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安继民 《中州学刊》2006,(5):175-179
秩序是文化的界限,自由是文化的动力。没有秩序和没有自由的文化都是不可设想的。中国农耕文化和从地中海文化丛中发展出来的商业文化在生态学意义上具有着质的不同,由此说明,秩序和自由并非欧美文化特别是它在近现代突出发展了商业文化的专有观念;中国传统中仍然有自己独特形态的秩序和自由。中西文化的差别是形态上的差别,即使商业充分发达了的中国仍然会顽强地保有自己的文化个性。  相似文献   

2.
审美道德论与自由秩序探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社会自由秩序由心态自由秩序与法律自由秩序共同构成,审美道德论构建的是心态自由秩序,政治正义构建的是法律自由秩序,两者缺一不可。在中国文化中,人们过于重视心态自由秩序的建立,并将审美道德论的作用进行了不适当的夸大;在现代化进程中,我们必须重视法律自由秩序的建立,或者说,法律自由秩序必须优先于心态自由秩序的建立。基于此,才能构建社会的真正和谐。  相似文献   

3.
现代制度与自由秩序的形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邹吉忠 《北方论丛》2002,3(2):61-64
在个体自由不断扩展的条件下,现代社会的秩序问题逐渐凸显出来.现代社会的秩序问题应界定为自由秩序的形成问题,自由秩序的形成离不开制度,现代制度为自由秩序的形成准备了必要的机制,包括激励机制、预期机制、宽容机制和妥协机制.中国高度重视制度建设,实施依法治国的空略,进行全面的体制改革,必将通过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制度创新,解决自由秩序的现代难题.  相似文献   

4.
“市场经济”即经济领域的“自生秩序”.文章以哈耶克的著作《致命的自负》为例,解析自生秩序的政治和经济主张,进而揭示哈耶克对政府计划的批判并非适用任何社会形态的普遍真理,在一定意义影响并启示着中国的制度探索.  相似文献   

5.
论现代制度的秩序功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邹吉忠 《学术界》2002,(6):62-82
在自由被确立为现代社会及现代人首要价值取向的情况下 ,如何达致社会秩序的问题凸显出来 ,构成关涉影响现代人生存与现代社会发展的关键问题。本文在解析现代社会秩序问题诸方面基础上 ,提出自由秩序生成的制度路径。论文从稳定、发展、博爱、共享四个角度 ,分析了现代制度生成自由秩序的内在机制 ,即预期机制、激励机制、宽容机制和妥协机制。针对自由秩序的僵化问题 ,论文最后分析了因制度刚性而产生的自由秩序的僵化趋势 ,并提出体制改革和制度创新的解决思路。  相似文献   

6.
自由是有限制的,法律是对自由的限制,道德规范习俗惯例也是对自由的限制。自由所以要有自己行为的边界,因为它本身有局限,即如果任其自发演进,挥动的"拳头"会伤及他人。自由本身的局限成为自由发展的"软肋",维护秩序成为对自由最强有力的"阻击"。问题的吊诡在于。秩序对社会来说是重要和必要的。因此之故,自由与秩序保持适度的张力应当成为发展的旨趣。这当然是一个远比想像复杂得多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认识到自由的局限,反倒更有利于自由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20世纪后期以来,确如贝克所说,人类进入了一个"全球风险社会".在这种条件下,需要重建自由的哲学.只有当我们拥有一种全新的自由观,才能在人的自由发展的意义上发现应对全球风险的社会建构方案.如果说工业社会在自由、平等的天赋人权基础上建构起了属于这个社会历史阶段的管理型社会治理模式的话,那么,在全球风险社会来临的情况下,我们需要建构起一种服务型的社会治理模式,在这一模式下谋求合作治理的方案.而服务型社会治理及其合作治理都需要建立在人的自由的基础上.考虑到以往的自由都是与秩序相对立的,全球风险社会条件下的自由应当是与秩序相统一的.全球风险社会中的秩序同样是共同体存在与发展的必要条件,但是,这种秩序是基于自由的秩序,自由则是秩序的前提,也是建构秩序的基本途径.  相似文献   

8.
世界结构中的中国位置:世界秩序原理批判 也许,我们应该足够重视在<天朝遥远:西方的中国形象研究>中周宁的这样一段经典表述:1750年前后,西方现代性精神结构确立.成为改变中国形象的决定性因素.启蒙运动中完成的西方中心主义的现代性世界观念秩序建立在一系列二元对立范畴上.诸如时间的现代与古代.空间的西方与东方.以欧洲为中心,以进步、自由、文明为价值尺度的东西方文化二元对立的世界观念秩序,是一种知识秩序,每一个民族都被归人东方或西方、停滞或进步、专制或自由、野蛮或文明的对立范畴;也是一种价值秩序.每一种文明都根据其在世界与历史中的地位.确定其优胜劣败的等级,生活在东方、停滞在过去、沉沦在专制中的民族.是野蛮和半野蛮的、劣等的民族;还是一种权力秩序,它为西方资本主义经济政治扩张准备了意识形态基础.野蛮入侵与劫掠成为自由、进步、文明的‘正义'工具……这种意识形态改变了西方文化构筑中国形象的期待视野,中国形象也成为停滞、衰败、专制、封闭、愚昧、野蛮的东方帝国的典型.  相似文献   

9.
论现代社会的秩序问题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邹吉忠 《河北学刊》2002,22(1):34-38
随着经济全球化与我国市场化的纵深推进 ,自由秩序问题凸显为当代哲学、特别是当代政治哲学的基本问题 ,构成社会理论研究的重要问题域。本文在分析社会秩序的本质、特征、类型及转型的基础上 ,揭示出自由秩序难题的诸面向 ,提出当代社会三大秩序难题 :(1 )在自由的条件下社会秩序何以可能 ;(2 )在自由价值存在冲突情况下如何克服“外部性” ;(3)如何克服秩序的“冷化”及其对自由的威胁。对这三大难题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 ,将构成中国社会发展的关键性前提  相似文献   

10.
中国社会的制度建设与制度研究人学维度的提出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自由与秩序是任何一个现代社会都会遇到的重大难题 ,尤其在社会转型过程中凸显出来。如何解答这一问题 ?人们首先想到了制度 ,并从经济学、政治学、伦理学、文化学等多学科、多角度切入这一点 ,形成了制度研究的重要题域。站在中国制度建设的现实基础上 ,回顾和反思制度研究的历史 ,我们在此提出了一个制度研究的人学维度。我们认为 ,制度研究应该有一个人学维度 ,马克思主义人学应该研究制度问题。通过对制度在促进每个人自由全面发展、解答自由与秩序等问题中的作用及机制的研究 ,不仅可以深化人学理论和制度问题的研究 ,推进制度研究的深化和扩展 ,还能从理论上推动我国制度建设的艰巨事业。  相似文献   

11.
自由:我国刑事诉讼法理想的终极价值目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由、秩序、公正、效率构成了刑事诉讼的价值目标体系 ,其中自由与秩序是辩证统一的。中国的刑事诉讼传统上偏重于对秩序价值的追求 ,而漠视自由的价值。这种传统对现实仍有巨大的影响。在当代中国建立以自由为目的性价值的价值目标体系 ,有助于充分提升刑事程序的意义 ;有助于遏止刑事司法腐败 ;有助于使刑事诉讼法规定的目的与刑事实体法所规定的目的可能得到最大限度的统一 ;有助于排除刑事司法中的非理性现象。  相似文献   

12.
郭金鸿 《齐鲁学刊》2003,(4):115-117
“法治”不同于“法制”和“依法治国” ,它的实质是一种正义、自由精神 ,而这种精神与伦理道德的价值追求是一致的。法治精神的外化即法律的基础在于伦理道德原则 ,不论是其合理性还是其秩序的建立 ,都要以伦理道德为保证 ,而且法治的具体实施即立法、执法和守法更是需要道德的支撑。  相似文献   

13.
一、新诗诗体学建设的历史回顾在新诗史上,诗人的秩序与自由及文体自觉与文体创造、诗体的破坏与建设及诗体的自由化与格律化等矛盾尖锐,一直存在新诗是否需要诗体,特别是定型诗体的"诗体之争",即自由诗派与格律诗派之争。"中国新诗将近80年的艺  相似文献   

14.
以自由与秩序的政治理念考察汉代政治文化,其呈现道治自由与礼法秩序构建的理论体系.首先汉初道治自由和自然秩序确立理想的皇权与皇权自由,然后礼法秩序和孝治自由确定规范的体系和臣民自由,推进皇权大一统形成政治伦理一体化的政治文化框架,融铸其生活情感、理论认识和政治实践.  相似文献   

15.
政治秩序是政治主体对政治生活的理性反思与实践建构。建设良好政治秩序,应强化政治共识,整合政治冲突,维护政治稳定,推进政治发展,不断趋向政治生活理想状态。政治秩序的最高价值取向是"善",即追求政治自由、实现政治正义。政治冲突、政治整合、政治发展的辩证演进、螺旋上升构成政治秩序的逻辑理路。和谐社会政治秩序的建构,还要注意汲取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要义,始终坚持社会安定和谐的价值取向,准确把握社会转型时期的现实矛盾,着力探寻政治秩序建构的路径方式。  相似文献   

16.
当代中华民族对于人类文明的伦理价值贡献,主要在于以自身改革开放的特殊实践丰富并推进了人道、自由、民主等现代伦理价值精神.从实际出发,首先从经济层面切入理解与实践人道价值精神,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改善人们物质生活条件,奠定现代性伦理关系及其价值精神的客观基础;经济自由优先于政治自由,以经济自由注疏政治自由,以经济自由推动政治自由并逐步实现社会生活的全面自由,并使经济自由成为民主、自由的现实内容;坚持与维护社会的基本秩序,以秩序建立法治,在秩序框架内改良,并逐步推进民主秩序.这些正是当代中国改革开放实践所贡献的全球伦理价值的基本内容.  相似文献   

17.
权利是法律价值的承载者,是人类的价值追寻在法律世界中的法律语言表达方式。自由和秩序无疑在人类最重要的价值目标之列,那么权利是如何与自由、秩序勾连在一起的,便是本文所试图探讨的问题所在。一、权利与自由的内在统一性权利与自由有着天然的必然联系。在权利学说史上,最早对权利进行分析的是霍布斯、斯宾诺莎、康德、黑格尔等哲学家,他们将权利界说为“自由”或“免受干扰的条件”,“权利者,能为与不能为之自由也。”现代权利理论也充分肯定了权利与自由的关系,“权利主要包括五个要素,利益、主张、资格、权能、自由,这些要素中的任何…  相似文献   

18.
自由主义思想是表达自由的深厚理论渊源,任何探讨表达自由的言说都应首先回归自由主义的本来面目。自由主义之表达自由观充分肯定表达自由、寻求真理、捍卫自由、维护宪政民主的价值和功能,并作为人类共同的政治文明成果被各国所接受。我国“尊重和保障人权”也必然要求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表达自由理论与实践,引领“中国到自由之路”。  相似文献   

19.
本文进行了两点论证。第一,新冠疫情和乌克兰冲突表明,西方国家的影响力正在减弱,尽管它们仍然比国际社会的几乎任何其他成员都强大得多。第二,这两场危机加速了国际政治的变化,国际政治领域正在兴起一种多极国际秩序。无论政治还是经济上,多极秩序的结果都是向中国和西方以外的主要国家赋权,这些国家将尽力避免结盟,或被完全纳入他国的经济轨道。正在由此兴起的国际秩序是真正的多极秩序,这种多极秩序不太稳定,但也更具活力。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与哈耶克的自由观在关于人类理性、自由秩序、自由基础以及经济与政治观点等方面都存在着根本的分歧。哈耶克强调有限理性,导出自生自发秩序,进而将自由界定为法治基础之上的自发性自由;马克思从实践的观点出发,充分肯定人的主观的能动性,站在自觉自由的高度,实现了自由的主体与客体的统一,理论与实践的统一,使自由获得了完整的内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