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母亲的新家     
父亲过世后,母亲一下老了许多,年近50的她看上去竟有60多岁。可惜当时我并不十分了解母亲的艰辛。两年后,有人给母亲介绍了个老伴,母亲在和他谈话时特意叫上我,说那人如何厚道,如何会体贴人云云,想让我从心理上接受他——我未来的继父,看样子母亲是动心了。她也许真的很想过一段被人体贴被人爱的生活。我心里却想,母亲改嫁的时候也就是我离家的时候。那年初夏,母亲终于去了她的另一个“家”。坐着一辆小车,母亲在一片冷清中出嫁了。在此前的那个晚上,我背上包袱毅然离开了家。不久,母亲给我打来一个电话,在电话中我不愠不火地跟她讲着,意思…  相似文献   

2.
《老友》2002,(11)
母亲刚从执教35年的讲台上退下来的时候,像卸下了重担,悠闲地走亲访友,十分轻松和安宁。谁知我们兄弟姐妹为母亲做完60岁生日寿宴后,母亲像不愿接受她已60岁这个现实似的,时常叹息:难道我这辈子就无所事事了?没几天,朋友给母亲介绍了一个为皮装个体老板开账单的工作,月工资400元,管饭。工作很清闲,每天就10来张账单。然而,干了一个月母亲就不干  相似文献   

3.
亚新: 15岁的时候,我开始频繁地和母亲发生争吵,每次吵架后,我就会去一个要好的同学家里借宿。那天是个雨天,晚饭的时候母亲又唠叨起来了,我推开饭碗,抓起书包就冲进了雨中。我在同学的怀里哭哭啼啼说活着真没意思,等我安静下来才发现沙发的另一头正有一位三十来岁的男子以看戏的表情看着我,我又羞又恼。同学介绍说那是她的表哥,他友好地向我点头,我从鼻子里哼了一声。  相似文献   

4.
徐国静 《社区》2004,(17):36-38
两个母亲的泪水,诉说了什么三年前,我接到杭州一个母亲打来的电话。她说她的女儿已经大学毕业,学习和工作都不让她操心,就是谈对象遇到了障碍,与人相处特别难。她发现女儿情商太低。她已经退休了,但她要用后半生来帮助女儿,直到死,一定给女儿补上情感这一课。我被这个母亲深广博大的爱所感动。一年以后,我去杭州演讲,那位母亲来看我,她有些悲观地告诉我:她的努力起色不大,女儿对人还是不信任,甚至拒绝和排斥。春节的时候,她打来电话说:“我绝望了,最近我从早期教育的一些书里知道,孩子情商开发的关键期是3岁以前,而那个时候,我整天忙于工作,…  相似文献   

5.
隋晓方  红树 《新天地》2012,(10):38-39
一1961年,我10个月时,父亲去世了。母亲爱极了父亲,父亲离世后,母亲就精神失常了。5岁时,母亲精神状态好转了,我才从幼儿园阿姨身边回到母亲身边,直到那时我才知道,我还有一个母亲,她叫郑启梅。母亲是个工作狂,那时,母亲在大连市妇联做宣传工作,没日没夜地下乡,很少管我和大我3岁  相似文献   

6.
小妹不是我的亲小妹。 她是继父的女儿,母亲带我改嫁到许家的时候,小妹就在了,她比我小十天,我记得自己很紧张,一直牵着母亲的手,那年我九岁,小妹倚在门上甜蜜地叫我,哥。  相似文献   

7.
汤繁英 《社区》2005,(10):56-56
母亲节到了,我不禁又想起了已离开我多年的母亲。关于我和母亲的记忆都发生在春天。每当春暖花开的时候,母亲总是要带我回乡下看看,那里有漫山遍野的金黄色油菜花,美得醉人。母亲一生没有出过远门,她最大的心愿就是能坐一次火车。我曾信誓旦旦地说,长大了我一定带她去坐火车。母亲听了,笑得眼睛眯成了一条缝。父亲去世早,只有我和母亲相依为命。从我记事起,母亲的视线就没有离开过我。上幼儿园的时候,我总是向门口张望,我知道母亲每次都会第一个来接我;上高中的时候,我到十几里外的县城住读(虽然我那么舍不得离开母亲),母亲每个月都来看我,…  相似文献   

8.
正多少年前,我教高三的时候,第一次作文的题目总是"语文,想说爱你不容易",没想到竟然成为江西省2007年的高考题目。这也应该算是猜中了高考题目吧!说真的,如果把语文比作一个人的话,她就一定有她自己的"眼神"和"背影"。作为一个从教近三十年的语文教师,和语文相厮相守,风雨同行,这其中的喜怒哀乐、酸甜苦辣,真是一言难尽……先说说语文的眼神吧把"语文"当成职业的时候,她就像田间辛勤劳作的母亲,头顶烈日,脚踩大地,常年累月,但收获甚微……我们看到的是辛苦的眼神!把"语文"当成事业的时候,她就像  相似文献   

9.
《北方人》2008,(9)
相爱3年的男友,突然向我提出分手。我的一颗心刹那间被狠狠撕碎。我不知道自己是怎么回家的。母亲给我开门的时候,我脚一软就瘫在了地上。刚好这一天家里正宾朋满座,大家都以为我  相似文献   

10.
母亲的等待     
母亲在我六岁的时候就把我送进了村小学,同年级的小孩差不多大我三四岁。在我读小学二年级的时候,学校校舍在一场暴风骤雨中倒塌了,幸亏是在晚上,才没有人员伤亡。无处上课了,我们这一帮学生开始了失学的日子。母亲坐不住了。在一天早晨,她把我从被窝里拽出来,拉着我的胳膊来到邻村的小学校,这个学校离家有二三里路。从此,在这个破烂不堪的校门口增添了一道  相似文献   

11.
陪母亲吃饭     
学刚 《老友》2006,(12)
母亲病了,肌肉萎缩症。她骨瘦如柴,胳膊瘦得皮包着骨头。从前读过的小说里描写穷苦人的情景,在我母亲身上真实地出现。她躺下自己就起不来,吃饭拿不了筷子。父亲是母亲的手。我不是一个称职的好儿子。在我很小的时候,母亲怎样用乳汁喂养饥饿的我让我不再哭闹,怎样把窝窝头嚼碎了送进我  相似文献   

12.
生日卡片     
刚进入台北师范艺术科的那一年,我好想家,好想妈妈。虽然,母亲平日并不太和我说话,也不会对我有些什么特别亲密的动作,虽然,我一直认为她并不怎么喜欢我,平日也常会故意惹她生气;可是,一个14岁的初次离家的孩子,晚上躲在宿舍被窝里流泪的时候,呼唤的仍然是自己的母亲。所以,那年秋天,母亲过生日的时候,我特别花了很多心思做了一张卡片送给她。在卡片上,我写了很多,也画了很多,我说母亲是伞,是豆荚,我们是伞下的孩子,豆荚里的豆子;我说我怎么想她,怎么爱她,怎么需要她。卡片送出去以后,自己也忘了,每次回家仍然会觉得母亲偏心,仍然会和她顶嘴…  相似文献   

13.
平凡的母亲     
母亲出生在一个有文化、有教养的人家,很小的时候,她的爷爷就去世了,孩童时候的母亲是伴随着奶奶“春秋战国”、“三国两晋”、“五代十国”等一些历史故事长大的,因此,母亲对历史十分偏爱并情有独钟。我们从小到大甚至参加工作了,母亲还经常批评我们不懂历史。母亲民国九年出生,虽然生长在国民党统治时期的旧中国,但由于她聪明好学,再加上家庭环境和文化氛围的影响,母亲有幸在6岁就上了学,成为那个年代为数不多接受过早期教育的女子之一。母亲上了学,有了文化,就结识了一些有进步思想和远大理想的文化人,受他们的影响,也成了革命队伍中的一…  相似文献   

14.
为母亲找乐     
沧桑洗礼,曾经受尽苦难的母亲一年比一年老了。为了使母亲的晚年生活过得有滋有味,我变着法儿地逗母亲乐。20年前父亲去世,我怕母亲生活寂寞,就给她买了一台高灵敏度的袖珍收音机。从此,这台收音机便成了母亲日夜不离的伴侣。她不仅爱听戏,爱听评书连播,而母亲90岁生日那天,我这个65岁的儿子为她老人家南腔北调地唱了一首《世上只有妈妈好》———为且还爱听新闻联播。每当我回到家里看望她时,她就和我聊新闻,话社会。老人家知道的天下大事还挺多的呢。只是因为耳背,有些话听不清楚,和我交谈时,不免张冠李戴。譬如,前几年她常把美国总统“克…  相似文献   

15.
从1950年到1959年,从8岁到17岁,是我的童年和少年时代,我一直生活在母亲身边。最疼我的也许的确是母亲,可是我却并无那一个最字横亘心中。物质上,母亲自己极不重视穿着,对我亦然,冬天不至于冻着就行。母亲也几乎不给我买糖果之类的零食,她坚信,一个人只要吃好3顿饭,便可健康长寿。  相似文献   

16.
母亲     
我家在汾河西岸的一个普通农村。 1940 年初夏,在我刚满1 岁的时候,父亲便去世了。不久,长我两岁的三哥也不幸夭折。两三个月之内,母亲接连受到丧夫失子的打击,精神一下子便垮了下来。为了减轻家中的负担,同年冬天,母亲含泪将年仅17 岁的大姐嫁到城里。这时的母亲,上有老,下有小,独自带领着全家6 口人艰难度日。从懂事起,我总是看到母亲一天到晚地干活,从没有闲的时候。她一年四季总是穿着那件永不离身的灰褐色上衣。冬天,絮上棉花当棉袄,春秋时掏了棉花当夹衣,到了夏天,把里子一拆,就是单衣。 家庭生活的艰难, 造就了孩子们的…  相似文献   

17.
一双老布鞋     
黄冬发 《老友》2014,(2):15-15
正小的时候,我穿鞋很费鞋。脚长得丑,两个脚大拇指很长,鞋面容易穿洞;走路外撇,容易磨底。一双新鞋,我穿个把月,就破烂不堪了。为此,母亲很是伤脑费神。20世纪60年代,一双新布鞋,也算是一件小小的奢侈品。为了爱护这双新布鞋,母亲教给我一些小窍  相似文献   

18.
马微 《山西老年》2011,(10):29-29
从母亲29岁时生下我,我们已经相伴走过了40年的光阴。近半个世纪的岁月里,我们分分合合。我九岁时,父亲病逝,那以后母亲成了我唯一的依靠;我十五岁,母亲再婚,我想她抛弃我、不再喜欢我了,我的心一片冰冷;二十五岁时,我出嫁,上了迎亲的车,她在车后面失声痛哭,她把她再婚时我流的眼泪还给了我。  相似文献   

19.
母亲病了,躺在床上,我就坐在母亲的床边玩着电脑。有时母亲睡着,但更多的时候醒着。她醒着,除了偶尔起床到阳台上活动一下外,就只好睁着眼睛躺在床上。母亲大多数时候是悄无声息地躺在床上的,但有时候她也会试探着想跟我说话,说她又觉得哪个地方不太舒服了,  相似文献   

20.
丁宁 《新天地》2012,(12):45
丁老师:你好!最近我情绪不太好,想和你聊一聊。女儿春节的时候抱着外孙女回了瑞典,从此音讯皆无。我一个人在天津,寂寞常常包围着我。我不知道哪里出了问题。以前我没有太想过和女儿的关系。女儿很小的时候,因为我离了婚,不方便一个人带孩子,就把她送到了我父母身边。我父亲过世,我便回到家中,与母亲和上小学的女儿住在一起。我一看她不好好学习,心里就冒火,女儿情绪上很敌对。女儿初二时,我就很难了解她的心思了,我俩之间要么不说话,要么一说就吵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