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在国家治理体系中,政府是国家权力的执行者,是国家治理的主体性力量,其责任就是努力实现国家治理目标。根据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变化,不断调适政府的角色及其治理方式,是各级政府治理创新、实现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基本内容。地方政府治理创新的目的是提高政府治理能力,而政府治理能力  相似文献   

2.
正一年之计在于春。每年的1月,都是各地密集召开两会的时间。综观今年地方两会,"改革"贵在实干,重在落实。透过各地的政府工作报告,强化改革责任担当,致力于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突出了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正在成为共识,很多地方更在战略、战役、战斗层面  相似文献   

3.
《领导决策信息》2014,(1):20-21
正十八届三中全会作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战略部署,提出了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大思想。实现有效的政府治理的一个关键是治理方式创新,实现治理主体、具体方式、过程上的多层面创新。2013年,各地涌现出诸多创新模式、典型经验,成为实践政府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成  相似文献   

4.
<正>社会治理是国家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必然要求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社会治理现代化的关键在于制度的改革和创新。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创新社会治理体制",创新社会治理体制,就是要形成一个政府、企业、基层群众自治组织、社会组织等共同治理的格局。因  相似文献   

5.
法治精神推进社会治理 法治方式化解社会矛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法治社会是构筑法治中国的基石,也是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最重要标志。伴随着社会转型和经济转轨,传统的政府管理和社会治理模式面临挑战,提高社会治理法治化水平,必须善于用法治精神推进社会治理、用法治思维谋划社会治理、用法治方式化解社会矛盾。切实把社会治理纳入法治化轨道,推动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相似文献   

6.
在重大危机之下,地方政府呈现出不同的治理面孔,这是由不同治理情景中政府不同行动力所塑造的,而政府行动力与其面临的治理压力、治理能力相关。通过构建“压力—能力—行动力”分析框架,对治理模式进行类型学分析,可以总结出重大危机下的四种地方政府治理模式,即外压模式、内控模式、借力模式及动员模式。各治理模式在组织形态、治理方式、运行逻辑等方面存在差异。同时,重大危机下的地方政府治理模式又处于演进过程中,呈现出调适性治理的特征。  相似文献   

7.
秦德君 《决策》2014,(5):19-19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一重大命题强调的,不是一个治理环节的优化,而是整个治理体系各层级的优化,它是国家治理上的革命性变革。 任何一国的治理体系,都具有其层级与结构的不同特点中国是单一制国家,公共治理结构具有垂直性,国家治理体系存在宏观(高层)、中观(中层)、微观(基层)三个层级。它们共同构成了国家治理体系的整体。  相似文献   

8.
目前,电子政务呈现出信息失真、执行偏差、修正困难等内卷困境。破除内卷困境,电子政务应向数字治理转换,实现技术嵌入官僚制向技术嵌入治理转变,以事为中心向以人为中心转变,资源投入向创新变革转变。在宏观层面,要重塑信息技术治理的公共性,完善数字治理价值规范;在中观层面,促进信息技术与社会规则相结合,提升技术嵌入度;在微观层面,以理性技术契合感性心理,增强政府对社会的尊重与接纳。  相似文献   

9.
新视野     
<正>国家治理现代化首先是国家治理法治化作为国家治理的核心要素,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内涵可以从不同角度来加以认识,但从保证国家软实力"现代化"具有可持续性的长远发展战略角度来看,法治化才是判定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最有效的评价标准。从逻辑上看,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法治化是国家治理体系和  相似文献   

10.
《领导科学》2013,(11):1
何华玲、张晨在《现代国家构建视域下的中国地方政府治理转型》一文中指出,中国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中央与地方权力体系的互动与协调、国家权力与社会力量的互动与平衡,引发了当代中国地方政府与地方治理的转型,构成了国家构建的基本主题。这一转型过程在地方政府的角色维度上,经历了从管制型政府到改革  相似文献   

11.
数据是国家重要的基础性战略资源,能创造巨大的经济价值、社会价值和特别的政治价值,但在数据开发中,也存在潜在的风险,如泄露国家秘密、商业秘密、个人隐私等。目前我国的政府数据大多掌握在地方政府部门手里,数据开放在实践中面临挑战,主要表现为数据开放深入推行尚存诸多难点、数据开放层次仍须拓展、数据开放地区发展不平衡、数据开放法治化依据不足。为此,政府数据开放应坚持协同治理理念,向网络化治理转向,树立数据开放服务理念,健全开放组织机制,完善技术支撑机制,构建数据开放制度体系,实现政府数据治理现代化。  相似文献   

12.
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党的十八大提出的重要治国理念,是政府管理主导的传统治国方略的根本性的升级,国家生态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则是国家治理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处理好生态治理与经济发展的关系是贯穿国家生态治理的一条主线。本报告认为,在构建和完善国家生态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进程中,关键是处理好政府与执政党之间的关系、政府与人民代表大会的关系、政府与社会与民众的关系、各级政府之间(包括同级政府各部门之间)的关系等。  相似文献   

13.
社会治理有助于整合治理资源、提升治理成效,但现阶段社会治理呈现出形式主义化、诱发新问题、治理主体创新能力不足等困境。中央政府、地方政府、社会公众的双重行动逻辑以及逻辑偏差是产生社会治理困境的根本原因。社会治理本应遵循"中央政府充分赋权—地方政府严格执行—社会公众有效参与"的基本逻辑,实际却呈现出"中央政府留权大于赋权—地方政府偏差执行—社会公众无效参与"的逻辑,从而形成多种形式的困境。为此,中央政府要加大赋权力度,注重赋权与留权间的合理比例;地方政府要严格执行政策,保障公众参与以及社会治理创新;社会公众要正确表达诉求,提升自我参与意识和参与能力。要通过三者合力,破解社会治理困境,提升社会治理成效。  相似文献   

14.
正法治社会是构筑法治中国的基石,也是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最重要标志。伴随着社会转型和经济转轨,传统的政府管理和社会治理模式面临挑战,提高社会治理法治化水平,必须善于用法治精神推进社会治理、用法治思维谋划社会治理、用法治方式化解社会矛盾,切实把社会治理纳入法治化轨道,推动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我国法治建设主题经由"法治国家"(1997年)、"法治政府"(2003年)的经年深化后,亟须落脚于法治社会建设,以扭转法治单极治理所面临的困境,实现同步规划、同步实施、协同推进。十八届四中全会决定对  相似文献   

15.
新时代政府治理变革面临着政府数据的开放性和共享性有待加强、政府治理安全性存在隐患、政府数据处理能力有待提高等挑战。政府治理变革中政府领导力的基本要求是有规划力、组织力、指挥力、协调力;政府治理变革中政府领导力的创新维度是夯实基础、把握契机、因地制宜、包容错误。面向政府治理变革的领导力提升,应面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构基于新技术的政府数据治理模式;结合动态变化的国内外环境,构建坚实的政府治理支持体系;从人民利益出发,搭建精准化公共服务系统;以政府治理变革为背景,推进建立政府、社会、公民协同治理机制。  相似文献   

16.
薛荣娟 《领导科学》2022,(11):118-121
公共管理领域中清单治理的形式逐渐兴起,清单成为促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技术与工具。清单治理具有明显优势,有助于行政信息公开明确,促进政府各部门间的协调合作,优化政府与市场、社会之间的关系。清单治理的功能发挥是以科学规范为前提的,行为普遍主义、公有主义、无私利性和有条理的怀疑精神是提升清单治理价值的重要保障。但现阶段清单治理出现了实践困境,表现为清单制定缺乏规范性、清单内容公开度不足、清单执行目的偏私性、清单调整与反馈不及时等。基于此,应构建清单治理的法律体系,加强信息公开与社会监督,增强清单治理的公共整合,强化地方政府的清单执行力,使得清单治理成为增强国家治理能力的重要动力。  相似文献   

17.
正科技的进步必然要带来政府管理和社会治理模式的重大变革与创新,尤其是在有了云计算服务器,大数据时代到来的今天,社会治理能力现代化已经成为不争的现实。大数据时代到来的今天,社会治理能力现代化已经成为不争的现实。作为县一级政府,如何面对大数据时代的机遇和挑战,提高县城治理效率、降低政府运行成本、提升城市的治理能力,安徽省全椒县委党校常务副校长罗玉亮指出,关键要做到"四要":  相似文献   

18.
未定稿     
《领导文萃》2015,(3):136-137
国家治理现代化首先是法治化中国社科院法学所副所长莫纪宏认为,从保证国家可持续长远发展战略来看,"法治化"才是判定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最有效的评价标准。国家治理现代化首先是国家治理法治化。国家治理法治化是治理现代化的前提条件,是国家治理科学性的体现。离开了"法治化"的评价尺度和标准,空洞地谈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无意义的,甚至有害和会起相反作用的。(《学习时报》)要用平常心去对待经济减速新趋势经济学家吴敬琏表示,中国经济由高速增长转入中速增长  相似文献   

19.
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建设,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实现全面深化改革战略目标的重大举措,也是统筹提升基层治理的有效载体,是国家、地方、基层间的重要纽带。本文在分析全国市域社会治理建设背景与形势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1+1+N”体系的市域社会治理信息化建设架构,通过联动指挥中心、技术支撑平台和多领域智慧应用体系的建设提升信息化水平,支撑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建设,并给今后社会治理信息化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提高地方政府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能力是夯实社会稳定和国家安全的坚实基础,提升地方政府应急管理能力是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重要保障。为准确把握重大突发事件中地方政府行为的内在逻辑与现实困境,本文选取“河南郑州‘7·20’特大暴雨灾害”进行个案研究。通过全面回顾灾害演进过程和地方政府应急举措直观地呈现自然灾害与地方政府应急管理实践的相互关系和互动机制,在理念—体系—能力的分析框架下研究发现,理念偏差、体系缺陷和能力不足共同导致地方政府应急管理效能不彰;在此基础上结合开放系统理论提炼出理解地方政府应急管理效能演进的一般模型。研究结论指出,地方政府应急管理效能是理念、体系和能力发展质量及其互动关系的功能函数;提升地方政府应急管理效能需通过催生内在动力和承接外在压力推进应急管理理念现代化,并以应急管理理念现代化引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