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回族革命先烈马骏马骏(1895—1928),字泉,号准台,黑龙江省宁安县回族。1906年入本县清真小学读书,1915年考入天津私立南开中学。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后,被选为天津学生联合会副会长兼执行部长,及天津各界联合会负责人,领导天津各界的罢课、罢...  相似文献   

2.
第六世班禅额尔德尼(1738年—1780年),名:贝丹意希,出生在后藏襄地扎西孜(今南木林县境内)。出生的第二年,被定为前辈班禅的转世“灵童”,迎入后藏扎什伦布寺坐床。1744年(乾隆九年)九月,受沙弥戒,取法名:罗桑贝丹意希巴桑布。1752年(乾隆十七年),得到七世达赖格桑嘉措(贤劫海)的开示,授密法灌顶。1757年(乾隆二十二年),受比丘大戒。并在第二年,得到赴藏的章嘉国师锐毕多吉的传授。  相似文献   

3.
二、边境之地的沙州上一节述说了东西交通路线上敦煌的位置。下面研究一下敦煌城市在元朝的防御地位。三年余的西征,凯旋回归蒙古高原的成吉思汗,第二年又发动了进攻西夏的战争。这也是成吉思汗一生中最后的一次军事行动。但是,成吉思汗对西夏的进攻,并非从此时开始,在大可汗即位的前一年(1205年),就已正式对西夏开战了。此次战争前后历时五年,虽然进攻了西夏并取得优势,但结果,却未能彻底消灭西夏。在认为“西夏兵力尚强,不敢猛攻”的情况下,蒙古接受了西夏皇帝的请和。第二次征伐西夏,实际上是在成吉思汗西征中开始的。据《元史(卷一一九)·孛鲁传》  相似文献   

4.
固始汗(1582—1654)本名图鲁拜琥,据史书记载是成吉思汗之弟哈布哈萨尔的第19世孙,是16世纪末至17世纪前叶我国厄鲁特蒙古和硕特部的著名领袖。固始汗年幼时就以勇武出名,当他只有13岁时就曾率军击败过白头回军四万多人的进攻。年25,其生母阿海屯去世,固始汗“为作超荐,广济贫乏”。博得部众拥戴。就在这一年(1606年),他以无比的胆略和智慧,用练达的辞令调解了“民受茶毒,二部行道,几为阻  相似文献   

5.
《山海经·海内东经》说:“郁水出象郡,而西南注南海,入须陵东南。”“郁水”即今西江及其上游浔江、黔江和红水河;“须陵”即汉代的番禹(在今广州市)。 1914年,法国人马司帛洛(又译作马伯乐)在《象郡考》中为了论证秦汉象郡在今中国的桂西及湘西南和黔、滇东南交会地区,曾引证了这条材料。为了支撑自己的观点,马司帛洛还征引了同书的另一条材料:“沅水出象郡镡城西,东注江,入下隽西,合洞庭中。”  相似文献   

6.
国内《格萨尔王传》研究 (1941——1989年) 罗马凯撒与关羽在西藏韩(亻入)林成都华西大学杂志 2期 1941年30—37页: “蛮三国”初步介绍任乃强边政公论 4卷4、5、6合刊 1945年关于“藏三国”任乃强康导月刊 6卷9、10期 1945年关于格萨尔到中国之事任乃强康藏研究月刊12期1647年  相似文献   

7.
噶伦官职     
西藏地方始设噶伦一职,为清康熙五十九年(公元1720年),其时清廷派员送七世达赖喇嘛格桑嘉措入藏,遂封康济鼐等为噶隆(伦),协助达赖喇嘛等管理西藏地方事务。后因“阿尔布巴之乱”,公元1728年改由颇罗鼐个人掌权。其逝世后,传位于子珠尔墨特那木扎勒。乾隆十五年(公元1750年),总理全藏事务的“多罗郡王”珠尔墨特那木扎勒发动叛乱被平息后,清廷废除郡王、贝子办理藏事之制,在西藏正式建立了噶  相似文献   

8.
清末西藏新设机构及其活动概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清末,经过中日甲午战争和八国联军入侵中国以后,使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进一步深化,清政府已成为各帝国主义国家的走狗,激起了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的斗争。清王朝为了挽救其灭亡的命运,谋求变通政治,力图“自强”,遂于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十二月十日发布上谕:“各就现在情弊.参酌中外政治,举凡朝章、国政、吏治、民生、学校、科举、军制、财政,当因当革,当省当并,……切实施行.”这道上谕,是清政府实行“新政”的上谕。随后,“太后屡下诏,母子一心,励行新政.”其目的是为了强化统治人民的国家机器。  相似文献   

9.
营口西炮台是清政府在沿海七省修筑的128座炮台之一。本文通过对营口西炮台火炮的略述,展示了我国近代军事工业的发展及营口西炮台重要的战略地位。  相似文献   

10.
准噶尔汗国形成以前,即16世纪以来,卫拉特部的统治阶级和西邻的哈萨克汗国相互间的争斗见于诸史书,以前,1582年哈萨克的塔吾克勒汗(1583~1598年)进攻卫拉特,占领了塔什干、突厥斯坦。①17世纪前半期成为卫拉特统治者的绰罗斯家族之哈喇忽刺时期,其子巴图尔珲台吉(1634~1653年)在1616年与父分牧,置根据地于额尔齐斯河东岸,由此进攻北方的阿尔泰诸族、西方的哈萨克族、西南方的布鲁特族等。如1616年“访问卡尔梅克的俄国托米尔科·彼得罗夫使团说哈萨克玉兹和布鲁特玉兹服从卡尔梅克”;②1617年,萨瓦  相似文献   

11.
目前,在四川、云南交界处居住着约7万多蒙古族同胞。有人认为这些蒙古族是“摩梭”人,属于纳西族的一个分支。那么,蒙古族人是何时进入川滇边界的?在历史上,他们与纳西族的关系又如何呢? 公元12—13世纪,成吉思汗统一蒙古草原后,相继征服欧亚大陆,建立了空前的蒙古大帝国。其后继者把消灭南宋作为既定国策。蒙古骑兵在进攻南宋的过程中,虽然取得许多胜利,但由于南宋防守坚固,抵抗顽强,致使贵族认识到灭亡南宋不是件轻而易举的事,遂采取惯用的包围战略。地处祖国西南的四川、云南也就成了蒙古军从西南包抄南宋的重要战略基地。公元1253年,由蒙哥皇帝亲自统帅大军向四川、云南进军。入川后,蒙哥镇守合州府(今合州县),命其弟忽必烈率10万大军兵分三路进攻云南。三路率将  相似文献   

12.
锡克教于15世纪末诞生于印度的旁遮普地区。锡克教中有10位古鲁(Guru),①从第一位古鲁那纳克(Nanak),到第十位古鲁戈宾德·辛格(Gobind Singh),锡克教才真正形成。②锡克教的独特文化和传统赋予了锡克教徒独特的身份特征:“五K”和缠头巾(Turban)。“五K”指蓄长发(Kesh)、③加发梳(Kangha)、戴铁手镯(Kara)、佩短剑(Kirpan)和穿短裤(Kachha),因为这五个词都是以“K”开头,所以简称为“五K”。一、“五K”和缠头巾的来历“锡克”意为“门徒”,第一位古鲁那纳克(1499—1539年在位)被公认为锡克教的创始人。那纳克提出的教义载于由那纳…  相似文献   

13.
<正>湖北省委在全省开展党员干部下基层、察民情、解民忧、暖民心实践活动,进一步坚持群众主体地位,“身入”“心至”地找准群众所思所忧所盼,变“党员干部端菜”为“群众点菜”,用心用力暖民心。由此,我想到了毛主席察民情解民忧暖民心的故事。1941年6月3日,在延安的杨家岭小礼堂,陕甘宁边区政府正在召开县长联席会议,  相似文献   

14.
印度河流域文化也称哈拉巴文化,以其在哈拉巴和摩亨佐·达罗(巴基斯坦)、罗札尔和凯里班干(印度)整洁而精心规划过的城市建筑闻名于世。当其全盛时期(公元前2500—1900年),延展范围西起阿富汗边界东至北方邦,北及曼达(查谟),南达婆伽特罗伐(古吉拉特),其地廓之广,超过苏美尔文化和埃及文化区域之总和。哈拉巴人曾经高效率地管理他们的城市和地区,并且为城市居民提供了著称当时的舒适而便利的生活条件。房屋都是建筑在阶地平台上,以避免遭受印度河、萨巴马提河和萨拉斯  相似文献   

15.
译者的话享誉世界的波斯苏非大师贾拉尔丁·穆罕默德·穆拉维(J.M.Moulavi,称号鲁米,1207—1273年),在蒙古大军西征、克巴格达、灭阿拉伯帝国(661—1258年)的战乱年代,呕心沥血,用10余年时间,精心创作的长篇叙事诗《玛斯纳维》(Mathnavi,6卷本,共51000余行),可谓集以往数百年波斯苏非神秘诗之大成,继往开来,不愧为里程碑式的伊斯兰经典名著。这部鸿篇巨制凝聚了诗人的全部智慧和学识,被苏非派奉为稀世珍宝,称赞它是“知识的海洋”、“波斯的《古兰经》”。已有上千年发展历史的伊斯兰教,其经籍著述可谓汗牛充栋,何以唯独《玛斯纳维》享有…  相似文献   

16.
<正> 1840年,英国发动了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作为我国东部海防屏障的台湾,也成为主要战场。战前,英人即企图在台湾获得“立足点”,以便向中国倾销鸦片。战争爆发后,英国首相巴麦尊则明令侵华英军:在中国东海岸处占领一个海岛。但是,在台湾军民英勇抵抗下,英军多次进攻均告失败,中方大有斩获。  相似文献   

17.
在甘南藏区人们称尼姑为“觉姆”(jo—mo),其意为“佛母”,她们被视为人世间之“卓玛”(sgrol—ma),“卓玛”在藏语中意为“仙女”,也称“度母”,度母乃藏族崇拜之女神,她实为观音菩萨之化身;传说:大慈大悲的观音菩萨有解救众生苦难之菩提善心,她在拯救解脱众生苦难时,可随时应机以种种化身出现,然而,人世间苦难众生太多,他觉得自身力量单薄,于是使展应身法相,将自己变为11面、32面,最后变化成千首千眼,但仍解救不了世间众生之苦难,观音菩萨悲伤的流泪了,结果她流出的泪水,左泪珠化成了“白度母”(sgrol dkar),右泪珠化为绿度母(sgrol ijang),借以辅佐她解救众生(特别是世间苦难最深的妇女们)脱离苦海……。正因为觉姆们被视为人世间之“卓玛”,所以,她们在蒙藏社会中颇受人们之尊崇。  相似文献   

18.
西夏     
西夏是我国北宋时期以党项族为主体、以现在的宁夏地区为中心建立的一个封建割据地方政权。公元1038年(宋仁宗景佑五年)建国,自号“大夏”、“大白上国”、“白上大夏国”,史称“西夏”。定都兴庆府(今宁夏银川市)。传十主:元吴—谅祚—秉常—乾顺—仁孝—纯佑—安全—遵顼—德旺—(日见)。公元1227年(宋理宗宝庆三年)灭亡,历时190年。如果按《宋史·夏国传》所说,从“虽未称国而王其土”的拓跋思恭所建的夏州政权算起,历时347年(公元881年—1227年)。  相似文献   

19.
(一)2001年7月25日至28日。北京。由中国藏学研究中心和西藏社会科学院联合举办的“2001年北京藏学讨论会”,在中国藏学研究中心隆重召开。出席这次藏学研讨会的学者共183位。其中,来自中国北京、西藏、青海、四川、云南、甘肃、新疆、陕西、上海、天津、河北、江苏、广东等省市自治区以及香港特别行政区  相似文献   

20.
人类学和民族学国际协会加拿大全国委员会通告,第十一届大会将于1983年在加拿大举行。大会的主题是“人类学及民众:交流学术思想与人类发展资料”。国家人类博物馆(The National Museumof Man)1980年9月8日至9日在渥太华召集的一次会议上,正式作出如下安排:大会将分两个阶段举行。第一阶段于8月14—17日在魁北克省魁北克市举行;第二阶段于8月20—2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