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海德格的Dasein与存有 (Sein) 概念间的关系,呈现着亚里士多德论自然物之质料与形式间的关系。海德格发展Dasein概念的过程,反映着他从犹太—基督宗教的背景进入到以希腊哲学为所本的哲学立场,虽然前者仍残留于海德格对于Dasein的理解中。《圣经》里的“我在这里”这句话所连带的思想,就是这种残留。它和Dasein的关系如何?列维纳斯在分析“我在这里”的概念时,曾得出一些意义元素;海德格在分析Dasein时,曾涉及到Dasein在良知中召唤自己,也得出了一些意义元素。把他们分析出的意义元素做比较研究,可呈现出Dasein和“我在这里”间的关系。对于海德格的Dasein概念做了分析与理解后,Dasein概念被尝试着作为一种东西方哲学的可能交会点,其意义在于:人之所以为人在于人对于他者的召唤能做出回应,东西方似乎皆有以回应作为责任原始意义的哲学内涵。  相似文献   

2.
本文立足于道家思想与其最重要成就《道德经》,结合卡西勒的神话思维观和海德格的语言论,旨在由语言创世观出发,用道家思想剖析《地海传奇》,借东方哲学解读西方文学,进一步探讨厄休拉·勒奎恩笔下的地海世界中,西方奇幻元素魔法与东方老庄哲思的内在联系,并揭示魔法的新阐义。  相似文献   

3.
海德格、艾尔默和拉帕其尼分别是霍桑短篇小说《海德格医生的实验》《胎记》和《拉帕其尼的女儿》中的三位科学家。他们自以为掌握了科学技术,其实为科学知识控制而异化,不惜以亲友为实验品并违背自然规律进行研究。科学家的疯狂行为向世人警示了片面追求工具理性对自然和人类的危害。  相似文献   

4.
十九世纪中叶,日本发生明治维新运动,开始走上发展资本主义道路,产生了迅速掌握先进的科学技术和资产阶级民主设施的迫切要求。原来构成封建社会上层建筑的思想体系——佛教和儒学已经不能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于是,西方形形色色的哲学思想开始涌入日本。近代日本哲学的发展是与西方哲学思想的传入、介绍同时开始的。存在主义是在近代日本哲学史上较有影响的一个唯心主义哲学流派。存在主义思想在哲学史上以自发的形式作为一个潮流出现,是雅斯贝尔斯,海德格  相似文献   

5.
海德格尔的技术思想与其存在主义哲学紧密相联。随着其存在主义哲学的重大转折,他的技术思想也相应地发生了转变,即海德格尔前后期技术思想呈现出工具论与实体论、中立论与价值论的差异。但与此同时,在这种差异的背后,还隐藏着同一,即海德格尔始终坚持"在世界之中存在"的存在论立场。这一研究贯通了海德格尔前后期的技术思想,揭示了海德格尔前后期技术思想的辩证统一关系。  相似文献   

6.
海德格尔思想由对存在运思而展开。海氏的思想不仅是追问存在,同时也是追问真理。追问存在与追问真理是海氏的双重任务,因为存在与真理始终为伍。海氏前后期运思方式的转变过程是真理观转向的过程。  相似文献   

7.
实际性思想是海德格尔在早期弗莱堡关注的核心问题,它注重对原初的此在生命与生活的前理论、前反思的体验和领会。这一思想对于解读《存在与时间》乃至海德格尔的整个思想都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实际性思想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经历了一定的发展阶段。文章立足于海德格尔弗莱堡早期的各个讲稿,将海德格尔实际性思想的形成大致分成三个阶段:生命、体验;实际生活经验;实际性。并分别对它们的意涵和关联作了简要的阐述。  相似文献   

8.
西方诠释学可以从希腊文hermeneuein找到词源根据,它要透过语言去理解意义。语言本身的历史文化性,使得表达超越作者,使得诠释突破原义,使得翻译关注文本自身。实现不同文化间的对话,需要一种全新的体系性诠释学。体系性诠释学于存在学上的三个基设是事理性、语言性和脉络性,这与文化超验性、文化内在性及文化差异性的三元一系相对应。作为不同文化间的对话理论,体系性诠释学宜当吸纳黑格尔辩证法已有成果,统摄海德格、高达美、德希达等1哲思,开启新哲学理论问题,在作者—文本—读者的基本关系中,重构异文化间的对话平台。  相似文献   

9.
毛泽东在建国前后科学地阐明了有条件地发展私人资本主义经济的方针政策,批评急于消灭私人资本主义经济的思潮。但这一时期毛泽东关于私人资本主义经济的思想与实践并非尽善尽美,它也存在着模糊甚至自相矛盾之处,让资本主义绝种的思想已初见端倪。  相似文献   

10.
魏晋士人的诗文中 ,存在大量的鸟意象 ,而尤以陶渊明为甚。鸟意象积淀了深厚的象征意味 ,是自由与和谐的表征。鸟贯穿于渊明前后期诗歌创作 ,是了解渊明思想转换、诗意回归的切入点。研究渊明前后期诗歌中鸟意象的发展 ,有助于把握渊明的玄学人生观 ,同时也有助于领略魏晋玄学思想的走向和流变。  相似文献   

11.
胡塞尔在以下的三个方面对早期海德格尔的思想产生了深刻的影响:首先,为早期海德格尔显示了一种前理论的体验生活世界的可能性;其次,为早期海德格尔前理论地探讨"存在"问题指出了方向;另外,为早期海德格尔显明了一种"流动的存在"和言说它的方式.然而,1927年<存在与时间>的问世,却从根本上表征着海德格尔的思想与胡塞尔的思想已经开始分道扬镳.对于这一颇具震撼力的"哲学事件",西方学界当时的大多数看法是海德格尔完成了一场"最伟大的哲学革命",在我国的"海学研究"领域,很多学者也大致持有同样的观点,故而胡塞尔对海德格尔早期思想的影响变得晦暗不明了.应该重提和重视胡塞尔对海德格尔早期思想的重要影响,以期明晓一种学术思想的"知识谱系"是如何相互关联而又各自保留其"自足性"的.  相似文献   

12.
当前学术界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针对性与实效性研究存在局限性,缺乏从以学生为本的在指导思想上全面、系统的考量。合肥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进行有益的探索,特别是课前十分钟时事演讲,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在网络时代 ,利用互联网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有许多优势 ,可以大大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时效性 ,扩大覆盖面 ,增强影响力 ,但同时也存在一些不足。为保持和发挥好网上思想政治教育的优势 ,弥补其不足 ,必须充分重视和做好大学生的“网前”与“网后”教育 ,从而构建起“网前、网上、网后”联动、全时关注、全程覆盖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体系 ,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整体效力  相似文献   

14.
尼采和海德格尔对虚无主义的理解都立足于对西方传统形而上学的批判之上,这是二者的共同点,它首先把人们对虚无主义的流俗之见排除在外。但是,按照海德格的理解,尼采对传统形而上学的批判只是一种倒转而不是对柏拉图主义的一种克服。而任何对形而上学的倒转最后又稳稳当当地落到形而上学之中。之所以如此,就因为尼采对虚无主义的思考仍然是一种"价值之思",而任何"价值之思"都是以某种主体性形而上学为前提。由此出发,海氏给出了自己克服形而上学的"道路":"存在之思"。海德格尔以"存在之思"统摄尼采的"价值之思",这构成二者对虚无主义理解上的基本差异。海德格尔在存在之思的道路上作了艰苦卓绝的努力,其结果如何?作者给出了一个不同于国内研究者的观点。  相似文献   

15.
在网络时代,利用互联网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有许多优势,可以大大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时效性,扩大覆盖面,增强影响力,但同进也存在一些不足。为保持和发挥好网上思想政治教育的优势,弥补其不足,必须充分重视和做好大学生的“网前”与“网后”教育,从而构建起“网前、网上、网后”联动、全时关注、全程覆盖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整体效力。  相似文献   

16.
对于先秦乐论思想的研究,过去多以静态的方式即只注重它的概念和范畴之间的联系,而缺乏对它作一全面的动态与静态相结合并以动态的方式为主的宏观把握。拙文旨在为弥补这一缺陷,做一点尝试性的努力,以企窥见先秦乐论思想演变的整体脉络,并结合历史的发展,说明其所以如此的存在理由。一涓涓细流——先秦乐论思想的前理论体系化时期所谓先秦乐论思想的前理论体系化,即指此阶段的乐论思想仅仅是对音乐以及与音  相似文献   

17.
古希腊思想经历了从"前苏格拉底思想"到古典时期形而上学的转变,阿那克萨戈拉的思想为这一转向做出了决定性贡献,他对前苏格拉底思想中的巴门尼德模式和赫拉克利特模式都给予了深刻阐发和改变,使得两条路径的叠印得以可能,为希腊古典时期形而上学的统贯工作打下了坚实基础。在这种转向中开启了一种意义至为深远的基调转换:本原问题从此被存在问题所取代,思之事情的二重性就此开始逐渐沦入遗忘状态。  相似文献   

18.
习近平青年思想政治教育思想是习近平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的组成部分,也是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形成是一个历史过程。按习近平工作时间划分可分为三个阶段:去福建工作前、去福建后到中央之前、到中央后直至十八大以来。学界围绕习近平青年思想政治教育思想的地位与价值、目标与任务、内容、教育方法和体系建设等问题开展了多维度、多层次的分析和论述,取得了可喜的研究成果。但现有研究在研究体系、实践性、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体系的关系上存在不足。系统性、实践性、关联性、完善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体系、促进思想政治教育现代转型等方面的研究将是未来一段时间的研究重点。  相似文献   

19.
儒学的推己及人思想,渊源久远。虞夏商时代就存在这种思想的雏形,被挟裹于浓厚的神权思想之中,后成为周初敬德保民思想的重要基础,是前孔子时代儒学发展原始形态的展现。辨析《尚书》《论语》等典籍的相关记载,可以从文献上证明相关史料的可信。相关史料所载的早期历史,与儒学的生成高度相关。  相似文献   

20.
中国古代和思想的内涵极其丰富,既包括本体性的和谐—自然的和谐、人身心的和谐、社会的和谐,也包括本体之间相互关系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社会的和谐,中国和思想构成了一个有机的体系。历史发展中,和思想有被错解与误读之处,有必要对之进行正义,明确"和"不否定矛盾的存在,不否定多元并存,"和"不是折中、调和主义,"和"不是滞止不前。和思想在历史上有过各种实践探索,在当今仍具有现实价值与世界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