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明清鼎革之际,出现了大批遗民文人。自称“明遗臣”的王船山的遗民情怀表现得尤其深刻和持久。明亡以后,王船山以遗民身份致力于文学创作,留下了大量学术著作。文章以船山词为载体,联系明清易代的社会背景和船山的个人生平经验,通过对遗民情怀追溯和对船山词的分析来探索王船山深刻而坚定的遗民情怀。  相似文献   

2.
明代词学思想主要有三个方面:严守诗词之别,强调诗言志、词言情和诗雅词俗;在风格的取舍上,崇尚婉约,贬抑豪放;"小道"、"卑体"的词体观居主流。明代词学思想上承宋元,下启清代,对清人的词体观影响较大。作为词学史上的一环,明代词学思想自有其历史地位。  相似文献   

3.
苏轼的词学观可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并且有所变化。前期,即通判杭州以前,他认为诗词有别,由于积极的参政意识,他把文学创作的主要精力放在了诗文创作上;后期,即通判杭州以后,他开始接触词体,并大量创作词作,在实践的过程中,提出了对词体的看法,认为诗词一体,开创豪放词风,提倡清丽雅致之词,形成了自己独具个性的词学观。  相似文献   

4.
明代词学批评之风特盛,王端淑便是受这种影响而在女性词学批评史上成就斐然的一朵奇葩。她辑《名媛诗纬初编》,其中对"诗余集"所选词作之评点透露出她严谨的词体创作理论和高明的词学批评观:首次将"尊体说"推向了新的高度,比清代男性学者早了几十年;首次提出"诗老词秀"说,成为后世刘熙载等人"词秀说"的先驱;主张"以情铸词"的创作核心观;推崇"清新"与"朴切"的词学风格;又杂以"韵庄"入情"、"灵慧"可思"的创作技巧观,"兼容并蓄"的词家论,和重寄托、倡"黍离"的词作题材论,构成了她的总体词学观。她的词学观可视为李清照《词论》的嗣响,也开了明清女性词坛文学批评之先河,对明清两代词学理论的发展有着承上启下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苏轼已有自觉的词学观念。他从词学本体论的角度视诗词为同源同质 ,强调词的抒情功能 ;同时 ,他又强调诗词的相对分工 ,注意词的协律可歌的特性。他的词学风格论 ,使婉丽雄放并存 ,苏轼的词学观念既具自足性又有开放与革新的意识 ,其历史意义是值得充分肯定的  相似文献   

6.
宋词的正变,在明清词学史争论异常激烈,大致有两派:一持正变观,或言风格流派,或言时代先后;一反正变观,或以本色当行论之,或对南北宋词平视。  相似文献   

7.
船山词在以往的研究中常常被大家忽略,研究船山词语言艺术的相关文献资料更少。文章旨在通过在炼词、修辞、语言特色三个方面的分析,系统阐述王船山高超的文字掌控能力、语言技巧和诗词美学方面的雅俗观,从而说明船山词在语言艺术上的特色与成就。  相似文献   

8.
明代前期,由于文化政策的影响,明人的词学观念呈现出与中后期不同的面貌.一方面,它上承宋元词论传统,强调词体的比兴寄托与教化意义,赋予词体厚重的诗教色彩;另一方面,明中后期词坛上争论的有些词学命题在此期已经被提出.对明代前期词学观念进行深入的探析,可以促进对明代中后期词学理论的研究,进而理清明代词学的发展走向.  相似文献   

9.
江顺诒《词学集成》经由宗山校雠,首次将词境单列一卷汇集诸家词论,并以案语加以评论,初步形成了较为系统的“词境”观。江顺诒“词境”观的构建主要分为三个层面:一是“词境”初始阶段,以“情”胜,表现为情物共感;二是“词境”的外化,语意高妙,以“气”胜,指出向上一路;三是词之至境,以“格”胜,达到无迹可求的最高艺术境界。  相似文献   

10.
文章主要采用以宋论宋的方法,指出晚宋词学区分宋词为豪气词与雅词两大阵营:既摒弃不拘音律的豪气词派,又汰黜守律派词中的浮艳而归趋醇雅。守律派著名词人吴梦窗的论词四标准和创作实践与宋代特别是晚宋词学合流共趋;其词学观点与带有先锋实验性质的创作实践,是“由南追北”二元走向的词家转境,守律派词学与词风因之具有了词史的典范意义。  相似文献   

11.
周济是常州词派中论及音律的第一人。周济的音律论主要体现在《词调选集》及《宋四家词选目录序论》中 ,周济从三个方面 ,分别从词的押韵特色、四声、句式及相关的“领字”、“积字”、“换头、煞尾”等角度 ,论述了词的音韵问题。审音度声 ,讲求表现技巧 ;强调词调与作品中表达的情感相联系 ;关注读者的接受情况 ,以“须令读者耳目振动”为佳制──这正是周济音律论的特色。就技巧而言 ,周济所论多是对前人理论的承继或发挥 ,但后二者 ,则是周济的新创获  相似文献   

12.
夏敬观是晚近词坛著名的词学活动家,其词学活动及词学著述对晚近词坛影响甚大。夏氏词学理论及时总结了他和当时同仁词创作的经验,又是晚近词坛继承王鹏运、朱祖谋等人应用小学方法研究词学整理词籍开创词学研究新格局的重要创获。夏氏词论不仅深化了清代以来对词格律韵调的研究,而且深化了对唐五代北宋词的研究,还总结和深化了历代关于“词”“学”关系命题的思考和探讨,在词学史上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夏敬观是晚近词坛著名的词学活动家,其词学活动及词学著述对晚近词坛影响甚大。夏氏词学理论及时总结了他和当时同仁词创作的经验,又是晚近词坛继承王鹏运、朱祖谋等人应用小学方法研究词学整理词籍开创词学研究新格局的重要创获。夏氏词论不仅深化了清代以来对词格律韵调的研究,而且深化了对唐五代北宋词的研究,还总结和深化了历代关于"词""学"关系命题的思考和探讨,在词学史上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戴表元的词学思想主要表现在坚持诗词一理、强调情志一体、主张崇雅黜俗、追求清豪超旷等几个方面。戴表元以传统诗学为理论依据,对词体的属性和功能进行界定和规范,力图使遭受俗曲挑战和浸染的词体能够沿着宋人积淀下的词学传统继续向前发展,对元代词体诗化理论的整体构建做出了重要贡献。戴表元的词学思想和词学活动,无疑起到了维护词体特性,促进词体独立发展,避免或弱化词体曲化、俗化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互联网上原创词学话语的分类与解析,从论说方式、审美旨趣和学术个性三个方面,揭示其异于学院词学的种种特征与新变,即网络词学的论说方式有极强的互动性,审美旨趣偏向深情凝练,学术观点与学术话语对学院词学既有借鉴也有游离。网络词学与学院词学应互补长短,实现良性互动,才能让古老的词学在互联网时代重新焕发异彩。  相似文献   

16.
晚清学者谢章铤的词学思想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其一,词量说是谢氏独具开创性并极具批评意义的词学理论,其意义不低于晚清词坛盛行的寄托说、沉郁说、重拙大说.其二,谢氏对张惠言词学阐释观多持批评态度,主要原因是张氏用比附说词的方式容易导致对词作本意的偏离,或为寻求词中寄托而不惜曲解词作.受谭献影响,谢氏提出以有托之心读之则有托的阐释观,接近现代阐释学的思路.其三,谢氏有浓厚的地域词学的建构意识,这在晚清无人能出其右.  相似文献   

17.
通过词体观、新变观与南北宋之宗三方面的比较,可以发现曹溶、顾贞观与朱彝尊的词论,在强调词体的抒情特性方面三人观点较为一致。三人最大的分歧在于曹溶、顾贞观提倡性灵,而朱彝尊独尊南宋姜张的醇雅风格:曹浴、顾贞观学词偏向北宋,朱彝尊主张学南未。三人的创作实践与理论不一致,朱彝尊词学观前后变化较大,受曹溶影响仅在其词学的前期,曹溶词学对浙西词派理论没有直接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晁补之是北宋著名的词人,其词学专著《晁无咎词话》和《骫骳说》均已散佚。考索散见于后世其他词学家著作中的晁补之词论,约可勾稽出晁氏的词学观念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注重词的当行本色;二是推尊词体;三是用语精工。晁补之的词学观念对后世词学的发展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谢章铤词学体系以性情为核心.其词学性情说建立在前人及时代环境需要的基础上,打上其独特的内涵。其性情主要分为悲与乐,具体内容落实到五伦之情。同时在诗词体性辨异的基础上,区分为工诗者余于性、工词者余于情。  相似文献   

20.
清末民初之际的同光体诗派在词体观念上一方面主张词体要上通骚雅,蕴有寄托,要能反映风人之旨,起到教化民众的作用;另一方面保持词体的独特性,要能蕴藉含蓄,清空骚雅,以最大程度彰显词体言情功能.他们注重词的音乐性,主张按乐律校词、填词,并给出明确的学词途径和研治词学的方法.在词作审美上,他们既推崇南宋词之骚雅,又歆羡五代、北宋词之神穆,既喜爱婉约空灵词风,亦兼容豪放旷逸词境.与晚清四大词人相较,同光体诗派的词学观念更为通达,已明显显现现代词学的雏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