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王晚霞 《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0(5):29-32
孟子的义利观中有两重规定,体现为两重关系,一重是君与民的关系,主要是利的规定,要求君与民同忧乐,包括爱民性命以安民、制民之产以富民、教民听民以养民。另外,君要有节制的索取于民。一重是君与士的关系,主要是义的规定,要求君不仅精神上尊重士,更要尊重士的精神。这两重规定关系的逻辑前提是确保统治阶级的长久统治。 相似文献
2.
梁静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6(6):54-55
孔子、孟子是儒家思想的代表,其思想可反映出传统义利观的特点:见利思义、义然后取和轻利。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义利观是义利并举的,我们既要吸收传统思想的精华,又要放置于全球的语境中。 相似文献
3.
试论社会主义的义利观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义与利的关系问题是现实生活中人们无法回避的重大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在我国由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轨的过程中,清理各种错误的义利观,树立社会主义的义利观,对于加强思想道德建设、促进"两个文明建设"的协调发展,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对于义利关系,我们在认识上和实践上曾经忽左忽右,"重义轻利"曾严重挫伤了人们的积极性,"重利轻义"又一度使一部分人不择手段地谋取个人利益.实践证明,"义利对立"的观念和实践是错误的、有害的.邓小平理论和<中共中央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若干重要问题的决议>明确指出社会主义的义利观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内在需要,它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在目标上是一致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义利统一的市场经济.提倡社会主义义利观,目的在于正确处理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竞争与合作、效率与公平,以及经济发展与社会全面进步的关系,促进社会协调有序地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4.
蔡春玲 《昆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6(2):17-20
义利之辩,一直是我国伦理思想中的重要问题,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促进社会全面协调发展,坚持和大力倡导把国家和人民利益放在首位而又充分尊重公民个人合法利益的社会主义义利观,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6,(3):7-12
孟子让形上本体之天为道德主体行义提供价值根据,体现主体道德实践的自律自觉,然这亦使孔子修己安人的双向价值旨归逐渐趋于单一性的内圣走向。价值目标的单一性使孟子将义于其现实基础的利中进一步抽离,惟义所在,使义越来越纯粹化,甚至义本身就成了空洞而毫无内容的目的所在。然而这些理论自身的弱点很容易在特殊的社会文化环境中被异化以及被特殊的文本诠释者所利用,这就使孟子义利观很难摆脱其文本原意而被明显歪曲的命运。如此一来,被人为改变后的孟子义利观会对当世及后世社会文化思想造成无法回避的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6.
赵英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18(3):64-66
关于义利关系 ,孔孟提出了“重义兼利”的主张 ,他们“重义而不轻利”、“尚义而不排利”。后世之所以误解为“孔孟主张义利对立 ,尚义排利” ,主要是因为孔孟义利观在历史发展过程中经历了两次蜕变 ,造成了后人的误解。现在我国社会转型中价值观出现了一些偏差 ,为了树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义利观 ,必须区分儒家义利观的精华与糟粕 ,继承孔孟义利观中的合理因素 ,树立“重义兼利”的新观念 ,继承“尚义”的传统美德 ,倡导“见利思义”的儒商风范 相似文献
7.
党延敏 《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2):21-22
义利观是儒家伦理思想的重要问题,儒家学者在义利方面的价值取向是重义轻利.这一价值取向经过创造性的转化,对于我们今天社会主义义利观的建立有着许多重要的借鉴意义.本文特对此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8.
傅智勇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30(2):5-9
通过考察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的本质、“三个有利于”标准以及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制度文明建设相辅相成的思想,提出了邓小平义利现的新命题,指出这是古老的义利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新发展,是我党治国方略和主体道德实践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9.
试论孟子的道德社会化思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道德社会化”是现代社会学中的一个重要范畴。在中国思想史上,许多著名的思想家对道德社会化问题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了有价值的研究。拟在孟子性善论基础上,分析孟子思想中道德社会化的内容、方式等,并据此对孟子的道德社会化思想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作出评价。 相似文献
10.
11.
12.
儒家义利观的现代化转变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要求,也是人类生存发展的需要.其转变实质是传统义利观的社会主义化,即吸取精华,剔除糟粕,坚持传统中重义不轻利、以义驭利的义利统一原则,把儒家义利观改造为社会主义义利观。 相似文献
13.
朱墨青 《河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6):40-44
"良心"一词最早见于《孟子·告子上》篇"其所以放其良心者,亦犹斧斤之于木也"一语,本义指人本然之善心,置重于个人天赋所具之性,并散发为"恻隐、羞恶、辞让、是非"之"四心"。考察孟子"性善"论和"四心四端说",探求其良心观的践行之方,可以证明孟子良心观之于个人成善、成德的内在致思理路。 相似文献
14.
许青春 《济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17(4):67-69
兵家是我国古代研究军事理论、从事军事活动的学派。作为先秦兵家军事理论的指导思想,先秦兵家义利观具有自身鲜明的特点。本文从功利原则、权谋之道和仁义之道等方面对先秦兵家义利观进行了历史考察。研究先秦兵家义利观,对于我们批判继承传统文化,推进和谐社会的建设具有积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义利关系问题是儒家伦理的基本问题 ,特别是儒家创始人孔子创立重义轻利的义利观以来 ,作为一种基本的价值导向 ,其一直居于中国封建社会价值观的主导位置 ,对中华民族的生存和发展起过积极而又复杂的作用。运用历史唯物主义与辩证唯物主义相结合的方法对儒家义利观的历史发展和理论得失给以较深入地分析 ,对于全面正确地看待儒家义利观 ,并在批判继承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加强新时期的义利观建设有显著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17.
谢曼 《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3):61-62
义利之辩由来已久,儒家学者孔子、孟子认为两者并不矛盾,他们主张对上讲义,限制统治者私利,而得长治久安大利;对下讲利,使人民得一定实惠,安居乐业,从而维护尊尊亲亲大义,反对统治阶级对劳动人民的肆意掠夺.这种主张虽未被当时的统治者接受,但对后世社会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18.
阮怀堂 《陕西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1,14(4):18-19
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义与利的关系经常地、大量地甚至是以十分尖锐的形式出现在每一个人的生活实践之中.当代青年正肩负着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历史使命,面对风云变幻的国际国内形势,当代青年应当树立先义后利、见利思义、倡义导利、为义舍利和义利统一、终生取义的义利观. 相似文献
19.
李雷东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39(3)
为了研究先秦墨家学派的义利观念,采用诠释学方法,从前后期墨家义与利意义的生成着眼,比较前后期墨家义利观念的阐释方式,考察先秦墨家学派义利观的发展.前期墨家重在"义"的"量的扩张",后期墨家"通约"了前期墨家义利思想,注重探究义与利在心理层面的内容. 相似文献
20.
王海林 《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0,26(4):24-25
孟子是我国先秦时期"民本"思想的代表。他在"民本"理念的诸多方面直接沿袭了孔子的许多思想,立足于"仁政王道"治国方略的基础上把"民本位"的观点发挥得淋漓尽致。尽管他是从统治阶级的利益出发,或多或少带有一些消极性,但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是很有前瞻性的,至今仍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