   

17.
瞬间     
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 那是1942年,由于德军凌厉的攻势,北非英军的处境十分艰难,在隆隆的炮声中,年轻的约翰·布朗染上了战争恐怖症,便在无奈中想到自杀,但也正在此时,一本名日《在炮火中如何保持心灵平衡》的书打动了他,使他一举走出了恐怖症的阴影。当他知道此书的作者朱迪丝是个年轻的姑娘时,更是感激万分,便立即写信向她表示了深深的敬意。转眼过了三年,频繁的书信往来使两人相爱了,到战争结束时,已晋升为中校的布朗便急切地想见到朱迪丝,朱迪丝立即回电说,“在伦敦地铁一号出口等我吧!那个胸前戴着红玫瑰的女郎就…  相似文献   

18.
社会网络模型研究论析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社会网络分析”(socialnetworkanalysis)是西方社会学的一个重要分支 ,是国外从 30年代末出现并在最近 2 0多年得到重要发展的研究社会结构的最新方法和技术 ,也是一种全新的社会科学研究范式。它是在英国著名人类学家R .布朗对结构的关注中提出来的。但是 ,布朗所探讨的网络概念焦点在于文化是如何规定了有界群体 (如部落、乡村等 )内部成员的行为 ,而实际的人际交往行为要复杂得多(Wellmanetal.,1 988:2 1 )。因此 ,为了深入理解布朗提出的“社会结构”概念 ,从 30年代到 60年代 ,在心理学 (主要是移居美国的具有格式塔研究传统的德国…  相似文献   

19.
很多人都认为社会工作是一个新专业,是20世纪80年代末期才在我国兴起的.其实,我国早在20世纪20年代就开始引入社会工作的理念和实务,并且在社会工作的建制化方面进行了有效的探索,取得了本土化的初步经验. 最旱将社会工作引进中国的步济时 就我们目前掌握的历史材料来看,最早将社会工作的方法和模式引入中国的是北京基督教青年会干事、美国人步济时(John S.Burgess).他于1912年创办了北京社会实进会,目的是组织学生参与基督教的社会服务工作,以改造社会和救治中国.尽管在此之前已有留学归国的朱友渔在上海圣约翰大学讲授相关课程,但没有形成体系,也没有开展过实践活动.  相似文献   

20.
关于恋爱、婚姻和家庭问题,马克思主义者历来认为,是一个重要的社会问题。恩格斯早就说过:“人与人之间的、特别是两性之间的感情关系,是自从有人类以来就存在的。性爱特别是在最近八百年间获得了这样的意义和地位,竟成了这个时期中一切诗歌必须环绕着旋转的轴心了。”(《马恩全集》第21卷第326页)交友、恋爱、结婚、组织家庭是人生历程中一个重要组成部份。谁不向往真诚的友谊、甜蜜的爱情、美满的婚姻、幸福的家庭?可是,近年来,我国年逾三十而未结婚的男女越来越多。以上海为例,据普查资料表明,全市30—39岁未结婚男、女共计127,870人。以致成为自中央书记处到各级组织所关注的社会问题。这个问题的形成是多因素的:十年动乱,上山下乡,深造学业,寻找工作,缺少房子……除了以上这些政治、经济、住房等因素之外,还有不可忽视的社会传统观念与习俗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