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6 毫秒
1.
晚清时期,日本开关后,广东籍华侨先后在长崎、神户等地区建立会馆和商会,其中荧荧大者包括荣远堂岭南会所、合福堂广东会所、长崎商务总会、神阪中华会馆、神户中华商务总会等。这些商人组织和会馆或以联络乡谊为宗旨,或凭借中央政府的授权和自身相对严密的组织形态、周详的章程,在沟通国内和东亚、东南亚贸易区中发挥重要作用,其意义不容低估。  相似文献   

2.
1 92 7- 1 937年 ,海外华侨在广东投资的投资户数之众、投资金额之巨、投资行业之多和投资范围之广都堪称现代海外华侨在广东投资的黄金时代。文章分析了这一时期华侨在广东大投资的原因和条件 ,阐发了华侨大投资对广东经济早期现代化的作用 ,提出我们今天仍当从中寻得启示 ,找出规律性的因素 ,进一步做好吸引华侨、华人投资的工作 ,促进我国经济的繁荣发展。  相似文献   

3.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在加拿大的华侨华人约100万。其中广东人占80%。据史料记载,最早到加拿大的华侨是广东人。1788年,有70名广东铁匠、木匠从澳门乘船到达温哥华岛。以后接踵而来,人数激增。初到加拿大的广东人,多是从事淘金、修筑铁路等繁重劳动。至本世纪50年代以后,才转而从事餐馆业、商业、房地产业、金融业等。以至有些广东人进入了政治、文化界上层职业领域,担任高级职员。200年来,广东华侨华人为开发和促进加拿大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4.
吴锦堂是近代宁波,乃至中国的著名旅日华侨商人,他在日本不仅做出了杰出的经济业绩,而且大力支持孙中山的民主革命活动,积极推动中日商人外交。1917年3月29日在神户成立的"日支(华)实业协会",由吴锦堂领导日本神户华侨,联合神户和大阪的日本商人发起,并得到其他各界人士的支持。这一组织的发起和成立过程,及其人员组成和所提出的一些期望和主张来看,颇具有商人外交的意义,并力图为使中日外交关系朝着和平友好的方向而努力。  相似文献   

5.
广东侨区的社会主义过渡 ,存在着对华侨“照顾”与“改造”这样两种对抗的目标和相互冲突的战略。对华侨实行的特殊优惠政策随着社会主义改造高潮的到来而日益受到冲击 ,国内华侨利益由此受到不必要的损害。与全国性胜利相比 ,广东侨区的社会主义过渡遇到了较大的困难。  相似文献   

6.
近代,大量的广东商人来百色经商,对百色城经济的发展起到了开启和促进的作用。百色是重要的交通枢纽,有丰富的土特产和广阔的商品市场,有鸦片贸易的巨大吸引力,百色本地商人少,这些都是近代广东商人从经济发达的广东来到经济落后的百色城经商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7.
华侨分布在世界各地,国际影响极大。不仅对侨居国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对祖国的革命和经济建设也是一支重要的力量,他们有着爱国爱乡的光荣传统。一、华侨的出国从华侨的出国史中,可以认识到,华侨爱国爱乡的光荣传统是有其深远根源的。早在秦汉时期,随着我国对外交通、贸易和文化交流的发展,陆续有人到海外,据日本大藏长官调查,公元540年(日本钦明天皇元年,中国梁武帝大同六年)日本有“秦民”7,053户,3万多人。日本过去称中国人为“秦民”,因为从秦朝开始有中国人到外国。秦灭亡后,仍称中国人为“秦民”。大约在三世纪,  相似文献   

8.
本文叙述广东(以广州为中心)自汉朝至今天对外开放海外贸易的兴起和持续发展两千多年、且经久不衰的历史轨跡,说明今天广东成为中国开放改革前沿地、对外贸易居全国首位和经济发展欣欣向荣,是历史发展的必然。  相似文献   

9.
明清时期,全球经济扩张形势的发展把广东推进了世界贸易的大潮中,广东成为纳贡贸易的前沿阵地。被誉为"广东百科全书"、广东番禺人屈大均的《广东新语》比较具体地记述了明清时期"岛夷"(南洋或东西洋)各国与中国纳贡贸易的盛况,尤其是对当时"岛夷"诸国纳贡情况及纳贡贸易物品记载得非常详细。《广东新语》对纳贡贸易的认识和评价独到,与明清时期的主流意识截然不同。  相似文献   

10.
广东通事是18世纪下半叶至19世纪上半叶活跃于广州口岸贸易的翻译群体.广东通事在广州对外贸易中曾发挥积极作用,他们传译语言,说合交易;代办通关,经管税钞;传谕贸易法令,保障贸易开展;提供货物信息,促进贸易发展.广东通事在广州对外贸易中发挥的这些积极作用,使得贸易得以顺利、依序、高效地进行.  相似文献   

11.
“幸福广东”的提出标志着广东省委省政府在施政理念上的一个重大转变,代表了中国社会发展的未来趋势,将有力地再造新时期执政党的政治合法性。文章从社会政策学的视角对“幸福广东”进行解读,认为“幸福广东”首先是广东人的幸福,但目前碎片化的社会福利制度并不存在一个社会意义上的广东人概念。因此,必须以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和基本公共服务一体化为实践路径加快福利广东建设,建构统一的省域公民身份,从而为“幸福广东”建设奠定坚实的社会基础。  相似文献   

12.
晋商是明清时期中国著名的商帮之一,其作为全国性的商业团体,在票号业、药材业、糖业、京广杂货业等诸方面皆与粤地关系甚密.在票号业中,广东曾长期作为谷帮票号领袖志成信的大本营;在药材业中,广东市场更是催生了天下第一药材批售大帮——广帮.山西商人在粤经商行为一方面活跃了广东地方经济,促进了粤地之繁荣;另一方面,也为自身提供了大量的资本和广阔的市场,促进了晋商商号本身的发展与兴盛.晋粤两地是中国近代经济史上的两大重要省份,对二者经济联系的研究必将为近代经济史研究和当代经济发展提供新的思路和借鉴.  相似文献   

13.
在岭南社会历史文化条件下和经济活动中粤商形成了讲求实际、敢想敢干、灵活善变、迷信及淡泊政治的人格特征。  相似文献   

14.
轰炸是留在经历过抗日战火的广东人心灵上最惨痛的一种记忆。侵华日军对广东实行的战略轰炸致使广东损失惨重。日机轰炸决不是仅仅针对军事目标进行的,而是凶残的集体杀人行为,是对和平与人道的肆虐。  相似文献   

15.
以李宗仁、白崇禧为首的新桂系掌握广西实权后,采取了一些促进广西社会发展的措施,并取得一定的成效。时值日本展开对中国的全面侵略,广西实力派一改过去保境图存的主张,与粤系陈济棠联合发动事变,逼蒋抗日。两广事变有利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也是两广地方,尤其是广西经济政治发展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6.
国民党“二大”后,广东发起了一次声势浩大的国语运动。但是随着国民革命军北伐以及国民政府的北迁,广东的国语运动开始发生逆转。在此期间,广东籍国民党要人以粤语为载体的正统意识,以及凭藉这种意识对政治话语权的争夺,是造成这一时期广东国语运动成效甚微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7.
岭南文化与广东民营经济的发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岭南文化以其商、新、实、活、变等特征,深刻影响了古往今来的广东人,塑造了广东人的性格气质,铸就了广东民营企业家的商业精神,成就了广东民营企业的成功和辉煌。但岭南文化又有其自身的弱点与不足。它的保守性、缺少卓越意识、投机性过于重视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过度感性化和享乐主义倾向是制约广东民营经济进一步发展的文化障碍。  相似文献   

18.
上海是晚清粤商的重要活动区域之一.旅沪广帮十分关注晚清时期广东的主要社会问题,并尽可能地在其中发挥自己的影响.欲全面了解晚清广东社会,必须将他们的活动考虑在内.此个案亦可加深对中国传统移民与其故土关系的认识.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介绍了一个生存于粤东闽语区内的饶平家粤语方言岛的兴衰历程。在50年的光阴里,一方面,由于强势方言潮汕话的影响与渗透,使疍家粤语的音韵系统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另一方面,又由于家渔民从心理上对母语产生厌恶和排斥而加速了粤语交际功能的丧失。  相似文献   

20.
徽商和晋商是对中国经济产生重要影响的两大商帮。通过大量文献资料,从传统文化分析的角度,考察明清时期中国的徽商与晋商。研究发现,不仅其兴衰轨迹极其相似,而且商帮性质别无二致,二者经营机制各具特色,价值取向迥然有异,其中最大区别是两者在文化渊源上折射出"徽商重儒,晋商尚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